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以画为饵

汉王李元昌平日最有两大喜好,一是美人,二是字画。他每日最常去的地方也只有两处,一为名冠长安的撷玉楼,二为长安文人最为荟聚的采荇堂。

采荇堂和撷玉楼一样,同处于平康坊中,只不过平康坊中也不尽是青楼妓馆,采荇堂乃是一间酒楼。

平康坊中多为文人墨客所聚之地,故而为投人所好,有人在此建了一处清雅些的酒楼,取《诗经》“参差荇菜,左右采之”之名,命采荇堂。

采荇堂不同于寻常的酒楼,采荇堂的主人也是爱好书画之辈,故而采荇堂也非人人可进,欲进采荇堂除了本身身家不薄外,尚需几分文采。

就在李元昌入宫向李世民表明联姻心意的次日,长安城中已有传闻,皇帝欲以李元昌为联姻人选,迎娶阿史那云。

传闻传的似模似样,有鼻子有眼,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一般,连带着李元昌都是如此觉得。

李元昌心情正佳,又恰逢李元昌祖籍苏州的故友萧沅若自苏州回京,带来了他自苏州淘来的东晋顾恺之所绘《凫雁水鸟图》,特在采荇堂设宴,邀李元昌等众好友一同鉴赏。

萧沅若乃苏州丝绸巨商之后,家境豪富,此前便于李元昌较好,很有几分交情,再加上顾恺之一画难求,李元昌又痴迷此道,故而李元昌闻约倒也未曾多想,一口便应了下来。

“沅若兄,顾恺之的真迹何在,快取来本王看看,本王早已心痒难耐了。”次日午后,李元昌一到采荇堂中便片刻难耐,开门见山地对萧沅若道。

萧沅若笑道:“王爷当真是好画之人,竟如此急迫。”

李元昌道:“本王早有所言:美人如画,画如每人。若有名画而不得观之,便如绝世佳人半掩琵琶站于本王身前,左右围之却不能一亲芳泽,该是何等憋闷。”

萧沅若道:“哈哈,美人如画,画如美人,如此率性之语恐就王爷这般率性之人方能讲出。”

李元昌道:“沅若兄不必多言,别再藏着掖着了,快些把《凫燕水鸟图》拿来于本王鉴赏一二。”

李元昌之言方落,屋中的旁人也按捺不住了,纷纷道:“王爷说的正是,咱们都是冲着顾恺之而来,且待我等先赏了画,再开这席也不迟。”

萧沅若笑道:“既是王爷开口,萧某岂敢不从。”

萧沅若说着,从身后取出了一方长边窄宽的木盒,递到了李元昌的手边。

李元昌从萧沅若手中接过木盒,立即迫不及待地打了开来。

李元昌打开木盒,安静地躺在木盒中的是一卷纸色古朴的画轴,李元昌生怕弄破了画轴,轻轻地自木盒中将画轴拿起,缓缓展开,竟真的如待佳人那般温柔。

李元昌低头看着手中的画作,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意存笔先,画虽尽而意未绝,正是顾恺之的手笔。

李元昌痴于书画,乃此道高手,顾恺之的真迹此前也看过几幅,故虽只是几眼,但李元昌便可断定,他手中的这幅《凫燕水鸟图》必是顾恺之的真迹无疑。

顾恺之为东晋丹青大家,所著书画原本甚多,但后经五胡乱华,南北朝之乱,顾恺之画作多毁于战祸,留存至今的却没有多少,想得一真迹着实不易,故而李元昌越看,越觉得爱不释手。

李元昌不解地问道:“沅若兄这幅顾恺之真迹着实不错,却不知从何而来?”

李元昌这么一开口,萧沅若哪还不知道李元昌的心思,萧沅若回道:“在下有一发小,原本家境富庶,却因滥赌而败光了家产,只得变卖祖业偿债,这幅画便是自他手中购得。”

“却不知作价几何?”李元昌接着问道。

萧沅若伸出了两根手指,神秘地对李元昌道:“王爷不妨猜猜看。”

李元昌见状,猜道:“两千贯?”

萧沅若闻言,摇了摇头。

李元昌接着猜道:“两万贯?”

萧沅若笑了笑,却又摇了摇头。

李元昌不敢置信地问道:“莫不是二十万贯?”

在李元昌看来,两万贯兴许贵了些,但对于家底厚实,又酷爱此道的萧沅若而言不是不能接受,可二十万贯实在是夸张了些,连李元昌都有些望而生畏了。

不过显然李元昌并未猜中,萧沅若缓缓道:“王爷猜错了,是两百贯。”

“两百贯,顾恺之的真迹怎的会是如此作价?”李元昌若非对自己的眼睛绝对自信,都快怀疑手中的《凫燕水鸟图》是个赝品了。

萧沅若笑道:“我那发小乃是个实实在在的草包,不识好坏,在下两百贯买的还是他的一处宅子,这副《凫燕水鸟图》不过是个不起眼的添头。”

区区两百贯,便买得了这副顾恺之的真迹,还连着一处宅子,李元昌听了萧沅若的话,脸上不禁浮现起一丝艳羡之色。

李元昌痴迷此道,见了这副《凫燕水鸟图》哪有不动心的道理。

李元昌当即问道:“这副《凫燕水鸟图》本王也甚是喜欢,本王愿出一万贯,求购此画,不知沅若兄可愿割爱?”

李元昌贵为亲王,自然势大,可不料萧沅若却当即摇了摇头道:“这恐怕不妥吧。”

李元昌闻言,已有怒色。

若是论价,这副《凫燕水鸟图》约莫也就在六千贯上下,而李元昌却出价一万,已经算是优渥,更何况这幅画只是萧沅若两百贯买来的,在霸道的李元昌看来,萧沅若之举实在是有些不识抬举了。

就当李元昌正有些怒意,或将发作之时,萧沅若竟突然开口道:“顾恺之亦我所钟爱,若是旁人开口,纵是十万贯我也不卖,但既然王爷喜爱,我岂能要价。在下听闻王爷将娶突厥阿史那云,在下愿以此画为礼,贺王爷新婚大喜。”

李元昌闻言,脸上顿时由怒转喜,不敢置信地问道:“此话当真?”

李元昌道:“晋人皆言,顾恺之有三绝:画绝、文绝、痴绝,以在下观之,这三绝同可用于王爷之身,王爷画、字双绝,待佳人又一片痴心,可谓痴绝,这副《凫燕水鸟图》除了王爷,还有谁配得之?”

所谓画、字双绝本就是李元昌最为得意之处,如今萧沅若又将他唤作三绝,与顾恺之相比,自然心中大悦,当即举杯道:“沅若之言甚得本王之心,今日本王得画,得佳人,可谓双喜临门,咱们不醉不归。”

说完,李元昌举杯,豪爽地一饮而尽。

第十二章 夜袭第十章 颉利求和第二十二章 并州大都督第三十九章 诛杀第七十五章 回扬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六章 岑长倩第三十九章 立储之议第六十三章 苏潇进宫第十六章 质子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六十七章 流放第四章 强攻浚稽山第五十八章 东宫失和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四十八章 魏王李泰第四十六章 大唐来使第八十四章 夷男筹聘第十四章 张元素第一章 高阳护兄第六十三章 长孙设宴第三章 自请第三十五章 兵议第二十四章 再见长孙第十四章 拉拢第十七章 威逼侯君集第三十四章 虚张声势第六十章 太子还京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四十章 坠马第二十一章 自请为质第十六章 北地乱起第三十七章 汉王入套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二十八章 护驾第十八章 捷报进京第二十四章 扬州刺史第六十七章 东宫乱起第三章 李世民第六十九章 捧杀第十九章 狼谷第十六章 扬州之论第二十七章 认人的兕子第四十二章 挟恩拢突厥第七十章 杨政道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长孙冲第四十章 换帅之议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六十一章 苏潇生怒第五十三章 众矢之的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对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二十四章 扬威右骁卫第六十四章 故人求见第十四章 权万纪之死第二十五章 接风宴第十一章 大军凯旋第四十四章 颉利亡第五十八章 碛北大寨第六十章 秦府习武第十二章 夷男第三十七章 汉王入套第十八章 请旨第四章 吐蕃之论第二十四章 贪狼会火铃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三章 兵起河东第三十六章 一静一动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试子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五十七章 草原内乱第七章 和亲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一章 漠北路遥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六十六章 尚书李绩第十八章 武萧之间第四十一章 断腿第十章 请辞第三十七章 京中风云第六十七章 东宫乱起第十章 请辞第四十五章 兰陵萧氏第八章 不让寸步第三章 自请第七章 朝议分封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三章 战恒安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十七章 颉利被擒第五十九章 弃子立侄第二十九章 开府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八十五章 晒盐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二十五章 临朝大封第六十二章 轻骑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