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老成县令

苏县令考校徐谦,多半就是存着让徐谦知难而退的心思,这一点,徐谦心里明白,因此也坦然道:“请大人出题。”

苏县令沉吟片刻,抚案道:“老吾老以,于掌。”

苏县令耍了个滑头,用的是截题的方法,就是从四书之中随意寻一些断句,前言不搭后语,这种题目,最是考验学生对四书五经的理解,就算是对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只怕也未必能从洋洋数十万言中寻出这小半截的言语出来。

苏县令将这题目道出来的时候,心里未免有些后悔了,对一个童生都不算的少年出一个如此复杂的题目,未免过份了一些。不过题目已经出了,他的脸色也没有显山露水,索性给这小子一点教训,让他安安分分地回去读书。

徐谦沉吟片刻,才道:“这是孟子梁惠王中的话,全文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苏县令一时呆住,他虽是进士出身,可是像徐谦这个年纪的时候也只是堪堪能背熟四书而已,这姓徐的小子莫非是神童,竟真有几分本事?他哪里知道,当年他读书的时候,长辈们给他灌输的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想要出人头地,唯有读书,所以他虽然刻苦,可是未必把所有的身心都投入进去。而从前那个徐谦不一样,这书呆子全然没有功利心,就是爱读书,少年时本就是神智最聪慧的时候,一个拿出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身心一起去关注某件事,熟读四书五经当然不在话下。

而现在这个徐谦占的就是这个便宜,做八股,他或许还尚缺火候,还需要名师的指点,可是单论基础,就不是其他人可以比拟的了。

苏县令看着徐谦,神情恍惚了一下,似乎还不相信,随即又道:“想来四书五经,你已熟读了,那么本县再问你,朱夫子《集注》又是什么?”

四书之中每一句话,都有朱子的批注,这便是四书的权威解释,比如后世各种版本的某某《论语》一样,大家都用自己的心思去理解《论语》,而在这时代,官方认可的《论语》只有一家,所以说明朝的读书人,大多数都是想朱子之所想,言朱子之所言。

而朱夫子的《集注》,也是八股考试的重中之重,单单能背熟四书五经还不算,你还得理解它的意思,朱夫子他老人家怕大家揣摩圣人们的言论太辛苦,因此挺身而出,大包大揽,把这些苦力活全部揽在了自己身上。

徐谦毫不犹豫地答道:“老,以老事之也,吾老,谓之我父兄,幼,以幼畜之也,吾幼,谓我之子弟,人之幼,谓人之子弟,运于掌,言易也。”

苏县令忍不住连连点头,连道:“不错,不错。”

以徐谦的年纪,既能背熟四书五经,又能随口道出对应的朱子集注,这在苏县令看来已经算是神童了,此时苏县令不禁重新审视打量徐谦,若说从前的徐谦无非是个披着忠良之后耍无赖的臭小子,可是现在苏县令似乎已经能看出这小子的潜力了,他心里不禁想:“都说苏杭才子神童众多,本县尚且不信,今日连个贱吏出身的少年竟也如此博学,真是大开眼界。”

一个念头的功夫,苏县令便生出了爱才之心,颌首点头道:“不错,你能有这见识,已是大出本县预料之外。以你的资质,想必明年二月的县试、府试应当不难。”说罢又道:“你虽是忠良之后,可是出身贫寒,切不可因为有些小智而沾沾自喜。”

徐谦的表现大大激发了苏县令的爱才之心,因此才会如此温言地嘱咐几句,换做是方才,他才懒得搭理。

徐谦心里顿时生出了希望,忙道:“大人教诲,学生定当铭记在心,学生有个不情之请,还忘大人成全。”

苏县令捋须道:“但言无妨。”

徐谦道:“是这样的,学生虽然读书已有些时候,不过也是刚刚换籍,所以还没有表字,大人若是不嫌,何不赐下表字?”

表字这东西,在如今是读书人的象征,一般都是长者或者尊者赐予,大多数都是老师、或者是关系较好的长者或是官员之类,徐谦来这县衙的目的就是这个,若是苏县令肯赐下表字,二人的关系可就不同了,将来对他县试有很大的帮助。

苏县令愣了一下,先是准备要满口答应,可是旋即又谨慎起来,温和地道:“既是表字,倒也不急于一时,本县还要想想再说。”

徐谦原以为苏县令会满口答应,谁知道竟是这么个答案,又听苏县令道:“你且好好用功,今年年关将至,明年开春便是县试,不可荒废学业,下去吧。”

徐谦告辞,道:“学生告辞。”

从花厅里出来,徐谦心里不由有些懊恼,原以为两百两银子送出去换来苏县令的一个表字,到时就是对他以贤侄相称了,虽然在钱塘县他徐家背景不深,可有了这一层关系,到时肯定会有收获。可是现在看来,似乎是自己想当然了,那苏县令也不是省油的灯,多半是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才顾左右而言他。

徐谦倒也不懊恼,虽然有些失望,但很快又恢复了笑容,举步去了吏房寻黄师爷问户籍。

黄师爷已经交代吏房的书吏把事情办好,郑重地将新户籍交给徐谦,徐谦对黄师爷道:“师爷可愿陪学生随意走走吗?”

黄师爷本来不想答应,沉吟片刻,心里哂然自嘲:“我黄仁德活了大半辈子,难道还怕他一个黄毛小子?”于是颌首点头道:“你既有心,老夫陪你走几步便是。”

二人出了衙门,并肩而行。

此时还是正午,日头悬空,好在天气并不炎热。

“黄师爷,学生想托你办一件事。”

黄师爷心里知道徐谦肯定有所求,心里好气又好笑,但还忍不住道:“你说说看。”说也奇怪,徐谦虽是少年,可是黄师爷却没有再把他当作少年看待。

徐谦呵呵一笑,道:“县学残破,苏县令倡议修缮县学,而学生已经捐纳了两百两银子,黄师爷若是能给予表彰,张出布告,岂不是对你我都有好处?”

黄师爷呆了一下,随即明白了徐谦的心思,心里忍不住想:“原来这小子竟是来求名的,他花费了两百两银子,便是希望得到官府的认可。”这件事倒也好办,而且里头也确实有许多文章可做,徐谦出身贫贱却能踊跃纳绢,这又是一个大做文章的机会。

看着徐谦希翼的目光,黄师爷莞尔一笑,心里说,这小子也有求人的时候,竟鬼使神差地点点头道:“这件事,倒是不难。”

他没给出准话,只是说不难,言辞有些闪烁。须知像他这种人是绝不会给人许诺的,有说到这份上,已是很难得了。

徐谦微微一笑,道:“那么就有劳了,其实还有一件事,能不能请黄师爷将这公告先不要急于发出来,等到什么时候张家前去拜谒苏县令时再命人张贴出去?黄师爷,依我看,那张家的大公子肯定会去拜谒苏县令,若是按着学生的去做,一定能让那张家的人无功而返。”

黄师爷顿时愕然,忍不住苦笑道:“你又要生事吗?”

徐谦摇头,很纯洁地道:“我现在是读书人,无事生非做什么?好了,师爷送了这么远,学生感激涕零,还请师爷留步,学生告辞。”

随即,徐谦深深地给黄师爷作揖后返身离去,他的背影在日头之下拖着长长的影子,弱冠的身体却是带着一股子难以名状的洒脱。

第187章 不作死就不会死第321章 廷议第540章 论战第17章 行善积德徐公子第2章 死太监第658章 大局已定第498章 交锋第77章 师者如父第33章 谁才是傻瓜第132章 杀人灭口第98章 宫里的窝窝头很好吃第507章 明朝好太监第520章 恩赏第178章 幸福的锦衣二代第665章 杀人不过头点地第462章 没理也不饶人第546章 万岁第720章 牛人第384章 就是不给你面子第452章 圣明第519章 论功行赏第694章 人艰不拆第228章 有朕亲临第598章 祭孔第704章 连人都做不成了有这么惨吗第172章 中了第401章 久别重逢第376章 毛纪是猪第211章 移驾慈宁宫第195章 受命于天而受制于臣第113章 我保护你第145章 惊天动地第533章 拿下第569章 大夫人和二夫人第729章 降表有这么惨吗第443章 你惹到我了第626章 胜之彰武第637章 光荣的作死第314章 贤婿第259章 助你一臂之力第211章 移驾慈宁宫第366章 天官来了第512章 良知爆发第706章 该来的总是会来第574章 佛挡杀佛第340章 怒火冲天第3章 赝品第260章 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第20章 击鼓鸣冤第563章 闻名不如见面第117章 天子也傻眼第5章 欠债还钱第659章 破天荒第219章 你拿捏得住吗?第22章 我乃忠良之后,你是什么东西第218章 君臣第251章 你死定了第700章 美人心计第717章 嚣张部 堂第40章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第504章 不黄但是很暴力第545章 变革第594章 徐谦的功劳第415章 抄家灭族第215章 太后贤德第628章 刮地皮也太狠了第97章 技压群雄第696章 微臣救驾来迟第522章 大勇第634章 天价神木第95章 不要脸就不给你脸第259章 助你一臂之力第494章 英雄第689章 有圣旨第182章 朋友,你是来卖萌的吗第239章 决战第532章 疯狂第654章 整死你第332章 报复第438章 侍读学士第205章 翰林第646章 我们做朋友吧第47章 名士第638章 天子杀人第29章 良心很值钱第185章 宫心难测第619章 高升第656章 小内阁第345章 取而代之第357章 死第658章 大局已定第621章 天子动怒第67章 少年得志第94章 不识抬举第633章 这是挑衅第713章 嘉靖的杀机第585章 刺刀见红第179章 荣华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