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皇亲

月朗星稀,转眼已到了子时,当空的银月惨然洒下光辉,照在琉璃屋檐上,如镀金的琉璃瓦闪闪生辉。

往常这个时候,北宫早已熄了烛火,张太后也早就睡下。她体恤宫人,并没有让人在夜里伺候,外头掌灯的太监,也让他们提早去休息,不过今夜似乎有些反常。

只是此时,张太后盘膝坐在凤榻上,目光幽幽地盯着几案上宫纱里的烛火,烛光在悦动,她的眸光也随着悦动。她长吁了一口气,随即慢悠悠地道:“陛下突然过来,不知是什么意思,他这是卖个好呢,还是受了王娘娘的授意?”

老嬷嬷看了张太后一眼,道:“方才陛下说……”

张太后的目光一亮,道:“是了,方才陛下说那个路政局,还说了徐谦父子,这二人立下了大功,陛下对他们赞赏有加。”

张太后吁了口气,道:“这个徐谦,哀家早就料到他圣眷隆厚,本想将侄女嫁与他,谁知道竟是给他辞了,若是结了这门亲,对张家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惜,可惜……”

老嬷嬷道:“这个徐谦,好不识抬举。”

张太后却只是微微一笑,道:“哀家有哀家的打量,他也有他的心思,他是绝顶聪明之人,自然知道张家的处境,不想来趟张家这趟浑水。不过……他现在就是想不趟也是不成了。”

张太后慢悠悠地道:“陛下突然跑来,又大大的赞扬了徐谦父子。他这是希望哀家为他请功。”

张太后目光幽幽,接着道:“听说这个徐谦的名声不是很好。朝中树敌不少,他们设路政局,会不会因此而得罪人,哀家并不知情,可是哀家却是知道路政局能挣银子,就肯定有人会吃亏,陛下这是提防哀家,怕哀家与外朝的一些人勾结一起反对此事。若是当真极力反对。陛下那边纵然肯颁布恩旨,只要朝中反对,他们也办不成。所以才陛下既希望哀家不要反对,同时能给外朝通通气,让他们不要过份阻挠。”

张太后忍不住道:“陛下终究还是提防着哀家,对哀家太忌惮了。”

老嬷嬷道:“娘娘,他毕竟是皇帝。这个面子终究还是要卖的,不如娘娘送书信一封给那杨相公,权当为徐家父子求个情。”

张太后淡淡地道:“假若真去寻杨廷和,岂不是坐实了哀家和杨廷和勾结?坐实了哀家和杨廷和是一伙的?你啊,不知这其中的险恶,陛下不但是借此来求情。又未尝没有试探的意思。”

老嬷嬷听了他的话,忍不住吓了一身冷汗,她陡然意识到这件事的难处,不卖这个面子,陛下定然怫然不悦。娘娘在陛下心目之中怕是份量更低,现在或许还会以礼相待。可是将来呢?

可是卖了这个面子亦是好不到哪里去,杨廷和屡屡触怒宫中,声望如日中天,已为宫中所忌,一旦坐实了娘娘和杨廷和的关系匪浅,将来有一日,若是杨廷和致仕甚至是获罪,娘娘又当如何?

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根本就无解的问题。

“娘娘,奴婢说句斗胆的话,陛下此人,猜忌之心极重,既然他有意试探,娘娘索性当作并没有体会到陛下的深意……”

张太后微微一笑道:“左又不是,右也不是,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明日的时候,你托人出去给哀家那两个不成器的兄弟传信,这事儿不能去求杨廷和,得靠自家兄弟,告诉他们,无论他们跟姓徐的有什么恩怨,让他们在外头多多联络一些王公显贵,记着,不要联络朝廷大臣,只联络京师里的那些侯爷、公爷,大家一道儿上书,给这姓徐的抬抬轿子,事情要办就要办大,切莫不温不火。”

老嬷嬷一听,骤然眸光一亮,张太后历经三朝,别看与世无争,却有着极高的政治敏感和智慧,委托她的兄弟来办这件事实在是眼下最好的选择,既不会让陛下猜忌她和杨廷和有什么瓜葛,同时又卖了人情,更重要的是,连带她两个兄弟也趁机卖了个好,这对于张太后来说可谓一箭双雕,她最担心的还是他的两个兄弟,怕就怕他们只知道胡闹,将来等自己不成了,最后闹了个家破人亡,现在至少留了个余地,至少徐家父子欠了他们一个情,而皇上也欠了自己一个人情。

张太后微微一笑,抿了口香茶,道:“事情就这么着吧,要抓紧着办。”

…………………………

此时,在慈宁南宫里,嘉靖和王太后今日也是出奇的睡得迟,王太后显得颇为激动,听了嘉靖的一席话,她不由蹙眉道:“皇帝好打算,借故去试探张娘娘,正好看看这张娘娘到底有什么倚仗,这个女人聪明着呢,别看整日浑浑噩噩,一副不问外事的样子,以哀家来看,她这只是避嫌而已。”

王太后随后笑笑,又道:“倒是徐谦父子很会办事,这么说,哀家的寿宴能办得风风光光、热热闹闹了?这倒是要多谢他们,宫里呢,其实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赏赐,可是皇帝无论如何也该给他们一点好处,你方才去张太后那边想来打的就是这个主意,张氏是聪明人,她会知道怎么做。”

嘉靖抿着唇道:“张太后毕竟对朕有恩,若不是她,朕也做不了这个皇帝,所以……”

王太后冷冷地道:“若是没有杨廷和,你又做得了这个皇帝?陛下既然念念不忘她的恩情,也该念念杨廷和的恩情才是。”

嘉靖的目光一冷,便再也没有说话了,随即呵呵一笑道:“眼下不说这个,看看再说吧。母后,儿臣告退了。”

王太后露出笑容,道:“是啊,天色不早了,你白日忙了一天,也该早些歇息,其实母后也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告诉你,咱们孤儿寡母在这京师,万事都要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咱们根儿在安陆,京师的这些人没几个可信的,既不能信也不敢信,总要提防一手才好。”

嘉靖微微一笑,道:“儿臣知道的。”

王太后吁了口气,道:“其实母后也不是完全薄情寡义,只是有时候必须为你多打算打算,就如红秀,哀家没有女儿,这个小丫头,哀家就很喜欢,她没有这么多心机嘛,虽是张娘娘的女儿,哀家一样喜欢她,罢了,不多说了,你回去早些歇吧。”

……………………

寿宁侯张府,如今有个姐姐在宫中做昭圣太后,张家这三朝以来极尽恩宠,寿宁侯张鹤龄一向是个不安分的角色,这京师里狗屁倒灶的事儿,十之八九都有的他的份,这位张大爷今日却有点复杂了。

坐在张鹤龄下头的,乃是他的嫡亲兄弟张延龄,张延龄年纪不小,早被酒色掏空了身子,虽然比张鹤龄小个四五岁,可是比起擅长保养的张鹤龄却更显老一些。

张延龄显得很激动地道:“这姓徐的,咱们的欣若哪里不如他?论家世,他家现在虽是捞了个名门世家之后,可比得上我们张家吗?阿姐看他有些才气,才有了将欣若嫁给他的念头,他倒是好,竟是不识抬举,居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回绝了这门亲,是可忍孰不可忍。依着我以前的性子,早就打上了门去,只是现在年纪大了,没了这个心,现在倒好,阿姐也真是的,咱们热脸贴了冷屁股,她还让咱们卖徐家的好,这事儿传出去,怕要以为咱们张家怕了他们。兄长,这事定是阿姐糊涂了,咱们不如寻个由头进宫,当面去问问阿姐。”

张鹤龄冷冷一笑,道:“问也没用,阿姐的性子,你会不知道?她打定的主意,十头牛都拉不回来,她这样做肯定有她的道理。不过我就是不明白,姓徐的有什么好,以至于阿姐待他到这个份上?”

张延龄一拍大腿,唉声叹气地道:“大哥什么时候也这般瞻前顾后了?咱们张家这么多年还曾怕过谁?大哥……”

张延龄苦笑道:“现在不比从前了,我问你,从前的时候,每年宫中给咱们张家的赏赐是多少?今年呢?咱们能有今日,其一靠的是阿姐,其二靠的是皇帝,阿姐这么做定是有她的深意,再者说了,脸面值几个钱,咱们姓张的什么时候要过脸来?这件事就这么着了,你去请几个平日的好兄弟来商量,务必把这件事办得漂亮吧。咱们张家欺负人没二话,可是既然给人抬轿子,那也得漂漂亮亮风风光光,不是?”

……………………、

第694章 人艰不拆第577章 暖阁争议第692章 臣万死第364章 嘉靖的三板斧第187章 不作死就不会死第384章 就是不给你面子第55章 你跑不掉的第269章 锦绣文章第267章 大考第306章 欺人太甚第585章 刺刀见红第429章 陛下那啥老虎求安慰第46章 年少轻狂第527章 新政如生意第93章 打脸第137章 龙颜震怒第750章 无路可走第104章 主动权第706章 该来的总是会来第594章 徐谦的功劳第203章 圣驾出宫第614章 谋反第465章 徐侍读巧识奸计第36章 后娘养的第443章 你惹到我了第618章 得饶人处且饶人第413章 上头来人了第194章 君臣奏对第745章 杀人第441章 皇帝的面子第122章 什么都可以让,这个让不得第604章 大哉吾师第151章 打脸第394章 这才是墙倒众人推第322章 谁的底气足?第545章 变革第466章 滚滚长江东逝水第143章 良善可欺的军头第646章 我们做朋友吧第662章 坑爹第491章 贼王第717章 嚣张部 堂第350章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第233章 上贡好处多第282章 风暴第322章 谁的底气足?第191章 娘娘威武第41章 县试第一第749章 对决第235章 反击第500章 告捷第670章 万死第299章 六首第754章 真正的敌人第205章 翰林第617章 生与死第264章 会试第676章 致命一击第531章 巨变第350章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第77章 师者如父第636章 迫在眉睫第287章 严师出高徒第70章 打上门了第521章 臣谨遵圣旨第261章 十大酷刑老虎求安慰第164章 你完了第356章 送你一程第202章 简单粗暴第155章 送你归西第25章 令人发指第503章 功劳太大第31章 头昏脑胀苏县令第117章 天子也傻眼第317章 天子多心第375章 拼命第22章 我乃忠良之后,你是什么东西第112章 杀人第182章 朋友,你是来卖萌的吗第172章 中了第188张 斗法第398章 欲求不满第491章 贼王第484章 重磅消息第215章 太后贤德第419章 圣旨已下第261章 十大酷刑第508章 收复杭州第395章 其实 你死的并不冤第740章 拼出一条血路第127章 金钱都是浮云第663章 居心第331章 风暴第550章 二道贩子威武第460章 侍读学士第51章 连中小二元第101章 摊牌第721章 橄榄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