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持节

大唐群臣借白虹贯日异象,群谏李世民,使得李恪外放。

这一场君臣较力明面上看起来自然是群臣胜了,但李世民倒也不会忍了这口气。

朝会之后,李世民非但开了特旨,破例把江都离宫临江宫赐予李恪居住,做了李恪的扬州大都督府,更加李恪食邑八百户,以作抚慰。

但这还不是全部,所谓临江宫和食邑不过是身外之财,李恪本也不缺,李世民真正叫群臣惊讶的举动是加封李恪为淮南道黜陟大使,持节!

李恪本就为扬州大都督,除扬州外,另督督常、海、润、楚、舒、庐、濠、寿、歙、苏、杭、宣、东睦、南和等十六州军事,如今更加封淮南道黜陟大使,代天巡狩淮南道诸事,掌察所部善恶,举大纲,巡省淮南诸州,有巡察、安抚、存抚之名。

如此一来,东南半壁都将在李恪羽翼之下,东南官属,上之刺史,下至百姓,俱沐其雷霆之威,如仰天神。

但这还不是全部,真正了得的还是“持节”两字!

“持节”两字看似寻常,不过是加在官职之后的简单缀名,但朝中大臣都知道,这两个字才是最为难得的。

大唐州郡,大都督有之,黜陟大使亦曾有之,但自打李世民登基以来,还从未有哪个大都督得掌“持节”之名。

节臣合计三等,上等使持节,可斩奸除恶,专杀五品以下下属臣僚;中等持节,可杀暴民,除恶绅;下等假节,可杀违逆军令之人,诛流军。

大唐于赐节之事向来卡地极严苛,当初李靖北伐突厥,何等大事,尚且未予赐节,可如今李恪外放,李世民竟使李恪持节。

这几乎是在告诉群臣了,李恪乃其爱子,眼下虽外放出京,但仍非外朝官吏可轻,若敢轻慢之,仔细官职和他们的项上人头。

可以想象,当李恪手持节鉞,身加两职来到扬州时,扬州官场上下,谁人敢撄其锋?李世民对李恪之宠爱,可见一般。

而这在淮南近乎无上的权力,竟只是掌在李恪的手中,而李恪年不过十五。

扬州大都督,淮南道黜陟大使,更予赐节,这样的恩遇若是加于李靖、长孙无忌这等老成持重的开国功勋之身,倒也勉强合理,可如今的李恪年方十五,正是年少气盛的时候,他手握如此重权,莫说是扬州道的官员了,就连朝中的衮衮诸公都觉不安。

朝中众臣纷纷上书,以楚王年少,尚难掌轻重为由,请李世民收回赐节之命,可却被李世民一一打回,而李世民的理由也很简单,楚王成年,可理政务,故得外放。既已可外放为官,为何不得赐节?

李世民之言一出,顿时满朝上下鸦雀无声。

昨日上表李恪成年,请予外放的是他们,如今说李恪年少,尚难分轻重,请收回节钺的也是他们,他们所言前后不一,这岂非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李世民虽是开明之君,不以言罪人,但并不代表李世民没有脾气,他的忍让不少没有限度的。

那日朝臣群谏,李世民已然生怒,只是皇子外放本就是惯例,而李恪又主动请命,故而李世民稍作退让罢了。

可如今李世民已然让步,赐节皇子也不违大唐法例,他们若在得寸进尺,逼李世民撤旨,李世民不介意用几条人命来维护他的帝王权威。

要知道,李世民定鼎天下,登临帝位,他脚下踩着的人命不知多少,再多上几条也无伤大雅。

既然请皇帝收回成命行不通,那唯一的路子便是指望李恪抗命了。

延康坊,楚王府,午后。

李恪正在王府内院的花园中赏景饮茶,看着这满园春色本该是心情愉悦之时,可一封封自门外递进来的书信,却叫李恪颇为恼火。

而信中的内容无他,无非就是规劝李恪当行事谨慎,抱持谦逊之心,退回李世民所赐之节钺,以免铸成大错,失贤王之名。

李恪看着自门外递进府中的书信,既生怒,却又觉得可笑,也是无一例外,都是将它们揉作一团,付之一炬了。

“殿下,门外...”李恪刚刚将送进来的书信丢弃,又有一门子来到了李恪身旁,急忙对李恪道。

李恪见状,只当又是何人来信规劝于他,门子刚刚开口,李恪便不悦道:“本王不是说过了吗?这些信尽可弃在一旁,待本王得了闲再说,何必再来搅扰本王雅兴。”

门子见李恪似有怒意,忙解释道:“非是书信入府,而是虞国公求见,小人特来通报。”

“温相?”

李恪听着门子的话,方知竟是温彦博来府,忙道:“快请温相进来。”

“诺。”门子应了一声,下去带人了。

“满朝文武俱因殿下之事而乱,而殿下却在此赏景,当真是好兴致啊。”温彦博一进内院,见李恪正在中赏景,开口道。

李恪上前迎了几步,对温彦博道:“我生于长安,对长安城的一草一木自别有一番情感,此番出京也不知何时才能得返,如今趁着还有些时间,自想多看两眼。”

温彦博闻言,叹了口气,对李恪拱手拜道:“昨日大殿之上,老臣未能为殿下言护,还望殿下恕罪。”

李恪看着温彦博脸上的愧疚之色,将温彦博扶起,笑道:“大殿之事,非温相所能阻挡,况且皇子成年外放,本就是朝例,李恪岂能不知,岂会迁责温相。”

那日大殿之上,群臣谏言,使李恪外放扬州,温彦博本有意出言相助,但无奈群臣之言正合乎法度,温彦博纵是想帮着李恪说几句,却也无从入口。

温彦博道:“殿下于老臣有救命之恩,老臣却未能助得殿下,实在是惭愧地很。”

李恪摆了摆手道:“所谓‘渌潭桂楫浮青雀,果下金鞍跃紫骝。’扬州江都,正是风景佳绝之地,我早欲观之,故此去扬州数载倒也无妨,温相何需自责。”

温彦博入府之前,本还担心李恪不舍离京,正因此而动怒生怨,如今亲眼看了李恪的样子,似乎全无不妥,这才放下心来。

温彦博道:“殿下既有此意,老臣便放心了。”

李恪看着温彦博,问道:“有劳温相劳心,却不知温相来此何事?”

温彦博闻言,突然开口道:“老臣正是为殿下持节之事而来。”

第八十六章 盐行易主第四十九章 自作多情的杜相第三十七章 萧月仙第十七章 朝议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四十四章 初拜萧后第二章 一箭双雕第二十一章 搏杀第七章 朝议分封第五十三章 亲事府令第五十三章 众矢之的第二十二章 名剑配名士第十章 将往华阴第五十三章 加赋第八十五章 晒盐第三十四章 虚张声势第七十二章 做戏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二十八章 释怀第九十章 扬州三漕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二十八章 释怀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张第九章 拒亲第四十六章 孙思邈第六十一章 颉利北征第四十八章 药王出手第二十六章 云中城第二十九章 纳吾肉孜节第六章 贺兰越石第六章 分封第七十一章 牧羊少年第五十九章 弃子立侄第四十四章 撷玉楼第三十四章 琼华殿第六十八章 拒亲第十二章 松赞干布第五十三章 月仙回扬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四章 易爵第二十七章 破敌第七十五章 回扬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猎第四十四章 李长沙第七十九章 误会第二十九章 灞桥再会第八十章 和亲之议第三十七章 试探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八十一章 惩处第十七章 兵困卢山第四十三章 狄知逊第二十二章 名剑配名士第八章 自求弹劾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险第二十一章 议亲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四十九章 睢阳渡口第三十一章 不过刍狗第四十四章 凉州信使第一章 朝觐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险第三十九章 一掷千金第八十章 武士彟第四十八章 请君暂上凌烟阁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十一章 另辟蹊径第七章 考较第七章 考较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四十九章 放粮第八十四章 夷男筹聘第五十九章 弃子立侄第三十一章 杀俘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第五十二章 洛阳船行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二十二章 怜惜第三十二章 萧后第十九章 寻机第八十四章 夷男筹聘第二十九章 骗城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六十六章 传见第七章 义成公主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七十九章 误会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十五章 大度设的试探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二十二章 东宫密议第三十八章 捷报入京第五十八章 过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