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捕猎大队长

时间进入蜀汉延熙二十年的四月。新任涪陵郡太守关彝关子丰发布了一连串的命令。

第一道命令:除恶水令。

古人不知道为什么长期直接饮用乌江水会导致腹痛,作为穿越者的关仪可是门儿清:由于乌江流域的大山主要都是微溶于水的石灰岩,所以乌江水里的碳酸钙过多。长期直接饮用,人体当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结石。胆结石、肾结石发作起来的疼痛,比妇女生孩子的疼痛也差不了多少,甚至还犹有过之。

在现代社会,自来水厂会通过各种方法让这些矿物质沉淀出来。这个时代关仪当然是做不到了。不过,简单的将清水蒸煮后,水里面的碳酸钙绝大多数都会附着在容器的内壁上,这也就达到了减少矿物质含量的目的。因此,关仪的除恶水令的主要内容就是:大家要喝开水,不要喝生水。喝开水,不但不容易得各种结石导致腹痛,而且也减少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蜀汉的这一套官僚体系是诸葛亮建立的。总体而言比较清廉高效。这些年虽然随着陈袛的不作为和黄皓的乱政,这套官僚体系在开始缓慢的堕落,但至少现在,蜀汉的老百姓们还是愿意相信并服从政府的。新来的太守上任后才几天,就提出了解决恶水的办法,老百姓们虽然并不是特别的相信,但还是老老实实的去执行了。

第二道命令:采集蕨根令

解决涪陵郡粮食问题的终极大杀器当然是跟随关仪一起穿越过来的那颗超级土豆。可是农作物的生长是有周期的。即使关仪不计成本搞了小温室出来,让土豆不停的生长。可是现在毕竟时间太短,他到了涪陵郡后,在那花费不菲的四颗土豆苗下,一共才收获到三十五颗土豆。于是他把这三十五颗土豆分成一百四十块,又种了下去。

不过今年上半年也就只能如此了。土豆在地下发育的环境要求是:地下土壤温度不能超过25度。所以今年上半年最多能收获一季。顶天一千多颗土豆。还是无法大规模种植。而涪陵郡的粮食问题又急需解决。怎么办呢?

托《舌尖上的中国》的福,关仪知道了蕨根的汁液也含有丰富的淀粉。是可以食用的。而涪陵郡这个地方呢?由于土层较薄,蓄水性也差,高大的乔木是很少的。但是蕨根这一类的东西,真的不要太多。

在采集蕨根令里,关仪详细的讲述了如何分辨蕨菜,如何搜寻其根脉,如何在其根脉中获取淀粉,如何将淀粉转化为可以食用的蕨粑的方法。

蕨菜,作为一种野菜。在粮食自给率严重不足的涪陵郡,一直都是当地居民用来果腹的主食野菜之一。但是这个时代的人,还不知道原来和蕨根比起来,蕨菜根本就不值一提。可以说,采集蕨根令一出,新太守的威望一下子就竖起来了。连带的前一道命令也得到了更好的执行。

第三道命令:整顿郡兵令。

涪陵郡的产出极少,加之道路不通,虽然和东吴接壤,却无法通行大兵团。所以,虽然这里土著和汉民的叛乱此起彼伏,但蜀汉政府并不愿意在这里屯驻较大的兵力——得不偿失啊。实在是这里的叛民们闹得太凶了,就就近调动巴东郡的永安军团来镇压。因此,涪陵郡的常驻郡兵只有区区一百五十人。

这一次几大公子哥出来做事,CD那边各家家主都很重视,也大力的支持。所以几个公子哥都带了不少的家将家丁的什么过来。关仪将各家的家将集中起来,统一交给廖勇训练、编队。最后汰裁掉老弱、兵痞之后。得到了精干的士兵五百人。

蜀汉的税收承袭东汉,每年征收出产粮食的十五分之一作为田税。最近这些年军费开支越来越大,所以每亩还加收十钱的现金。此外还有户税、算赋、口赋等。实话实说,对老百姓的搜刮还是比较残酷的。基本上老百姓每年年收入的三分之二都会被刮走。

可是即便如此,在涪陵郡这个在册田地只有13万亩多一点,在册人口两万出头的偏僻小郡。能搜刮上来的钱粮也是非常有限的。而且这搜刮上来的钱粮,绝大部分还要通过水路直接转运到巴东郡,供养永安军团的一万常备兵。真正留在涪陵郡的,一年也就一万两千石粮食,五万钱左右。

而且,这还是理论值!

事实上由于当地土著的劫掠、各种野兽的危害以及各种天灾人祸,这个理论值从来都没有实现过。

这点钱粮,维持涪陵郡三百来位公务员(含郡兵)就已经很吃力了,现在关太守直接把郡兵扩充到五百人,要是不想点办法生发的话,要不了三个月他就要破产!

所以,关仪也只有厚着脸皮对他的几个小伙伴说明:太守府只负责一百五十个郡兵的俸禄。多出来的三百五十个饷额,各家都要担待点——本太守带头,你们跟上,大家的俸禄全部拿出来充公吧。至于说各位公子哥带来的其他家将、侍女、随从什么的,对不住,请你们自行负责——一句话,大家来这个穷山恶水的地方当官,要么去过那种艰苦朴素的日子,要么就自己往里面贴钱!

可以说,也就是他带来的是一群不差钱,还很年轻,有热血,好忽悠的公子哥。要是一群中年大叔,就凭这一条,他的僚属们就要集体造反!

当然了,关仪也很清楚这样做减法的日子不能太过持久。一个地方要发展,节流这样的减法只是手段,其目的还是为了将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去做加法——开源!

于是就有了第四道命令:捕猎猛兽令。

新编制的五百郡兵,分为三队。每队一百六十人到一百八十人不等。关仪、张遵、赵毅三人分别带队。以十日为期,每期派出一队进入深山捕猎。剩下的两队修整并接受廖勇的训练。

这是官方有组织的、长期化的捕猎行为。

作为一个农学生,关仪其实还是很注意生态保护的。但是在这样一个猛兽的力量比人类还大的环境里,生态保护的含义就变成了消灭猛兽,保护人类了。和历朝历代提倡的春天不捕猎,以免打了老的,饿死小的不同。关仪就是要在春天去打猎:这个时候的猛兽饿了一个冬天,正是最虚弱的时候。而且他们的幼崽刚刚产下,打了老的,小的自然就会饿死。可以说正好是用最小的力气得到最大的收获。而且,关仪穿越前的专业虽然是种子培育。但是作为农学院的学生,他也知道一些畜牧方面的基本知识——野猪的幼崽可是很有搞头的!

当然,关仪的僚属们对关仪的这一条命令并不太感冒,尤其是陈寿、李密、马过等人都认为,张遵、赵毅率队打猎就可以了,堂堂太守也亲自上阵未免过于孟浪,可是关仪非但不听,还兴高采烈的给自己加了一个新头衔:涪陵郡捕猎大队大队长。

“诸位,太守府的前几道命令已经颁布,具体执行情况如何。就劳烦诸位多多督促百姓了。这些庶务彝可没有耐心去弄的。再说了,彝可不光是去捕猎啊。我涪陵郡未来能不能发家致富,还要靠着山里的这些猛兽呢。”

然后,关太守就不听人劝的率队进山去了。当然,在进山之前,总算是得到陈寿的提醒,给朝廷、诸葛瞻、姜维、谯周、廖化等人都一一写了书信说明了他到任后的情况和颁布新的命令的目的等。提拔马过为太守府从事的公文也一并发了出去。

此外,他还写了一大堆的家信寄给家里。在这大堆家信里,有一封的收件人,叫刘铃。

第一九二章 大司马很忙(三)第五十二章 真正的初阵(四)第五十五章 弱国的无奈第五二八章 横扫如卷席(三)(为书友怎么什么昵称都被使用了加更)第四六八章 大陆泽之战(三)第二八七章 关中大决战(十二)第二零九章 群鸦的盛宴(五)第五一九章 世家的改变第十八章 三代的理想(三)第一一九章 复兴反击战(一)第二零五章 群鸦的盛宴(一)第五二八章 横扫如卷席(三)(为书友怎么什么昵称都被使用了加更)第四六一章 君臣一心否(二)第一一九章 复兴反击战(一)第三七三章 西城攻防战(二)第五二六章 横扫如卷席(一)(为书友履诚加更)第五一五章 有人造反了(一)第五三三章 横扫如卷席(八)第二七七章 关中大决战(二)第六十三章 原来是这样第五三七章 横扫如卷席(十二)第四八零章 洛阳是雒阳(八)第五零九章 江山真如画(三)(为天山唐门书友加更)第二二五章 北伐的庙算(一)第一二七章 复兴反击战(九)第三三九章 国家的未来(一)第一五八章 权力的游戏(二)关于2018年的更新说明第二七零章 决战的序幕(三)第一八四章 江南的新风(一)第二十八章 深耕涪陵郡(五)第四六六章 大陆泽之战(一)第七十三章 开始暴兵吧(二)第四六一章 君臣一心否(二)第一一一章 魂壮绵竹关第一六零章 权力的游戏(四)第三六零章 刑不上大夫(四)第二一二章 群鸦的盛宴(八)第一二八章 复兴反击战(十)第二三一章 晋国的应对(二)第四三三章 幽燕多壮士(六)第二八四章 关中大决战(九)第三六七章 不得不出兵(二)第三五三章 一路向西行(八)第四二一章 一战取晋阳第三零九章 关中的复苏(三)第一四四章 复兴歼灭战(十一)第四七二章 大陆泽之战(七)第二二零章 吾乃司闻曹(一)第二八六章 关中大决战(十一)第五十四章 你家出事了第四五四章 一退和一进(四)第一一五章 反击的准备(一)第三五零章 一路向西行(五)第三四八章 一路向西行(三)第二三三章 北伐进行时(二)第三六九章 不得不出兵(四)第四章 求知涪陵郡(二)第五二四章 第一次科举(二)第四一九章 由此向东渡第一八零章 希望的田野(五)第二二一章 吾乃司闻曹(二)第一二五章 复兴反击战(七)第二九八章 异族的未来(一)第三零零章 异族的未来(三)第三五一章 一路向西行(六)第四一二章 惶恐的晋吴(三)第二十八章 深耕涪陵郡(五)第四七八章 洛阳是雒阳(六)第二七一章 决战的序幕(四)第二五零章 关彝的日常(二)第四三一章 幽燕多壮士(四)第四二九章 幽燕多壮士(二)第一八六章 江南的新风(三)第五二五章 第一次科举(三)第五零零章 魂兮归来兮(一)第二四五章 街亭争夺战(五)第三二八章 西方的情报(一)第二零二章 我们的目标(一)第一三零章 谁敢比我惨(一)第四九九章 全新的试验第四三四章 拓跋沙漠汗第四十八章 步家的黑手(三)第三八七章 局面的反转(二)第一四六章 战争与和平(二)第七章 求知涪陵郡(五)第二十八章 深耕涪陵郡(五)第一零七章 向承都进军(三)第一八三章 名将的无奈第三三九章 国家的未来(一)第四二五章 异族的英豪第十九章 三代的理想(四)第一九四章 新生的晋国(二)第四二零章 瞌睡遇枕头第三一三章 关中的复苏(七)第二四九章 关彝的日常(一)第三六五章 曹魏再扬旗第三三七章 杜武库点兵(三)第五一三章 碾压的快感(四)第一四五章 战争与和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