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为陛下尝个咸淡

食王传

怎么办?怎么办?

王况心头飞快的盘算着,这时候恐怕就是那能杀人的深蓝超级计算机的运转速度也比不上王况头脑里里到处乱窜的脑电波快了。然而,这片刻之时,又能有什么办法?后悔啊,后悔,早知道,当初就该将当着别人面将那田黄砸个粉碎,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失去一块田黄冻的损失可远远比起那一平方公里的地下埋着的估计能堆满一间屋子的田黄少得太多太多了,就是九牛一毛都算不上。李老二呀李老二,你就不能消停消停点,好好呆在你的宫里享受你的后宫佳丽么?如今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正是晚上做运动的好时机啊!

田黄冻并不在王况身上,他唯一担心的就是田黄冻被人认了出来,放房里?不安全,若是有人趁自己不在摸了进去顺手牵羊摸走了呢?放自己身上?那更不安全,后世的王况有一点点的低血糖,因此就养成了随身带着点零食的习惯,穿过来后,这付身子是没低血糖的毛病了,但随身带着吃的习惯却是保留了下来。

程处默他们和王况混久了就知道了他身上随时都带着吃的,经常是嘴馋了放着自己家人带着的东西不吃,跑来找王况要,王况不给就又掏又摸的,有时侯甚至招呼都不打一声,直接就伸手到王况怀里和袖子里掏。小魔王和小黑碳不认识田黄冻,但秦怀玉可就不一定了。秦家也算是前朝大豪,其曾曾祖父秦孝达,曾祖父秦方太,祖父秦爱三代都是魏、齐两朝文官,可以算是个传承百年的书香门第,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到了其父亲一代,名就从两个字改成了单字,一般的说,单字名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豪门才会取(基本上如此,隋唐时候,如果一个人的名是单字,那么八成是豪门出身,但豪门里双字名也是常见的。),只有极少数个别的例外,王况又是个怪胎,想着自己没名字,直接将后世的名字套了过来;可以说,当初孙铭前肯那么看顾王况,有那么一小部分的原因就是见王况报出的名是单字的份上。

即便秦琼一反先祖做文官的常例而做了武将,可秦怀玉现在是个亦文亦武的主,搞个不好就能知道田黄的好来,现在秦怀玉远赴六诏去找自己随口一说的田七了,但等他回来后,如果被他看见,那就危险。所以怕以后忘了,王况在得到田黄冻的当天,就交给了黄大保管。小魔王他们敢来王况身上掏东西,却是不敢去天天基本板着一张脸的黄大身上掏东西,说他身上有股子冷气,靠近了都难受,更别说去掏东西了。所以,田黄冻放在黄大身上是最安全不过了。

哎,天作孽,犹可以,自作孽,不可活啊。罢了,罢了,就当我王况从来就没有得到过这块田黄冻吧,寿山村的那块地也别想指望了。哥就不信了,以哥最喜欢看探索类节目的眼光,还不能再找到一个可以吃独食的钻石大饼?哦,钻石?还是别想了,远在非洲呢,现时的航海技术,还去不了,李大胆能找到辣椒,估计也就是在东南亚靠近澳洲的一个岛上碰到的(据考证,澳洲的原住民很早就能乘独木舟与南美洲大陆原住民往来,故灰雀将原本应在南美的辣椒挪到了太平洋诸岛上),而且还是运气奇佳,不然恐怕早就葬身大海了,自己没必要去冒这个险。现在的天竺倒也是有,可那也是远隔万里,唐三藏这会估计还在于阗一带转悠呢。

算了,既然要交,那就趁早痛痛快快的交出来吧,早点交还可以装作自己不认识田黄,晚了李老二就该起疑了,哦,你王二郎得了好东西就想着独吞?以前你是白身,朕碍着面子不好怎么整治你,现在你也是个官身了,那就别怪朕不客气了。

暗中深吸了口气,平复下自己郁闷的心情,王况转身冲站在身后的黄大伸出了手,黄大迟疑了一下,伸手从怀中掏出个锦盒递给王况。要说黄大对王况那是极忠心的,李老二即便是开口要看田黄冻了,按说他当下就该掏出来才对,但王况没发话,他楞是没动,仿佛那块“黄玉”不在他身上似的。见到王况伸手了,黄大这才掏出个锦盒来,猜都不用猜,盒子里肯定就是那块“黄玉”了,李世民不由多看了一眼黄大,笑道:“这位壮士想来当就是黄大罢?瞧不出来,对王二郎倒是挺忠心的。”王况在仙霞岭杀贼以及之前在建安闹的那一出,前因后果这几个月已经被李世民查了个一清二楚,明知道王况有借刀杀人的嫌疑,朝庭被当枪使了一回,但那邓森等人确实是死有余辜,也就不再追究王况的责任了。

“回皇上,某不知道什么忠心不忠心,某只知道,阿爹阿娘从小就教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小东家于某有一饭活命之恩,某的兄嫂侄儿这才没饿死,故某不敢忘。”黄大毕恭毕敬的垂手回答。

“嗯,这倒也是个理,朕曾听说,你辞了兵部给你的官职不受,恐怕就是担心以仆压主罢?”李世民并没伸手去接那锦盒,转而对黄大感兴趣了起来。

“回陛下,黄大非况之仆,而是况的兄弟。”见李老二的兴趣好象转移了,王况小心肝又扑通扑通跳了起来,嘿,有门,想法把李老二的注意力给引开了,最好把田黄给忘了,那么大馅饼还是自家的。

“呵呵,不错,都是有情有义的,看来今天要是不给黄大个说法,恐怕王二郎你心中定要埋怨朕一二的,朕可不想有人在万里之外指指点点说朕断事不公,既然王二郎你如今也已有了官身,身边也是需要一个得力之人,李爱卿以为如何?”李世民当然知道王况强调黄大是自己兄弟而不是家人是想为黄大把功劳再讨回来,就转头问坐在程处默身边的李靖,之所以不问老魔王,那是他也算看出来了,老魔王今天已经是大张旗鼓的站在了王况这一边,问他?他还不把黄大给夸到天上去?还不如问更为正直的李靖。

“臣以为,黄大杀贼有功,且有情有义,又在来长安路上一路护卫了宣德郎周全,当授羽林军史。”李老头也不含糊,一句话就把自家孙子李业嗣的功劳摘了个一干二净的,听起来就像是来长安一路上,那些军士们都成了摆设,功劳全是黄大一人的了。羽林军史,那就是流外四等的军职了,黄大能得到这个职位,算起来也是看在王况的份上,原来兵部只是授他个流外八等的守宫署掌设的,而黄大当初辞掉也是因为这守宫署掌设是只能呆在长安,自此后不能再跟着王况了。

“如此甚好。”兵部对于八品以下的军职可以直接授予,八品以上的可就归吏部管了,兵部只有提名权。一个小官而已,李世民没想太过纠结在这上面,本来他对黄大还是挺有好感的,就可惜了黄大刚才摆着只听王况的,让他有点掉了面子,否则,李世民并不排斥给黄大更高一点的职位,还是那句话,只要你还是低级官员,甭管几品,对他李老二来说都是小蚂蚁一只,轻轻一摁就死。高级官员么,还得要顾忌到朝中各大员的反应和心情,不是那么好处理。

说完,李世民的眼光又转到王况摆到桌上的锦盒上了,小六子会意,就上前一步将锦盒拿了过来,恭恭敬敬的递了过去。

老天爷还是没长眼睛啊,看来这李老二对这“黄玉”是念念不忘,怎么就转移不了注意力呢?王况心中哀号起来,再见了,我的垫桌石,再见了,我的富翁梦,再见了,寿山村。他要是知道李老二对这田念念不忘只是为了想知道王况的“师傅”是谁的话,恐怕早就扇自己几个耳光了,说什么不好,非得要说有个什么大德身上也带了这么一块?

“这么普通的一块黄玉,难得王二郎你竟然这么看重,算了,朕将这个给你,算是帮蒲卿补偿罢,本来上次的夜光杯就是补偿,你又拒不接受,现在这个可不能不受哦。”李世民从锦盒里拿出那块“黄玉”,端详了一会,没看出什么端倪来,就是一块没经过雕琢的普通黄玉而已,怕是连一贯钱都抵不上,这样的黄玉,长安各大珠宝铺子里多的是,更别说想从上面看出来王况“师傅”的来历,而且这又不是王况“师傅”身上那块。李世民有点失望,但自己开口让王况拿出来看,现在大家都看到了,这么一块普通黄玉,换个水车,王况明显是吃了大亏的,所以就必须要表示表示了。

所以,他将“黄玉”放回锦盒里后,想了想,就从身上解了块玉佩下来,也一起放到了锦盒里,示意小六子递回给王况。

小六子这里忙前忙后的,倒是把那几个跟了李世民前来的宦官们嫉妒个半死,好你个小六子,哦,跑到宣德郎这来吃酒,现在又来抢了某等的饭碗?但嫉妒归嫉妒,他们也是没的办法,谁让他们被长孙相公给打发到了几步之外呢?不过,等到第二天,他们听说了小六子如今也算是林家的人了,有了个名字叫林荃陆后,对小六子的态度马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巴结起来,都想着能在旬假的时候跟了小六子去林家蹭饭吃。

咦?难道李老二竟然没发现田黄的价值?不能啊?李老二眼光不至于这么差啊?再说了,即便是李老二一时间失察,走眼了,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但他坐他身边的可都是什么人啊?臭老酸(哦,不能再叫臭老酸了,好歹人家今天可算是帮自己说话,管他呢,他又没听到,自己背地里叫就是。)就不用说了,还有魏老头,房杜两位呢?好像在座的里面还有个书法大家诸老头吧?刚刚分神了,没太注意是哪个,好像是那个坐在房老头边上的那个高瘦老头子。这么多人在,李老二又是把田黄从盒里拿了出来的,这几个老头可都凑了过去瞧的,怎么就没一个看出来?是他们眼光不行了还是自己当初看花了?

王况满心疑问,接过了锦盒,他决定要亲自再看一眼,到底是不是自己当初走眼了,要是走眼了也没关系,不是自己期待的么?田黄的存在还是只有自己一人知道,大馅饼那是吃定了的,没跑了。

盒里有皇帝赏的玉佩,王况要看一眼是理所当然,正大光明的。他打开锦盒,拿出玉佩,这是一块品相极好的羊脂白玉雕的麒麟佩,看那水头,绝对是属于水坑玻璃种的羊脂白玉,这块玉佩其本身的价值就已经很高了,更不用说上面雕着了麒麟,又是皇帝赏的,可以说,有了这块玉佩挂在身上,以后王况基本可以见官不拜了,管你官多大,我玉佩挂身上,就和你平起平坐了,嗯,虽然权力还是原来那个权力,但地位可就高了许多。

王况嘴里赞叹着玉佩的精美,不住的说着谢陛下厚赏的话,眼睛却是瞄向了那块田黄冻,不瞄不要紧,一瞄就吓了他一跳。为什么?锦盒里的那块不是他原来看到的那块田黄冻,确确实实如李世民所所,就是块极其普通的黄玉而已,可以肯定,这一块绝对不是原来的那块,虽然形状大小类似,但是细看下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原来那块表面光滑,而现在这块的表面有点褶皱纹,还有一块糖皮。

被掉包了,王况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被李老二掉包了。王况绝对不会怀疑,李老二肯定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兰亭序》就是这么被他搞到手的。可是,要掉包那也要有时间啊,堂中众目睽睽之下,大家亲眼见到的,李老二是慢慢的从锦盒里拿黄玉来看的,他手还没离开盒子,几个大佬就都凑过去看了,这些大佬们或许在朝堂上对李世民是毕恭毕敬的,但下了朝就差了些许,加上这又是个普通的宴会,没人讲究那么多规矩。李老二一直都是一手托着锦盒,一手拿着黄玉的,除非这个李老二是鬼手王穿越过来了,否则他绝对不会有那么快的速度。

李老二的嫌疑基本可以排除了,那么剩下的是谁?王况笑了,哇哈哈,自己无意中捡了个宝啊。

将玉佩当着李老二的面毕恭毕敬的栓在自己束带上,然后盖好锦盒,将那块黄玉又递给了黄大保管,冲黄大微微笑了一下,背着众人,暗中挑了下大拇指。黄大见了也是微微一笑,并不吭声,接过锦盒复又揣到怀里。

原来黄大见王况在得到田黄冻后欣喜若狂的神情,就知道,虽然这块黄玉自己不知道来处,但也是个极为精贵的东西,以他在珠宝行从学徒干起干了那么多年的眼光,也能瞧出这块“黄玉”的不凡来,但不凡在哪里,他并不关心,只知道小东家肯定把这块东西看得极为重要,要不然也不会让自己保管以免被小魔王他们搜出来。因此,他在拿到田黄的第一时间,就跑去找林家的管家,支了一笔钱去寻了块形状颜色几乎一模一样的普通黄玉替代田黄放进了锦盒里,而那块田黄,则被他装在一个锦囊中,贴身挂在身上,不怕被人发现。这就是他经常走南闯北的经验带来的好处了,知道东西藏着不示与人并不是真正好的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拿出个赝品替代,让看过的人彻底死心。可以说,黄大想的这个办法比起王况想的将田黄敲个稀巴烂的臭点子好上百倍,敲个稀巴烂别人还有可能怀疑你心中有鬼,换个普通黄玉,那就是谁也不会想到其中的奥秘了。

没想到他这个防备万一的办法今天竟然派上了用场,黄大也很是欣喜,总算保住了小东家视若珍宝的东西,经今天这么一出,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注意到这个“黄玉”了。

见王况当自己面栓好玉佩,李世民也乐了,这个王二郎,不矫情。转头见众人除了几个大佬外,都还站着呢,就开口道:“某今日微服前来,就是来作客的,这里没什么君臣之分,诸位且随意。”这会他不称“朕”了,知道自己如果不放下身段,还摆着君王的架子,怕是这厅里没几个人能吃好的。干脆,既然放纵,那就继续罢。

见皇上以一平常人自居,厅里厅外的众人也就各子落座放宽心的吃了起来,不用担心什么丑态百出了,陛下这句话就是摆明了告诉他们,吃,尽管放宽心了吃,今天没那么多规矩。不过话虽如此,毕竟人家还是皇上,大家还是拘谨了许多,再没有之前那样热闹的样子,有些本来想进厅来敬酒的都不敢来了,只有林府外面还是继续热闹着,而那些坐在其他邻居院里的官员并不知道皇上驾到,正在林家厅上坐着呢,继续的胡吃海喝着,直到李世民走后,才知道原来刚才皇上来过了,那个悔啊,错过了一次在陛下面前露个面的机会啊。

坐了一会,吃了些菜肴,敬了在座的一瓯酒后,李世民见大家还是有点拘束,兴趣一下就消减了许多,再没什么心思玩什么震撼了,就起身,对几个大佬道:“看来有朕在,诸位爱卿是没法尽兴了,也罢,天色已晚,朕也该回去了,否则皇后可要埋怨。”

众人一听,啊?陛下不高兴了?这可如何是好?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陛下高兴不高兴那都是一句话的事,自己没本事让陛下高兴,那就闭嘴罢,再说了,没见几个大佬也没吭声么?只好个个连称惶恐。

不过李世民还是卖了个面子给王况,临走前,给林老太爷敬了一杯,道:“林翁养得好儿子,招的好细郎啊,朕很是羡慕呢。”这一句话可把个林老太爷激动的老泪纵横,养的好儿子,那就是说,不光是孙子入了皇上的眼,连儿子也入眼了?

早有林家人得了王况吩咐,端了个食盒过来,王况接过,递给跟在李世民后面的几个小宦官:“陛下,这是臣为陛下和皇后娘娘准备的些小食,权当消夜了。”宦官伸手就要接过,一旁的秦琼突然道一声:“慢!”王况一惊,秦老头这是干什么?我不过送些吃的给李老二而已,你激动个什么?

“臣请为陛下先尝个咸淡。”秦琼说完,也不等李世民说话,就接过了食盒,让人取了双干净筷子来,从食盒里的吃食中,每碟夹了些到自己碗中,又盖好食盒递给宦官,将夹出的菜肴全吃了下去,这才开口道:“不错,不错,咸淡合适,王二郎手艺不错啊。陛下,这盒吃食当是王二郎亲手所做。”这些吃食他都尝了出来,全是王况亲手做的准备自己吃的,一般来说,王况只有自己的消夜才会亲自去做,而一日三餐就几乎很少动手了,秦琼时不时的总能吃到被程处默偷偷摸了送去的王况的消夜,所以一口就尝了出来。

李世民心中感激,他感激的是秦琼到现在还是这么的为自己安危着想,即便是面对王况这个秦怀玉的兄弟也是毫不讲情面,白天还在为王况找说法,这一到晚上,就为朕的安危着想了。其实他哪里知道,秦琼绝对不会怀疑到王况有什么不轨之心的,他着么做,一半是为了李世民的安全着想,另一半则是为了王况,自己当着大伙的面将食盒里的东西都尝了个遍,然后食盒就交给了宦官,那么,假使退一万步,真出了什么事,也就和王况没什么瓜葛了,大家都看到了的,食盒里的东西之前还是好好的,真要出事,只能从接过食盒的那个宦官开始查起。

见秦老头的动作后,王况总算明白了秦老头的用意,心中也是冷汗涟涟,自己还是太嫩了,这真要是万一有人下毒,如果没有秦老头的这一出,自己绝对出不了干系,而且还是头号嫌疑犯没跑,至少不问青红皂白,流徙万里是没的跑了,如果真出事情还查不出来,那就是抄家灭门的后果,好险啊好险,以后一定要千万小心。不行,得赶快想个办法,把以后自己卖的东西都搞个独家封印,买的时候当面验封,出门后概不负责,否则,要是有人想搞自己,随便买点什么东西下点药,那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第175章 涝第99章 算不上火锅的火锅第448章 神仙也落跑第523章 金钱鱼的价值第632章 质押第171章 升官的捷径第331章 汉子第157章 为陛下尝个咸淡第562章 爆炒沙虫第281章 南语诸岛规划第258章 之前和之后第36章 兄弟重聚(下)第327章 王况的阳谋第602章 小饭铺第364章 兄弟重聚第498章 另有目的第632章 质押第60章 蚂蚁食疗法第582章 该来的终究还是会来第693章 把你手中的锟鋙石抛了吧第189章 眼皮子底下第599章 散官就好第413章 流水大席的威力第645章 很大的棋盘第445章 卸了他们的胳膊第176章 椒盐第10章 泥鳅芋子(下)第510章 回转营地第533章 天然信使第704章 上元灯会(上)第338章 用狗搜捕第305章 麦芽糖带来的革命(下)第332章 比正经路引管用第568章 搞个联合演练第297章 把利益让给朝廷第185章 王冼和三丫的亲事第659章 危机第97章 主角运势第178章 可以回建安了第498章 另有目的第622章 不足第427章 带王凌认门第312章 王况的谨慎第488章 细微的转变第556章 法治要取代人治第6章 力有不逮(上)第397章 陌生人第408章 推测第401章 调整策略第205章 俩活宝来了第708章 安息诡局第668章 打和抚(下)第447章 我看好你哟第179章 王况忙填坑第242章 长溪特产第683章 坑爹的任务第602章 小饭铺第572章 皮三的心思第618章 盒子第571章 “思密达”出现了第619章 夜光第200章 建安,某来了第121章 毛人第96章 紫宸殿第456章 半年(下)第667章 打和抚(上)第234章 家和万事兴第378章 湿煤易燃第222章 鱼丸第177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第140章 将威胁扼杀在摇篮中第34章 又来个王大郎第443章 房陵纸贵第577章 兵多将少第84章 二郎蒸鱼第275章 梅菜宴第109章 小娘子出谋献策第304章 麦芽糖带来的革命(上)第371章 捉弄第59章 丑丑第381章 万都事的人生逆变第74章 出发第123章 白身有白身的好处第627章 风声第709章 心灰意冷第633章 生意第258章 之前和之后第8章 终于有家了第217章 闺房之乐第65章 王凌的亲事(上)第105章 小公爷(续)第148章 王家二郎不贪心第89章 坐看百年小杜第306章 木小郎君第328章 昆仑奴第27章 华容道第20章 泼辣丫头第311章 猎物第193章 活字第551章 有变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