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月七日到九月十日间,金军为了给中华国施以压力,分四个方向展开进攻,尤其是趁夜色和阴雨天气里攻势异常猛烈。
如今金军也是有火炮的,虽然在质量和射程上不如汉人,但数量还不少,轮番强攻下来,折彦质部的炮兵折损情况不小。当然,金军损失更大。
为了防止被破口,种师道严令各部就算击退金军也不许追击,宁愿放弃唾手可得的战功,也绝不给金军一丁点儿的突袭可能性。
金军的大军主要是分为拿着长矛盾牌充当炮灰的辽人,一部分蒙古骑兵,女真骑兵主要是督战和在关键时候破袭。
数天战斗下来,女真本部损失微乎其微,但炮灰却是折损严重,有的辽人在被威胁着抗沙包填壕沟时,直接扔掉武器跑向汉人阵地投降。
炮灰死了不可惜,再抓就是了,但影响是极为恶劣的。大同府一带本来就苟延残喘活着的辽人百姓纷纷举家逃亡,拖家带口地游过桑干河投奔应州和蔚州一带的汉人。
这直接导致大同府一带十室九空,傍晚时分十里八里都难得看到炊烟袅袅的景象,仅仅十余天,就有超过两万人的辽人百姓被汉人接收了。
完颜宗翰想管也管不了这种逃亡情况,明知这样下去大同府早晚要因为断粮草而被迫撤军,但眼下四路大军强攻无果,只恨汉人好硬一副龟壳。
对种师道而言,西京道从金国丢了河套后,战略上就已处于胜利姿态了。眼下只需要拖住金军半年或者一年,等西夏战略结束,就可以把折彦质大军腾出手来合兵攻金。
不急,慢慢打,仓库里的粮食和弹药非常充足,他倒要看看不事生产的金国能耗多久。
拖得越久,金国统治越不稳当。
西线,四路攻入西夏境内高歌猛进,折彦质严令各部大军齐头并进、互为犄角实行攻防掩护,让西夏的骑军毫无战果。
折彦质吸取了前朝宋国跟西夏百十年里的战争教训,在白于山、横山一带的各个土堡、军寨中都驻留兵马,以免重现昔日三川口大败的历史。
大体战略就是沿袭三十年前前朝章楶的进攻战略,分割西夏军的整体防线,西南和东北四路同时推进,让党项人顾头不顾腚地疲于应付。
虽然是老套路,却是最有效的策略,西夏在一开始就陷入局部战斗失利的困境,每一路都要防,每一路都防不住导致丢城失地,节节败退。
在密集如雨的弹药洗礼下,遭遇到的各路西夏防线几乎都是一触即溃,尤其是近卫御林军的表现着实让人刮目相看。
在短短数十天内,御林军两个混编旅兵锋沿着灵州川直抵西夏翔庆军西平府外的吴忠县,于县外的木乌寨大破西夏大将李延的三万兵马,迫使盐城驻守的西夏五千兵马回援西平府,又被罗武亲领两千火枪兵埋伏于马儿沟击溃,盐城副统军张先死于混战中。
西平府都统军李高存连连告急求援,西夏皇帝李乾顺一面组织大军支援,一面遣使跟中华国求和,一面把瓜州一带的两万精锐兵马东调去兴庆府,传令跟汉人对峙不下的李察哥十万大军回防。
接到回防军令的李察哥无奈之下只能全军从河清军州撤退,反正留下三五万人也挡不住汉人的进攻,倒不如撤到国境内伊金霍洛旗城驻防呢,至少粮草不会被汉人截断。
王童见李察哥率军撤退,以混编旅一万五千余人衔后骚扰,延缓党项人撤军速度,于九月二十日占领了东胜县城,至此完成了东胜州内河套南北两地的收复。
京师皇宫朝英殿的军部中枢内,一面两米长宽的巨大沙盘摆放在大殿中心,随着军扎的回传,战事消息也将沙盘上的许多小小旗帜换了颜色。
从整个上方看去,整个西夏国的东部和南部到处都插上了红色鲜艳的代表着中华国军队的小旗子。
张林看着盘踞在翔庆军西平府一带的双方军力,不由得担忧道:“推进速度不是太快了?”
陈良和参谋总部的参谋们都笑起来,纷纷出言让陛下放心。
张某人确实是低估了被火器武装起来的军队与冷兵器为主的军队的战力差距,原本计划用两个月时间完成对西夏翔庆军州的包围战略,却在短短二十五天时间里就快达成了。
前线传回来军报中,西夏已是各部损失了约莫五万余人的兵力,从韦州、洪州、龙州、祥佑军司石洲、左厢神勇军司尽数失陷于中华国大军之手,连乌审旗城都被拿下来了。
乌审旗城被拿下来,也就表示李察哥的十万大军想要南下驰援,就必须强攻这座驻扎了两个混编营将近一万兵马的城池,虽然只有两个炮连驻防,但接近五十门火炮可不是一块软骨头。
若是李察哥心急火燎的绕道而走,那西夏国整个东北部都再无可战之兵,配合刘琦所部的一个混编旅完全有能力在不动用主力大军的情况下吃掉党项人的黑山威福军司,完成对兴庆府的三面包围。
就目前战况而言,党项人是绝不会放弃翔庆军,双方必然要在西平府一带进行主力决战,那李察哥十万大军显然不可能置身事外地看戏,只要乌审旗城的吴阶所部能守住十余天,李察哥百分百会做出全军绕道南下支援翔庆军大战的决定。
再者,从东南集团军抽调出来的四万大军已是打到了嘉宁军司的靖边一带,等李察哥赶到的时候,只怕靖边县西面的宥州都沦入汉人之手了。
毕竟东南集团军有三个炮营,合计九个炮兵连,各式火炮1.5、1.8、2.0、2.6将近一百九十门,比西夏人全国的驻防火炮加起来还多。
西夏国拼全国之力,在这一年里也不过造了一百五十多门炮,还是分散开使用的驻防城池大炮,小口径炮少之又少,分到防线各地城池三五门炮在中华国的炮兵面前根本不顶用。别说数量的巨大差异了,就算炮兵素养都不是一个等级。
中华国每个正式服役的炮兵在上阵之前,至少都要接受一百发以上炮弹的实弹训练,就凭西夏国不足三百万人口的国力,玩得起么?
铁鹞子铁甲穿的再厚实,能挡得住1.5寸小口径火炮打出去的链弹吗?
此番折彦质部进攻西夏的十五万大军中,炮兵足有十个炮营,也就是三十个炮连,合计各式口径的火炮近七百门。
不说其中接近七万数的燧发枪火枪兵,就光火炮洗地,凭西夏国那丁点儿火器军队也敢螳臂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