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税种

中华国目前实行的是四大税四小税政策。

四大税为个人所得税、关税、营业税、财产税,四小税为印花税、罚税、非商业性财产赠与税(防止遗产税的商人以赠送名义转移财产)、房产税(遏制圈地炒房现象)。

当然,四大四小税只是统称,其中细化为二十余种税制。

从税务财政收入来看,朝廷严格把个人所得税额卡在总人口人均收入水平的15%以下(平均),实行高收入人群高税额的政策来抑制贫富差距。

拒不完全统计,中华国目前资产超过百万元的大商,人数超过五百人。

百万元也就是前朝宋国时候的百万贯身家,这批人中相当一部分是跟着朝廷开建工业带、工业城、工业区时候发达起来的,集中在纺织、造船、军工副产品三个产业,目前新兴的大鳄商人则进入农场种植、渔业、人口贸易、密集手工、酒水娱乐、畜牧、建筑、交通物流等比较红火的新行业。

由于低息政策的刺激,部分商人只得把钱从银务署里提出来投资其他可靠的行业,百姓们也有余钱消费一些前朝不敢奢侈的衣食住行产品。

朝廷制定了道路承包建设的政策,允许商人们投资建设行省级别的省道并给与一定年限的“收费”好处,很是吸引了一批商业大鳄参与其中。这是一本万利的流水买卖,把钱存在银务署里吃低息(存款越高,利息月底)自然是不爽的。

当然,省道级道路建设承包也不是单个商人能吃得消,大家毕竟还要留一些本钱做其他行当。所以在商务总署的组织下,商人们采用入股方式筹集资金。反正道路修好便宜的是商人,不但能回本还能小赚一笔,何乐而不为呢?

对朝廷来说,让商人们投资修省道看似要额外支出一笔高于利息的费用,其实也没多少,再者是分年限从财政里分摊出去,财政压力得到有效缓解。此举也算是稍稍平息税改制度对商人们造成的怨气。

其实也没啥可怨的,想想几年前再前朝宋国时代,这些商人们有这么幸福吗?敢把财产公之于众吗?

中华国律法第一条就是:国民自由神圣不可侵犯,国民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但凡官员敢违反制度向商人们伸手,一经举报并且查证核实后,此官员不但要遭牢狱之灾,还得赔付一大笔罚款(部分计入国家财政,部分补偿受害商人)。

举报的途径也有很多,当地官署,廉政署,内务署,这三个行政部门彼此行政独立,只对各自的上级总署负责。朝廷还允许百姓来京师告御状,由在内阁中独立横行的廉政总署、内务总署、司法总署直接介入。

中华国脱胎于宋国,文人习性短时间是改不了的,廉政总署、司法总署有些类似于前朝的御史监,最爱横挑鼻子竖挑眼,对内阁大臣们指指点点地找毛病。

内阁中的首相的人事权利被严重削弱,只负责统筹大局,拿这两个总署大臣毫无办法。再者,一级内阁中有司法大臣李纲镇着,手下更是有些抓着毛病就不放的办事态度。

有时候,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直接捅到元武陛下跟前,只要不涉及贪污或者违反律法的事情,张林也就睁一眼闭一眼地掲过,最多训斥几句、罚点俸禄而已。

这对于李纲而言就足够了,谁不是要个面子嘛。

被李纲折磨还能忍着,官员们要是犯到廉政总署和内务署手里,那就不是小事了。进去的人大多得掉层皮出来,脑袋上的乌纱帽是别想保住的。

开国至今,大贪现象还没出现,不过因为小贪被摘掉乌纱帽后劳教坐监的官员不在少数,怎么也得有两三百人了。

最高级别的贪污官员就是去岁淮西行省(淮南西路)的薛德贵了,堂堂的五品知省官员,居然为了区区一万余元的小钱丢了官,罚没家产不说,还被判十年劳役,悲了个催的。

一万元是多少?放在前朝也不过一万三千余贯,算上物价差别,最多价值两万贯钱。实在太不值了。

官员们都知道,这年头要么拼命贪个巨款,要么一分别贪。福利这么好,顿顿有鱼有肉有酒的,妻妾成群,朝廷还补贴部分住宅钱,何必呢。

元武陛下在军事上对待敌国较为狠辣,但在朝政上对待文臣武官们却是怀柔,只要不触及底线,凡事好商量。内阁大臣们惹得陛下不开心了,最多指鼻子呵斥几句“你这厮如何如何”就罢,从不依言怪罪,更别说随意罢官了。

元武陛下曾不止一次地对内阁大臣们说:得罪朕,朕最多骂你们几句消消火就算了。若得罪律法,那便不能容忍,到时也别来求朕说什么劳苦功高,自个儿摘了官帽回家洗干净等着坐监劳役吧。

朝廷律法的原则就是:有罪必究,依法严办,绝不姑息,绝不以功抵罪。迄今为此,陛下可是没有赐下任何一块免死金牌的,跟以前的开国皇帝大是不同。

元武陛下许多亲戚朋友来投奔---事实上除了清河县张大户家,其他都不认识----,陛下一概不见,也不赏官赐觉。

张林的身世问题到目前为此也算是解决了,反正张大户已死,死无对证,今岁过了年后,余氏也死了。张大户未有子嗣留下,可以说“阳谷张家”就留下“张临”这一脉。

至于苏州那边的张临父亲张醒的“狐朋狗友”,张林当然是不认的,也懒得见他们。就算有人怀疑,也是决计不敢声张宣扬出去的,非议皇室,这罪名可不算小。

余氏那头的表兄弟中,也就林守成混到了财政大臣的地位,其他都是烂泥扶不上墙,前番在开封府闹事被他“毫不留情”地惩治了,表兄弟们俱都灰溜溜地滚回老家去享福了。

毫无血缘关系的表兄弟而已,莫说是假老表,就算是真老表,张林也绝不能容忍他们打着自己名声造孽百姓,作威作福。

第525章 战前储备第369章 北上战略第720章 家族传承第514章 同化蕃邦第720章 家族传承第46章 施恩的苦恼第433章 登基第74章 威胁的文书第595章 旧儒不死第132章 年节繁琐第714章 爱尔兰人的舞蹈第704章 学说时代第308章 笔杆子和枪杆子第107章 便宜堂姐第577章 劳务输入第189章 好女怕郎缠第606章 整风第66章 怂恿石秀第594章 镇你族永世不得翻身第372章 集体纳妾第577章 劳务输入第445章 司法不贯彻第59章 被人当猪养第223章 楠儿有喜第312章 捷报南下第292章 反攻上岸第495章 内忧外患第367章 时代在改变第334章 财政吃紧第239章 回大名府第643章 皇帝只能有一个第522章 第二个儿子第一章 穿到阳谷县第62章 亲去药家镇第334章 财政吃紧第572章 国土防线第645章 教育体制第67章 另起炉灶第712章 日本国要走出去第327章 隐秘的政策第708章 新法案第617章 美洲新中华第206章 唆使第613章 战争红利第75章 武松犯案第22章 玩火第268章 取杭州,掳船坊第686章 拜访老东家第94章 学塾和学院的规划第685章 回本土第18章 宾主尽欢第470章 成就感第443章 新皇宫建设第709章 新军事战术第189章 好女怕郎缠第191章 先骂阵再单挑再群殴第704章 学说时代第454章 税改第618章 北美督府第221章 王黼就任第526章 视察铁厂第454章 税改第414章 高俅求和第201章 回返大名第313章 威逼利诱第471 夫妻生活第524章 背后袭击第624章 有名无实第466章 兄在杭州等你第94章 学塾和学院的规划第190章 宋江的苦恼第491章 为人父者第599章 海商第49章 招纳石秀第566章 两期五年计划第135章 造反总得有个理由第707章 事件发酵第551章 赏赐大内总管第139章 上元节第269章 沿途敲竹杠第534章 铁钉战略第393章 集权与分权第395章 基础科学公式标准化第393章 集权与分权第617章 美洲新中华第511章 政绩第491章 为人父者第661章 老人病第138章 转运使才是关键第382章 远近战略第671章 知识产权第371章 难产第348章 塑造唯一信仰第71章 钻营取巧第11章 明里暗里的调戏第292章 反攻上岸第456章 慈善事业第568章 战争伤损第475章 河西之利第78章 笼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