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急

心儿生辰之后, 沈仲彦心中怕她害羞, 便不敢再随意亲近,更不敢在她面前提什么通房之事, 只规规矩矩地默书写字,偶尔忍不住偷偷瞧她几眼, 又忙在她发现之前垂下眼睛看书, 生怕自己不小心造次, 惹她难为情。

沈仲彦一面对心儿小心翼翼, 一面又心中惦记着母亲上次说的话, 等大姐出嫁后便为自己安排通房。可转眼进了腊月,却还不见母亲有什么动静,沈仲彦不免有些着急了起来,只想等母亲心情好时自己便从旁提醒一下她。他这么想,不免得空便去陆氏房内请安, 陆氏瞧到了,心中倒是愈发欢喜起来。

一日, 沈仲彦仍到福禄居给陆氏请安,可巧二夫人杨氏、大奶奶柳氏也在。见过众人后, 沈仲彦便坐了下来, 接过小丫鬟的茶,只听她们三人说家常。

只听二夫人杨氏说道:“我母亲素来是操心多的, 煦儿的媳妇虽说不是官宦之家,但在这都城也是数得上的富庶人家,她家的脂粉夫人也是瞧到过的, 最好不过了。母亲生怕杨府的丫鬟嬷嬷们瞧不上大奶奶的出身,这些年不知费了多少心,处处提点着下人们,对大奶奶更是宠爱得很,倒是纵得她眼中只有母亲一人,连家兄、家嫂和煦儿倒都落在后面了。”

大夫人陆氏笑道:“杨老夫人素来果敢决绝,眼中揉不得半点沙子,如今竟将孙媳妇如此宠爱,可见这杨府大奶奶也是个招人疼的孩子。”

杨氏笑笑,说:“谁说不是呢,杨家大奶奶虽不及我们大奶奶琴棋书画皆通,但也识得些字,是个知书达理之人,很得母亲的欢心。”

陆氏笑笑,没再说话,杨氏便接着说道:“好不容易这些年下来,有母亲的帮衬,大奶奶总算是接过了杨府的钥匙,当了杨府的家。可如今母亲倒又忙起墨儿的亲事来。”

陆氏忍不住问道:“墨儿不是与仲彦年纪相仿,如今也就十六岁,怎么就忙起亲事来?”

“谁说不是呢?”杨氏说道,“我母亲便是个爱操劳的,子孙的事也要管得细细的。大嫂也知道煦儿和墨儿这两个孙子里面,我母亲最疼的便是墨儿。”

陆氏对众人笑笑,说:“墨儿的模样,若说有人不疼,可没人信了,何况是老夫人,定是如心尖儿般地宝贝着。”

杨氏眯着眼睛一笑,说道:“墨儿可真是我母亲的心头肉,从小养在身边,连一巴掌都没挨过。好在墨儿自小听话,性子稳重柔和,并不是惹是生非的性子。”

陆氏点点头,说:“墨儿的性子是最柔和不过了,再配上那俊逸的摸样,想必谁家的小姐嫁过去,便都是个好命的。”

杨氏用帕子掩着嘴一笑,说道:“正是因为墨儿的好相貌,母亲更加难以取舍,不是嫌这家的小姐娇弱恐对墨儿照顾不周、便是嫌那家的小姐模样不好配不上墨儿,挑挑拣拣,倒是把都城合适人家的小姐都细细盘了一番。”

陆氏一笑,说:“杨老夫人也太心急了些,墨儿才多大,又是上好的摸样,晚娶几年也不妨事。”

杨氏忙点了点头,说:“上次我去杨府也是这么同母亲讲的,老人家哪里肯听我的,正忙着给墨儿挑通房丫鬟呢。”

听到通房丫鬟这几个字,二爷沈仲彦眼睛一亮,不由得望向了母亲陆氏。

陆氏正听杨氏说着话,忽见沈仲彦望向自己,又听到杨氏正说通房丫鬟的事情,心中一动,忽又想到了心儿,不由得微微皱了眉头,只对二夫人说道:“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仲彦过了年也有十七了,倒也该安排个通房丫鬟在身边伺候了。”说罢,她转头望向沈仲彦。

沈仲彦忙按捺住心中的欢喜,说道:“一切皆听母亲安排便可。”

陆氏心中暗暗叹了口气,面上却点点头,说:“伯彦也是十七岁时安排的通房丫鬟。”

说罢,便转脸望向身旁的大奶奶柳氏,只见她微蹙着眉头,用帕子捂着嘴巴,忙问道:“曈儿,可是哪里不舒服?”

大奶奶柳氏抬起眼,却仍捂着嘴,轻声说:“许是今日贪吃伤了胃,一时有些不舒服而已,让母亲担心了。”

陆氏闻言心中一动,不由得转脸望向二夫人杨氏,杨氏也是一脸疑惑,转而露出几分欣喜,陆氏会意,不由得带着几分笑意,小声在柳氏耳边问道:“这个月的月信可来过了?”

柳氏不妨她这么问,忙抬眼瞧了眼沈仲彦,见他没听到,正低头摆弄着手中的茶碗,便低头想了想,轻声说:“倒是还没见来,只是母亲不知,我的月信素来不准,偶尔迟来些日子倒也是有的。”

大夫人陆氏笑笑,对着一旁的嬷嬷说:“快去请大夫来给大奶奶瞧瞧。”那嬷嬷应了一声,忙出去了。

二爷沈仲彦心中只惦念着通房丫鬟的事情,见母亲说到一半,转而却命人给大奶奶请大夫去了,把自己的事情倒是抛在了脑后。他不由得有些着急起来,站起身来说:“母亲。”

大夫人陆氏见到他站起身来,便忙说道:“仲儿,你且遣小厮去把大爷请回来,就说怕是大奶奶有喜了。”

柳氏忙劝道:“母亲,还是请了大夫瞧过了再请大爷回来,省得大爷心急。”

大夫人陆氏心中欢喜,哪里听得进,对沈仲彦说:“你且去吧,你留在这里倒也不甚方便。”

沈仲彦无法,只得离了福禄居,命人去请了大爷,自己悻悻的回了玉藕轩。

不几日,沈府上下便知道大奶奶有喜了,正值腊月,沈家更是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沈仲彦心中虽也欢喜,却仍惦记着心儿的事情,几次想在大夫人面前提及,可一来见到母亲陆氏满心欢喜,眼里只有还未出生的孙儿,并无暇顾及他,二来又恐旁人瞧出自己心急,只得按捺住,便也没提起。

转眼便进了腊月,府上的人情往来逐渐多了起来,加之今年大老爷升了官,大小姐沈玉柔又嫁入亲王府作了王妃,一时前来亲近的官宦人家便更比往日多了起来。大奶奶柳氏又刚有了身孕,胎还没坐稳,大夫人陆氏少不得又接过了钥匙,掌管起沈府里里外外的事情来。

一日,她与二夫人杨氏带着一干丫鬟婆子们来到收着珍品物件的璨臻楼来,要从中挑拣些上好的东西,送到往来亲近的各府上去。管着璨臻楼的周大娘,正是大老爷身边的周泰的婆娘,早拿钥匙开了门,在门口候着了。

杨氏抬眼朝楼内望了一眼,便见到里面乌压压的放置着各种珍奇玩物,有各色彩缎织锦、裘皮狐领、屏风桌椅、五彩花灯,大大小小满满当当。杨氏对众人笑道:“许久没来看过了,倒是有多了不少玩物。这么多东西,如何挑得出来?”

周大娘满脸堆笑,忙说道:“怎敢劳动二位夫人来挑,还是按照先前的规矩,夫人们按照账单上来瞧,有中意的便让婆子们取了来,合适便留着,不合适便再放回去,夫人们只管坐着看一眼便好了。”

陆氏点点头,说:“也好,今日要挑的东西是送给几位贵人的,你们拿的时候可得仔细些。”说罢便与杨氏在厅内坐了下来。

早有丫鬟们在地上拢了炭火,又拿了手炉给二人暖手,周大娘忙捧了账本名目过来,二人便接过来细细地看着。

大夫人陆氏见这名目做的极其细致,心中暗赞,不由的抬眼望了望周大娘。说:“你做事情真是细致,难怪老爷对周泰与你都十分信任。”

周大娘忙摆了摆手说:“这都是下人们该做的,哪经得住夫人夸赞。”

陆氏笑了笑,正欲低头看下去,忽想到心儿正是周泰的远房侄女,不由得想细细问问。

于是,她略想了想,便问道:“你儿子周顺在大爷身边也有些年了,多大了?”

周大娘不妨陆氏同她聊起了家常,忙回道:“顺子与大爷同岁,过了年便有二十了。”

陆氏点点头,说:“转眼都这么大了,也该成家了。”

周大娘用眼角瞥了一眼陆氏身后的素心,说道:“多谢夫人记挂,再过个一二年便也该成亲了。”

陆氏点点头,说:“我听说心儿是你的远亲,这孩子模样性子倒是上好的,你何不将她配给周顺,也倒是省心了。”

周大娘不妨她这么说,一怔,忙说道:“这如何使得?”

“这如何使不得?”陆氏抬眼望着周大娘,疑惑地问道

周大娘回过神来,忙堆上笑,说:“夫人有所不知,一来这心儿虽然与我们隔着几门亲,但倒是同宗,二来,”她说到这里,望了一眼素心,继续说道,“二来别看顺子这孩子性子随和,却是个有主意的,心中早认准了人,纵是天仙也入不了他的眼了。”

陆氏注意到她说话时不住地望着自己身后,便也回头一看,正瞧到素心垂着头,脸颊上飞起两片红晕来,心下明白了,便笑笑,说:“哦?周顺倒是个机灵的,不知道他看中了哪家的丫头?若是我能做的了主,自然给你们母子俩这个面子。”

周大娘听得喜上眉梢,连连作揖,说道:“大夫人可真是菩萨转世,若是有大夫人做主,那是最好不过了。”说罢,便又望向素心。

素心早已红了脸,双手摆弄着丝帕,头直垂到胸口。

大夫人陆氏忍不住笑了起来,指着周大娘说:“亏我素日待你们不薄,你们倒好,竟要将我身边的人算计了去。”

众人闻言都笑了起来,二夫人杨氏扭头瞧见素心的模样,心中才明白陆氏话中的意思,忽想到二爷曾也想讨她在房里,不由得轻轻“哼”了一声,也不言语,只翻看着手中的名目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