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恩旨

嘉靖自然是个极有主见的人,这样的人除非是自己最信服的人,否则绝不会去听取别人意见。

而偏偏……黄锦虽然算是嘉靖还算亲近的内侍,可是信服二字却是无从谈起。

现在他来征询黄锦的意见,无非就是两个原因,其一:他现在依然举棋不定。其二:他心情极好,不免想分享一下喜悦。

又或者这两种原因兼而有之,只是不管如何,黄锦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把握嘉靖的脉搏,猜测嘉靖的心思,做出得体的回答。

沉吟片刻,黄锦道:“既然是重赏,无非就是封爵和升官而已,徐家新近封了伯,他们暂时没有战功,现在加封很是不妥。以奴婢之见,也该升官了。”

见嘉靖的脸色如常,对他的话并不反感,黄锦就预料到,嘉靖似乎对自己的话也颇为认同,因此有了一些信心,继续道:“可是他是路政局掌印百户,若是晋升寻常千户,这路政局该怎么办?奴婢想来想去,路政局一向是徐家人操办过手的,而陛下内帑都出自路政局,万不能有丝毫差池,若是让其他人接手,出了什么岔子,只怕要坏了陛下的大计,所以这路政局必须还得由徐伯爷管辖。”

嘉靖微微颌首,欣赏地看了黄锦一眼,他最纠结的就是这个,升了千户,路政局掌印就肯定要换人,可是路政局过于重要,放手给别人去终究不放心,就算是有几个放心的人,嘉靖也担心接任者能力不足,到时候出了差错,钱粮一断,他的养兵大计就要夭折,好不容易换来了平倭之议的胜利,这个政治风险,是他绝对承担不起的。

可要是仍掌路政局。只是把百户提为千户,就有点挂羊头卖狗肉的味道,这是忽悠呀,大家都不是傻子,说是给人升官,可是职责仍然是那个职责,只是俸禄稍许变了。还谈得上什么重赏?

嘉靖一时沉吟不定,愁眉不展地道:“你说了这么多,到底想说的是什么?”

黄锦连忙开动脑筋,苦笑道:“奴婢在想,何不如这样,照样是升任千户。也督管路政局,若是还有什么差事也可让徐伯爷兼任起来,如这路政局乃是百户衙门,可要是再设几个百户衙门,其上再设千户衙门对其进行管理,这问题岂不是正好解决了?”

嘉靖淡淡地道:“你的这个想法,朕不是没有想到。问题其实也在这里,新设百户衙门,这百户衙门去做什么?担当的是什么干系?”

黄锦哑口无言,苦笑道:“这个……这个……”

嘉靖不由微晃脑袋,满是头痛地道:“朕是许诺了要重赏的,况且这次徐家劳苦功高,尤其是徐谦,与毛纪争锋相对。这份忠心,朕若是食言而肥,如何给人交代?朕来问你,这亲军里头,眼下最缺的是什么?”

厂卫不分家,虽然这厂卫之间也有许多龌龊,可是要说了解锦衣卫亲军的。怕只有东厂了,黄锦沉默一下,道:“眼下亲军散漫风气太盛,管理也是松散。尤其是江彬被诛之后,整个锦衣卫亲军已是形同虚设,所以奴婢以为,眼下锦衣卫亲军最大的问题在于吏治。”

黄锦当然不敢对着嘉靖说谎,若换做是在正德朝,他就是刘瑾,因为正德皇帝好忽悠,不忽悠你忽悠谁?可嘉靖不同,嘉靖太聪明,只有他忽悠你,哪有你忽悠他的份儿?其实换句话来说,就算是刘瑾生在嘉靖朝,估摸着也会成为老实人。

其实太监的好坏,又或者是嚣张跋扈还是老实忠厚,都取决于天子,天子的性格决定了太监的性格。

嘉靖要黄锦说一下眼下锦衣卫的问题,黄锦连想都不想,就老实答了。

他说的倒是实情,锦衣卫全盛时期就是正德朝时江彬任指挥使的时候,那时候的锦衣卫在江彬的带领下风光无限,任谁都没有放在眼里,就算是内阁,也对其畏如蛇蝎。

可是江彬处死之后,锦衣卫随之而来便进行了一场清洗,几乎所有的高级武官纷纷以江彬党羽的罪名下狱、处死,而填补真空期的武官却又大多数是嘉靖的人,这些人有一个特点,就是都有过在兴献王府办差的经历,让他们乖乖听话可以,可是一旦受到重用,让他们立即管事,就有点能力不足了,比如朱宸,他身为都指挥使,固然是对嘉靖忠心耿耿,可他从前在王府就是个下级的侍卫首领,你能指望他能有什么手腕?

暴发户终究是暴发户,再加上嘉靖登基,为了保持贤明形象,对厂卫并不待见,锦衣卫的权势日渐没落,从前是他们欺人,现在却是过街老鼠,连个御使都不敢轻易得罪。

问题也就来了,权利少了,油水也少了,而新任的武官又管理混乱,最后的结果就是整个锦衣卫内部十分混乱,人人离心离德,大家各自捞取自己的好处,早把身上的职责丢去了爪哇国。

这样下去,自然不是办法。

嘉靖似乎也对锦衣卫近日的表现不太满意,他不由苦笑道:“有本事的,朕不放心,可是朕放心的,却总是把事情弄得一团糟,哎……其实这也怪不得他们,朕毕竟是藩王身份进的京,不比那些太子,身边围着这么多忠实且又能力出众之人,朕信得过的,都是兴献王府的老人,而这些人大多都在安陆这穷山恶岭呆了近半辈子,耳目早已闭塞,指望他们办事,不如求他们不要把事办砸了好。”

这其实也嘉靖的症结之处,他是个有疑心的人,别人不放心,可他又不是正常登基,若他是太子,那么势必会按照接班人来培养,他将住在詹事府,在他的身边,势必围绕着最顶尖的人才。

嘉靖围着暖阁踱了几步,最后重重叹口气,似乎想起来了什么,慢吞吞的道:“朕明白了,朕眼下最缺的是人,锦衣卫最缺乏的,也是能干的亲信。”

黄锦突然想起什么,道:“陛下,既然如此,不妨将亲信的子弟们进行培养,从前兴献王府的这些人,他们都是仰仗陛下才有今日,不妨效仿内书堂,将他们的亲信子弟聚集起来,设一个亲军书堂,也是百户的编制,由徐伯爷辖制?”

“内书堂……”嘉靖突然来了兴趣。

内书堂的设立,确实是大明朝的一个奇景,到了大明朝的中期,由于权柄逐渐向内阁转移,而皇帝大多懒惰,为了制衡朝廷大臣,皇帝渐渐开始信任身边的太监,并给予太监们一定的权柄,可是问题又出现了,太监一般都不识字,也不读书,若是家世良好,能读书写字,谁肯来做太监?靠一群文盲来分割文武百官的权利,本身就是个笑话,于是内书堂就出现了,内书堂出现之后,确实优化了太监的队伍,也培育出了一代代有才的阉货,几乎所有权倾一时的太监,都曾在内书堂读过书,当然,他们的培养方式和寻常的读书人是不同的,内书堂培养太监的目的就是为了皇帝服务,这些太监或许并非博学多才,但也是因材施教,正是因为如此,从内书堂出来的太监很会来事,至少皇帝的目的达到,利用这些来事的太监,确实达到了节制日渐膨胀的文官集团的目的。

而现在,嘉靖这个半路出现的‘和尚’,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手中无人,宫里的太监,除了黄锦,还真没几个可以信任,而亲军就更悲剧了,终其嘉靖一朝,锦衣卫的高官更迭很快,骆安、王佐、陈寅都是嘉靖在安陆兴王府的旧人,嘉靖对他们也很是倚重,可是每隔一些时日,总是因为这些人能力不足,最后无奈换上其他人替换,可问题在于,新换上来的指挥使比前任也好不到哪里去,直到陆炳掌握了锦衣卫,才渐渐使得锦衣卫渐渐兴起,将这些人凝聚起来。

从嘉靖朝对锦衣卫指挥使的任命来看,嘉靖绝不会将锦衣卫轻易交给外人,他深知锦衣卫的份量,与其同时,他的选择面又极其的小,在这个小圈子里,充斥的都是一群低下武官侍卫,根本没有受过训练和培养,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眼下这个问题很难解决,不过黄锦却是给了嘉靖一个提示,既然身边没有这样的亲信,何不如像内书堂一样,对自己的亲信进行培养呢?

嘉靖不由欣赏的看了黄锦一眼,对黄锦很是满意的点点头,随即道:“由你来拟定旨意,于亲军十二卫中增设学堂,百户衔。再升任徐昌为锦衣卫千户,辖制路政局、学堂,至于这学堂如何操办,让徐昌立即入宫觐见,朕要亲自询问他,看他有何主意。”

黄锦忙道:“奴婢遵旨。”

………………

第676章 群起攻之第322章 谁的底气足?第410章 老子闪亮登场第618章 得饶人处且饶人第606章 倒打一耙第629章 美好的前途第189章 斗法(二)第254章 国子监第35章 学海无涯苦作舟第687章 箭已在弦第596章 学争扩大第73章 很多牛都喜欢破坏庄稼第277章 乱套了,全部乱套了第136章 一封奏疏第263章 项庄舞剑意在何人第717章 嚣张部 堂第642章 震动第221章 恭喜发财第221章 恭喜发财第408章 世事总无常第708章 大动干戈第173章 第一名解元第620章 努力争取第28章 张家服软第387章 无恶不作、令人发指第219章 你拿捏得住吗?第563章 闻名不如见面第99章 天子第492章 皇帝怒了第197章 升官发财第139章 浙江七府巡查倭寇事大使第444章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第127章 金钱都是浮云第231章 好戏还在后头第75章 读书好第622章 总督人选第356章 送你一程第171章 谁可为第一第530章 杀鸡儆猴第193章 面圣第209章 大功一件第529章 空前绝后第713章 嘉靖的杀机第310章 给你算笔账第279章 见驾第670章 万死第429章 陛下那啥第699章 攻守同盟第68章 从此徐谦是路人第274章 好气魄第318章 节操碎了一地第693章 万马奔腾第119章 皇帝的试练第617章 生与死第732章 争取第195章 受命于天而受制于臣第659章 召开廷议第338章 阁老被扒灰第301章 皇帝奉天之宝第224章 陛下仁德第616章 情义第179章 荣华富贵第213章 玩出花样第472章 新官放火烧死你第156章 兴师问罪第36章 后娘养的第240章 妖孽第446章 拿下第32章 老成县令第762章 内阁首辅大学士第659章 破天荒第30章 生发了第110章 人挡杀人而已第703章 就是招惹你第42章 遇贵人第17章 行善积德徐公子第159章 徐大善人第356章 送你一程第694章 人艰不拆第521章 臣谨遵圣旨第158章 一脚踢开第57章 别惹我第562章 党争第346章 青天第643章 反攻倒算第702章 权倾天下第13章 居然也有**的一天第268章 谜底揭开第588章 谜底揭开第490章 穷寇第621章 天子动怒第507章 明朝好太监第641章 升任尚书第250章 太岁头上动土第240章 妖孽第459章 面厚心黑第251章 你死定了第124章 是骡子,还是马第476章 你敢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