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再入东宫

“门下:昔者哲王受图,上圣垂范,建储贰以奉宗庙,总监抚以宁邦国。并州大都督右骁卫大将军楚王恪,地居嫡次,丰姿峻嶷;业履昭茂,地居茂亲;才惟明哲,至性仁孝。

夙著梦日之祥,早流乐善之誉。好礼无倦,强学不怠。今承华虚位,率土系心,畴咨文武,咸所推戴。朕谓此子,实允众望。可以则天作贰,可以守器承祧,永固百世,以贞万国。宜立恪为皇太子,可令所司,备礼册命。”

承乾既废,新储当立随着一封策李恪为储的圣旨自门下省应诏而出,大唐储位之争就此盖棺定论,大唐也终于迎来了新的储君,也是大唐的第四位太子。

而随着这道圣旨,围绕着东宫上下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动。原太子属臣除左庶子于志宁外,因李承乾被废大多被免去了东宫官职,而新封东宫属臣也一一出炉。

准中书令温彦博请辞之请,转为特进,原楚王业师岑文本顺升为中书令,另加太子少师,爵封江陵郡公;尚书右仆射、莱国公杜如晦拜太子詹事;御史中丞王玄策拜少詹事,行詹事事;

胡国公秦叔宝护驾肃敌有功,拜太子少保,转右武候大将军;尚书右司郎中马周升任尚书右丞,兼太子右庶子;原楚王亲事府薛仁贵拜检校右骁卫将军,以检校右骁卫将军衔统太子内率府...

东宫属臣一众变动极大,除了一个太子左庶子于志宁外,余者如杜正伦、李百药、孔颖达俱被除去了东宫官职,转而由原楚王府旧臣出任,倒也符合朝中旧例。

而所有官职中变动最大的便莫过于岑文本了,岑文本因教导李恪之功,不止官升中书令,位尚书左右仆射下,而在侍中之上,成为三省宰辅排位中第三位的人物,而且取代了魏征,为太子少师,这也意味着岑文本已然起势,而已年迈体弱,且与储君政见不和的魏征在权力中心中再退一步。

长安城,东宫,显德殿。

李恪生于长安,对于东宫和显德殿都不陌生,但当今日李恪站在显德殿外时,李恪才觉得这似乎这是自己第一次真正地认识这个殿宇。

东宫位处太极宫之东,因为储君所居,故虽不及太极宫那般宏伟奢贵,但也是层台累榭,富丽堂皇。

东宫中轴从南向北计有五处主殿,一为显德殿,东宫外朝之用;二为崇教殿,经会教学之用;三位丽正殿,东宫内朝之用;四位光天殿,太子寝宫;五为承恩殿,太子妃寝宫。而现在李恪所在的显德殿便是东宫的外朝主殿。

李恪站在显德殿中,看着殿中熟悉的摆设,拍了拍殿中合抱粗细的石柱,仿佛看到了当年李世民在此登基的场景。

李恪感慨着对武媚娘道:“武德九年末,我曾在此看着父皇在此登基,彼时我观父皇之状,登殿如挟天威,至今记忆犹新,不曾想如今竟已过去十三载了。”

武德九年末,玄武门后,李世民登基称帝,那时的太上皇李渊还居于太极宫,故而李世民只能携百官于东宫登基,李恪所言也正是那日的事情。

武媚娘看着李恪的模样,笑道:“十三载既过,当年在殿外几无人问津的郡王庶子,竟已入主东宫,成了大唐储君。”

李恪笑道:“不瞒你说,十三年前,我以汉中郡王身份居于东宫时,我便曾在宜秋殿看着太极宫立言,来日若有良机,我也当登临储位,做这东宫的主人。那时想来,我要成事又该是何等艰难,不曾想事到如今,我竟已所梦得成了。”

武媚娘走到李恪的身边,拉着李恪的手腕道:“三日后便是立储大典,届时百官朝贺,三郎便当在天下人的面前加身太子朝服,为万民所景仰,媚娘为太子殿下贺。”

武媚娘说着,竟也屈膝而下,对着李恪的面行了个宫礼。

“哈哈哈...”

李恪轻笑了一声,俯身扶起了武媚娘,道:“媚娘当与我同贺,太子妃受册,与太子同日传制,届时待我正式受封太子之日,便也是你册为太子妃之时,届时媚娘亦当受诸王妃、公主并内外命妇拜贺。”

武媚娘听着李恪的话,脸上不经意间便露出了笑意,只依常理,亲王位封太子,若无重大的变故,原亲王正妃便是理所当然的太子妃,此事并无疑异,但这话自李恪口中说出和自旁人口中说出是不同的,李恪自己提及此事也足见李恪对武媚娘的重视和偏爱了。

武媚娘玩笑道:“如此说来媚娘倒是占了三郎的光了,媚娘谢过三郎。”

李恪慢慢地拉过武媚娘,将武媚娘揽入怀中,对武媚娘道:“区区一个太子妃又算得了什么?将来待我登基称帝,位临九五之时,你是要做我的皇后,母仪天下的。”

武媚娘靠在李恪的怀中,听着李恪的话,忙道:“三郎慎言,这话若是传到旁人耳中恐怕不妥。”

太子虽为国储,名义上早晚是要登上帝位的,但也需是在皇帝驾崩之后的,李恪还是太子,便在此讨论皇帝驾崩之后的事情,着实不妥,也是忌讳。

李恪道:“媚娘不必担心,仁贵率卫率正在外守着,旁人进不来。”

武媚娘道:“陛下将岑师、马周和王玄策等人留任于东宫,似有为三郎培养潜邸之臣的意思,但却又留于志宁在此,似乎对三郎并非全然放心。”

李恪笑道:“有李承乾之事在前,父皇行事谨慎些也是可能的,不过父皇的用意和于志宁的来意你也不必多猜了,待大封之后,于志宁来了东宫,我先试试于志宁的意思,他若能为我所用,便留于东宫,若是不能,我也有法子叫他在东宫待不下去。”

第十四章 废止分封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五十六章 当务之急第三十四章 琼华殿第二十二章 怜惜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三十三章 再会夷男第四十四章 撷玉楼第四十六章 孙思邈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张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八十二章 太子“蒙冤”第四章 武元庆之忧第二十四章 再怀身孕第五十章 方季长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七十一章 牧羊少年第十三章 破铁山第七章 考较第六十章 太子还京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七十六章 识货的杜如晦第五十四章 太子妃第二十六章 云中城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约第七十一章 里衣第三十九章 太子选马第六十八章 拒亲第四十六章 孙思邈第二十一章 弹劾第十五章 摇摇欲坠第二十五章 武顺入宫第十九章 夏乏第五十九章 误会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五十七章 又见赵德言第八章 恶阳岭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七十四章 势变第六十七章 狄仁杰第七十八章 换将第三十六章 烟雨楼第六十五章 上皇临终第十章 游说萧瑀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赵德言第十三章 拜师第四章 强攻浚稽山第九十章 扬州三漕第五十六章 设局第五十四章 名望杀人第二十一章 花烛之夜第五十六章 金山祸起第六十七章 饯别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阵第十九章 太子侧妃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纵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九章 萧家姊弟第四章 取义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三十章 破阵第六章 阿史那云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宫第四十八章 还国受阻第九章 夺河第三十章 定卢山第五十二章 大雪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三十四章 察觉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纵第三十八章 捷报入京第四十八章 药王出手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骁卫第八十六章 终见第二十章 寻人第四十一章 女儿谋第二十三章 人情第六十七章 饯别第二十八章 护驾第三十八章 向充设宴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四十章 卢山都督府第十四章 虎头湛金枪第三十三章 请缨第二十七章 破敌第十四章 恩荫第七章 义成公主第二十七章 芙蓉园宴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三十九章 突厥之议第十三章 误会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四十八章 还国受阻第三十八章 向充设宴第七章 持节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忧第六十章 左游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