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殷人棺椁

5.殷人棺椁

再如洪山庙遗址中的金鸟负日图陶缸,图中间绘一大鸟,背负一巨大的日轮,左右两侧各立一只鸟,引颈张口,两腿向后倾斜,似乎是在极力阻止中间大鸟的前进。给力文学网这幅图的寓意我们留下了许多讨论的空间,但金鸟负日本身却表现出了人们对太阳的崇拜。在庙底沟类型中,金鸟负日的图案、鸟纹是主要的装饰母题之一。古人以形象的手法表达出对周围世界、对天体的认识。

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仰韶化瓮棺葬中的葬具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它的埋葬环境、墓主以及彩绘或堆塑图案一起,表达了当时人们对死亡、对生育、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定社会意识和社会制度的反映,并形成了固定的习俗。

中原龙山化时期的瓮棺葬一般是用于幼儿的埋葬。瓮棺葬具主要是深腹平底罐,还有少量的瓮、鼎、釜等。深腹平底罐多为夹砂灰陶,束颈,深腹外鼓,小平底,饰绳纹、篮纹和方格纹。多为两罐相扣或在罐的口部覆一钵或盆。如淅川下王岗龙山化遗存中,发现52座墓葬,其中有24座为瓮棺葬,均以陶罐作葬具,有的扣以鼎、碗、钵、器盖;少数以瓮作葬具,其上扣以罐或瓮。

不过,在中原龙山化时期,瓮棺葬远没有仰韶化时期盛行,而且不是幼儿的唯一埋葬方式,在瓮棺葬的同时,有些幼儿和成人一样使用土坑墓。龙山化以后,在中原地区则很少发现瓮棺葬的实例。

总的来说,对瓮棺的认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在中原地区,瓮棺葬一般适用于幼儿;是埋葬死去的幼儿时普遍使用的一种埋葬习俗。然而在阎村类型却出现了成人瓮棺葬,成人瓮棺葬均为二次葬。

幼儿瓮棺葬的葬具一般是日常使用的陶器,只有极少数为特制的葬具。阎村类型的成人瓮棺葬为专门烧制的陶缸。瓮棺的底部一般钻有小孔,作为死者灵魂出入的地方。3。无论是幼儿瓮棺葬或是成人瓮棺葬,随葬一般较少,多则几件,少则一件,或没有随葬。

瓮棺作为一种特殊的葬具,它的使用从新石器时代早期,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它的出现与后期的石棺、木棺具有共同的信仰和观念,即灵魂不灭。

除了这些,根据《礼记》关于“殷人棺椁”的记载,过去一般认为木棺的出现是在殷商时期。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表明,在仰韶化时期,中原地区已较早出现了木棺。孟津妯娌遗址仰韶墓地的一座墓葬内置单棺,即是较为典型的一例。使用木棺的这座墓葬,也是妯娌遗址仰韶墓地中最大的一座墓葬,位于墓地西南边缘,面积20.86平方米。底部有生土二层台,内置单椁,内葬一青年男性,死者手臂还套有象牙箍。

第370章 鬼雾之隔第587章 麻籽蜂鸟第271章 探查术技第637章 保婴女神第414章 旋转旗棺第668章 兵皆堕指第656章 阵锁死道第495章 穿三绕四第658章 身体两气第201章 奇怪看押第562章 掌上单梅第668章 兵皆堕指第715章 圈棺挂葬第44章 束魂之物第19章 血色战争第397章 寅满之战第811章 棺合弃鬼第565章 悬壶济世第708章 旗制而行第615章 怨气复仇第71章 泪水墙字第255章 遁空消失第250章 投麻入锅第90章 行走的陨棺第75章 两张脸皮第669章 既死之榇第377章 纤维高菌第68章 趾骨钥匙第206章 交合错误第804章 启度之文第409章 尸骨缠身第139章 翻转千沙第659章 黑狗骨头第417章 嗜血满燕第391章 荷叶绿手第493章 扁孔立剑第717章 鼓棺人皮第73章 剥离意识第39章 六度分隔第3章 契棺鲜尸第227章 曜石貔貅第323章 局败祸起第764章 垂拱而治第646章 叠棺线书第481章 融棺化血第775章 画像砖墓第39章 六度分隔第563章 萧墙祸起第793章 罗致气力第826章 凤人死人第89章 荒凉芝麻地第645章 辞灵之饭第366章 凉村布扎第358章 探棺意外第93章 石块华容道第138章 影壁影像第863章 阴阳棺灵第664章 激不出战第66章 木膺苍鹰第56章 灵异之路第646章 叠棺线书第787章 棺体活物第480章 骶骨诅咒第338章 契城城棺第144章 细碎之沙第436章 鞑靼大印第23章 降魂咒码第672章 赶尸旅店第188章 白色团烟第428章 绿色旗棺第383章 巴掌城门第433章 钳剪椴椅第709章 嫆容皇后第320章 曲曲成九第104章 游戏中的爱情第41章 复式古城第800章 九路门钉第214章 反间反计第310章 困押黑族第326章 虚实转隐第318章 广陵之散第349章 左棺右眼第809章 天清地灵第704章 分掠部落第238章 焚烧尸布第585章 黑棺约体第900章 地脉风水第631章 定魂展棺第855章 棺灵芝第35章 吊棺滴血第780章 棺床之体第440章 离开鞑靼第656章 阵锁死道第698章 亡失马驼第743章 鬼吹风第313章 破陵毁棺第429章 铁虫附腋第634章 妈妈口袋第68章 趾骨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