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酸两碱的研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始终不能进入批量生产环节,只能在实验室里小规模以土法制取。
而且即便实验室里研发出来了,后续研发工作似乎又出现了断口。三酸两碱制造出来了,能干什么?
除了火棉的出现,其他酸碱仿佛毫无大用。
为此,张某人真是刮脑搜肠地回忆后世的化学知识,只恨书到用时方恨少,高中漂亮的化学未婚女老师没跟着穿越过来。
他记得硝酸是HNO3,硫酸是H2SO4,盐酸是HCI,烧碱是氢氧化钠NAOH,纯碱是碳酸钠NA2CO3,所以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只能自己捣鼓化学方程式了。
笨人也有笨方法,最简单莫过于分子化学式的拆解与重新组合。
就比如硝酸和氢氧化钠反应,HNO3可以拆分成H + NO3 分子,而NAOH可以拆分成NA和HO氢氧分子,按照分子间的反应,应该会溶解成硝酸钠和水。
至于硝酸钠又能做什么?抱歉,张某人是真的没想起来,反正将来肯定有用就是了,先搁置这个玩意。
通过实验室的实验,也证明了笨方法是可行的,两种物质反应会出现放热现象,虽然反应后剩下的物质没法验证是什么,但不妨碍先定为硝酸钠。
那这就玩头多了。
于是硫酸和烧碱反应,按道理应该产生硫酸钠和水。至于硫酸钠能干嘛,抱歉,他依旧忘记了。
还有盐酸和烧碱碳酸钠反应,可生成氯化钠,这个他倒是知道。食盐嘛,瞧瞧,这不就是一项伟大的化学发明么,虽然成本有点高。
知识这玩意也会让人上瘾,你要是处在知识的海洋中或许还不自知,但你若是亲手一层层地解开那些神秘的面纱,知识就如一个个美貌仙女般在面纱之后吸引着你往前摸索,深入探索,直至得到她回馈的宝贵源泉。
除了化学,张林也斗志盎然地把手伸进了物理的奥秘之中,针对蒸汽机停滞不前的研发问题,他首先就要解决精密加工问题。
要解决精密加工,除了机床,还得优先完善和规划测量单位。
现在市面上用的单位太杂乱了,又是步,又是丈,又是斗、石的,张林来到北宋五年半了,很多时候还要在纸上算一下才能做事,实在是不方便。
而且古代测量单位太粗略,一丈三米换算下来很不整,所以不是张林崇洋媚外,是的的确确觉得米、克、千克、吨这些概念比较简单明朗。
以前的他管不着,不过新生代孩童的教学必须从基础抓起,为了方便以后科学的进步。
他穿越来的装备中有一支圆珠笔,圆珠笔的背面挂耳上是一个厘米的刻印图案,还夹杂着一段厂家的育教广告。
张林真是感谢这个厂家八辈子了,先把圆珠笔上的一厘米刻度截取下来,然后对比这时代的一寸。
真是特么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没想到市面上的一寸居然是不同的,南方一寸普遍是3.06-3.08厘米之间,而北地却是3.16-3.18之间。
这特么就尴尬了,以哪个为标准?
然而张某人最终还是以南方为标准,毕竟南地是他的发家致富地,很多东西都是现成的,百姓们也习惯了变法,接受能力比较强。
于是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丝米、忽米这些单位正式出炉,把“斤有所短、尺有所长”的破规矩彻底改掉。
接着便是规范斤这个概念。
张林穿越来时,是带着山地自行车的,自行车前杠上的水壶便有毫升的单位,按照后世的500毫升水为500克,那这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当然,水不是用随便河里或者井水,而是用玻璃片收集水蒸气。
结果也让他大吃一惊,他虽然知道宋斤比后世的斤要重,却也没想到宋斤居然足有640克上下(多次测量对比后取平均值),按照宋斤换算十六两,一两便只有40克。
发现这个差距时,他似乎想到了什么,脸上猛然一顿,愣神了好久才回过神来,长吁一口气。
当初制定新货币时,是按照米价来定标准的,包括银币和金币所使用的“含金含银量钱重比例”,没有按照一斤十六两这个概念来兑比,否则要出事,把他惊出一身冷汗。
新货币要是出了如此大的差错,对眼下的政权公信力,可不比一次军事战争上的惨败造成的伤害小。没了公信力,老百姓就不信你的政府,不但政局不稳,以后想颁布什么新法都难以落实。
在短暂的后怕之后,吨、千克、公斤、市斤、毫克、微克这些单位连带着立方千米、升(立方米)、立方分米(一千毫升)、毫升等单位也出炉了。
为了验证自己是不是犯了错误,张某人做了一立方分米(一千毫升)蒸汽水的实验,经过对比称重后,果然是1000毫升的蒸汽水,尽管有误差,但误差不大。
由此,他解决了数学测量和测重单位的统一,以及测量单位向容积(体积)单位的换算比例。尤其是后者,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对眼下的科学研发有重大意义。
测量单位和容积体积的单位换算比例确定后,可以进一步研发的物理和化学、数学项目就多了,如同打开了一片新世界。既可以进行各种物质的密度测验(用容积排水法),又可以用于现下的造船工业(实重排水量标准制定)。
各种物质密度测验更是意义重大,只要随着研发制定标准,就可以用以检验物质中是否存在杂质,而且是可以用字面数学计算出来的!这一点尤为关键,可以说是解决了军器监的大麻烦。
更进一步的研发,就是张林很早以前就记录在本子上(记忆备忘录,SSS级保密)的浮力等等的计算公式,后世只要上过高中的学生随口就能报出来:F=ρgv(儿服等于肉鸡味)、P=F/s=ρ gh(屁等于肉鸡儿去,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F是浮力,ρ(音译肉)液体密度(千克/立方米),g=9.8*/千克,V是体积立方米。
其中g=*/千克这个单位他一开始没想起来是啥,不过随着对单位的思考和统一,他仿佛开窍了般,先是联想到了力的单位为N(牛),那g就顺利地推算出了单位为N/千克,也就是单位质量下的重力值。
密度计算公式和浮力计算公式、压强计算公式的出炉,标志着造船工业的一个划时代标杆,表示张某人的“铁甲战舰”项目可以提上研发日程了。
张某人陷入疯狂不可自拔,趁着记忆大复苏,一鼓作气地把V=S/T (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ρ=M/V(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a=(V2-V1)/t (加速度),平均加速度、G=mg(物体重力=物理质量乘以单位质量下的重力比值)、F=u*Fn(摩擦力=摩擦因子乘以重力)、F=ma(动力公式)、抛物线计算公式尽可能地记录并推算出来……
不要小看这些后世常规的基础公式,比如有了力学基础计算公式,军器监匠人们便能计算出铁丸的重力,通过对比试验得出单位千克内火药的爆炸推动力(随意假设一个摩擦因子形成一次方程计算公式),可以反推出黑火药的进一步最佳配比(以前都是大药量比较,误差大)。
再如以标准口径比如2.0口径火炮,装填一千克黑火药丝包,试验轰击出一颗5千克铁丸,通过F=ma,通过ma可以计算出一千克黑火药爆炸式产生的动能。a(加速度),可以通过公式(V2-V1)/t 得到,而V2和V1可以通过S/t(距离除以时间)得到……至于距离和时间,这东西可以通过人工采集方法获得,虽然会有一定误差,但采用多次试验法采取平均值可以有效地减少误差。
说到这里,就很有必要把时间这个单位也进行变革了,毕竟这时代大家都是时辰、刻、一炷香、一盏茶、一息什么乱七八糟的来计量,实在是不科学。
而后世的小时、分、秒则完全可以通过古代的日晷、圭表、刻漏、沙漏、水钟等通过换算获得。
张林知道这些东西足以引发更大一次的时代变革,他一边组织比较年轻的工匠们学习,一边把这些资料设为最高机密,准备全部放在夷州岛上进行研究。
等完成大一统的战略目标,他便要把夷州岛上的机密研究所搬到皇宫附近甚至皇宫里才放心,这些研究人员他绝对是要当亲儿子一样防护的。
没错,比亲儿子还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