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丫,这是族长说的还是小羊说的?”
说实话,改不改名什么的,大丫不是很在意,毕竟她明年四月就出门了。到时候,就连姓苏都没资格,前面是要冠以夫家张姓的。
不过,改了也好,大丫大丫的,随便在村子里一叫,估计回头的就会有好几个。
再说了,这也是一种肯定和荣誉。
一般来说,女人是不能上族谱的,除非家里有人考取了功名。
“他会记得我们?自然是小羊提的。那小子吃饱了……我的意思是,他让我们好好想想,喜欢什么样的名字,想好了就告诉他。”
“可是哪有时间想啊?午后就要开祠堂了。再说我们又没念过书,反正我是想不出来的……”
二丫既高兴又有些不自信。
天啊,让她自己想名字,这太太难了。
“那你是想到了夫家被人二丫二丫的喊,还是有个像样的名字?指不定那人的表妹又或者亲妹子就叫二丫!”
二丫:……
恰好阮氏听到了这事,暗暗的上了心。
王氏最喜欢起名字,但秋菊就是她起的,阮氏不太喜欢。
所以这一次她想自己做主。
抽空找到苏润栀,阮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小羊,娘刚刚听到你大姐二姐三姐在说起名字上族谱的事……想那时我刚嫁到苏家,你爹偶尔还翻翻书。我学到的第一个字,不是阮,而是怡字。你爹说,那是快乐的意思……”
“那娘是很中意这个怡字?”
苏润栀有时候很不明白大人的世界,要什么也不明说,总是要转个弯才说。就像现在的阮氏,喜欢“怡”字就明说,却要回忆那么多。
这确实是个寓意美好的字。
“嗯,我希望你三个姐姐都能快乐。你看怎么样……”
“娘,我也觉得这个怡字挺好的。要不,你亲自去跟大姐二姐三姐说说看?相信她们会喜欢的。”
阮氏听了,这才有了自信,找三个女儿商议去了。不一会儿就笑着回来了,告诉了苏润栀她们商议好的名字。
芳、菲、华。
苏润栀听了,真心实意觉得不错。
“娘,秋菊姐呢,她不愿意改么?”
开一次祠堂实属难得,若是愿意,就一并改了,也便宜。
“嗯,她说习惯了,叫秋菊也挺好的。”
这样也好,苏润栀也不想插手什么。
午饭后,酒饱饭足的族老带着村里几个有名望的老人合力开了祠堂,自然又是鸣炮又是跪拜又是高声诵读的,搞得苏润栀有点小小的紧张。
过年的时候,他也见识过芦葭村开祠堂祭拜。但这一次不一样,他和苏润伟和主角,大家的目光都在他们身上。
好在这一切都是有人引导的,他们全程照做就是了。待到进行完一切程序,苏润栀便趁机提出了要给三个姐姐改名上族谱的事。
族老听了,立即就同意了。
一来确实是合乎规矩的,第二嘛,苏润伟苏润栀都还小,继续考下去的话,谁知道人家会不会一飞冲天。与其等到人家做官了才去巴结,倒不如现在就给他们这个面子。
由于苏家准备的东西充足,吃了中午这顿后,饭菜都剩了不少,加之天气在这里管着,因此王氏做主,晚上请大伙继续吃。
不过是添了几个素菜,大丫三丫又机灵地将家里的粉条拿了出来,用那些油水充足的菜汤煮了。粉条原本就极费油,这会子是泡在菜汤里煮好的,味道自然不错。
一端上桌,立即就被抢空了。
“同样是粉条,你看人家王婆子家的做出来多好吃!”
除了苏润栀,苏家上上下下都嗜辣。加上加了酸汤,又有些菜香和肉末,这些粉条又酸又辣的,比她们在铺子里卖的还要好吃一些。
“多放些油和辣子,再加点肉,你做的也好吃。”
有人心里发酸,呛了一句。
要说村里也时常办席的,这家的小子娶亲,那家嫁闺女,又或者谁家的老人过大寿,都是要兴一下的。
只是,却没有一家人像王氏这样舍得。
由于吃的早,等大伙都吃好了,天依旧是亮的。那些远的就开始告辞,芦葭村本村的则帮着收拾。一时间,还桌子椅的还桌椅,还碗筷的还碗筷,打扫的打扫。
别看顺着路摆了一条长龙,但不过半个时辰就收的干干净净,连路都打扫干净了。
这就是宗族的力量。
一家有事,全村都来帮忙。
女的这边是王氏在负责,送走了好些平时都不怎么联系的远亲。若不是苏润伟苏润栀中了秀才,他俩还不知道原来家里还有这样几门亲戚。
至于周氏和谭氏,王氏则是极力挽留。
“平时大家都忙,也难得有时间聚在一起。这会子小羊小伟中了秀才,咱们才有机会好好乐乐,聊聊。所以,两位亲家今天晚上就留下来吧。”
周氏笑着应了,谭氏却还在犹豫。
“亲家,可是怕住不下?我们家马上要起新房,要推倒了重建,所以期间准备住在我小儿子家。他们家现在可是没人住的,全部搬去了镇上。”
王氏是真心实意地在挽留。
谭氏听了,这才笑着说道:“瞧亲家说的!哪怕是没地方住,我就在屋里坐一夜都是高兴的……实在是担忧家里的猪和鸡鸭……罢了,也就一夜,我走的时候还托我大嫂帮忙照看,想来没事的。”
王氏听了,笑呵呵地说道:“那就这么说定了?三丫,三丫,你带着二丫和梨花先去把那边打扫一下。”
三丫听了,立即就应下了。
这倒不是她勤快,又或者突然转了性子,而是朱氏这人自从搬去镇上后就变得矫情起来,学着那大户人家的样子,隔一段时间便会回来打扫老宅。
也亏得她这样,那屋子极其干净,她们过去不过是随意扫扫就是了。再说了,提前去也有好处,可以先选选屋子。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她们一家都要住在里面的。
王氏和周氏谭氏站在院子外聊天,陈氏黄氏和董氏则帮着阮氏李氏打下手。
都是做娘的人,今天又有喜事,所以气氛特别好。
而屋子里就有些混乱了,族长和几位族老都喝得有些多了,拉着苏老头说个不停,这个说羡慕他养了俩个好孙子,有出息,那个说期待二人能够早日中举,光耀苏家门楣,都等着在村里立碑。
最后,还是同样被灌了很多酒的苏大山苏二山苏小山三兄弟合力将几人逐一送回了家。
这也是苏润栀郑重要求的。
虽然在这个时空还没有类似若是客人出了事由主家负责的规定,但出了事总归是不好的。只要将酒鬼安全送到家,他们也算是尽责了。
“终于弄完了,哎,我的腰啊……”
送走那帮醉酒的人,院子里便彻底清净下来。苏老头等几个男人已经进屋睡觉去了,留下一屋子的女人。
大丫进灶房烧了水,让周氏一家和谭氏一家先洗漱了,这才准备由二丫带着去苏小山家休息。
“等等,还有件事没做……”
听王氏这样讲,众人都有些纳闷。
“哎,你们忘了?小羊他姥可是带了身秀才公行头来。趁着没外人,哈哈,咱让他俩穿来看看。”
众人听了,都笑了,只是二丫脑子缺根筋,怎么想就怎么说了,“衣裳只有一套,怎么穿啊……”
见王氏狠狠盯着她,这才不言语了。
“小羊和小伟身量差不多,轮流穿给大伙看呗。”
见气氛尴尬,苏润栀和苏润伟商议了一下,俩人赶忙进屋去换衣裳去了。
这套行头说白了就是直裰方巾,他们虽没穿过,却是经常看见的。说起来不常见,稀罕得很,那是因为村子里就没人穿这个。
但是,现在他和苏润伟都是秀才了,特别是他,以后在县学里是必须要穿的。
提前适应一下也好。
及至细细看了,这衣裳只有领子有边缘,其余部分没有;交领长衣,直袖,衣长过膝,还有系扎的腰带,上面还点缀着络穗、丝绦。
加上四方平定帽,时常下地干活的农村人谁会穿这个?
更别谈一般人还不能穿这个了。
苏润栀年龄虽小,但继承了苏家男人的特点,国字脸,身材伟岸。加上他面白无须,器宇轩昂,今天早起的时候阮氏又特意给他梳了头发,别了一根木簪,咋一看,倒像是哪家的翩翩公子。
因此,他一走出来,阮霜和梨花直接就红了脸,大丫二丫满眼惊喜,王氏周氏阮氏红了眼。
曾经那么小的孩子,也长这么大了,成男子汉了。
除了三丫。
几人还在感动,三丫径直走上前,先是盯着苏润栀看了几下,看得苏润栀心里发毛,这才捂着嘴开始笑。
“妈呀,我怎么感觉像唱大戏的。哈哈哈……啊……”
苏家人早就习惯了她的与众不同,只是,周氏和谭氏却是没见识过的,一脸古怪,心道这丫头还真敢说,这可是她亲弟弟啊。
“别理她,这死丫头向来皮得很,有时候我都怀疑她生错了身子……快,小伟,你也去换上让我们看看。”
王氏拍了一把捂嘴乱笑的三丫,催着苏润伟去换衣裳。
闻言,谭氏这才多了些期待。
俩人又进了屋子,苏润栀在一旁帮忙,感觉自己像任人摆布的模特。不过,为了王氏周氏谭氏阮氏李氏开心,也是没办法的事。
等苏润伟走出来,王氏依然感动,但李氏和谭氏直接就哭了。苏润伟原本就已经十七了,要是没上学,早就成亲了。穿了这身衣裳,看着倒是更加成熟。
也是能撑起苏家的男人了。
又谈了一会儿,这才散了,各自歇下。
只是,阮氏和李氏无一例外地都跟着自己的娘去了朱氏的住处,睡在一起,说悄悄话。
第二天一大早,周氏和阮氏起床烧水洗脸,却不见了谭氏和李氏。
“这么一大早的,弟妹和亲家去哪里了?”
她俩不知道的是,李氏拗不过谭氏和董氏,非要去竹林里看人参,说是想看看人参长啥样。
李氏无法,想着看一看也无妨,就悄悄带着二人去了。
“呀,人参就长这个样子?看着也没啥不同啊!”
“是啊,这要说出去都没人信!”
俩人有些失望,转身跟着李氏依旧回了住处洗漱。周氏问起,谭氏便说自己如厕迷了路,顺便在村里逛了逛。
不过,人参让她俩失望,但早饭却是让俩人非常满足。三丫一大早便被王氏拖了起来做面条。
“哎,亲家来了!昨晚睡得可好?”
“好,当然好!要说那屋子修的气派,我瞧着啥都是新的一样。”
“你没看错,是新的!我家老三当时可是花了不少银子修的,床和家具也是新打的。结果,住了几个月,就搬到镇上去了。哎,面好了,来,你们先吃!”
将周氏和谭氏一家安置好,大丫二丫秋菊梨花便开始给每个人端面条上桌。
“哟,这是啥吃食?嗯,好吃好吃……”
董氏不过尝了一口,就觉得停不下来了。
这白白细细的东西十分爽快顺滑,吃着倒像是白面,可又比白面更好入口。那鸡蛋煎得也好,火候刚刚好,一口咬下去,里面似乎还有溏心,简直是满口香。
至于配料她就想不出来了,但肯定有葱蒜,似乎还有磨碎了的花生碎。
周氏一家却是三天前就吃过一次了。
那天,阮氏没有三丫的手艺,就偷懒直接将面做好后,拿冷水过了一遍,将炒好的菜倒进去干拌了,一样的好吃。
“这是我们新做的吃食,叫银丝面。一会儿回去的时候,带一把回去尝尝。”
反正马上就要买铺子专门卖这个,且也只是一把,吃完了就没有了,也泄露不了什么。
吃过早饭,王氏带着家人亲自将周氏一家和谭氏一家送到村口,这才往回走,一回家就喊累。
王氏再能干,到底是上了年纪。
接下来的几天,苏老头和苏大山苏二山分工,分头行事,终于将做工的人和各式材料定齐了。
这一次的建材,按照苏润栀说的,苏家买的是砖。
石头虽然也不错,却很耗时,且价格也不便宜,算下来还不如用砖呢。
至于户型和设置,则是由苏润栀来负责。
按照他的设计,这个院子很是气派,功能齐全。而最令三丫几人高兴的是,除了苏老头王氏住一起,苏大山苏二山和阮氏李氏住一起,其余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屋子。
虽然不大,却是自己一个人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