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八章 正位东宫

听到这个消息,殿中的九王这才发自内心地朝着朱柏山呼万岁,表示感恩。

这些亲王,大部分都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向朱柏劝进,此刻听了朱柏在朱允炆削藩之时,便冒着风险救援岷王一家,也就是救了自己的兄弟手足,众亲王都感佩不已。

有些个文臣本来还想为朱允炆求个皇帝谥号,毕竟曾经是他们的君王,死后连个谥号都没有,未免不妥。可是一听到九大亲王发出肺腑之言,马上退后不再行动。

相较于朱允炆对藩王的态度,不上谥号似乎也容易接受一些,如果请下谥号,说不准这些亲王们会给他上个“纣”“炀”之类的昏聩之名。

不过这些文臣显然将朱柏的度量看得窄了,在恢复了周王、齐王的王爵与封地之后,朱柏闲闲提起,将朱允炆的谥号定了个“惠”字。

这自然也是他与朱久炎商量好的结果,除了坐实朱允炆已经死亡之外,朝廷也要尽快稳定下来,朝廷稳定的前提条件,便是人心的稳定。

还是那句话,治理偌大的大明,仅靠湘王府的人是不行的,不管是降臣也好、随波逐流迎奉新主的建文旧臣也罢,都给他们一个明确的讯号:只要拥戴建业新朝,便既往不咎,一视同仁,绝不会亏待了谁,也绝不会再追究过往。

至于,九大亲王愤愤不平的样子,朱柏坐在上首,只好当作不曾看见了。

朱柏端坐龙椅,以威严的目光俯视奉天殿内的一切,心中想到:“咱既然当上了这个皇帝,必会令天下人知道,咱绝非独为这尊龙椅。何为旷古圣君?咱来做个样子给他们看看!”

马进忠宣读完两道诏书便退了下来,接下来便是重头戏中的重头戏——群臣的赏赐和安排。

这事只能朱柏亲自来。

王侯公卿、文武官员这时候也开始激动起来,目光灼热,直直地凝视着朱柏的身影。

建业朝廷建立,就是大明的新政权,权力大小,职位分列,可不是昔日一个湘王府政权所能相提并论的。今日能站在此的不是奉天靖难功臣,就是从龙之臣。偌大的朝堂多的是位置,每一个位置都有人盯着,让他们热血为之沸腾。

殿中短暂地安静下来,只有朱柏的目光徐徐扫向殿下众臣。他扫到谁,谁的心脏都会忍不住“怦怦”直跳,哪怕素日再怎么守成持重,这时候也有期待之心。

等待的时间仿佛很长,又仿佛很短,朱柏终于徐徐开了金口。

“燕、周、齐、代、岷五王,自今日起,尽数恢复亲王爵位。各王府的兵马钱粮等,一应照旧。”

“陛下,恩深似海,臣等必将效命与陛下,万死不辞!”在京的九大亲王,皆出班跪地谢恩。

“朱久炎,徐怜星!”

朱柏扫过众臣,落在站在最前面的一对璧人身上。

“儿臣在!”

朱久炎和怜星对视了一眼,一齐走出,走到大殿中间,双膝下跪,大声回应。

朱柏似是自语:“自咱奉天靖难以来,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皆离不开吾儿朱久炎的筹划襄助……”

只见朱柏蓦然抬头,大声说道:“皇长子朱久炎,随朕南征北战,智谋超然,心性沉稳,建海军,通东海,开疆拓土,建讲武堂,为大明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劳……天意所属,兹恪遵初诏,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繁四海之心。兹命皇太子持玺升文华殿,分理庶政,抚军监国。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千岁,千岁,千千岁!”众臣一齐跪地恭贺。

“徐怜星名门佳媛,诞钟粹美,含章秀出。更兼人品贵重,性资敏慧,训彰礼则,幽闲表质。皇后与朕均甚悦之。今皇长子朱久炎册封太子,徐怜星宜为良配。佳儿佳妇,天意所属。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以册宝,立徐怜星为皇太子妃。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众臣目光对视一眼。册立太子、太子妃,皇帝终于称朕了。

“儿臣领旨!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儿臣领旨!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怜星眼中晶莹闪耀,看了身边正准备躬身下拜的朱久炎一眼后,俯首而下,双手举头,恭敬谢恩。

朱柏这两道圣旨也没有出乎众人的预料之外,所有湘王府出身的文武,包括建文旧臣都知道朱久炎在靖难过程中立下了何等功勋。况且新皇就只这一个皇子,太子之位,难道还能旁落不成?

众臣却还是第一次听说太子妃徐怜星,不免大为惊讶。先前可没有听说世子立有世子妃,难道是靖难之时权宜娶的?但湘王府一系的官员,尤其是曾言、李尧等高级将官脸上却是神色平静,一脸的理所当然,显然这太子妃竟然深得人心。

众臣不免交头接耳,不过,有人说出怜星身份之后,文武官吏的面上的好奇神色都不见了,目光齐齐落在站在殿前的徐辉祖、徐增寿兄弟身上。

这太子妃竟是徐家的闺女!难怪徐家兄弟不论在前朝还是在新皇这里,都能占据高位,稳如泰山。还是魏国公府厉害,无论事实如何变幻,都能屹立不倒,永享尊荣。这提前与各方联姻的布置就是本事,谁也学不来。

徐家兄弟倒是早已料到有这么一天,除了徐增寿脸露得意之外,徐辉祖还是一幅面无表情的模样。

最高兴的莫过于湘王府出身的少壮派如李天佑、李天福、何耀祖、徐忠、杨士奇傅安、陈佐等,脸上尽皆露出欢喜的神色,目光灼热地看着朱久炎与怜星的背影。

太子与太子妃的身份朱柏已经确定,也就是说,他们以后的前途彻底有了保障。若是太子夫妇生出皇嗣,那就更加万无一失。

“曾言!”

这时候,朱柏又大喝了一声。

“微臣在!”曾言走出队列,目光凝视着朱柏,拱手应道。

“你自进入湘王府以来,为咱兢兢业业,十数年如一日,奠定建业之基,咱有今日,你功不可没,今日,咱封汝为周国公,任礼部尚书、太子少师,食禄二千五百石!”

曾言跪谢:“微臣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尧。”朱柏继续叫喝,

“末将在!”

“自你加入的湘王府,为咱屡屡奋战,立下赫赫功劳,今咱封你为荆国公,左军都督府左大都督,食禄二千五百石!”

“末将领旨!”李尧跪谢。

曾言和李尧的位置一点都没有出乎意料,毕竟建业新朝始于湘王府的政权,虽然有变异,但是资历不可不论。

如今湘王府一系论资历,论能力,论功勋,也根本没有人能比他们高。

“武延光,封你江夏侯,进都督佥事,禄千石。”

“臣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延光之后,便是李天佑,封英国公;江阴侯吴高封江国公;李天福,封永兴侯;

何耀祖挂东莞侯,这是朱久炎特意取的封号。以前何家的爵位只是个伯爵,现在何耀祖这个侯爵可是自己挣出来的,对得起他的名字,真正为何家光宗耀祖了。

徐忠封永康侯;肖广南封柳林侯;蒙永封隆武侯。蒙永已然封侯,蒙鉴便没有封赏爵位,只赐予前军都督的职位。

傅安封台安侯。以上这些侯爵俱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食禄一千五百石,世袭罔替。

魏志勇、魏志强、黄芳、王佐、徐茂、陈瑄皆封伯爵,这些都是奉天翊运推诚武臣,食禄一千百石,子孙世袭。

封完了湘王府一系的主要功臣,再封从龙功臣。头一个自然是郭英,武定侯爵位不变,加封太子少保,食禄两千石;封郭镛为南雄侯,食禄一千石,世袭罔替。郭镛其他兄弟皆有封赏,郭家与谷王一道开了南京城门,自然是从龙第一功。

郭家之后,便是徐家。徐辉祖有魏国公爵位,仍旧是中军大都督,加封太子太傅,食禄四千石;徐增寿为定国公,封左柱国,后军大都督、太子太师,食禄三千石。

说实在的,徐辉祖这样的待遇是应该的,但徐增寿却是让人有点侧目。湘王府一系的靖难功臣也同样看不起他,但他是太子妃的生父,倒也没有人说什么,而且徐增寿的定国公不能世袭,自徐增寿而止。

一个终身制的国公爵位,透露出来的信息可太多了。起码说明太子与太子妃是不怎么待见他的,安享当世尊荣,但肯定不会有什么实权。

徐增寿倒也识相,没有不满之色,兴高采烈地谢恩。他想得很清楚,要不是有怜星,他此刻都身首异处了,哪里还有什么定国公的尊荣,而且即便是终身制的爵位也没什么不好的,这也是自己挣来的,虽然是来自与女儿女婿的恩赐,但怎么说也是光明正大的封了爵,算是完成了当初将徐辉祖比下去的誓言。

徐增寿的精神胜利法,无往而不胜。

后面便是首倡劝进的胡广、吴溥、杜文长,三个年轻人得到了极高规格的封赏,连升三级,俸禄翻倍。

而湘军入城之后再投降的王钝等建文旧臣,同样得到了极大的封赏,王钝被封为奉天翊运守正父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毅诚伯,食禄一千石。

朱柏对王钝他们大肆封赏,自然也有他的道理,这些人在建文朝也算是议和派,得开金川门,以最小的伤亡进入南京城也罢,也都有他们的功劳。更重要的是,这些人也可以给建文旧臣中的骑墙派做个榜样。

“孙礼,擢升锦衣卫指挥使,典亲军、掌诏狱。”

“微臣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跛腿的孙礼,终于在世人面前露出了真面目,也算是功德圆满,光耀门楣。

“茹瑺,官复原职,任吏部尚书!”

“微臣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郁新官复原职,继续任户部尚书!”

“微臣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靖官复原职,任左都御史!”

“杨士奇任詹事府少詹事……”

“微臣谢恩!”

“夏原吉任左春坊大学士!”

“微臣谢恩!”

“金幼孜任左春坊左谕德!”

“微臣谢恩!”

“解缙任左春坊左中允!”

“微臣谢恩!”

文武百官都向杨士奇、夏原吉、金幼孜、解缙四人投去羡慕的目光,虽然他们四个之中最高官职的少詹事杨士奇才正四品,但也要看看是什么机构,在哪里任职!

这四人全被新皇安排进了詹事府,詹事府可是专门辅佐太子的部门,如今的太子手段何等厉害,地位何等稳固?安排进了詹事府就等于成为了太子的班底,地位、权力都是另说的,单说以后太子若是登基,可这些年轻詹事府官员,就是大明未来柄国辅政的中流砥柱,最低都是未来的六部堂官。

“随咱靖难起兵的军民,无论生死一律褒奖,帮助过湘军的百姓,为人赏银一百两;而咱提供便利的湖广商会一应商贾,免其商税三年……”

……

废黜建文新政、藩王复封、贬官复位、确立太子、靖难功臣及归降的建文旧臣也论功行赏,各得其所。

军队方面,叶信、魏志勇、魏志强进入皇城统领禁军,同时朱柏将上十二卫的军官和湘王三卫的军官进行了对调,安置大量讲武堂军官入上十二卫,。湘王三卫编入皇帝直属亲军,分别龙骧左卫、龙骧右卫和龙骧前卫,其中龙骧前卫由李尧统辖,龙骧左卫指挥使为武延光,龙骧右卫指挥使为王佐。

皇帝亲军由洪武时的十二卫增加到建业时的十五卫。

原军华夏海军元帅李天佑,调任鄱阳湖,任全国海军大元帅;何耀祖、李天福、陈瑄、陈佐、金日拜、孙温当其副手。

江国公吴高、武定侯郭英继续在五军都督府任职……

新朝建立,官职之事,必须要弄得妥妥帖帖,对于朝臣们的差事安排在奉天大殿之上,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从白天直弄到天黑。

朱久炎虽然有些想法,但他知道新朝刚立,最稳妥的办法还是朱柏这样承继洪武年间的体制,北方还在动乱之中,此刻也不宜弄出一套自己的体系。

登基大典,尘埃落定。

第一百一十七章 影后级演技第四百五十二章 燕王的枭雄本性 中第三百零九章 心中的岩浆 下第七百三十九章 请王爷继位!第七百六十七章 团灭登陆、炮轰青州第六百九十章 铜墙铁壁第六百零九章 当朕是傻子吗!?第六百四十章 朱允炆的千古名言第五十三章 验尸第一百四十八章 传世秘笈 下(两章一起发了)第三百六十四章 朱允炆的反应 (两章合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咱还没到圣人的境界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智若愚安乐公第六百四十六章 无法抵抗的屠戮第四百三十八章 燕王府的鸿门宴 上第八百二十章 俺已经联系了阿鲁台!第六百八十九章 特种战术第九十五章 屠杀 下第四百二十二章 落葬封陵 中第六百一十六章 集结号第二百一十一章 敲闷棍的完美演绎第五百九十二章 困龙升天第三百六十六章 蓄势待发的朱允炆第三百二十四章 侍儿扶起娇无力第三百五十三章 极度自尊的朱孟熜 下第二百七十六章 唯快不破第四百八十九章 海上风筝 下第四十一章 私盐 上第六百二十四章 吓破其胆 上第四百五十三章 燕王的枭雄本性 下 (大章)第八百二十四章 杀人诛心第五百二十七章 卷却罗袖起箜篌第二百五十六章 露馅了 (昨天章节序号打错了)第一百五十章 周而复始的循环第九十七章 绣春刀第三百九十九章 夏威夷城的由来第六百九十三章 三山、四海、五岳第一百四十三章 夜未眠 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嗜血的味道第一百四十五章 抢注东厂 上第十九章 审问第四百九十一章 狠辣的扶桑人第七十四章 父子 下第五十九章 天威 下第二百零二章 罗贯中的黄金总盟第二十九章 跋扈第四百六十章 朱柏的心思第八百零二章 道衍之死第四百九十四章 为大明的工艺正名 中第四百三十三章 和平被打破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初闻燕王 下第六百六十七章 威望第九十四章 屠杀 上第五百六十五章 一个不留!第六百八十六章 一鸣惊人金幼孜第三百七十章 迎接天使第八百零二章 道衍之死第六百六十七章 威望第六十四章 抢功第三百六十七章 反常的洪武皇帝第三百六十五章 东角门之议第一百七十七章 碾碎他们!第五十八章 天威 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帝王之道 下(两章合一)第二十八章 阅江第一百五十章 周而复始的循环第二百零一章 宁王出场第二百一十七章 吃鸡吃出块封地第五百六十三章 许以皇贵妃之位第五百八十六章 支援燕王府第二百二十章 燕王朱棣 上第三十五章 反转第七百五十一章 以天下为棋第六百四十九章 战云密布第五十六章 真相 上第四百二十一章 落葬封陵 上第六百九十八章 “借兵”大宁第二百二十八章 二板凳当关,万夫莫开第六百八十六章 一鸣惊人金幼孜第四百七十八章 朱柏的承诺第一百八十三章 提神醒脑第二百五十八章 英雄的暮年第一百五十七章 火锅上的蚂蚁 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鞭打锦衣卫指挥使第四百三十九章 燕王府版鸿门宴 中第五百四十六章 顶级洗地第一百零五章 复仇之誓第二百七十八章 毛骨悚然第七百零七章 横扫赣鄱第七百二十六章 二王会第五百七十七章 奔腾雷动第二百五十九章 荆州小霸王第一百三十八章 金子和银子第四百一十六章 先帝遗诏?第三百八十章 惊闻噩耗 (大章)第六章 湘王(精修)第三百七十五章 天下于我何加焉!第四百一十二章 真假朱久炎第三百五十七章 愿附骥尾第六百六十六章 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