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四

若是要严格追溯起来的话,倭人还应该是从中原移居过去的,至于传说是徐福所带的童男童女的后代什么的,王况倒是有点不信的,在他看来,倭人的先辈移居过去比徐福出海寻仙山应该还要早些,恐怕是春秋时期或者更早就已经过去了,若是从秦时移居过去,到现在也还不到千年,几百年的时间,语言再怎么变化,总归是能找到些影子的。

后世棒子的语言上,从发音上就可以依稀的看到中原汉化的影子,哪怕他们后来竭力的去汉化,但如果看棒子的影视作品,里面说话声音慢一点,再加上字幕,就可以发现,许多读音是和中原汉话近似的(大家可以试试,绝对可以找到许多读音极为相近的许多词,当然意思也是一样,没任何变化。)。

而倭奴的语言和中原汉话的差距就非常的大,这不是几百年之功可以做到的,起码需要上千年的演变才能有这样的效果,就如同建东人的语言和中原汉话的语言,如今只剩下了几个词大概和中原相近。

应该让倭奴怎么样分散开来呢?王况有点头疼,好在这起码是几年以后的事情了,而且要移居也是要慢慢来,一个部族一个部族的来,如此就不会引起剧烈的反弹,最好的结果就是倭奴他们自己主动要求到大陆来定居,这个倒是好办,你们不是贪图大陆的富裕么?就用大陆的生活来吸引他们就是。当然,各族族长那是肯定不能留的,蛮夷之辈,大多都对本族首领有着盲目的崇拜,只有将崇拜的根源给铲除了,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塘报上并没说黄大的出兵时间,究竟是《讨贼诏》发布之后出兵的呢,还是之前就出兵的呢?一句也没提,因此,虽然有不少人从时间上推敲出了不对劲来,却也大多都以为这是皇帝行了兵之诡计,暗中命建州先出兵,算着时间差不多了,再发布《讨贼诏》,以达到出奇不意的效果。

甚至连程老魔王和尉迟老黑也是这么认为的,只有李靖心知肚明,建州是出兵在先,朝廷的《讨贼诏》发布在后,而且建州出兵前,皇帝没有任何的密旨,如果有,那定是要照会兵部一声的,这个谎,该怎么圆?

李世民听到东瀛大捷的消息,那个心情也是一波三折,他心里清楚得很,这场仗是在自己没有发布任何的命令情况下打起来的,从情理上说,他很乐意见到这样的结果,但从法理上来说,这又是国法难容的,如果每个带兵的将领都如此,那么置帝王的威严何在?置朝廷的脸面何在?

王况被李靖连夜的找了过去后,也不免为黄大担心起来,如果李世民要处罚他王况,他并不怕的,大不了,从头来过就是,自己如今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再怎么处罚他,顶多也就是将他一撸到底,还他原本的白身身份而已,李世民不是个嗜杀的人,或者说,对外,李世民或许有着他血性的一面,但对内,他却是个相对其他人来说仁慈许多的帝王,连魏老头这个当年建成太子的死党,在他夺位之后将他骂了个狗血淋头都能够不计较而加以重用的人,怎么地也不会将自己怎么样。

自己被撸到底是不怕,不用多久就又能站起来,但黄大不同,李世民或许不会动自己,但动一动黄大,借此来警告自己也是极有可能的,甚至他都能给黄大来个“永不录用”。如此一来,黄家又少了个支柱了,黄良曾经跟王况讨论过黄家的问题,黄家就是苦于后继无人,黄良的儿子,当年也是因为他黄良之功而被封个小校尉的,却不是个人才,这么多年,才爬了这么一点级别,当不起一族重任,而黄大,却是黄良已经内定了要接替他的位置的最佳人选,原本,他这个黄家族长的位置,就应该是黄大他父亲的。

回到林府,王况几乎是整晚的睡不着,黄大不比别人,这么些年来,黄大为他王况出生入死,干的都是那些不能见光的隐密事居多,如果说黄大是纯粹的为了报恩,那么当黄大提了人头半夜来见王况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到了,不再欠王况什么了,但黄大还是跟着他,职位没得升迁也没任何的怨言。

真真是想磕睡就有人送枕头来, 第 386 章 全印了上去,其中一个印章还是当今天子李世民赐的。李业嗣则派人快马送到了长安来。也正是因为如此,这贺表才会先落到李靖的手中,而不是先到的鸿卢寺。

王况并不知道这其中的原委,也不清楚琉求国主心中的小九九,但见到这么一封贺表,心里就有底了,有了这个贺表,黄大就不仅无过,反而有功。大唐边军,向来都负有戍卫国土及番属国的重任,只要藩属国有请求,而且确认敌人的确对其构成了威胁,那么边军将领可以不用上报朝廷直接出兵协助藩属抵抗来犯之敌。而且,这次黄大只带了五百兵士出去,虽然是和塘报上所说的带兵四百有出入,但也在可控范围里,并没有违反调兵两千就必须要有兵部行文的规定,属于黄大可以自己做主的范围内。

至于说柳老夫子捉刀写的这个贺表,并不是破绽,就是直接在贺表上写上柳老夫子的大名,然后由琉求国主签名都没任何问题,你总不能要求一个藩属国的人对中原文化和行文格式了如指掌罢?不要说琉求国主,就是其他国的使者,在给朝廷的奏折里面,大半也都是到了长安之后请人代笔的,这是天下皆知的,所以,就是知道这贺表是柳老夫子所写,李世民也不会傻到怀疑这是一封假贺表的地步。退一万步来说,如果怀疑是琉求国主在被威胁的情况下写的贺表,将人招进长安来不就清楚了么?再说了,做为一国之主,琉求国主哪怕再不愿意,也是一定要抽个时间来长安拜见一下大唐天子的。

李靖也是刁滑,明明当天就可以将贺表送进宫去的,但他偏不,而是要等到 第 386 章 口中吐了出来:“陛下勇武不减当年啊,这力道拿捏得是恰到好处。”他这是在提醒王况,诺,你瞧见了,陛下可不舍得伤你的。

王况早在李世民的手在龙案上东摸摸西摸摸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李世民的心理活动了,这个李老二,你这番动作要是放到后世,那是一个屁作用也没的,后世人个个都是鬼,一瞧你这摸摸,那掂掂的还不立马知道你舍不得?现在程知节这么一说,他也是马上顺着杆子往上爬,连声赞扬什么陛下这身手,这么远就能隔空的在金砖上画出朱批,绝对是百步穿杨的之类的话来。

如此一来,就揭过了王况和谁做手势的话题,也把那个刚刚在侃侃而谈什么黄大有罪的人给生生晾在了一边,把那个家伙气得呀,差点当场咳血三升。

王况在一边拍着李世民的马屁的时候,一边就已经将那跳出来的人看了个清楚,这是个老头,王况没什么印象,其实,就是这朝中的大半官员,王况都没什么印象,大抵是属于别人认得王况,王况却认不得他的。

旁边的蒲熙亮将手藏在腋下,伸了过来,用笏板连捅了王况四下,王况一楞,四下?这是什么意思?四?肆?还是说是谐音?要是蒲熙亮不捅还好,王况不知道也就不知道了,他也不会多想,管他是谁,跳出来就打就是了,可蒲熙亮这么一捅,王况反而疑神疑鬼了起来,打压吧,又怕蒲熙亮另有所指,不打压吧,又看不惯那老头的嘴脸。

第644章 动物救助站第162章 慎家来人第125章 上梁揭瓦第139章 欲哭无泪第327章 王况的阳谋第617章 兰花指第570章 有好消息第69章 婚礼(下)第302章 这是有意的安排么第457章 王况的秘密武器第91章 落荒而逃的天使和竹筒饭第621章 试试第424章 墙倒众人推第292章 小插曲第555章 换个人盯梢第111章 逛长安(中)第220章 客随主便第67章 无意中的新吃食第235章 跪第693章 把你手中的锟鋙石抛了吧第377章 果然是大鱼第433章 用皇庄做试验(下)第280章 小魔王二下建安第384章 东瀛捷报第480章 有客来访第104章 小公爷第619章 夜光第23章 沦为乞丐的李大胆第341章 一定要用兵第288章 要找咖啡(续)第334章 梅兰竹菊的出路第438章 炒钢法就是一层纸第21章 纸削筷子第420章 杀鸡儆猴第585章 这能吃么第114章 只能领先一点点第254章 还要花梨木么第570章 有好消息第408章 推测第451章 无聊第424章 墙倒众人推第553章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第497章 抓住了第494章 那一箭的真正原因第467章 旁观者王况第256章 再加一层光环第287章 要找咖啡第378章 湿煤易燃第156章 将震撼玩到底第712章 出发第419章 有人抢功劳第304章 麦芽糖带来的革命(上)第40章 班头及保险柜第667章 打和抚(上)第85章 都是为了吃第259章 路人甲和路人乙第564章 权争之弊第132章 大补之物第590章 更大的惊喜第362章 调包计第688章 高冷面的缺点第29章 为了保险箱第379章 蹊跷事第573章 圣人来了第723章 众望所归第175章 涝第246章 兵贵神速第433章 用皇庄做试验(下)第555章 换个人盯梢第411章 夜话(二)第669章 打和抚(续)第190章 流水大席和大功劳第345章 和尚画眉第513章 巨头再会第279章 王况要参加天下大比第327章 王况的阳谋第556章 法治要取代人治第674章 又演戏啦第616章 不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东西第719章 大战无殇(上)第125章 上梁揭瓦第514章 奇怪的一群人第499章 出发第708章 安息诡局第555章 换个人盯梢第515章 令人咋舌的福利第392章 偏食缘由第483章 厚黑养成(上)第271章 又见食物中毒第686章 重修永安宫第16章 培芽(下)第278章 老船匠第269章 和皇帝讨价还价第570章 有好消息第466章 家人的待遇第143章 蒲造办的懊恼第273章 佐粥佳品第275章 梅菜宴第259章 路人甲和路人乙第441章 要帮王冼打开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