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道士

大雨突降,地上泥泞难行,李恪一行走了一日多,除了夜间投宿外几乎片刻未停,终于在次日午前到了楚州盱眙。

李恪到了盱眙城外,还未及入城,抬眼望去,却看见大雨之下的盱眙城外竟站着许多百姓,显然是在围观着什么。

“君买,打探一下前方何事。”若是淮水决堤,城中才是最为安全的所在,众人纷纷堵在门外是为何意,李恪见得众人围堵在城外,心中不解,于是对身旁的席君买吩咐道。

“诺。”席君买得令,策马上前,前去探视了一番。

过了片刻后,席君买便回禀道:“启禀殿下,是有一道士在前开坛设法。”

“开坛设法?是为何事?”李恪这么些年,倒还是初次听闻此事,好奇地问道。

席君买回道:“是为祈求水神息怒,大雨速停。”

淮南大雨,各地百姓遭灾,甚至就连淮河都有决堤之险,百姓心中急迫,自然盼着大雨早日歇停,请神施法,倒也不意外。

百姓可怜,李恪心中体谅,但对于这些谎言施法停雨的道士,李恪却没有几分好感。

趁着淮南水灾,哄骗百姓,发民难财,李恪听了席君买的话,心中暗火已生。

李恪指着城门口外,不远处的一间茶寮对席君买道:“求神止雨,倒是有趣地很,本王倒想看看这祈神之人又有何本事,君买,本王便在前面的茶寮歇脚,你寻个由头,命人把这道士找来见本王。”

“诺。”席君买再次领命,带着人便往人群集聚的地方而去。

李恪来到前面歇脚的茶寮,要了壶粗茶,这茶刚才煮好,席君买便带着方才还在施法的道士来到了李恪的跟前。

这道士五旬上下的模样,一身浅灰色道袍,手持拂尘,虽是须发半白,但精神却还矍铄,倒也有几分仙家高人的卖相。

“无上太乙度厄天尊,贫道拜见楚王殿下。”这道士被带到了李恪的身前,唱了句道号,一手拿着拂尘,一手屈指对李恪行道家之礼拜道。

李恪听得这道士之言,先是心中一顿,今日他并未着朝服,而是一身便装,倒是没想到这道士竟然识得他的身份。

李恪首先想到的是席君买同他告知了自己的身份,于是便抬头望了眼席君买的方向。

李恪看向席君买,席君买自也知道李恪的意思,席君买当即摇了摇头。他身为李恪亲卫统领,无李恪之令,他怎会轻易透露李恪的身份。

李恪看了席君买的反应,于是笑着对这道士问道:“哦?本王并未自报家门,道长怎知本王的身份?”

这道士一脸坦然地回道:“殿下面相极贵,有隐龙之气,绝非常人,整个淮南除了殿下,恐怕也寻不出第二人来了。”

李恪听了道士的话,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但心里却也没了底。

对于这所谓的相面之术,李恪原也是不信的,但自打他见了袁天罡,也听了岑文本对他提及的袁天罡之事后,心中对这些人便有多了几分敬畏。

眼前这老道的眼睛和袁天罡很像,清澈却又深邃,仿佛有着能够看穿人心的本事,李恪一时间倒也不敢太过大意。

李恪对道士道:“本王只是皇子,所谓隐龙之气道长还是莫要提的好,免得徒惹麻烦。”

所谓隐龙,乃登基前的帝王之称,这道士拿这个来称呼李恪,岂非点明了李恪有夺嫡之心,李恪岂敢应承。

李恪不愿多拘泥于此事,转而对这道士问道:“道长猜的出本王身份,本王却没有道长这份相面的本事,却还不知道长道号,于何处修行?”

这道士闻得李恪发问,回道:“贫道道号广阳子,出自白云山景滕观。”

景滕观,李恪听了随云道人的话,脸上虽是不动声色,但心里却已经不自觉发起了笑。

且不论这倒是道法如何,但是这道馆的名字便不该是能止了雨的,他景滕观的人到了此处,雨势没有加急便算万幸了。

李恪对广阳子问道:“本王听闻你有止雨的神通,可是真的?”

广阳子到了李恪的面前,也没有大放厥词,如实对李恪回道:“天降大雨乃是天意,非人力可转,贫道岂有此能。”

广阳子的坦诚倒是叫李恪有些意外,凡江湖术士,大多口齿伶俐,遇到的官儿越大,哄骗的胆子便越大,以期能得朝中权贵青睐,一步登天,不过广阳子倒是未如此作为,李恪也觉得讶异。

广阳子如此答话必有因由,李恪拍案佯怒问道:“那你还敢在此处作法止雨,岂非是诓骗百姓钱财。”

广阳子听了李恪的责怪,脸上竟不显丝毫慌张,反倒坦然回道:“殿下可是冤枉贫道了,贫道做法,分文不取,又何来诓骗一说。”

分文不取?

李恪闻得广阳子做法竟是分文不取,脸上的神色却不显半分轻松。

广阳子既不取财,那便是惑心了,那广阳子的所图可就大了。

“哦?如此说来倒是本王冤枉了道长了?”李恪眉头轻挑,对广阳子道。

广阳子见李恪神色不对,自然也猜到了李恪的心思,听得李恪误会,忙解释道:“冤枉倒是不敢,只是贫道所为也是奉林知县之命。”

“林知县,可是盱眙知县林远图?”李恪闻言,对广阳子问道。

广阳子点头应道:“正是林远图,林知县。”

盱眙乃是淮南要县,对于林远图李恪也是有所了解的。

林远图出自济南林氏,乃山东望族,也算是世家子弟,书香门第,不过因是庶出,得族中相助不多。故而虽已已年近四旬,在仕途之上的作为却不大,刚于去岁升任盱眙县令,与他的那些族中兄弟相比,算是慢的了。

李恪轻哼了一声,道:“林远图好大的胆子,身为地方官员,竟敢伙同道门,糊弄百姓!”

广阳子见得李恪生怒,忙解释道:“殿下息怒,林知县如此作为并非是为了糊弄百姓。”

李恪看着广阳子似乎言辞凿凿的样子,问道:“那是何意?”

广阳子回道:“淮南连日大雨,百姓人心不稳,大有生乱之象,林知县为暂稳城中人心,故而暂行此法,还望殿下明察。”

第十九章 狼谷第七十三章 撤离第七十章 杨政道第四十七章 武威仓第二十九章 献马第四章 强攻浚稽山第二十一章 花烛之夜第十二章 夷男第六十八章 心机第五十七章 又见赵德言第二十九章 纳吾肉孜节第十六章 席君买入府第六十二章 李恪探病第五章 夜袭第五章 将欲南下第十一章 大军凯旋第三十五章 军田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袭第二十八章 释怀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十七章 颉利被擒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十章 落雕弓第三十章 事定第十章 拉拢第五十一章 楚王让美第六十七章 阶下之囚第四十六章 设计第五十九章 误会第十章 拉拢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计第六十八章 守殡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八章 鞠文泰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十四章 拉拢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十四章 权万纪之死第六十九章 换质之议第五十三章 进退两难第三十六章 一静一动第五十章 负荆请罪第三十七章 试探第五十五章 圈套第七十五章 回扬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十章 颉利求和第五十一章 新军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一章 接风第五十一章 缓缓归矣第五十七章 草原内乱第六十四章 调虎离山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骑第八章 自求弹劾第二十一章 花烛之夜第九十二章 手书第十三章 归宁第二章 一箭双雕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尔第六章 拜府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四十一章 康苏密的绝境第七十三章 撤离第八十四章 江陵寻人第八章 鞠文泰第五十二章 秦帅诊疾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十九章 寻机第二十五章 武顺入宫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阵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阵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五十二章 勾结第六十二章 东宫始乱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八十八章 梁王李愔第二十五章 临朝大封第五十九章 账簿第六十五章 上皇临终第三十七章 萧月仙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十二章 风从虎第三十七章 猎狐第四十五章 兰陵萧氏第八十二章 太子“蒙冤”第三十四章 虚张声势第二十一章 搏杀第二十四章 贪狼会火铃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五十三章 众矢之的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