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0章 灵光

“大丫,娘一会儿要去镇上一趟,你在家看着二丫三丫。”

“放心吧娘,你只管去就是了,我省得!”

其实,这几年家里的家务几乎都是大丫在看着理着,阮氏更多的时候是跟着苏大山下地干活去了。

像今天这样,再平常不过,阮氏不过顺口一说。

二丫和大丫一样,性子像极了阮氏,温和贤惠,做家务从不偷懒,勤快得很。也就是三丫性子跳脱了些,不过也不会惹出什么乱子。

到了镇上,阮氏也没去其他地方,而是直接到了红蓝巷。

这条巷子**胭脂水粉和女人用品,所以官方的叫法是杨柳巷。但因为这个时代胭脂的主要原料是红蓝花,因此当地人更喜欢叫这里红蓝巷子。

说起来,阮氏三十多了,几乎就没来过这里。

小心翼翼地在七拐八拐的巷子里穿行,警惕的东看看,西瞧瞧,按照曾氏提供的信息,好不容易才在围墙边找到那户人家。

只是,此刻那大门紧闭,四周也安安静静的。

搞得阮氏有些莫名的紧张,这是咋回事?是自己来得太早,还是找错了路?

管他呢,问问再说。

深吸了一口气,阮氏这才上前扣了扣门上的铜环,并轻声重复喊了几下,“请问刘大娘在家吗?”

原以为会等很久,因为她这一路走来,发现很多人家都还在睡觉。有那起来了的,也无不是在门口洗漱,或者拿着碗去外面的铺子里找吃的。

要不说人人都想到镇上或县里过活呢?单单是这份悠闲,就不是他们天天下地干活的人敢想象的。

要村里人都这样,不消说会被老人骂,吃什么?

阮氏运气好,不一会儿门便开了,走出了一个穿着布裙的老妇。品其年龄,比王氏年纪更大,但却保养得极好,面庞白净,头发也梳得油亮。

“是你找我?”

“你是刘大娘吧?是的,我……我来卖头发的。”

“嗯,那你跟我进来吧!”

阮氏听了,把心一横,心道断没有临门了却后悔的道理,心情复杂地跟着刘氏进了门。

我们今天总是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其实这话出自《孝经》,原话是身体发肤由父母,不敢损,孝之始也。

也就是说,不剪发,似乎是一种孝道。

但其实不全然,多少有些误解在里头。

事实上,古人也是可以修面剪发的,要不然,一辈子不剪发,舒不舒服且不论,单单是打理起来就麻烦死了。城里人还行,要是在乡下,繁重的活计是不允许人们这样的。

只是,剪发的过程比较隆重,且剪了也不能随意处置,多半是在祖先灵位前烧了。

像阮氏这样拿出来卖的,确实几乎没有。

“这头发剪了就不能接上了,你可做好决定了?”

刘大娘将阮氏盘好的头发放了下来,帮她梳好,又拿在手里掂了掂重量,就等着阮氏做最后的决定。

她专门做这门生意的,自然见过有人剪完了才后悔的。

只是,覆水难收,后悔也没有用。

阮氏现在三十多岁,正是一个人精血旺盛的时候,所以头发长得极好。一大把青丝,不见丝毫白发,发量也极多,刘大娘是非常满意的。

一会儿她拿着稍微料理一下,就能立刻卖到戏院去。

他们这个行当最需要这些了。

“我家里需要钱,也没什么可后悔的。只是,刘大娘,能不能再多给些银钱啊?想来啊,我这辈子也就只能卖这一次了的。”

阮氏苦笑。

“哎哟,瞧你说的!哪个来卖头发的不是家里缺钱?这个价已经是我能给的最高价了,再多我就一个铜板都赚不了了。干我们这行的,不过是赚个辛苦钱。”

见阮氏沉默不语,刘大娘生怕她反悔,又装出一副肉疼地样子道:“看在你急需钱的份上,又是熟人介绍来的,我就给你再加十个钱,九百文!再多可是没有了!不想卖的话你就走吧!”

说着便假装放下了剪子,一脸不悦地看着阮氏。

“好,你剪吧!不过,你先把银子拿给我吧!”

“你这小娘子,还怕我赖账不成?我老婆子可干不出这种事。”但她心里清楚,确实是有这样的同行。

先把头发给你剪下来,然后再砍价,弄得对方很痛苦。毕竟头发都剪了,又不能接回去,还不是只能乖乖挨宰。

“你等着,我去给你拿银子。”

刘大娘进屋取了几串钱出来,快速数好,一把丢给阮氏,然后绕到她身后,撩起头发,又比了比长短,这才拿起大剪刀开始剪发。

“咔嚓咔嚓”的声音响起,阮氏一边数钱,眼泪便不不争气地流了下来。她留了几十年的头发,在这一刻彻底脱离了母体,离开了她。

她也不知道自己在哭什么,明明就是做好了心理准备才来的。可就是忍不住,眼泪吧嗒吧嗒地流。对此,刘大娘司空见惯,毫不在意。

矫情!头发重要还是活下去更重要?

头发短了可以再长出来,人要饿死了,还能活过来?

待到刘大娘示意可以离开了,阮氏将钱细细揣好,又拿着刘大娘给的布巾将头发打理了一番,这才将自己带出来的头巾拿出来,仔细将头包好了,出门的时候又四下看了看,这才朝家走去。

而刘大娘喜滋滋地进了屋子,将阮氏的一头长发细细料理了,隔天去了戏班子转手卖了四两银子。

这一转手,就是三两多银的赚头。

路上,阮氏走走停停,有些恍惚,回到家时已经快要晌午了。因为哭过,加上头发剪了,样子似乎有些不一样了。因此,大丫狐疑地看了她好几眼,却是丝毫没发现,最后只好说道。

“娘,我怎么觉得你今天有点不一样!”

“你这孩子,哪里不一样了?好了,快做饭吧!”

只是,大丫三姐妹没发现,苏大山却是发现了,毕竟是自己的枕边人。看着拿下布巾的阮氏一头齐耳短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小羊以后要是敢不孝顺你,我就打断他的腿!”

苏大山和阮氏刚成亲的时候有个毛病,那就是睡觉的时候喜欢摸着阮氏的长发睡,要不然会失眠的。

这一晚,他果然失眠了。

“胡说啥!小羊这孩子打小就懂事,怎么可能不孝顺。再说了,你下得去手?”

“我……人都说有了媳妇忘了娘,谁知道呢。真要那样,到时候我就分家,把他和媳妇分出去,让他们难受,咱俩自己过就是了!”

阮氏听了,只觉得心里一阵甜蜜。

第二天,阮氏便带着三丫拿着苏润伟写的那几本书名和银子回了一趟娘家。

三丫和阮霜年纪相仿,又都是从小就惯着的,因此一见面就疯玩去了。

阮氏则和阮二郎细细说着要求。

“二哥,这书对小羊顶顶重要,你可别买错了!一买到就烦你跑一趟,给我们送过来。那孩子可天天都盼着呢!回头他中了秀才,我让他过来给你磕头!”

“放心吧,妹子,我经常去县里,也是有几个熟人的。只要你这字条上没有写错,我照着买就是了,绝对没问题。再说了,以后可别说什么麻烦不麻烦的了。我这个做舅舅的,其他的帮不上,也就只能这样了。”

就这样,阮二郎带着银子去了县里,买了扇子,这才去了书肆买书。

见他再三强调不能拿错了,那小厮便道:“你放心,这书我经常卖,错不了。也是你运气好,这书好卖得很,经常都是买不到的。大哥,你家里有人这两年就要下场考试?”

“你怎么知道?”阮二郎故意问道。

阮氏没跟他提,他也没问。但按照这小二说的,难道他外甥这两年就准备下场考试了?

也难怪阮氏这样着急!

“我自然看不懂,但听那些来买书的人说,看这些书就是为了备考。”

“劳烦小二哥拿厚纸给我包好一点,我可是大老远从镇上专程来买的,弄坏弄脏了就不好了。”

“你放心,我定给你包好了!”

这日旬假,苏润伟学完《论语》苏润栀学完《孟子》,正在门口的琼花树下纳凉,感慨书本知识越来越难理解,阮二郎驾着牛车来了。

“咦,二舅来了!娘,大姐二姐三姐,二舅来了!”

因为天热,阮氏带着三个女儿在家做针线,苏大山接了个泥瓦匠的活出去忙了。

结果,阮氏还没出来,阮二郎便得意地将一个包裹递给苏润栀,“小羊,拿着!这是你娘托我去县里给你买的!好生看啊,舅就等着你中秀才!”

“二舅,这是啥啊?”

“我也不懂,你打开看看就知道了。”

阮氏一出来,就见苏润栀和苏润伟好奇地打开包裹,看见里面的书,俩人脸上都是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有惊喜,也有感动。

“娘……娘你怎么知道我们需要这些书的?”

他们前段时间倒是抱怨过,但因为知道家里的情况便没开口。而现在,这些书就放在他们跟前,简直像做梦一样。

“有了书就好好看!”

说完,阮氏带着阮二郎进屋去了。

大人们进屋说话去了,苏润栀和苏润伟则拿着书去了竹林里的小棚子,按照自己的进度和需要开始看书。

不得不说,大家就是大家,书上的观点和注释给了两人很多启发,之前很多的疑惑也揭开了,有种茅塞顿开之感,一开始看就爱不释手,入了迷,以至于李氏叫人吃饭他俩都没听见。

“大嫂,你看这俩书呆子,我叫了几声他们都听不见。”

“他们认真你还不高兴啊?”

虽然高兴,但苏润栀心里还是有些不解,家里哪来这么多钱?这四本书包装精美,印刷清晰,纸张也是上好的,一看就是死贵死贵的那种。

就是可惜不像现代的书籍,后面都是有定价的。

“爹,我问你个事,你可得说实话。”

苏大山做工回来,正在洗脸洗手,听了这话便道:“啥实话不实话的,你这孩子,有这么跟爹说话的么!”

“我也是着急,用词不当……但我真的想问,你和娘哪里来的银子给我买书?”

联想到阮氏最近怪怪的,像变了个人,大热天还包着头巾,他立刻有了不好的联想。

“告诉你也行,原本我也没打算瞒着你。只是,不要告诉你娘,她不让我说。你姥姥给了些,我之前赚了点,却还不够,最后就去把自己的头发卖了……”

“不仅是你娘,你阿公阿婆,你姥姥姥爷,你大姐二姐三姐,这个家哪个不是为了你?你只看你大姐二姐,多大年纪了,连一件新衣裳都没有!”

见苏润栀呆住了,显见的难受,苏大山到底不忍。

“我这么说不是要你怎么样,你只需好生看书就是了。只是,以后若是有出息了,万不可不孝敬老人,特别是你娘。要不然,我第一个饶不了你!”

苏润栀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离开院子到了竹林里的棚子的。他忽然觉得,自己真的好无能啊!

他自诩多活了一世,有些小聪明,却不知道家里为了他已经到了这个地步。

他不想做蛀虫,也不想当凤凰男,更不想因为自己念书而耽搁别人的人生。

是啊,苏大山不说,他几乎都忘了,这里不是前世,女子可以到了二十多甚至三十多再成亲。

他的大姐二姐,其实真的可以定亲了!

现在,他不过是需要几本参考书,就弄得家贫如洗,阮氏还卖了一头长发。等到他到时候下场考试,难不成还要让全家人喝西北风不成!

想到这里,苏润栀一边更加用功的读书,一边开始绞尽脑汁地想发家致富的法子。

他就不信想不到。

只是,翻来覆去的想,他发现自己身边的资源有限得很。他不会做菜,不会烤蛋糕,不会做肥皂,就连身量都有限,写的字也堪堪拿的出手而已……

这日,他翻到《孟子注解》里对“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的注解时,心里隐约觉得自己有了什么想法。

可是,一下子却又抓不住。

于是,他也不再看书,走出棚子,不知不觉走到了院子里。此时,大丫正坐在小凳子上,拿着菜刀砍红苕。

去年,家家户户红苕大丰收,全部放在地窖里存着。除了吃,偶尔也能拿出一部分小的断的品相不好的来喂猪。

锋利的菜刀砍在红苕上,发出了咔嚓咔嚓的声音。顿时,白白的红苕肉露了出来。

见状,苏润栀一喜,他终于知道可以做什么了。

若是成了,他和苏润伟下场考试的银子便不成问题了。

“大姐,家里做菜的时候,遇到汤汁很多的时候,有什么办法让它变得稠一些吗?”

“啊?这个啊,很简单啊,多烧一会儿汤就少了。再说了,多就多呗,拿来泡饭吃也挺好的啊。”

“我的意思是,嗯,有没有一种东西,吃的,能够使汤汁变得更加浓稠一些。”

“好像没有。怎么了,你怎么对做饭感兴趣了?难不成,你们考试还要考做饭?对了,你去镇上问问狗娃吧,想来他是知道的。”

第052章 考斗第067章 经验总结第094章 琐事第076章 大卖第033章 商议第052章 考斗第068章 榜上有名第115章 伤痕第080章 卖粉条第209章 八彩银丝面第131章 说亲(一)第136章 事发第101章 安排第186章 解签第193章 铤而走险第133章 说亲(三)第128章 送年礼(一)第117章 相见第189章 乡试(二)第073章 租房第102章 请人第033章 商议第209章 八彩银丝面第192章 事发第155章 图纸第214章 殿试(一)第177章 选择(二)第147章 实施(一)第089章 双至(一)第171章 体验(二)第161章 心里的秘密第011章 过招第112章 各自安好第211章 踏破铁鞋无觅处(二)第044章 发奋第212章 终于等到你第014章 破蒙第126章 “算计”第188章 乡试(一)第017章 起床困难户第126章 “算计”第134章 定亲第146章 计划第167章 决裂第021章 鸿沟第164章 无稽第094章 琐事第214章 殿试(一)第039章 荷塘第098章 开业第071章 人选第088章 回家(二)第028章 借钱第090章 双至(二)第061章 公开第124章 岁考(三)第145章 资助第070章 定亲第079章 认亲第145章 资助第070章 定亲第188章 乡试(一)第159章 肯定(三)第121章 满载而归第035章 买卖第207章 情物第216章 殿试(三)第183章 各自安好(二)第161章 心里的秘密第129章 送年礼(二)第183章 各自安好(二)第138章 新生活(一)第082章 院试(二)第152章 送亲(一)第073章 租房第099章 利润第080章 卖粉条第109章 报到(二)第132章 说亲(二)第126章 “算计”第113章 风波第113章 风波第210章 踏破铁鞋无觅处(一)第098章 开业第201章 比试第113章 风波第152章 送亲(一)第034章 上酒楼第169章 重聚第039章 荷塘第203章 扑羊第189章 乡试(二)第179章 成亲(一)第145章 资助第148章 实施(二)第183章 各自安好(二)第114章 斯文扫地第047章 团年第065章 府试(二)第138章 新生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