第七百八十五章:让一个文明终止

自崇祯三十年到崇祯三十五年的时间里,整个世界上只剩下了一个声音:

“伟大的大明帝国皇帝、罗马皇帝、俄罗斯大皇帝、文殊皇帝、天可汗,崇祯大帝万岁万万岁。”

这不是梦境,这就是现实。

七年前,克里特战役中,以李定国为主将的明军一战击溃波拉斯和比特利斯,踩着他们两人和无数敌军的骸骨开始了自己华丽的变身。

在那以后,无数明军自巴尔干半岛登陆,解放了被奥斯曼窃占多年的伊斯坦布尔,并且崇祯皇帝宣布,将其改称回“君士坦丁堡”。

在这里的街道上,不仅有明甲持锐的明军卫兵,更有无数各族平民在此叫卖,但最上空却飘荡着大明的玄鸟旗。

两年之前,奥斯曼帝国分崩离析,末任苏丹默罕默德四世被人发现凄惨的死在一处草房,随之而来的,便是大明在全世界无可动摇的霸主地位。

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费迪南三世提起,大明及西班牙、奥地利四国当权者签署了由内阁起草的“和平宪章”。

这份宪章标志着崇祯二十九年提出的设想在那一年成真,世界上有了一个正式的全球维和组织——“帝国议会”,用于维持全世界的秩序与和平。

当然,帝国议会总部被设在大明的京师。

渐渐的,三年又过去了,大明这个名字成为了让全世界颤抖和敬畏的存在,而君士坦丁堡也成为了大明帝国在西面的文化交融中心。

在这三年中,帝国议会增加了二十三个成员国,也有十八个国家因不服从帝国议会的谕令而被灭国,现在则降级成为飘荡着大明国旗的“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在崇祯皇帝给印度平民大明百姓的身份以后,印度国内却接连动乱不堪,甚至波及到了向来安平的本土。

这引起了内阁的高度重视,蒋德璟当即召开会议商讨此事。

多番打听之后,这场动乱的具体原因自然是因为印度人民向往大明国内安定、富足的生活,无论曾经的贵族,还是如今的平民都在想方设法的进入大明本土。

崇祯三十三年全国人口普查,大明本境的汉族百姓一亿两千万人,其余各族人民共有两千多万人,其中印度人就占了一千八百多万。

经户部紧急会议,向内阁提交了限制外族人口进入本境的章程。

奇怪的是,这一还在审定的章程却被崇祯皇帝越过内阁会议,直接下旨执行。

很快,这一旨意被贯彻到本境各省。

根据最新的“外族人口入境律”规定,包括印度地区、远东地区及欧洲地区的各族平民今后若想获得大明帝国平民身份,就必须拥有得到认可的一技之长。

所谓一技之长,就是只有当朝廷认定你入境以后会对大明的经济及各个方面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不是徒增人口负担的无用之人。

在这一法令出台之后的半年,内阁下发了后续政策,即在现有的本境各省进行外族人口普查。

这一普查,是强制执行的,而所谓的“本境”,既有统一之后的永乐年时疆域,还囊括了已占领的远东和东南亚部分地区。

外族人口普查,很显然是带有些许所谓“民族歧视”特色的,并且也在执行过程中发生许多血腥事件。

这也很快被别有用心之人捏住大说特说。

崇祯三十五年六月,一名前印度平民在孟加拉地区率众反叛,号称是要终结残暴大明帝国在印度的统治。

由于正在强制执行的“外来人口普查政策”拒绝了大多数印度人及俄罗斯人进入大明本境的机会,这次孟加拉忽然发生的反叛居然迅速扩大。

反叛军宣称新建伯王先通为大明留在印度的“走狗”,并以移民后的汉族百姓为主要攻击目标,声势很快传播到大明本境。

孟加拉反叛军迅速得到响应,这令驻守在该地的守备将军祖德仁深为惊恐。

接到消息的新建伯王先通害怕被崇祯皇帝怪罪,惊怒交加,严令祖孟加拉地区守备将军祖德仁克期将该地叛军剿灭。

祖德仁被打了满脸包,作为亚洲境内首个发生反叛的外境府,他更是面上无光。

很快,祖德仁晓谕孟加拉府全境,调集三万明军对叛军进行毫不留情的雷霆镇压。

率领军队出发的同时,他以守备将军的名义发下告示,谁取得这股叛军首领的首级,全家都会被接进大明本境,并且获得田地等各种奖赏。

孟加拉叛军尽管人数迅速增至八万,但听见祖德仁亲自率领大明军队前来的消息,却是人心涣散。

在这样的情况下,叛军首领辛赫错误的决定进行迎击。

崇祯三十五年六月底,三万明军在达卡郊外与多达九万的孟加拉叛军遭遇,随即展开了激战。

大约是半个时辰,叛军全线溃败,辛赫被一名叫做王忠的千总砍下首级交到祖德仁面前。

祖德仁又讨好似的把这颗叛军首领的首级交予王先通,这使得后者松了口气,无论如何,这场叛乱镇压的还算迅速。

王先通本欲将辛赫头颅上呈京师,却被崇祯皇帝谕令就将其留在阿格拉,以震慑宵小。

这场孟加拉地区所谓声势浩大的反叛就这样滑稽的结束了,这同样让世界看见了大明的强大军队实力。

当然,那名奋勇当先砍下辛赫首级的千总王忠叙功第一,终于累功升任孟加拉地区游击将军,这是后话了。

这场来去匆匆的暴乱虽然被明军以强大的实力迅速镇压下去,但崇祯皇帝同样在其中看出了一个事实。

有些地方的民族,你是不可能融合的,更何况这个印度还是后世所称的文明古国之一。

既然这个民族的文明也是源远流长,他们不想服从自己的统治,那么自己何必要给自己添堵?

崇祯三十五年七月下旬,即孟加拉暴乱平息后的一个月,一道圣旨姗姗来迟。

圣旨上的内容,让王先通这个跟随崇祯皇帝见惯风浪的将军都是惊骇不已。

意思很明白,要尽可能的消灭古印度存在的一切证明,就算不能,那也要彻底让这个文明终止。

......

从阿格拉开始,印度境内的所有城镇陆陆续续都接到了一项命令,焚毁一切记载古印度和莫卧儿历史的书籍。

“都他M给老子烧了,要是有谁敢留着,全砍了!”

“自动交出来的全部免罪,要是让我们搜到,那可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无数明军怒气冲冲的上街,踹开一个又一个房门,但凡是刻印有印度文字的书籍都被找出来扔到大街上集中烧毁,字画自然也不例外。

“放手!老子让你放手!!”面对一名抓着手中印度字典不放的印度耄耋老者,这名明军把总也是毫无怜悯之情。

他先是一脚将其踹开,紧接着将字典从他手中夺过,临走还“啐”了一口,喝道:

“要是有谁还真就不信那个邪,还留着书本的,那就别怪老子刀下无情了!”

再向前,一队明军从原本莫卧儿的贵族宅子里搜出一车车的私藏书籍和字画,为首千总正怒不可遏,唾沫横飞地吼道:

“拉出来,有一个算一个,全砍了!”

很快,这一家贵族,被明军当街满门抄斩。

第十六章:以张世泽代吴襄提督京营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袭破敌第四百六十一章:军备改革的先行府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会试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围孔府(下)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三十一章:朕又换首辅了第六百二十章:一触即溃,官军虎威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营之战(中)第四章:以毒攻毒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无过,刘营之变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馅饼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后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宫第七百零九章:已经苏醒的东方巨龙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兴武,太上训政(大结局)第一百二十二章:争议第四百五十六章:鱼水之情,再塑之恩第四百五十八章:为公,也为私随便说说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七百二十九章:你这个皇上,老子不认!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祯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诏书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归心武昌,李自成议政西安第六十九章:‘凶’名赫赫第三百八十八章:事变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离的八旗第三百九十八章:辽国公之请,大明天可汗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种神器都用上!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将何来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输了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二百九十章:皇上来看我们了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乱的永昌号(第三更)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复社办干净了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辞官第二百八十八章:不争功第七百二十二章:没有援军的战斗第四百九十一章:说媒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国事天下事(中)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三百九十一章:刘道贞血战忠州,秦曾又却西贼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内于京师(求收藏!!!)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国叶尔羌第七百二十四章:会战辽东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卧儿第三百八十章:惠国公第七百五十五章:萨摩覆灭第七百二十九章:你这个皇上,老子不认!第三百五十章:蔺养成的抉择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谋,先下一城第二百零五章:诏朱大典进京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莲出水第六百零六章:魂牵梦绕的大明第四百七十三章:联军第二百一十八章:吞并乌齐叶特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宫第八十三章:废除耕守制第六十章:吴又可治瘟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东,大同开市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战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儿岛海战第六百三十八章:钟情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莱,牟氏靖曹州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国第二百八十九章:张鼐的想法第四百七十六章:雄关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十一章:这次是大好事儿!第二百四十一章:定远三子,戚帅遗风第三百四十二章:多尔衮的野心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贼第四百四十八章:朕为天子第一百八十九章:闹大了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宁,再下广德(下)第五十六章:王府问计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三十九章:李岩的手段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营,奉旨取粮第六百七十三章:长安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三百六十九章:遵东奇捷(上)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莱兵乱第四十二章:得来全不费工夫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国柱的抉择第七百一十三章:驻蒙兀儿大使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馆里坐着的五省总督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内迁第四十六章:复设三团营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