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封王

徐谦突然的举措,让所有人目瞪口呆。

这边杨廷和在极力反对立太子,那边徐谦啥都不说,直接来了个太子殿下千岁。

显然襁褓中的朱载基正忙着吸允他的手指,也没有功夫和空闲去管这种事,可是任谁都知道,这件事的影响极大,储君就是以后的天子,因此储君的人选意义极大,它可以影响到王朝的兴衰,也可以影响到无数人的荣辱。

徐谦的表态,无疑是一阵强心剂。

因为这时候的徐谦,在大臣们的心目之中,地位崇高,假若这个时候,徐谦旗帜鲜明的支持朱载基,那么就意味着,未来的朱载基再不只是一个皇帝荒诞的念头而诞生的皇位人选之一,而是一个拥有整个王党,整个直浙支持的一个强大势力,除此之外,还有大明最顶尖的明报,掌握大明财源的户部和如意坊,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厂卫,甚至于在宫中,多半还包括了黄锦等人,在皇亲国戚之中,太后的几个外戚,也将成为朱载基的强力支持者,还有皇家学堂,还有新军。

这些一个个人组成的新利益集团,早已不在是吴下阿蒙,徐谦表了态,那么就意味着,朱载基纵然没有天子的支持,也绝对有足够雄厚的争储实力。

许多大臣脸色大变。

徐谦的举动,颠覆了他们的认知,他们看了看态度坚决的嘉靖皇帝,再看看拜倒在朱载基下头的徐谦,许多人突然意识到,一场决定未来天子的争斗,似乎已经拉开了帷幕。

一方是新近的实力派。而另一派则是老树盘根,且有旧有的所谓道义作为旗帜,双方不可避免,将在储君的人选上进行交锋。

而此时,不少人犹豫了。

徐谦的可怕,大多数人已经见识过,这个人。抽冷子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再兼他这次立下的汗马功劳,和昨夜显露出来的雄厚实力,和他对着干,换做是谁,都得重新掂量掂量。

“微臣张子麟,拜见太子殿下。”张子麟倒也不含糊,既然徐谦表了态,什维尔同党。若是这个时候犹豫,反而不伦不类。

徐谦和张子麟打头,不少人拜倒,纷纷向朱载基道:“微臣拜见太子殿下。”

又是一批人扑通一声拜倒在地。

整个寝殿里,数十上百个大臣,居然乌压压的跪了一地。只是有的人是跟着徐谦拜倒,口称是太子千岁,有的则是请陛下三思。

朝廷百官。第一次在这所谓‘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彻底决裂,旧党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就必须抱紧所谓的祖宗之法,虽然祖宗之法大多数时候是给人擦鞋的,可是就算擦鞋,该用的时候,还得把口号喊得震天响,涉及到利益的时候可以绕开祖宗之法,只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却是绝不肯让。

其实对杨廷和来说。谁做天子,和他关系不大,甚至朱载基这个幼主。对他也有好处。可是他同样明白,他必须极力反对,因为他虽是首辅,但是某种意义来说,只是守旧势力的代表而已,他所代表的这个利益集团,或者说这个阶层的反对态度,才会使他不得不选择反对。

可是对王党来说,他们原本就是一股逆流,新的利益诞生,就导致这些人必须逆所谓的潮流而动,假若不反对既有的成法,还谈个屁的新政。

王党们自然看到了一个机会,皇储之争,某种意义来说就是利益之争,只是通过皇储的形式,进行角逐而已,其实这和所谓的政争和礼议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通过皇储的角逐,更容易实现自己的利益,因为谁都考虑,政策的延续性,假若王党支持朱载基,那么朱载基的基础,就是王党,权利来源,也来自于王党,将来一旦登基,必定要依赖王党治理天下。

现在王党们当然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此时不支持,还等什么时候?

嘉靖眯着眼,看着分庭抗礼的两拨大臣,道:“这件事,就说到这里吧,明日朕会敕命皇子朱载基入东宫居住,徐谦加为太子少师,张子麟为太子少傅……”

杨廷和正色道:“臣不敢奉诏。”

到了这个份上,只能硬顶,不少大臣也是气急败坏的道:“陛下若下圣旨,臣等便封驳,此事万万不可为,一旦纲常颠倒,起了这个头,这便是取祸之道,祖法之中,以嫡以长,自有其原因,还请陛下收回成命,如若不然,微臣人等,只好请辞。”

这些人,祭出了自己的大杀器。

请辞,看上去好像是小孩子耍脾气,可是背后,却有更深层的原因,若是朝廷大规模请辞,甚至杨廷和也要求致仕,按道理,嘉靖求之不得。

可是必须明白,这些人绝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体,甚至涵盖了无数的士绅和读书人,王党虽然崛起,可是基本盘却是在直浙,而相当多的行省,却依旧是旧党的天下,这些人一旦致仕,就使得旧党朝中无人,没有人,就容易引发天下动荡,一旦这些传统的士绅和读书人和朝廷离心离德,未必是什么好事。

更何况,朝廷之中又经历了一场这么大的事,原本就足以引人猜忌,这个时候再爆出大量的大臣致仕,人心必定要浮动了。

嘉靖皱眉,看着这些剑拔弩张的大臣,他微微一笑,道:“朕这么做,也是防患未然,既然杨卿不肯答应,那么也无妨,不妨如此,皇子依旧入住新宫,但并不敕封太子。”

给待遇,但是不给尊号,这是和稀泥的意思,算是给杨廷和这些人做出了一些让步,但是,在实质上,却给皇子朱载基一些符合太子的待遇。

嘉靖淡淡的道:“另敕皇子朱载基为中山王吧。”

突然敕封亲王,这已经接近太子的地位了,况且这个中山王颇有猫腻,中山王本就在燕赵之地,而此前,那儿出了个燕王,燕王就是文皇帝,这想必也是嘉靖的期许。

杨廷和等人自然不满意,还要争辩,可是这时候,嘉靖道:“朕要说的,是第二件事,徐谦救驾有功,所谓赏罚分明,朕思虑再三,朕与徐卿虽无血脉之亲,却和兄弟无异,朕欲赐其国姓,敕其为天赐郡王,建藩杭州,不知可否。”

突然抛出这么句话,这时候,所有人都没心情去琢磨什么太子了。

赐国姓,加郡王,大明朝有史以来,还真没有几个。

现在嘉靖突然抛出个郡王来,足以让所有人目瞪口呆。

天子这是怎么了,莫非是疯了,今日说的两件事,哪一件都是非同小可。

非朱不王,这是大明的传统,便是许多开国和靖难的功臣,也不过是在死后追谥为王,从没有生前为王的。

可是现在,居然加为郡王。

疯了……疯了……

所有人突然觉得,形势有些赶不上变化。

不过杨廷和却是猜测出了点什么,嘉靖现在的态度,有些像是托孤。

一方面,他立太子,是为自己身后之事打算。另一方面,敕徐谦为王,或许是为徐谦谋划。

徐谦炮打紫禁城之后,嘉靖还在的时候,或许无妨,可是一旦嘉靖驾崩了呢?后世无论是谁,只怕都要忌惮一二。

大家之所以忌惮你徐谦,不是因为你徐谦是什么官,又身居什么爵位,而在于你的权利,你有杀入紫禁城的权利,别人怕不怕你,紫禁城里的皇帝们,怎么睡得着?

而现在,直接加为郡王,既然是郡王,将来嘉靖驾崩,就可以直接让徐谦回到藩镇去,而一个有名无实的郡王,虽然日子可以过得逍遥自在,可是自然而然的,也会远离军政中心,如此,后世的皇帝们自然而然,就没有提防的必要了。

只是这是在是有违祖宗制度,某种意义来说,杨廷和也是希望徐谦加为郡王的,大明朝的郡王不少,可是几乎没一个使他忌惮的,为何?因为一旦封王,迟早就要就藩,就藩之后,你就得淡出权力中心,这正合杨廷和的心意,可是杨廷和于情于理,若是不跳出来反对,只怕必定受人诟病,所以他淡淡的道:“徐大人已经位极人臣,陛下为何又要加赏,他固然有大功,可是赏他财帛即可,为何要封王?”

嘉靖这一次态度更加坚决,道:“朕意已决,你不必多言。”

话说到这个份上,其实立太子和封王不一样,立太子是要颁诏的,要公布天下,必须得到大臣们的认可。可是封王和大臣们还真没一点关系,因为封王的程序走的是宗令府,纵然需要礼部那边意思一下,但是就算绕过礼部,那也不妨碍成为既成事实。

所以嘉靖一旦定了主意,谁也无话可说。

……………………………

第660章 户部 内阁之争第107章 御书第361章 杀人诛心第665章 杀人不过头点地第四百三十九 奸臣第585章 刺刀见红第273章 我再拜第373章 好色第191章 娘娘威武第523章 语不惊人死不休第749章 对决第323章 请战血书第740章 拼出一条血路第敌百零七章 人心不古第14章 别惹我第611章 这里轮不到他说话第129章 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第356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38章 应考第601章 决胜第537章 不败之地第321章 廷议第599章 王守仁第449章 吾皇圣明第745章 杀人第658章 大局已定第700章 美人心计第133章 人证物证第198章 心系天下的天子第55章 你跑不掉的第717章 嚣张部 堂第639章 疯狂时代第725章 重赏第4章 赴汤蹈火第654章 整死你第581章 粮食就是根本第525章 豪族第356章 送你一程第333章 坑死你第471章 开拓进取第129章 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第650章 涨了 涨了第582章 共度时艰第201章 找麻烦的来了第668章 惊天动地第313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429章 陛下那啥第58章 杭州小才子第730章 砖家第345章 取而代之第480章 徐某人妙计求全第345章 取而代之第299章 六首第112章 杀人第1章 东窗事发第141章 圣旨下第212章 皇亲第敌百零七章 人心不古第651章 闭门羹第579章 喜得贵子第551章 强买强卖第248章 逆转第560章 格杀勿论第647章 谜团第5章 欠债还钱第702章 权倾天下第755章 收拾你第61章 不死不休第594章 徐谦的功劳第463章 你这是作死第735章 诛了第296章 天子出击第193章 面圣第595章 饮鸩止渴第697章 太子千岁第193章 面圣第270章 终于放榜第454章 封赏第244章 三司会审第256章 造孽啊第187章 不作死就不会死第316章 平倭第663章 装神弄鬼第59章 浊流知府第301章 皇帝奉天之宝第745章 杀人第243章 学生遵旨第649章 咬牙拼了第530章 杀鸡儆猴第659章 破天荒第635章 暗潮第647章 谜团第481章 亚圣第15章 要玩就玩票大的第237章 触怒宫中第68章 从此徐谦是路人第424章 兵变第363章 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第621章 天子动怒第66章 有点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