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月仙回扬

“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

扬州处南,比北边的长安回暖还要早地多,李恪时隔两月再回扬州,运河两岸原本霜白色的杨柳已经泛出了浅浅的绿色。

杨柳树上,雪白、如茸毛般的柳絮迎着拂面柔人的微风在扬州的二月天漫天飘飞,时有落在水中的,竟也宛如在河面漂浮着的雪花一般晶莹剔透。

而在今日,以往熙熙攘攘,热热闹闹的扬州江都渡口,却显得尤为地安静,就连以往来来往往的商船也没有了踪迹,本该挤得略显拥堵的水面也变得开阔非常,腾出了整片码头,因为今天温婉的扬州城正在等着他的主人乘舟南下。

“大都督来了,大都督来了。”随着渡口的不远处,一艘官船渐渐露出了身影,原本安静地站在渡口之上等待着的人群一下子热闹了起来,看着不远处水上的船,纷纷道。

新晋级扬州刺史朱琮和扬州大都督府司马马周两人相互对视了一眼,各自抬手礼让了一番,走上了前去。

去岁岁中,马周以李恪被掳后稳定淮南之功,被李恪表奏为扬州大都督府司马,官居从四品,论官级,比起从三品的扬州刺史朱琮自是低了不少,但马周乃李恪心腹,他在扬州乃是代行李恪权柄,掌扬州军政,与治民的朱琮倒有几分分庭抗礼的意思,朱琮也不敢怠慢。

片刻之后,待李恪所乘之官船靠岸,马周和朱琮一齐上前,对迎面下船的李恪拜道:“臣扬州刺史朱琮,臣马周拜见大都督。”

马周是为李恪心腹,李恪与他自然不必十分客套,自庐州遇刺一案后,朱琮也入李恪门下,不过朱琮毕竟也是一方大员,李恪不可怠慢。

李恪亲自上前,抬手扶起了朱琮,对朱琮笑道:“朱刺史有心了,快快请起。”

“谢大都督。”朱琮应了一声,站起了身子,朱琮起身后,身后原本拜着的众人也纷纷起身。

“朱刺史在扬州待得可还习惯?”朱琮站起身子,落后李恪半步而行,李恪看了眼身旁的朱琮,对朱琮问道。

朱琮小心地回道:“臣初来时对扬州政务还多有不熟之处,不过多得宾王相助,多请教了几次,慢慢地也就熟了。”

朱琮之言,看似是在感激马周,实则是在对李恪表忠。

原扬州刺史贺休不买李恪的账,对李恪似亲实远,被李恪借故治水不利调离,调离朱琮来此,而马周是为李恪心腹,朱琮向马周请教,无非就是在问李恪的意思,朱琮这是在告诉李恪,他这个扬州刺史不似贺休那般,自当以李恪之令,唯命是从。

李恪闻音知雅,笑了笑,对朱琮道:“朱刺史有心了。”

朱琮听得李恪的话,恭敬道:“臣乃大都督门下,得大都督恩典乃有今日,大都督唤臣以官名,臣万万当不起,大都督日后但唤臣表字便是。”

扬州乃李恪根本,李恪把朱琮自庐州调到扬州,欲用朱琮为心腹的意思不言自明,若是李恪只唤朱琮官名,难免觉着多了一层隔阂,不显亲近,故而朱琮有此一言。

李恪也知朱琮之意,笑道:“哈哈,纬真(朱琮字)之言甚是,倒是本王见外了。”

————————————

江都渡口边,李恪正跟朱琮还在寒暄,而此时的李恪还不知,就在渡口便不远处的一处的茶楼上,有一个女子正透过半开的窗子,悄悄地盯着他。

若是李恪在此,必然也能识得此人,因为这女子不是旁人,正是与他恩怨纠缠了许久的萧月仙。

萧月仙自淮河水患后,便裹挟李恪远逃江陵,不过却在洪湖之上借水匪袭船故意纵走了李恪,此番销声匿迹了半载之后竟又回了扬州。

“这朱琮倒是好运气,李恪在庐州遇刺,反叫他稀里糊涂地得了这护驾之功,一跃而成了扬州刺史。”萧月仙看着渡口上跟在李恪身后的朱琮,轻哼了一声道。

侍立在萧月仙身后的清儿闻言,远远地瞥了眼亦步亦趋地跟着李恪身后的朱琮,不屑道:“庐州刺史、扬州刺史,左右都是一个刺史,不想朱琮竟也是如此势力之人,为了这区区半品,竟甘为李恪走狗。”

扬州为上州,扬州刺史官居从三品,而庐州为中州,庐州刺史则官居正四品,从三品与正四品之间相隔确实不过半品之差,乍闻之,相差不大。

但萧月仙听了清儿的话,却摇了摇头,笑道:“清儿你有所不知,这扬州刺史和庐州刺史虽只半品之差,但却是天壤之别。

且不说这扬州刺史地处险要,朱琮有李恪在朝中为他张目,日后但有升迁便入朝拜九卿之职,单就这四品晋至三品便非易事,非十载之力不可为之。朱琮无军功在身,以他眼下的年纪能走到这一步,可谓少有了。”

清儿闻言,面露讶色,她不曾想到这表面上看来不过区区从三品的晋官,背后竟夹杂着这等利害关系。

清儿道:“如此一来,贺休已走,这朱琮又为李恪所用,咱们在扬州便更是步步维艰了。”

萧月仙闻言,看着渡口上的众人,眼光却不经意地投向了李恪身后的马周,萧月仙道:“朱琮虽有才干,但也只是如此,真正叫我不安地是李恪身后的马周,此人看似平平无奇,亦是名声不显,但去岁大水,他临危受命,竟能在李恪失踪之下稳住东南,实在了得,也不知李恪是从何得的这等干臣。”

清儿看着萧月仙面有忧色,安慰道:“小娘也不必忧心,李唐虽有马周这样的栋梁干臣,但也不乏窃国米禄的蛀国之虫,绝非是铁板一块。”

萧月仙自清儿口中听到“蛀国之虫”,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道:“李恪已经到了扬州,苏州武库那边的买卖可有消息,若是再拖地久了,恐怕夜长梦多。”

清儿道:“小娘放心,姑苏统军府那边已经来了消息,刀剑弓枪一应军械俱已妥当,左仙师已经亲自去提了。”

萧月仙道:“如此便好,但愿此事稳当,可莫要出了叉子。”

第三十六章 一静一动第三十七章 诉情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忧第三十章 破阵第四十一章 女儿谋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六十四章 突厥溃败第三十二章 反击第二十一章 夜渡郁督军山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十二章 松赞干布第二十七章 执失部第五章 引荐第六章 石室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三十九章 一掷千金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书第六十一章 颉利北征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三十二章 陇西李氏第六十七章 东宫乱起第五十二章 薛仁贵第二十六章 苦肉戏第四十三章 温彦博病危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三十七章 汉王入套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十六章 席君买入府第三十二章 陇西李氏第一章 将欲还京第三章 结好第四十七章 郑元寿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四十八章 请君暂上凌烟阁第七十二章 裴行俭第五十三章 月仙回扬第一章 接风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骁卫第二十三章 战前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五十七章 撷玉楼第二十四章 再怀身孕第四十四章 凉州信使第三十五章 再会赵德言第六十章 秦府习武第十四章 药箱第三十七章 京中风云第三章 李世民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三十一章 凉州隐患第六十八章 心机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五十九章 弃子立侄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第八十四章 赌约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袭第十章 拉拢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八十五章 晒盐第五十八章 重礼第三十三章 先机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十三章 盛会第五章 囚于阴山第五十五章 山阳仓第十一章 奉茶第八章 不让寸步第七十章 武顺登门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战第五十九章 起兵第十八章 山路第五十六章 府军治水第八章 自求弹劾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尔第三十八章 捷报入京第十二章 杨恭仁第五十九章 入宫释疑第四章 面圣第五十四章 御史台密信第六章 加注第三十一章 春猎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三十二章 陇西李氏第七章 持节第三十六章 烟雨楼第三十八章 灞桥临别第十六章 北地乱起第五十六章 隐情第十七章 颉利被擒第五章 禄东赞之忧第十六章 漠北再遇第五十五章 再临撷玉楼第二章 上元灯会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八十四章 赌约第六十八章 身后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