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

长安城北,皇城东侧的东宫。

午后未时,本该是每日太子李承乾读书的时候,但近日来,李承乾的心思却似不在此处,到了此时竟都还关着殿门,怀抱美人,窝在偏殿中饮酒。

“蹬蹬蹬...”

李承乾正在酒兴之上,可就在此时,门外却想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启禀太子...”前来的侍婢似有要事,刚到了殿外,也不问李承乾正在饮酒作乐,便开口道。

“大胆,本宫不是说过吗?本宫正在饮酒,任何人不得打扰。”

前来禀告的侍婢刚开了个话头,还未说清是何事,便被屋中的李承乾不耐烦地打断了话。

李承乾贵为太子,莫说是在东宫了,就算是整个大唐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除了皇帝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他又何须将旁人看在眼中。

可若是寻常的臣子,李承乾晾上一晾自然无妨,但今日来的人却身份特殊,虽是人臣,却也不是他能够轻慢的。

“太子好大的兴致,就连臣到了门外,也不肯赏脸一见吗?”李承乾话音刚落,门外传来了长孙无忌的声音。

李承乾听得门外等着的竟是长孙无忌,心中一惊,连忙起身,亲自打开了殿门。

“承乾不知是舅父来了,多有失礼之处还望舅父勿怪。”长孙无忌既是李世民的潜邸功勋,又是李承乾的亲舅舅,自然不比寻常臣子,李承乾岂敢怠慢。

李承乾开了殿门,长孙无忌进了殿中,不过只是随意地瞟了一眼,便皱起了眉头。

“太子这是在作甚?”长孙无忌指着地上的酒盏,对李承乾问道。

李承乾脸色微红,也不知是因为饮了酒,还是因为被长孙无忌抓了现行,回道:“承乾趁着午时空闲,饮了几杯酒,叫舅父见笑了。”

长孙无忌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对李承乾问道:“午时?你且看看现在还是不是午时。”

此时距离午时早已过去了一个时辰,李承乾虽然喝多了酒,又怎会不知,长孙无忌既这么说了,李承乾只得回道:“许是承乾不胜酒力,记错了时辰吧。”

长孙无忌看着李承乾略显凌乱的衣衫,眼中闪过一丝怒意,顿了顿,对李承乾问道:“臣听闻太子已经连日未去弘文馆,也未传儒师问学,不知可有此事?”

长孙无忌虽是李承乾舅父,但为了避嫌,往日甚少亲自来东宫见李承乾,今日突然来此,自然是有缘故的。

今日早间,长孙无忌便自弘文馆大学士、太子左庶子于志宁口中得知近日李承乾越发惫懒,已连日不至弘文馆,长孙无忌心知不妥,这才前来东宫问询,可方一进殿,便看到了眼前的一幕,他岂能不怒。

李承乾自也看出了长孙无忌眼中的不满,若是他的东宫属官这般问,他大可置之不理,但面对长孙无忌,他还没有这个胆量。

李承乾回道:“承乾近日只觉得精神恍惚,读不进书,故而未去弘文馆。”

李承乾的回答自不能叫长孙无忌满意,他精神恍惚读不进,难道便能喝得下酒了?

长孙无忌盯着李承乾的眼睛,问道:“太子莫非当臣是三岁孩童,随意哄骗吗?还是太子希望此事闹地大了,也叫陛下和皇后知晓?”

以李承乾的身份而言,长孙无忌这么问,说明长孙无忌已经动了真怒。

此事若只是长孙无忌知晓,倒也无甚大事,可若是叫李世民也知道了,那李承乾便免不得苦头吃了。

李世民立李承乾为储,他对李承乾的要求和期望远高于其他皇子,岂能容许李承乾如此作为。

李承乾连忙道:“承乾只是近来心中不畅,故而多饮了些酒,还望舅父勿怪。”

长孙无忌闻言,不解地问道:“你缘何心中不畅?”

李承乾被长孙无忌这么一问,一时间不知该如何作答,过了半晌才支支吾吾地回道:“还不是因为三弟。”

又是李恪!

长孙无忌听了李承乾的话,长孙无忌心中已经有了猜想,汉王李元昌一向与李承乾交好,看着李承乾的模样,多半前些日子的联姻之事也是李承乾的手笔。

李恪虽是庶子,但他在京中的声望却在李承乾这个太子之上,长安百姓中,知楚王而不知太子的大有人在,李恪带给李承乾的压力可想而知。

李承乾本就对李恪不满,再加上日前李承乾同李恪初次交手,李承乾便落了下风,反倒叫李恪趁势得利,李承乾的心里不觉得憋闷才是怪事。

长孙无忌问道:“太子以为李恪其人如何?”

李承乾倒是没想到长孙无忌会这么问,但还是如实回道:“李恪虽有几分功勋,但其人狡诈,最善邀买人心,奉承父皇,所作所为承乾所不耻也。”

长孙无忌听了李承乾对李恪的评价,缓缓地摇了摇头,至少再长孙无忌看来,李承乾对李恪根本算不得了解。

长孙无忌道:“你说的虽有些道理,但也非尽是如此,李恪以一庶子之名,能走到今日,靠的绝非奉承二字,你若对他的了解只止于此,你在他手下吃亏也不奇怪了。”

李承乾闻言,不解地问道:“舅父怎的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长孙无忌道:“你与李恪为敌,却对他一知半解,我说你输地不冤,难不成还是错了。”

李承乾虽然年少,却也颇有几分心气,可他面对长孙无忌的指责,却不敢多顶嘴半句。

李承乾能稳坐太子之位,靠的无非就是两人,一个是在宫中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另外一个就是在朝中威望甚高的长孙无忌。

“承乾愿听舅父教诲。”李承乾拱手对长孙无忌道。

长孙无忌此前虽对李承乾颇为不满,但看着眼下李承乾谦虚谨慎的模样,方才的不满已久消散了大半。

长孙无忌对李承乾道:“太子与李恪相较,胜在名分,胜在嫡长,而非胜在手段。太子之长,乃与生而来,李恪就算有再大的功劳,也绝难追补。更何况太子在宫中有皇后,在朝中有微臣,只要太子自己不铸大错,就算李恪再了得,也绝没有半分机会,太子又何必因李恪而心中沉郁,落得下乘呢?”

李承乾听着长孙无忌的话,似乎明白了什么,大唐皇位立长立嫡,只要李承乾不被废,李恪便永远没有丝毫的机会。

可道理终归是道理,李承乾年轻气盛,而李恪又咄咄逼人,李承乾又怎能对对此视若未见。

李承乾点了点头,对长孙无忌道:“舅父之言承乾谨记于心,只是李恪野心勃勃。留他在长安终究还是个麻烦。”

长孙无忌闻言,笑道:“此事太子大可宽心,臣已经在着实安排了。”

第十章 校场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四章 贤王李恪第十八章 小公爷之志第二十五章 临朝大封第十一章 大军凯旋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二章 拒辱第七十六章 再临浚稽山第四十八章 魏王李泰第十九章 风暴将起第十一章 欲用曳莽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忧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宫第三十一章 杀俘第八十五章 画像第三十二章 试马第八章 不让寸步第四十二章 夜谈第七十四章 势变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十七章 杨氏入宫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六章 贺兰越石第五十七章 又见赵德言第五十三章 进退两难第六十九章 长孙遗愿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五十一章 还京第六十六章 尚书李绩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四十二章 机会第三十三章 请缨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论第四十五章 谓之贤王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三十四章 虚张声势第四十八章 还国受阻第十三章 破铁山第二十章 马周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赵德言第八十章 和亲之议第二十二章 怜惜第七章 义成公主第二章 西南战事第二十八章 弹压第四十三章 欲保东宫第六十四章 武士彟去职第十三章 破铁山第十五章 议取汗庭第五十一章 楚王让美第二十一章 夜渡郁督军山第六十八章 守殡第五十五章 圈套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一章 朝觐第四章 易爵第三十六章 一静一动第九章 贺兰越石之死第四十五章 训斥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论第五十章 方季长第十五章 议取汗庭第四十二章 夜谈第三十三章 再会夷男第四十六章 大唐来使第七十二章 裴行俭第五章 玄都观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第七十三章 撤离第六十一章 还京第五十二章 勾结第十一章 萧瑀上疏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忧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八十三章 和亲定议第八十五章 画像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十一章 另辟蹊径第三十九章 李元昌受责第四十九章 睢阳渡口第十八章 武萧之间第二十一章 议封可汗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七十七章 权万纪第十一章 萧瑀上疏第五十章 方季长第九章 饮酒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纵第十一章 弘农杨氏第三十章 定卢山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张第八章 演练第二十章 回京第四十三章 狄知逊第十二章 杨恭仁第八十九章 绝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