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打骨折

津门

津字取渡口之意,门当是门户了。

津门这块儿地方原来就是片大海,后来在黄河泥沙的作用下,慢慢地形成了平原。

津门地区原在商周时期就有人类居住,但真正地成为城市还得是隋朝了。

京杭大运河开通后,南北运河交汇于金刚桥三岔河口,史称三会海口。

本来李学武一行人乘车路过是要来瞻仰历史古迹的。

很遗憾,接待的人说了,金刚桥早没了,桥墩子倒还有。

李学武从车窗往外看了看,确实,古桥已经没了身影,倒是有津门跳河队的在桥墩子上玩跳水呢。

嘿!一个个的,跟沙滩上晒阳阳的螃蟹一样,支腿拉胯的,好不自在。

同车的汪宗丽笑着对李学武谈起了津门印象:“人家都说在津门居住要比京城舒服的很,夏天低两度,冬天暖两度~”

“呵呵~可能跟大海有关系吧~”

李学武笑着看向车窗外,觉得津门这地方水可真多。

提前来这边做工作的贸易项目办公室小刘回头对着两人介绍道:“津门有七十二沽,所以也叫津沽”。

“津是渡口,沽是傍水之地,人家这地方又是五河尾闾,鱼米之乡呢”

“好地方啊~”

听着小刘的介绍,李学武笑着点了点头,道:“我只来过一次,还是培训呢,在津沽那边”。

“那太远了~”

小刘是个爱说的,侧着身子对李学武说道:“要去津沽,要么坐火车,要么坐船,开车实在犯不上”。

李学武微笑着看向他,问道:“你都去过了?”

“是,需要选址的嘛”

小刘笑着说道:“新港那边的运输优势很大,您不是在会议上强调了海运和货运的必要性嘛”。

“嗯,怎么样?”

李学武问道:“比紫竹林和梅河码头又如何?”

“当然有优势”

小刘使劲拧过身子,对李学武介绍道:“津沽新港比津沽港还要大很多,在设备和管理上更具现代化意义”。

“呵呵呵~”

听着小刘的强调,李学武笑了笑,拍了拍他的座位,示意他好好坐了,省的难受。

目光随着偏斜的阳光看向这座城市,嘴里却是对着汪宗丽说道:“汪主任,大家觉得这里更洋气,更时尚吧”。

“确实如此”

汪宗丽看向窗外的高楼,笑着说道:“就连建筑的样式都带着洋味儿呢”。

“毕竟是租界城市嘛”

李学武点了点头,道:“瞅着街道的布局确实是依水而建的,论人口可能不及京城,单论繁华程度,却是不输京城的”。

“我倒是很喜欢这种较为舒适的氛围”

汪宗丽也是四十多岁的年纪,看性格倒是比敖雨华柔弱些,甚至是有些多愁善感的模样。

李学武笑了笑,没在意,他清楚汪宗丽话里的含义,无非是觉得京城的气氛太过于压抑了。

正治城市当然有其庄严厚重的一面,而津门作为港口城市,从海上吹来的风气自然是带着开放的味道。

这个年代海员就代表了最先进、最时尚的前锋。

甭管在船上有多么的寂寞和无聊,只要下了船,那一身白就是最靓的仔。

说起来,津门作为北方重要的出海口,地理位置很是优越,但发展一直是被动的。

五六年,上面在听取交通部的汇报时,看了当时世界海船吨位表。

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拥有漫长海岸线的国家,海上运输能力却不到全世界的0.3%。

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我们太穷了。

所以,上面一致性决定发展航运业。

最开始是租赁外国货轮,但这无疑会花费大量的外汇储备,后来建议说贷款买船,领导不愿意,最后决定自己造。

营城造船厂其实就是这个年代自立自强的产物。

去年国内自行设计建造了第一艘万吨轮“东风号”试航并投入了使用。

然后国内的万吨轮就跟下饺子似的,魔都、滨城、羊城等地造船厂纷纷开足马力,几十艘万吨级巨轮噼里啪啦的下水了。

十亿人口大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量可见一斑。

营城造船厂当初就是瞄着要造万吨级大船才搞的上不上,下不下的,努力了快十年都没把船厂建完。

而李学武给出的建议和计划是放弃造大船的不实际梦想,瞄准了渔船和货船这两个领域先把架子搭起来。

货船就造东风船务现有的那种千吨级货轮,渔船的吨位就更小了五百吨的最好造。

一路上小刘也给李学武两人介绍了津沽港那边小渔船的发展情况。

甭说千吨级大型渔船了,就是木制舢板还存在着呢。

渔船名目太过繁多,李学武是不懂这个的,全听小刘说相声似的报菜名。

按舱容分,有舢舨、二份船(俗称门里拖、二拔)、三份船(红头对)、四份船、五份船、独捞(大围船)等,载重2~20吨不等。

如果按作业方式又分张网、流网、对网等名目。

流网有鳓网、大霖之分;张网有沪艚、鹰捕、虾服、小航、大捕之别。

对网则有白底、小网、红头、舢舨、乌角、花头、红旗等名色。

五几年津门港渔业发展很快,水产公司和渔民主动发展机帆船用于流网、拖网作业。

小刘介绍说,津门的渔业正在推动一项计划,那就是实现渔船全部动力化。

这个目标在国外已经不算什么了,发达国家的渔业早都成熟了,万吨渔船都不罕见。

但在国内,木制渔船仍被作为主力渔船在使用。

渔业公司提供桐油和渔具等生产材料,渔民则是按照60%的鱼获进行交付。

正是因为没有八十年代后期那种渔轮和钢质渔船,所以远洋流、钓作业几乎没有,鱼获也很少。

木制机翻船的工作效率很低,很多渔业港口都需要中小型渔船进行迭代。

李学武这才来津门,是想要亲自看一看渔业、船业发展情况的。

海洋捕捞关系到接下来的罐头产品和水产品进京的合作。

渔船业发展关系到营城造船厂接下来的发展目标。

跟津门海产公司合作自然不仅仅是从这边交易海产品,也不仅仅是将外地的特产同对方做交易。

最终目的是将轧钢厂自产的商品推销出去。

贸易项目最终服务和创造价值的还得是自身产出。

比如轧钢厂的五金小商品、汽车、生产工具、钢材,以及联合企业和工业基地生产的产品。

只有自身源源不断地创造价值,提供优秀且有竞争力的商品,才能在贸易活动中占据有利条件。

既然都跟水产公司合作了,那不得拓宽一下合作范围?

渔船,大量的渔船订单,津门港造船厂都瞄着大船和巨型货轮在建设和发展。

尤其是煤炭行业的助力,越大越不嫌大,运输能力越强才越好。

工业发展是不全面的,也是瘸腿的,照顾不到所有需要。

比如汽车,出现212吉普车以后,其他工厂都被其所兼并了。

目的就是节约当前发展能力,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更需要的地方上去。

李学武在谈起轧钢厂正在搞的吉普车,说小了,太精致了,跟212的定位重合了。

其实不,212在原地踏步,京城汽车厂已经把设计精力转向了轿车。

很遗憾的是,李学武知道,他们搞轿车真是几十年如一日。

是的,几十年了,还跟最开始那一天差不多,没什么进步。

轧钢厂的汽车暂时是不如212吉普车的,但供应不受限制,没有生产任务限制,可以供给给更多需要的单位和个人。

物美价廉,打的就是时代差距。

船舶制造亦是如此,都造大货船,营城造船厂偏不。

脚踏实地,从小开始,先搞小货船,把近海航运搞起来,搞小渔船,把渔业捕捞需要满足起来。

企业的多种经营关键优势就在于灵活,不受整体工业形势限制。

每个厂都有自己的三产,三产生产的产品是由工厂自己来解决销售的。

总体来看,国内的三产产品很多都不合格,或者产品设计老旧,不符合市场和外贸需要。

所以国家不愿意收购和管理这一部分的商品。

但轧钢厂的情况不一样,轧钢厂走在了三产的前沿,已经开始造车和造船了。

这两样产品势必会将轧钢厂的先进性提升一大截。

李学武靠坐在车后座,目光看向沿途大街上的三层高楼,以及六层大厦……

别笑,这个时候三层的真是高楼了,六层的真能称为大厦。

似是特别高的那种绝对是地标性建筑了,不能放在全局上来看。

京城二环才刚刚形成,津门还是巴掌大的地方,绝对没有后世那种高楼耸立,直插入云的壮观景象。

正如汪宗丽所说,津门给她的感受就是年轻、时尚,租界的历史背景下,很多建筑都带着西洋风情。

“到了~”

三台吉普车缓缓地停在了津门海产总公司的招待所门前。

最前面那台车上坐着的是李怀德和提前到津门主持选址工作的销售处副处长庄苍舒。

李怀德的秘书栗海洋也在,车辆停稳的同时,栗海洋也跳下了车,给李怀德这一侧的车门子打开了。

李学武没用小刘帮忙,自己推开车门子下了汽车,目光不由的望向了眼前这座古朴却又堂皇的建筑。

“原来的‘富盛华’饭店,津门接收后交给了市里直管,六一年津门海产总公司成立,这一处就划拨给了他们”

庄苍舒从前车另一边下了车,看了一眼台阶上下来的人,从车后绕了走到李学武身边先是介绍了一下面前建筑的背景。

随后笑着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李学武先走。

他是一周前来的,李怀德定下要来津门的时候他便来打前站了。

从火车站接到李怀德,一路上他跟小刘做的事情一样,都是给领导汇报工作。

李怀德没有李学武的业务精,只是问了问这边工作的开展情况,其他的都是些大面上的问题,应付起来倒是比小刘轻松。

而这会儿他得着空,自然是要来跟李学武打个招呼的,看见李学武好奇面前的建筑,他便主动做了介绍。

看见李学武微笑客气,他眼神示意了台阶上下来的人,轻声说道:“海产总公司的副总张长明”。

“张副总!”

请了李学武上前,庄苍舒主动笑着同走下来的那位带着眼镜的中年男人打了个招呼。

“这位就是李主任吧~”

被介绍叫做张长明的这位海产总公司副总倒是很客气,也很会招待人。

一边握住了李怀德的手,一边笑着看了庄苍舒打了一声招呼:“欢迎轧钢厂的同志啊!”

庄苍舒笑着给李怀德介绍道:“这位是海产总公司的张长明副总”。

“叨扰了啊”

李怀德笑着晃了晃张长明的手,说道:“感谢贵公司为我们在津门出差提供便利啊”。

“哈哈哈~一家人,您太客气了~”

张长明的目光一直都在李怀德的身上,并没有注意到李怀德身边的李学武。

两人一直都在说着话,没给庄苍舒介绍李学武的机会。

等张长明抬手请了李怀德上台阶的时候,再介绍已经不合适了。

庄苍舒满脸尴尬地看向李学武,真怕这位挑了自己的意见。

李学武却是没在意这个,这次出差是以李怀德为主的,人家副总出来接待自然也是奔着身份对等的李怀德来的。

再一个,李学武不信庄苍舒会不给对方通报轧钢厂这次来的都有谁,更不信庄苍舒敢直接报他保卫处副处长的身份。

既然都心知肚明的,人家没主动要认识,那就是没在意李学武这个纪监副书记了。

刚到津门,还是在人家的地盘上,李学武没有喧宾夺主的想法,跟在李怀德的后面往台阶上走着,就像是一个普通办事人员一样,泰然自若。

庄苍舒也不知道是急的还是热的,额头都见了汗,许是对方不按套路出牌,给了他难堪。

招待所的门厅看着就很有派头,民国风混着西洋风扑面而来。

等进了大堂,更是富丽堂皇,奢华夺目。

摆着真皮的沙发的休息区,搁架上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古玩和书籍,还有南方花木点缀其中,显得幽静又自然。

正前方的实木吧台显得历史感厚重又新潮,上面雕画的西洋浮刻让李学武仿佛看到了几十年前逗留在这里的时髦贵客。

水晶吊灯、长开的壁灯、透过高窗洒进来的阳光,更是将整个大厅晃照的耀眼夺目。

走在厚实的地毯上,众人的脚步声都隐去了,只剩下客气的寒暄以及墙角的高大西洋自鸣钟在“叮叮”作响。

“房间都已经安排好了,李主任你们先休息”

张长明将众人带到了大厅中站定,笑着说道:“晚上七点,就在宴会厅,我们韩主任说是要跟您不醉不归呢”。

“哈哈~韩主任客气了嘛~”

李怀德笑着摆了摆手,道:“家常便饭就行啊,我主要是想同韩主任见一面”。

说着话再次同张长明握住了手,道:“大家在一起合作,总不能面都没见过吧,下次遇到可就不好看了哇~”

“哈哈哈~”

张长明握了握手,道:“韩主任也是这个意思”。

“行,那您就先休息”

他示意了身后一直跟着的人介绍道:“我们办公室副主任柳林,有什么需要的跟他说”。

“好好~那就辛苦了”

李怀德笑着回头看了庄苍舒一眼,示意他同对方接触,自己则是同张长明摆了摆手,目送对方又出了招待所的门。

这个时间还是人家上班的点儿呢,张长明在这边就是代表海产总公司来接待的,安排好了李怀德等人自然是要走的。

庄苍舒同留下来的柳林沟通了两句,随后便由着对方带领李怀德等人上楼休息。

在上楼的时候,李怀德特意叫了李学武一起,低声交代道:“放好行李洗把脸,十分钟后咱们在一楼大厅集合,先去津门城里选的那处位置看看”。

说着话手指轻轻点了点李学武,提醒道:“不看见具体情况我不放心”。

“明白”

李学武点头答应了下来,从身后办事员手里接了行李包,随着他一起上了四楼。

这处招待所其实是有电梯的,不过摆在那也没人用,李怀德怕这个,所以都走的楼梯。

客房走廊里灯光璀璨,窗子都拉着白色的窗帘,显得很是私密幽静。

李学武同李怀德的客房是挨着的,虽然张长明刻意忽视了李学武的身份,可在招待条件上并没有区别对待。

房间里的设施很古朴典雅,就像置身于民国一般。

装潢同样不失奢华,精致的水晶吊灯,雕花的木制家具,每一处都透露出经典与尊贵。

李学武真没想到海产总公司的胆子这么大,仍然敢继续使用这种风格的招待所。

当然了,当他打开了屋里所有的灯光,走到窗边拉开了厚重的大红色天鹅绒窗帘,看到窗外的津门城市景观。

这一刻他想的是:关我屁事!

九月的晚风有些凉丝丝的,吹到屋里却又变的柔和温暖了。

窗子半开,海风轻轻吹来,湿润,微微咸涩。将白纱窗帘拉好,李学武将自己的行李包放进了柜子里,只去卫生间放了个水,洗洗手便拿了自己的笔记本关灯出门了。

一楼休息厅有几个人正在坐着抽烟等人,李学武扫了一眼,迎着那位叫柳林的年轻人走了过去。

“您好”

“你好”

面对柳林的招呼声李学武笑了笑,从兜里掏出香烟给对方示意了一下。

柳林犹豫了一下,还是微笑着客气接了。

没有什么关系是一支烟联系不上的。

也没掏打火机,就着对方的烟火儿点了烟,抽了一口后叠着腿坐在了沙发上。

柳林将熄灭的起灯杆儿扔在了两人之间茶几上的烟灰缸里。

看着李学武悠闲地坐着抽烟,他也没再拘谨着,吸了一口烟,看着李学武问道:“您没休整一下啊?”

“先做事”

李学武微微一笑,语言很简练,给人以春风化雨,却又隔着万重山的感觉。

柳林打量着李学武,迟疑片刻,轻声问道:“您在轧钢厂是……?”

“我是负责纪监和安全工作的”

李学武并没有说出自己的具体职务,只是说了负责的工作。

而对面的柳林听见他的介绍一股烟卡在嗓子里呛得咳嗽了起来。

“咳咳~您是……”

柳林瞪大眼睛不敢置信地问道:“您是李副书记?”

“是”

李学武在烟灰缸里弹了弹烟灰,微笑着问道:“庄副处长没给你们我们要来的消息嘛?”

“咳咳~不是~”

柳林有些慌张地站了起来,咳嗽着要将手里的香烟放在烟灰缸上。

可随即发现这么做不妥,又坐回到了沙发上,给李学武解释道:“庄副处长说来的是管委会的主任,以及一位纪监副书记,我们……”

柳林尴尬地看了李学武一眼,那眼神里的意思是他们也没想到李副书记是眼前这位年轻人。

李学武没在意地点了点头,继续抽着手里的烟。

“实在抱歉”

柳林尴尬地说道:“晚一点我给张副总说一下,他可能也是没注意到”。

“没关系的”

李学武笑了笑,听见了身后楼梯上的说话声和脚步声,知道李怀德他们下来了。

最后抽了一口烟,示意了一下手里的烟头道:“我们领导不抽烟”。

说完便在面前的烟灰缸里按灭了剩下的半截烟头。

而对面坐着的柳林刚刚反应过来,猛地站起身,又慌张地把手里的烟头按灭了。

再抬起头看向李学武,却只见对方已经迎着那位李主任走到楼梯那边去了。

柳林一边走着,一边想到,这位看着实在年轻的李副书记真人尖子啊,话说的恰到好处,做事滴水不漏。

“哦,柳主任就不用麻烦了”

李怀德笑着对柳林说了一句,随后示意了门外道:“我们出去转转”。

庄苍舒走到柳林身边解释了两句,柳林陪着众人走到门口,笑着说道:“那就请诸位多看看咱们津门的景色了,可别忘了晚餐的时间”。

李怀德和李学武走在前面说着话,没理会他这茬儿,是庄苍舒同他支吾了几句。

随后众人上了来时的吉普车,往紫竹林梅河码头去了。

时间已经来到下午的四点一刻,日光西斜,穿过不高的楼宇间照射在马路上。

路上的车流不是很多,还没到下班的时间,所以没见到自行车峰流,路上很顺利。

这次李学武是同李怀德坐在了一台车上,庄苍舒坐在副驾驶,转回身看着车后座的两人介绍着选址的具体情况。

“原本是驲伪时期的东亚银行办公地址,有独立的院子和办公楼,还有完善的生活设施和宿舍楼”

庄苍舒将一份地图打开了递到了后面,探着身子找到了具体地址示意给两人看。

“临街,且正对着一处货运码头,一公里范围内有十七家贸易公司,二十二家商业店铺,四处较大的饭庄子……”。

他显然是做了很好的功课,虽然手里还拿着笔记本,但还是介绍的很流利。

李学武同李怀德先是看了这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的重要部门。

李怀德不喜欢看地图,所以没说话,由着李学武开口问了:“那十七家贸易公司是什么情况?”

щшш⊙ ttκΛ n⊙ c ○

“很复杂”

庄苍舒解释道:“有像是咱们这样的办事处,但工厂直属的很少,多数是北方各地贸易公司的办事处”。

“有两家还是搞外贸的”

庄苍舒眨了眨眼睛道:“其实全市范围内的贸易公司无非就副食品、糖业、煤建、百货、修配服务、饮食、废品、福利、粮食等九类”。

“对外来商业的态度如何?”

李学武看着手里的地图,嘴里问着业务问题。

庄苍舒可不敢小看了李学武,贸易项目全是李学武在拿主意。

在这一项工作上,苟自荣都得听李学武,更何况是他呢。

“六五年以前是很保守的,进口的额度尚且满足不了本地需要,更别提其他的了”

“不过从去年开始有所改变,市计划委员内设援外办公室”

庄苍舒介绍道:“主要对象是京城、冀省、西山、蒙内”。

“除经济援助外,还有技术上的援助,对其他省份企业入驻津门也是有政策性的照顾”。

李学武点了点头,他知道这个政策,马上就都改成对外经济联络处了,有的单位级别更高。

车队走的很快,他们也就是刚说开几句便到了地方。

庄苍舒先下的车,拿了钥匙示意跟上来的栗海洋去开那扇封闭的大门。

等车队进了临街的这处不大不小的院子,跟着进来的庄苍舒在李怀德等人下车后继续介绍了起来。

“我们提前联络了援外办,这处位置还是人家帮忙给推荐的”

说着话示意了栗海洋重新交还给自己的大门钥匙道:“我说了领导要来看,人家也是把钥匙借了出来,说了随便看”。

他抬手示意了临街的那栋办公大楼让李怀德和李学武看,嘴里还叙述着这栋楼的面积,以及具体情况。

其实李学武和李怀德已经没心思听他的叙述了,眼前这栋大楼实在是跟他们心目中预想的那栋没啥关系。

这实在是忒特么大了,倒不是楼里的办公室有多少,或者能容下多少人,而是这栋楼本身的高度。

实在是……三层楼显现出了六层楼的霸气,无怪乎是银行的旧楼,光看外观就能知道这里很有钱了。

他们从后院走了出来,绕到了正面处,看着高耸的罗马柱直抵楼顶,高阔的门额比轧钢厂的主办公楼都特么霸气。

这楼的挑空实在是太高了,用做银行是很合用啊!

搞商贸也合适,李学武觉得厂里改造的那种消防车都能开得进去。

李怀德有些傻眼地挠了挠自己的脸,随即茫然地看向李学武,心说这特么能行?

李学武也是哭笑不得地挠了挠下巴,看向庄苍舒问道:“怎么选的这处位置?”

“我跟援外办提的要求,临近码头,要有独立的院子和仓库,有办公楼和生活设施……”

庄苍舒也是很无奈地说道:“符合这些要求的实在是不多,其他几处也多是银行旧址,或者文化艺术类的办公场所”。

他有些在意地看了李怀德一眼,走近了轻声说道:“我找人打听了,文化艺术类的院子都是不久前空出来的……不大合适”。

李怀德看了他一眼,眯着眼睛没说什么,迈步进了已经开了门的大楼。

李学武挑了挑眉毛,无奈地对庄苍舒说道:“子不语怪力乱神,跟领导可别乱说”。

拍了一下庄苍舒的胳膊,笑着道:“不过我很赞成你的选择”。

庄苍舒也是很无奈地笑了笑,说道:“只要领导满意就好”。

“别有怨言,放宽心”

李学武笑着低声说道:“领导也不愿意用那种的,没看都进去了嘛,看看再说”。

安慰了庄苍舒,李学武也是迈步上了台阶,往大楼里走了进去。

什么叫开眼啊,现在就叫开眼,李学武进来的时候正看见李怀德仰着头看头顶的装饰和布局呢。

“太特么大了”

李怀德知道李学武走过来了,其他办事人员远远地站着,包括庄苍舒,都知道领导有意见呢。

李学武也学着李怀德仰头望着天花板,这里许是很久都没使用过了,地上还有厚厚的灰尘呢。

“确实太大了”

李学武回头往外面望了望,置身黑暗之中,有种光影交错的模糊感。

“不过地方是真够用啊”

说着话又往柜台里面望了望,同样是厚厚的灰尘堆积着,似是八百年没人来过了一样。

李怀德晃了晃有些酸痛的脖子,低头看了看脚下的灰尘,脚踩过后,地砖有部分显露了出来,是大理石的花色。

招手示意庄苍舒过来,他开口问道:“什么情况,接收后一直空着没用吗?”

“那倒不是”

庄苍舒解释道:“接收后就租给了一家商贸公司使用,后来经过私营合组、合营,原来的那家公司并走了”。

示意了一下大厅里的摆设道:“这地方有些太大了,一般的单位用不上,用得上的又不愿意租赁,所以空了得有五年了”。

“租赁?”

李学武转过身看向他问道:“你谈的是租赁?”

“不是”

庄苍舒扯了扯嘴角,解释道:“援外办协调了房管处,如果能谈,那就可以走买卖手续”。

说着话摊了摊手,道:“我估计他们也是拿这处房产没辙了,空着不如卖了”。

李学武微微昂了昂脑袋,表示明白了,也就这个时候有人敢卖这些房产了。

乱也有乱的好处,至少有崽卖爷田心不疼的混蛋上位了。

似是这样的产业一般都把持在房管处,各单位有需要住房的或者办公用房的就打申请,由他们来协调。

如果是公用的,那就走划拨手续,如果是事业单位的,那就走租赁手续。

似是商业买卖的处理办法极少,毕竟这也是一种资产流失了。

但现在是啥时候?

李学武估计房管处那边也“变革”了,有人借着岗位捞东西呢。

李怀德兴许是想到了他自己,也明白了房管处的人是个什么心态了。

两人往楼上转了转,还别说,虽然灰尘很多,还有很多破败的地方,但瑕不掩瑜,越看越喜欢。

挑空高,人在其中心情就豁亮,基础设施完备的话,这一处位置还真适合作为贸易办事处。

“津门办事处作为贸易项目东扩,以及海运出口扩张的桥头堡,是有其重要存在意义的”

李学武认真地说道:“津门海洋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和贸易基础发达,未来势必要成为贸易项目管理的延伸”。

李怀德下楼的动作稍稍一顿,看了李学武一眼,问道:“你觉得这处位置合适?”

“我是觉得津门合适”

李学武的手轻轻搭在了李怀德的胳膊肘上,示意继续往下走,同时说道:“来的时候我还犹豫着是在津门设立办事处,还是在津沽”。

“毕竟津沽的港口环境更优于津门城内的”

李学武的声音很轻,只有他们两人能听到:“但现在看来,津门城内必须要有所选择了”。

“哦?”

李怀德回道:“你是说津沽那边不用看了?”

“不,还得看”

李学武微微挑眉道:“咱们来的目的可不仅仅是为了那些小商品,还有最重要的船舶贸易”。

李怀德微微皱着眉头,一步一步地往下走着,嘴里说道:“贸易项目正在起步阶段,商品清单正在建设当中,步子不宜迈的太大啊”。

说着话,抬起头看了李学武一眼,道:“容易扯了蛋”。

“是,这不是离京近嘛”

李学武微笑着说道:“主要是您以后要多辛苦了,京城、津门两处跑”。

“呵呵~我要多辛苦的还少了?”

李怀德轻笑着点了点李学武,迈步下了台阶,走到大厅中间,再次看了一眼正对着大门的照壁,上面的图腾画还怪好看呢。

招手叫来庄苍舒,李怀德挑眉问道:“他们开价几何?”

“这……”

庄苍舒看了李学武一眼,随后轻声说道:“还没到开价的阶段呢,不过我打听到的消息是,有单位问到了二十八万”。

“扯淡!”

李怀德不轻不重地训了一句,随后摆了摆手,对庄苍舒说道:“压到十五万再谈!”

说完背着手往外面走,他要再看看门口的罗马柱,这玩意儿在京城建筑上用到的不是很多。

“李副书记……这……”

庄苍舒为难地看了看李学武,摊着手满脸的苦涩。

这是讲价的事嘛,还是打骨折的砍价。

李学武拍了拍他的胳膊,笑着说道:“听领导的,先压到十五万再说吧”。

庄苍舒见李学武也是这么说,无奈地摇了摇头,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是好了。

众人又回到了后院,看了宿舍楼和其他设备设施,这才上车往下一处去了。

不到两个小时,一行人看了四处位置,都是这样带院子、带办公楼的,可随后的三处李怀德都没怎么说话。

之所以提带院子的要求,是因为办事处要卖车,得给车准备展厅和仓库,还得留足驻办人员的生活空间。

轧钢厂可没想过要在当地大量招聘办公人员,这跟此时的人事管理制度有关系。

李学武看得出来,李怀德心里还是喜欢那处银行旧址,至少现在看的四处比较了,也就那处更有面子。

回去的路上,李怀德同李学武说了要他细化一下贸易项目的目标,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的发展计划。

对人员配置、资金投入等等关键问题进行细致化的研究和讨论,要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

栗海洋坐在副驾驶,扭着身子做着笔记,就是关于李主任同李副书记坐在后面谈着的工作。

两人详细交流了津门办事处的创建要求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李怀德就李学武给出的计划书谈到了几个关键点,要求李学武对其中资源整合、市场开拓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拿出可行的具体措施。

随着夕阳西下,车里两人的对话还在继续,关于津门办事处以及未来贸易项目其他办事处的设立标准在他们的谈话和构思中逐渐描绘出了轮廓。

回招待所的路上正好路过梅河码头,海风带着浓郁的商业气息,港口的繁忙景象一览无余。

这里就是津门的经济脉搏,不用李学武强调,李怀德也能看得出其中的关键。

无论选址在哪,两人这一次津门行都深切地体会到了京城同津门的商业化环境的区别。

这也是李学武提出要把贸易项目向津门转移和发展的目标后,李怀德同意可以这样做的原因。

只有商业化的土壤才能匹配到贸易的生存环境,结出丰硕的果实。

车辆再次到达海产总公司招待所楼下,此时已是夜幕降临,车里两人的讨论也逐渐画上了句号。

李学武同李怀德相视一笑,心中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第267章 逛书店第201章 再跟我嘚啵嘚,一脚给你塞到冰窟窿第805章 布局第701章 看透不说透第188章 软硬不吃?怕不是......第807章 高危家庭第210章 背叛第621章 再长十公分第4章 分家第959章 雨露均沾第148章 盛世容颜第652章 风华正茂(为墨成云盟主加更)第293章 锤了个锤第679章 鬼门关第81章 唠叨第940章 免费的午餐第231章 健身第314章 战无不胜第510章 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第450章 晒脸第741章 天之骄子第712章 驳火第416章 你这样不行!第385章 红袖添香第215章 拼了老命了第361章 癞蛤蟆吃天鹅第445章 两面三刀第967章 上炕第268章 大哥的病不是很严重了?第443章 起来重新睡第854章 风向标第407章 这是一个误会第110章 蹲守(为难道是我真狂妄万赏加更)第490章 牢笼第45章 嘴炮战神VS菜刀勇士!第870章 羊城印象第348章 海阔凭鱼跃第225章 白菜让猪拱了第16章 爹,你会杀猪吗?第503章 好好睡觉第236章 不是我毙的第883章 港城好穷啊第96章 歪风邪气第556章 夸夸其谈第384章 多老实一孩子啊第824章 不相干第452章 稀客第97章 上架感言暨三江感言第322章 这…这是您干的?第857章 养了三年猪第606章 艺多不压身第246章 别急,让子弹飞一会儿第335章 暴力癞蛤蟆第979章 干掉黄四郎第218章 曾经的恋人第981章 你是真损啊!第52章 人性第214章 挨枪子儿第293章 锤了个锤第387章 生瓜蛋子和画大饼第664章 背锅?第774章 危机感第672章 美少女青春局第162章 真凶第446章 至少我记得第468章 错爱第861章 求李学武有啥用!第332章 敬畏之心第941章 葱葱青年,你信吗?第349章 你觉得你够资格了吗?第303章 听我说谢谢你第571章 李姝不一样第502章 良辰美景第47章 杀鸡焉用宰牛刀第687章 一代人第958章 番外小城草莽第668章 神仙打架第628章 板砖第823章 裙带关系第154章 敬服第807章 高危家庭第722章 惊呆了!第58章 遇袭第103章 偶遇(六更)第61章 过了山海关第333章 我信你个鬼!第335章 暴力癞蛤蟆第88章 靠谱第722章 惊呆了!第697章 张三和李四第352章 理直气壮第166章 唯一的爱好第785章 明天领证第927章 得多疼……第698章 二桃杀三士第648章 你可真会说第382章 你喜欢就好第369章 小灰棍奈啂!第422章 你看错人了!第798章 真是太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