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小羊,小伟,真是你俩啊……哎哟,怎么这个时辰回来了!你阿公那糟老头子还说我听错了,我就说听到有人在敲门……快,快进来!”
把俩人让进院里,关好门,又摸到一手的汗。
“一冷一热的,这样最容易着凉了。快,快回屋换衣裳去。阿婆这就去给你们冲完醪糟蛋……”
“阿婆,不用了,我们想回屋去睡会儿,太困了。”
“什么不用了,一定要喝了才能睡。快去换衣裳,我很快就做好了,可不许睡啊……”
这两年家里好过,所以王氏便又开始做起了醪糟,过年的时候做的,整整一大坛子,就放在灶房里,预备着家里来客、半上午半下午有些小饿的时候煮着吃。
确实也方便,将水烧开,舀些醪糟下去和在一起煮,再打个荷包蛋,垫垫肚子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更何况,王氏直接打了四个鸡蛋。
王氏的手艺好,苏润栀头一个爱吃这个。为此,王氏今年做得多些,是拿大坛子装的。
换好衣裳,拿被子裹着,苏润伟和苏润栀一人端了个碗开始吃。酒香,蛋香,还放了很多糖,滋味确实好,苏润栀就好这一口。
“谢谢阿婆,真好吃……”
“好了,别贫,等你们睡醒了起来再算账,大半夜的走山路……好了,把碗给我,快躺下。”
嘴里这么说着,脸上到底是笑眯眯的,看着俩人进了被窝,又跑去掖了掖被角,这才端着两个碗往灶房走去。
“娘,我刚刚听着有动静,就起来看看……你和爹饿了?”
李氏见王氏手上端着俩个碗,闻着空气中若有若无的香气,一下子便判断出这是醪糟蛋的味道。只是,昨天晚上王氏和苏老头吃的不少啊……
阮是也披着衣裳出来了,这两日她操心大丫的事便睡得晚,昨夜更是到了大概丑时一刻左右才睡下,自然也就没有第一时间听到敲门声了。
“我和你爹一把年纪了,能把昨夜当顿吃的克化了就不错了,哪会半夜起来煮吃的?也幸好现在家里啥都不缺,想吃啥都有,要不然可真是说不清。哎,你俩啊……我懒得说,回去睡吧。”
搞得阮氏李氏一脸糊涂,却同时听出了话外音。
既然不是苏老头和王氏,自家男人此刻又在床上躺着,那还能是谁,多半是……
“娘,是不是小羊和小伟回来了?”
不满地瞥了阮氏一眼,王氏这才把碗递了过去。
“不是他俩还能是谁?凭他是谁,我也犯不着半夜爬起来做吃的。只是,明天等他俩醒了,你们也好声说下,哪里有半夜赶路的?”
说完,犹不满足,还是生气。
“黑灯瞎火的,路上倒也罢了,那林子里可是闹着玩的?一脚踩空,或者遇着个狼什么的……”
说完便气呼呼的进屋去了。
“大嫂,我刚刚去看了,俩小子真的回来了。”
李氏是隔着窗户看的,见床上的被子裹成一团。
“我知道了,你快去睡吧,还能睡会儿,我去把碗洗了。”
说到底,俩人还不是因为大丫的事才回来的,所以阮氏觉得自己在气势上便低了一头。且王氏这样还不是因为关心俩个孙子。
就算是她不说,自己也会说的。
早上,通过王氏的唠叨,一家子便都知道苏润伟俩人回来了的事,当然,也没有人去打扰他们,由着他们睡懒觉。而俩人也确实累了,直睡到日上三竿,差不多午时一刻才慢慢醒来。
“哎,醒了啊,来,快洗把脸,再歇会儿就该吃中饭了。”
王氏殷勤地去了灶房投了布巾,亲自拿着往苏润栀脸上呼,看着阮氏一愣一愣的,她可是正准备教育教育儿子走夜路的事呢。
王氏这样,算是直接给定调了,谁敢去啊?
总之,不一会儿,苏润栀便和王氏聊开了,也不知道说了啥,逗得王氏笑哈哈的,还时不时拿手轻轻怕打他的背,骂他猴崽子。
苦笑着摇了摇头,阮氏进了灶房继续做饭。
由于明日便是正日子了,所以屋里一应吃食十分齐全,倒是便宜了苏润栀俩个,一会儿吃这个,一会儿吃那个,似乎要弥补在县学里吃不到好吃食。
关键是王氏乐颠颠的,还乐意配合。
吃过午饭,俩人也知道家里忙,便挑着能做的帮忙,例如,去邻居家借桌子椅子,搬回来一一摆好;问了王氏一共需要摆多少桌,又把每桌需要的花生瓜子准备好。
再比如,去杂货铺里买爆竹,等等。
而大丫则一直待在屋里,连吃饭都没出来,是阮氏给她端进去的。苏润栀正纳闷呢,心道压根儿就没这规矩,拿着银钗就进屋去了。
进去了,也就明白了,大丫的一双眼睛都是红肿的。
“哎,都怪我,昨天晚上不该和你姐说那么久。快,拿着敷一敷,明天可不能这样出门啊……”
见苏润栀进屋来了,阮氏也不避讳,拿了个剥了壳的鸡蛋递给大丫。
“姐,也不知道你喜欢啥,这是我在县里的银楼里买的钗子,你看看喜欢不?”
大丫接了,眼睛又红了。
“娘,大姐,因为回来的时候睡不着,我便仔细想了想,要不等姐成亲后,让姐夫买头骡子,套一辆骡车,然后在咱们村和大姑他们那里去把粉条收起来……”
“这……你是想让姐夫……让他来回倒粉条卖?”
苏润栀还未说完,阮氏便将话接了过去。不得不说,这可是一个很好的法子。要不然,总是劳烦阮二舅也不是长久之计,人家也有自己的事要做。
而且她也私下里答应了曾氏。
“是啊,反正姐夫家现在也会做银丝面了,加上粉条,多少是个进项,姐夫便可以安心做自己的事了。更何况,镇上的价格不高,同样的粉条,到了县里一斤就能多卖十多文。”
芦葭村和大妮她们村现在都在做粉条,届时哪怕张时勇的收购价比镇上低一两文钱,多的是人愿意卖。
Www• тт kan• ¢ 〇
再说了,她可不希望张时勇被张家绊住。
刚好王氏教会了她们做银丝面,想来暂时是知足的。
“我的儿,你这样为你姐姐考虑,娘实在是高兴。你统共就三个姐姐,三丫又不需要你照顾,她自己就能折腾……买骡车的钱娘给你出了!”
苏润栀知道阮氏这两年存了些体己银子,也不去跟她抢。
相比于苏大山和阮氏一家复杂的心情,苏二山和李氏一家就高兴多了,忙上忙下的,觉得很是热闹。
且现在不过是大丫出嫁,家里就办得这样妥。真到了她儿子娶媳妇的时候,还不知道怎么大办呢!
不一会儿,朱氏和苏小山一家子也来了。
也不敢拿乔,苏小山自然是去劈柴,朱氏也没敢闲着,而是拿着碗筷食材之类的往返于灶房、院子和外面临时搭的锅灶之间,看着倒像那么一回事。
她的儿媳唐氏也一样,再也没有露出自己是镇上的、看不起乡下人的那副样子来,一心一意帮着干活。
朱氏倒也罢了,确实是被苏小山治的毫无脾气,半是强迫半是自愿,但唐氏就不一样了,她爹娘最近很是将女儿教育了一番。
“我们老了,你弟弟又是个不爱念书的,所以咱们家撑死了也就多赚些银子,也就这样了。但苏家不一样啊,你没看俩个秀才公都年纪轻轻的?且走着瞧吧,我十分看好那个年纪小的,说不定再过两年人家就是举人了。”
“再说了,恐怕你还不知道吧,苏家人又一口气买了两个铺子,看样子会有大动作。就这速度,我们也赶不上啊……你又是小辈,可不能跟着你婆婆胡闹。趁着现在没有什么龃龉,多走动走动……”
唐氏也不傻,先前不过是跟着朱氏的脚步走,也确实是夹在中间不好做。现在,朱氏都开始改了,虽然装模作样的成分居多,那她自然也是不能偷懒的。
阮氏在房里和苏润栀还有大丫说话,李氏却是在外面帮忙的。看了朱氏和其儿媳都这般上心,还在王氏面前说她俩的好话。
“娘,我瞧着弟妹是真的改了。你瞧瞧,这一下午就没停过,忙上忙下的……”
“哼,装模作样罢了……”
也幸好朱氏在外面,要是听到了,估计会气个半死。
因为晚上是正日子,所以到了申时六刻左右,那些颇需要时间的大菜便开始做了。又因为这次的俩个主厨是从镇上请来的,所以村里好多妇人都一边干活一边在一旁看着。
兴许能学到一招半式的呢。
那俩个厨子兴许是感受到了异性崇拜的目光,越发的耍帅,颠勺的颠勺,让锅里冒火的冒火,总之收获了一片赞叹和惊呼。
“娘,我瞧着家里这次可是下了本钱的,你看……”
说着,唐氏便指了各色菜式,以及锅里正在炸的蒸的煮的……林林总总加起来,居然有十二道菜。
哪怕她当初成亲,也不过是这个数。
“嗯,做了那么久的粉条,一直都在卖酸辣粉。先前又开始做那劳什子银丝面……还有,地似乎也买了几十亩,还不用交税,想来存银不少。哎,你说我咋就没赶上呢。”
闻言,唐氏心道谁让你非要闹着分家的,要不然,这一切自己也有份。
“还不止呢,我听我爹说……”
说着便附在朱氏耳边将苏家前段时间一口气买下了两个铺子的事说了。
“真的假的?真买了两个?”
朱氏只感觉自己气都快喘不过来了。她们奋斗了这些年,还是靠着唐氏娘家帮忙,这才勉强盘下来一个铺子。可苏家人倒好,闷不吭声的,现在已经有三个铺子了。
简直是闷声发大财。
也是因为这个,朱氏第一次开始认真考虑起搬回来住,把分过的家又合回去的想法。
照苏家这个发展速度,那接下来肯定是还要买铺子的。也就是说,若是再次成为一家人,到时候两个老的一归西,她岂不是可以名正言顺地分到一个铺子?
见自己的目的达到了,唐氏又开始忙去了。
她人年轻,生的又好,嘴又甜,加上刻意摆出一副很忙的样子,以至于很多人都说她好。只是大伙都不知道,她心里想的却是,若真是能够复合就好了。
铺子不铺子的她不敢肖想,那是朱氏的“能力”。等苏润栀俩人真的成了举人甚至是当了官,那他们也是能沾光的。无论何时,穷不与富斗,民不与官争。
由于全村的小媳妇大姑娘老阿婆都在这里帮忙,加上还有两位给力的大厨,不过是酉时三刻,见各色菜都差不多准备好了,王氏便请大家入了席,又把苏老头和苏大山推了出来,让他俩讲几句。
苏老头向来不适应这样的场合,不过是随意说了两句,就让苏大山去招呼,自己也拉了年龄相仿的几个族老,到堂屋里坐去了。
苏大山便端着酒讲了几句。
做了这么久的生意,从苏润栀让他代表自己去与赵老板商洽开始,他基本上已经历练出来了,讲得也头头是道的,比村里一众只知道种地的汉子强了不少。
原本材料就准备得足,加上是大厨动手,大家吃的可满足了,连汤汁都被用馒头蘸光了。
苏家人也不敢耽搁,等人陆陆续续走了,便立即同一众小媳妇开始收拾,毕竟,明天早上还有一顿呢。
这晚,苏家人特别是阮氏和苏大山一家注定是睡不好的。
等忙得差不多了,将一应物品检查了一番,王氏这才关了院门,当着所有人的面率先拿了一张银票递给大丫。
“阿婆先前就说过,你出门的时候要给二十两银子。”
大丫红着眼接了。
接着,李氏和朱氏也分别上前,给了自己的添妆礼。只是,李氏给的是一只实打实的银镯子,看着倒像是有三四两重,算得上厚礼了。
而朱氏给的则有些小气,是两匹布。
“这布料子好,最是轻软透气。我想着大丫嫁过去说不定很快就会有孩子,到时候裁出来给孩子做衣裳最是合适。”
寒暄了一会儿,朱氏便带着唐氏回自己的老宅去了。
等所有人都离开了,阮氏留了下来。
“这是一对镯子,你爹前两日在镇上买的;这是你姥给的六两银,说给什么都不如银子来的实在,就不买其他东西了;这是十两银,是娘给的,不多,你也别嫌弃……”
大丫听了,觉得实在是太多了。
“娘,你存个银子也不容易,且家里开销大,这个,这个就不用了。我和时勇年纪轻轻的,有手有脚,用不着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