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杀了便是

蛮军势大。

如今大魏的近半版图都已经落入了拓跋元武的手中。

西凉、西江、幽州。

司马诩所代表的朝廷也不过只剩下长安到漓江那么一小撮地段。

而现在,拓跋元武放弃了对着司马诩穷追猛打,而是开始对着蜀地发动最猛烈的进攻。

旁人或许不解,但苏长安却清楚,司马诩从一开始便与拓跋元武,或者说拓跋元武背后的九婴圣子有着某些密切的联系。因此,在现在放过司马诩一马,苏长安倒也觉得不足为奇。

经过五天的跋涉,苏长安手中的十七万大军终于来到了虎头关。

一切出乎预料的顺利,一路上的守军不是望风而降,便是望风而逃。

这一次苏长安倒没有了如上次那般拒收俘虏,这些日子许多难民逃亡江东,江东的人口也从二百五十余万飙升到了近三百万。

有了人,自然各方面的生产力便得到了提升。

他将那些俘虏收下,共计约莫两万余人,将他们编制成军,号为敢死营。

顾名思义,便是冲锋陷阵,送死的军队。

这样的队伍,在去往西凉时,镇西关曾用西江城的罪犯组成过一支,而苏长安当时便是这支队伍的统领。

他也曾对于这样的编制极为反感。

但,现在他还是走上了这条老路。

很多事情就是这么残忍,总得有人牺牲,他自然不愿意看见自己手下的士卒这般,因此这些司马诩手中降将降卒便成了最好的选择。

人总是在不经意间,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模样。

苏长安也不能幸免。

大军来到了归江城,前方便是虎头关,而虎头关之后便是白马镇。那里现在已经是蛮军的地界。

虎头关极为险峻,也算得上是一方天堑。

城高十余丈,易守难攻。

守城的将领是司马诩手中如今存数不多的神将之一桐木荫。

此人能征善战,手中握有五万精锐。

以苏长安手中的兵马想要攻克此关,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西蜀局势本就岌岌可危,而若是被这桐木荫牵制,误了战机,可就因小失大了。

因此苏长安并不想与之交战,更希望桐木荫能与之前的守军一般归降于他。

可在第一次的叫阵之中,桐木荫却极为嘴硬,丝毫没有妥协之意

虽然有些厌烦,但苏长安也不得不承认,相比于之前那些望风而降的败军,这桐木荫倒是更值得尊敬。至少他还是有那么几分胆色。

一路畅通的大军在这时不得不停下了步伐,在虎头关外安营扎寨。

傍晚,安顿好士卒的众人聚到了苏长安的大营,开始商讨对策。

正如之前所说,他们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拿下虎头关,这样方能即使救援蜀地,与左玉城的军队形成掎角之势。

大帐之内灯火通明,一群人围坐在沙盘之上,开始说道。

先是苗永山、红玉等人陈述了一番虎头关内的情形。

桐木荫能征善战,修为问道,手下的五万精兵也堪称百战之师,与之前他们所遇的降卒有极大的差别。

“将军,末将愿领五千精兵叫阵,先戳一戳那桐木荫的锐气!”

一位年轻的将领在那时排众而出,朝着苏长安说道。

此人名叫奉天应,乃是七族之中奉家那位被苏长安提拔起来的年轻将领,修为天听,资质颇为不错,年纪不过二十八九,也算是奉家这年轻一辈中的翘楚。

此刻急着领兵出战,无非是之前在大封之中,他的家族因为以往的那些事由为苏长安所不喜,已经落了沈孟二家的下成。

因此便急于立功,以此能够给家族挣回些颜面。

而他身旁来自顾、毕、罗三家的顾侯明、毕楼城、罗国宁三人也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纷纷在那时也跪拜下来朝着苏长安请命。

苏长安的眉头在那时一皱。

他大抵也明白这四人心中所想,但以他们的修为,以及领兵的经验,决计不可能是桐木荫这老狐狸的对手。

他带着逐蛮营渡江是有磨砺他们的打算,但现在,显然不是时候。

可勇于出战自然也是好事,他自然不能打击这些年轻人的积极性,就在他迟疑着思索当如何措辞之时,一旁的温子玉绕过他们身前巨大的沙盘来到了苏长安的跟前。

他似乎也是看出了苏长安的窘态,笑了笑,说道:“诸位将军请起,出战之事恐怕还勿需劳烦几位将军。”

那四人一愣,有些疑惑的对视一眼,“温将军此言何意?是瞧不起我们兄弟?”

四人毕竟年轻气盛,听闻此言,难免有些不忿。

温子玉闻言却也不恼,他又笑了笑,说道:“诸位将军误会了,诸位英勇乃是我主的福分,子玉岂敢轻视。子玉如此说,是因为我现有一

计,若是所料无错,定可兵不血刃拿下虎头关,甚至还可为主上收入一位悍将。”

这悍将所指自然便是那桐木荫,只是诸人却不解温子玉究竟有何良策,可以兵不血刃拿下虎头关,一时间都朝着这男子投去好奇的目光。

“嗯?子玉有何良策?”苏长安也是一愣,不由得好奇的看向温子玉。

“是。”温子玉闻言,朝着苏长安拱了拱手,倒也不买关子,这便慢悠悠的说道:“这世上之人大抵可以分为两种,一种重利,一种重义。而桐木荫此刻依然不降,因此大抵可以猜想,他必是后者。”

“而但凡重义之人,又多半为身前身后的名声所累。”

“他宁死不降,无非便是想保住自己的名节,而我们只要毁了他这个名节,那诸位以为,他还有何立场宁死不降?”

温子玉娓娓道来,但诸人脸上的疑惑却愈发凝重。

“哎呀,你到底想说什么,说明白点不行吗?听得老苗我好甚困惑。”一旁的苗永山听了半晌也未有领会到温子玉话中的意思,便忍不住出言问道。

温子玉倒也习惯了这苗永山的五大三粗,便又理了理自己的思绪,沉声说道:“诸位试想,桐木荫守的名节是什么?无非便是忠君报国。”

“可是司马诩是君吗?现在的长安是大魏的朝廷吗?”

“都不是,夏侯明才是皇帝,才是正统,而他现在在我们手上,只要我们让夏侯明去关下劝降,以桐木荫的性子极有可能归降,就是他不降,他手下的士卒也必然军心涣散,皆时,诸位将军再领兵出战,岂不事半功倍?”

温子玉一番话说得是有理有据,叫人挑不出半分毛病,诸人也在那时恍然大悟,心头暗暗称赞这温子玉倒不亏为一名帅才。

“可是,就是他降了,他也是降的夏侯明。恐怕...会不服长安管束,别再到时候除了岔子...”一直未有言语的穆归云有些迟疑的说道。

诸人闻言神色也有些凝重,夏侯明是一个空架子,但是不代表他就会一直甘心于此,此番若是真招了桐木荫归降,无疑便是给夏侯明送去一颗活棋。

“这有何妨?”苏长安却在那时接过了话茬,他寒着脸色说道。“他若是听话便让他继续做这神将,若是不听,找个由头杀了便是。”

说这话时,他的语气极为随意,就好像在谈论并非一个人的生死,而只是一个物件或是一只猪狗。

这让那些熟悉苏长安的人在那时一愣,看向他的目光也变得陌生起来。

(本章完)

第一百零二章 是你干的吗?第一百四十章 拜那些剑,亦拜那些远去的剑客第五十二章 苏长安的绿帽子第八十六章 鱼死网破第一百三十七章 夏侯昊玉的弱点第六十五章 天人降临第三十六章 入此门者,死!第十六章 此刀名为莫听雨第四十一章 我是黄沙百战穿金甲第十三章 属于莫听雨的东西第二章 那道剑鸣第二十六章 不负苍生意,独负一人心第十八章 征兵第三十七章 求药第二十章 见想见之人,说想说之话第三十五章 苍山镇魔印第五十四章 两个老男人的故事第十章 西凉困境第六十九章 日月当空第九章 捻青梅的青玉夫人第一百章 帝江传承第一百一十章 吾之领域,谓之苍生第三十七章 苏长安的女儿第一百二十章 囚龙第五十三章 你在的地方,就是天岚第二十六章 凤有五子,青者为鸾第一百二十章 囚龙第十七章 逃!第六十三章 蛊惑第十四章 我寻你已有千年第六章 十月阳春论英雄(下)第十三章 大劫将至第一百四十章 彻骨的寒意第六十六章 融合第四十八章 强悍的天岚一脉风雨摇曳中的天岚弟子(番外)第十三章 每一个都很重要第六十五章 汝为星殒,魂当归星海第七十三章 背叛第一百一十三章 爹,我困了第七十章 决定第六章 十月阳春论英雄(下)第三十二章 凶星贪狼第五十二章 苏长安的绿帽子第二十六章 同门之争(下)第六章 拿人终须还,予人终须取(上)第十六章 各安天命第一百三十八章 入冢的规矩第七章 刘镖头,别来无恙 (第二更,求月票)第六十四章 天伤当葬,伥鬼当归第一百二十五章 你愿意吗第一百六十一章 他爱你,比任何人都爱第十四章 忘情方为太上第七十三章 司马长雪第七十五章 巴掌第九章 谨慎的神将第十一章 我叫苏长安第七章 刘镖头,别来无恙 (第二更,求月票)第四章 九星第三十一章 是人都会死第四十章 那支书写命运的笔第五十八章 暂歇第九章 谨慎的神将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美的风景第十一章 北地闲话第四十七章 你们都得死第六章 顾明义第四十五章 古羡君的羡第六十九章 离别第十九章 承君一诺第七十三章 天照百鬼第一百五十一章 生而无憾第一百九十一章 求死不能(第三更,求月票!!!)第十章 逆天第一百二十六章 你不懂她(国)第一百七十六章 忘情方为太上第九十四章 劫临第三十五章 放尔等离去第四十三章 此间事事总关情第四十八章 雁十三!第十五章 英魂归来第九十七章 向死而生第十章 我叫苏长安,刀曰莫听雨第四十四章 一张纸条第十六章 第一总是好的第一百二十二章 天雷降第一百三十九章 知了第七章 大江东去第一百九十章 刀客的执念(第二更,再次求月票!!)第五十四章 命悬一线第八十五章 让世界变得更好第四十章 好久不见第六十七章 器皿第一章 烛阴的话第五十章 困境第二十九章 谁是叛徒?第七章 所谓故人第五十一章 天吴与第九星第五章 木曰梧桐,鸟曰凤凰第一百五十六章 破敌良策(还有一更,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