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绝婚

梯真达官几乎掏空了薛延陀国力,这才凑出了牛羊牲畜十五万南下迎亲,一路艰辛,提心吊胆地历时二十余日,才至灵州。

可梯真达官到了灵州城外,还未见到普安公主一面,甚至都还未进灵州城,便被遣了回来。

动武,梯真达官是没有这个胆子了,且不说灵州本就是朔方重镇,屯有重兵,就是李道宗便是大唐名将,梯真达官万不敢开罪的,既不能动武硬抢,便只能依李道宗之言,先行回了薛延陀。

此事干系着实重大,梯真达官也不敢有分毫的耽搁,他留下昆谷带着一众人等赶着剩下的牛羊回了郁督军山,而他自己则轻骑快马北归,先同夷男商议此事。

并州,太原,悬瓮山别院。

北归路遥,梯真达官还在北归的路上,在戈壁伏击了梯真达官的薛仁贵已经回了太原。

为了避免叫人猜疑,李恪自打出了晋阳城后,便把大都督府的诸务交给了马周和李绩处置,自己则借口在此郊游,在别院中陪着武媚娘。

左右李恪乃地方军政首官,整个河东也寻不着比李恪官阶更高的了,就算是御史也不会空暇到因此事而弹劾李恪,故而李恪就在此优哉游哉地等着,整整待了十日,到了第十日,薛仁贵终于回来了。

山中别院的内厅,薛仁贵方一回来,便往厅中去见了李恪。

“末将薛仁贵特向殿下交令。”内厅中,薛仁贵一见着上首厅中坐着的李恪,便俯身拜道。

李恪抬手让薛仁贵起身,而后问道:“如何?事情办地怎样了?”

薛仁贵回道:“末将在戈壁突袭了梯真达官,烧了他的草料,毁了他的水车,以梯真达官当时的处境,绝难保全。”

李恪接着问道:“哦,你可是亲眼所见了?”

薛仁贵回道:“末将毁了他的水车、草料后,又尾随了薛延陀人两日,这两日间每日都有近万数死掉的牛羊被丢弃,后面只会更多。不过再往南便是灵州军的辖区了,末将不敢久随,便撤了回来。”

李恪闻言,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对薛仁贵道:“大漠风沙最重,牛羊本就难活,再加之薛延陀人短了饮水,这些牛羊多半是出不了戈壁了,夷男这聘礼,算是毁了。”

薛仁贵道:“除非梯真达官有通天的本事,可以凭空变幻,否则他绝没有凑齐聘礼的可能。”

李恪笑了笑,道:“不行了,就算梯真达官能通天,便变不出再多的牛羊来,整个郁督军山已经被掏空了,他总不能把薛延陀人过冬的储备给变来吧。”

薛仁贵闻言,道:“聘礼梯真达官决然是凑不齐了,只是两国和亲之事我大唐已经提上日程,和亲使团已往灵州,末将担心梯真达官会不会另有法子,促成此事。”

李恪摇了摇头道:“仁贵多虑了,对于薛延陀,父皇本就颇为不满,早有征伐之意,此前只是碍于我大唐眼下国力尚缺和以太子为首的朝中百官又多有主和的,故而准了和亲之事。如今薛延陀短了和亲的聘礼,正给了父皇拒婚之机,父皇绝不会赞同此事。”

李世民尚武,重军功,而薛延陀虎踞漠北,对漠南虎视眈眈,始终叫李世民不安,此番薛延陀失了聘礼,不止给了李世民绝婚的由头,更重伤了薛延陀国力,李世民绝不会再允和亲之事。

薛延陀拱手道:“如此,殿下和咱们河东边军便可一展身手了。”

李恪笑道:“不错,你遣人密切关注和亲之事,一有消息便需通报本王。”

“诺。”薛仁贵当即应了下来。

——————————————

薛仁贵才回了河东未久,薛延陀短聘的消息也到了长安。

太极宫,甘露殿中,李世民本召见了三省宰辅并西征刚刚回京的李靖,正欲商定安置吐谷浑之事,就在此时,李道宗命人八百里加急送进京中的消息也交到了李世民的手中。

“夷男斗胆,竟敢如此轻慢于我大唐朝廷,轻慢于我大唐公主!”两国和亲乃是大事,故而虽然李世民正召见了众宰相议事,李道宗加急的奏疏还是送到了李世民的手中,李世民只看了两眼,便登时大怒,将奏疏拍在了桌案之上。

大唐伐吐谷浑大捷,乃大喜之事,今日又是李靖进京现捷之日,李世民心情颇佳,可看了李道宗的奏疏后便由喜转怒,众臣自然不解。

“不知发生了何事?可是夷男所做有何不妥?”右仆射杜如晦当先开口,对李世民问道。

李世民回道:“道宗奉朕之命携公主北上灵州和亲,然薛延陀帕夏梯真达官放肆,所带聘礼竟短缺地厉害,简直是视我大唐如无物。”

杜如晦闻言,眉头微皱,接着问道:“不知短缺了多少?竟叫陛下生怒。”

灵州和郁督军山毕竟相隔数千里,十五万匹牲畜千里迢迢地运来也难免死伤,稍许少些也在情理之中,杜如晦不知少了多少,故而有此一问。

李世民沉声回道:“两国和亲,朕所要牛羊牲畜十五万,薛延陀所带尚且不满四万,不足三成之数。”

“岂有此理,薛延陀北邦蛮夷,我大唐准予和亲已是天恩,他竟敢如此轻慢。”李世民之言才落,殿中的众人也坐不住了,纷纷出言呵斥道。

此时,当初力主和亲之事的长孙无忌坐在其中,脸色也难看地厉害,他何曾想到,薛延陀明明求着和亲,最后竟会是这样的结果。

李世民扬了扬手中的奏疏,道:“朕以为此风断不可涨,此事若是就此作罢,日后我大唐还如何统御天下,叫万邦臣服。”

李世民之言入耳,此事同在席中的中书侍郎岑文本寻得机会,也当即起身道:“启禀陛下,夷男与薛延陀所为,实为藐视我大唐天威,臣请绝婚绝贡于薛延陀,以挫其势,叫各方外邦知道,我大唐天威,断不可犯。”

岑文本之言一出,大殿中的众人也纷纷应和,甚至就连一向反战的魏征都是如此,薛延陀短聘之举,确是捋了大唐君臣的虎须。

李世民当即应道:“正当如此,即刻传檄天下,我大唐与薛延陀绝婚绝贡,以绝其势,另在传旨河东,让楚王漠南备战,朕要薛延陀为今日轻慢之举付出代价。”

第三十八章 捷报入京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四十三章 晋阳城第六十三章 清儿被擒第六十章 密信第五十九章 账簿第二十三章 行抵扬州第三十一章 校场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三十一章 校场第十五章 摇摇欲坠第六十三章 苏潇进宫第六章 佯攻第十七章 反常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二十章 贤内助第二十四章 扬州刺史第八十章 武士彟第四十九章 睢阳渡口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一章 定帅第六十五章 上皇临终第五十六章 当务之急第四十六章 粮荒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论第二十章 敲打第七十六章 再临浚稽山第二十六章 请帖第四十一章 凤求凰第七十六章 识货的杜如晦第六十八章 心机第八十六章 终见第十七章 兵困卢山第二十章 寻人第二十三章 夺权第十章 颉利求和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忧第十一章 唐俭为使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骑第六章 拜府第三十七章 汉王入套第四十八章 还国受阻第八十四章 江陵寻人第七章 刘仁轨到府第五章 射花灯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试子第五十七章 改观第三十九章 立储之议第二十三章 夺权第七十七章 水匪第五十五章 借粮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三十一章 凉州隐患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三十六章 烟雨楼第四十一章 木秀于林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论第十八章 小公爷之志第四十五章 谓之贤王第六十六章 传见第二章 再见杨恭仁第三十章 借马寻衅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从良”第六十二章 长孙冲拜府第六十一章 苏潇生怒第十四章 虎头湛金枪第三章 兵起河东第三十章 圈套第十一章 奉茶第四十六章 设计第五十六章 当务之急第七十三章 撤离第二十一章 夜渡郁督军山第一章 玄武门第四十章 子罪连父第三十七章 京中风云第四十七章 郑元寿第三十三章 联亲第四章 长孙兄弟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二十五章 密谋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纵第二十四章 再见长孙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对第五十章 负荆请罪第五十八章 碛北大寨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六章 佯攻第二十七章 出兵与否第三十二章 反击第八十五章 晒盐第五章 侯君集第七章 朝议分封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宫第五十章 相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