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国丈很在行

国丈这话说的既在理,又在情,真是公私两开花啊。

魏良臣表示郑教主说的对,他洗耳恭听着,也一定按他老人家的意思做。

没法子,谁让人家是自个长辈呢。

尊老爱幼,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美德。

“爹,你就少说两句吧,儿子自个晓得怎么做,我又不是三岁小孩子!”郑国泰受不了了,他爹的作派让他这个当儿子的觉着丢人。

儿子说这话让郑承宪不乐意了,张嘴就骂:“哼,老子不提拎着你耳根子说,你跟养性那龟孙子有多大区别?能把老子的话听进去么。”

“养性不就是你孙子么,哪有当爷爷的这么骂自个孙子的…”

郑国泰嘟囔一声。

养性是他的儿子,十五岁时生的,如今已经九岁了。这个儿子样样都好,比他爷爷比他爹都强,肯读书,不喜玩闹。但有一点不好,就是胆子太小。都九岁的人了,见着猫啊狗的都害怕。

有一次郑承宪酒喝多了,手痒,便带着孙子去杀猪,结果把个孙子给吓的半死,回来病了大半个月。

这把郑承宪气的,说一代不如一代。可儿子胆小,郑国泰有什么办法。

而且在他这当爹的看来,儿子胆小不是坏事。胆小说明不会干坏事,长大之后成不了无法无天的纨绔子弟,这于郑家是好事,天大的好事!

偏这个当爷爷的就是百般看不顺孙子,好像孙子也能提着杀猪刀跟他一起搭把手才是郑家的好子孙似的,真叫人拿他没办法。

总之,摊上这种爹,郑国泰也是有苦说不出。

………

魏良臣知道郑养性,严格来说他如今也算是人孩子的姑丈。

也不知道这明朝人取名字怎么回事,叫养性的特别多。

骆思恭的儿子也叫养性,接他老子的班在崇祯朝当锦衣卫大都督,后来在天津降了清。

后金那边也有叫养性的,是佟佳氏家的,娶了奴尔哈赤的孙女为妻,其与李永芳一起被视为明朝两个头等叛徒。

这个佟养性比骆养性厉害的多,其人会造炮。浑河之战、大凌河之战,其所率的汉军炮营替后金立了大功。

至于这个郑养性么,却真是拿不出手,胆小,太胆小了,郑贵妃就是叫这个侄子给坑了。

万历驾崩后,东林党的干将杨涟不仅吞了万历册封郑贵妃为皇后的旨意,还带着一帮党人找到了郑养性。

目的是逼宫,因为郑贵妃占着乾清宫。

哪怕对郑贵妃再不满,杨涟他们都是臣子,可不敢直接去逼郑贵妃,便选择从人侄孙身上下手。

一帮人进了郑家就对郑养性破口大骂,说他的姑母把持后宫多年,之前争国本十几年全是因为她,现在还想封皇太后,赖在乾清宫不走,更给皇帝奉送美女,安的是什么心思。

郑养性虽然胆小,可被人指着鼻子骂也来气啊,便回了几句嘴。可他哪是东林党这帮党棍的对手,论骂人的功力,十七岁的郑养性差的远,骂着骂着就扛不住了。家里除了他之外又没个能主事的,又气又急只好掩面哭泣。

这个时候,杨涟就威胁他了,说你姑母要是不听他们的话一心想封太后,那朝廷当中可没人帮他。如果没有想当太后的野心,就赶紧收拾东西从乾清宫搬出去。

最后,杨涟给郑养性扔了一句狠话:“如此下去,别说富贵,身家性命能否保住,都未可知!”

才十七岁的郑养性哪听过这等吓人的话,彻底崩溃,于是哭着进宫求他姑母别闹了,再闹下去郑家就得灭门了。

父亲和弟弟都不在了,郑家就这么一根独苗,郑贵妃想着东林党那帮人真有可能干出这狠事,无奈只得歇菜。

单从这件事来看,郑养性这个胆小鬼无疑推动了明代历史。他若跟他爷爷一般无法无天,郑贵妃未必就服了软。

不过仅此事来看,大明朝的人均寿命还是太短啊。

郑教主倒罢了,也五十几的人了,死就死了。可郑国泰这小子三十不到就咯屁了,真是有些让人意外,他若在,也不会让儿子给人欺上门了。

世事难料啊,魏良臣决心一定要好好活下去,七老八十不嫌多,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大明朝人均寿命的提高出一份力。

至于养性乖侄嘛,他只要不学金三不要姑父,做姑父的就断然不会让人这么欺负他。

……..

对于郑家父子俩的日常斗嘴,宋青阳真是见怪不怪,也就是这会有外人在,要不然他可能也会参与一下。

真说起来,宋青阳也算是在郑家长大的,他爹在朝鲜战死之后他就在郑家了,和郑国泰是从小一块长大,也正因为此,郑贵妃才让他做郑国泰的贴身护卫。

魏良臣是绝计不掺和这对父子的拌嘴的,都是亲戚,做姑爷的是公亲,可不能偏袒一方。

老丈人得关照,小舅子同样也得照顾,得罪了哪一个都不好。

亓二道见这样不行啊,心里埋怨开了,这国丈父子俩也真是的,这节骨眼斗什么嘴啊,还是赶紧说正事要紧。

兵权,兵权咧!

可他是这两年才投的郑国泰,虽说平日郑国泰对他也比较看重,但父子间的事可不是他能随便插嘴的。

郑国泰却好像一点也不关心正事,他也懒的和父亲多说,走到一边拿了块香瓜啃了起来。

这可把郑承宪气着了,想骂又骂不出,没办法,做儿子的好面子不主动,他这当爹的只能上了。

再说,这也不是什么不好意思的事,大明皇军是这姓魏的家伙一手建立的,可那是天子亲军,不是他姓魏的。要没有自家女儿女婿挺着,这姓魏的能在江南吃的那么开么?

说一千道一万,这姓魏的小子不过是个家奴,女儿女婿看重他叫他管事,不代表这家奴就要爬到主子头上不听使唤了。

其它的事都可以日后再说,兵权这件事得赶紧办了,该移交的要移交,该换人的要换人,该任命的要任命。

郑承宪比较在意这件事,也比较急,因为他可是跟教众们打了包票,人人都能有官做,有钱捞的。

要说为人,郑承宪真是敞亮的好汉子,这京师左近但是和他打过交道的,哪个不竖大拇指夸一声“好汉子!”

不管是下面的教众,还是外面那些三教九流,道上的朋友,他郑承宪待之都是推心置腹,可谓是你们都能负我老郑,唯我老郑不负你们。

这京师左近江湖中的朋友,道上的好汉,哪个听到他郑承宪的名字不竖起大拇指夸一声“好汉子”呢!

做人嘛,就要这样。

若不然,哪有他郑家每日宾客云集,络绎不绝呢。这要是抠了巴几的,势力眼看人,自个发迹了就看不起从前的朋友们,这辈子又有什么意思呢。

郑承宪看的开,反正因为闺女的事,朝廷上那些文官看不起自己,那他就不和文人们打交道。那些狗屁御史老弹劾他交结不三不四的人,在家胡吃海喝,那是酸儒眼红妒忌,老子就是吃光一座金山又碍着你们什么事了。老子那皇帝女婿都没吭声,你们又算老几呢?

从前,他郑国丈没权没势,只能在金钱和吃喝上对得起兄弟们。如今他郑家天降好运,女婿叫他儿子当大官,掌兵权,他郑国丈不趁此机会好好安排兄弟们,是人么?

当然,国丈这会是不会想前几日他家门前一个人都不敢靠近的事,更不会想眼面前他这个想一脚踹到一边的太监帮了他郑家多少忙。

连他闺女的心事都是人家给通的呢。

这份恩情,他郑屠户就是杀上一百口肥猪都报答不了啊!

为了证明自己是懂行的人,国丈拉过魏良臣就说了一通。

“我听京里那些西洋和尚说,大地是圆的,也就是从咱北京城要是一路往东,走上个几年,最后还会回到这地方…所以么,我那女婿要你办海事是对的,既然这天下这么大,哪有就守着一处吃食的道理…海事得办,得大办,得特办,办的越风光越好…想来你小魏公公不知道,我对你办的这个海事啊,那是特别的支持,你那海事债券我可是买了好几份的。”

“爹,那债券可是我拿的银子买的。”郑国泰把瓜皮随手扔在桌上,对他老子的话很不以为然。

当初寿宁过来推销债券时,你个当外公的可不是这么说的,还是他这舅舅看不下去掏的银子帮外甥女一把的。

“你少说两句,没见老子我和小魏公公说正事呢么!”郑承宪真动起怒来,那满脸横肉看着可是吓人。

郑国泰撇了撇嘴,没再顶老子。

“就这么和你说吧,这海事的事,我懂的不少。想当年我也是走南闯北的,见过的世面不比你们少啊。后来我就琢磨出一个道理来,叫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啊。”郑承宪一脸骄傲。

魏良臣腹诽这郑教主脸皮真他娘的厚,那道理是你琢磨出来的么。你顶多琢磨出你那放炮的技术比较强的道道…

别说,这还真是个技术活

四十年前,你郑承宪放炮的时候,可万万没想过有今日的荣华富贵吧。

“还是那句话,老夫就是个杀猪的,没读多少圣贤书,也不懂什么大道理,但老夫明白一个理,那就是凡事都看远些,凡事得自个掂量些,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便不能做,切不可夜…夜什么来着?”国丈卡住了。

“夜郎自大,国丈。”魏良臣提醒了声老老丈人。

“啊,对,夜郎自大!”

郑承宪赞许的看了眼魏良臣:“小魏公公不愧是府案首出身,做过两殿舍人的,就是比我这粗人强。”

魏良臣配合的谄笑一声:“咱读书再多,也不及国丈路走的多啊…”

这话让郑承宪满意的摸了摸自己的大络腮胡子,如有知音般,眉飞色舞,兴趣盎然道:“也不能这么说,读点书还是有好处的…我刚才讲到哪了?”

“夜郎自大。”

“对,对…夜郎这人,就跟那些闭门造车的腐儒一般,自大的很,总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到头来却是什么都不知道……就拿朝廷开海禁这事来说,那帮文人们凭什么反对?这海事有什么不好?天下财富堆个金山银山都得好几座,哪能尽叫外人得了去。我平日没事还和西洋和尚们谈法论道,增加见闻,他们怎么不晓得多去听听呢。”

魏良臣有点对郑教主刮目相看了,不想这位杀猪的竟然有开眼看世界的觉悟。正准备和教主探讨一下西洋的风情,教主却转进了。

“往后,我们皇军当中可不能有那种滥竽充数之辈,不管是文的还是武的,都得有真材实学才行。没个真材实学的,可不能让他们混进来,就好比老夫,虽说不识几个大字,可那三国我是记得烂熟于胸的…嗯,你也很好,能当府案首的肯定差不了,以后好生帮衬着国泰,我郑家不会亏待你的。”国丈于最后一句话特别强调。

“国丈放心,咱往后啊就在小舅爷身边尽些绵薄之力,替他参赞一二就行。”魏良臣一脸受宠若惊样,然后很是郑重道,“小舅爷和贵妃娘娘对咱有相遇相知之恩,若非娘娘抬举,咱家哪有今日啊,所以国丈不用多说,咱也会全力相助小舅爷。”

“好,好,是个有情义的。”

郑承宪大为高兴,拉着魏良臣就走到了儿子面前,“听到没有,往后小魏公公全全力助你,你可不能给老子丢人。”

“爹…”

郑国泰刚想说话,却被老子无情的打断,“有什么话回头再讲,先说正事。”转身一脸郑重的看着魏良臣,“我听说你那皇军眼下有些困难,有什么难处,你跟我讲,我去求爷爷告奶奶也帮解决了。”

魏良臣都快跟不上老老丈的思路了,怔了一下,有些犹豫道:“不瞒国丈,皇军眼面前确是有些难处。”

“噢?说说看,别的我不敢打包票,只要是皇军的事,我就是豁出这张老脸也帮你解决了。”

郑承宪信誓旦旦,他可不是帮你小魏解决,他是帮儿子解决的。

要有投入,才能有回报。

国丈杀了几十年猪,懂这道理。

想要儿子能够坐稳这大明皇军都指挥使的交椅,首先就得让皇军上下感恩啊。

……….

今天奶奶去世三周年,有些事要办,只一更。

第一百二十章 此物便如咱的胆第一百四十三章 奉天讨日诏第八百七十五章 太监的家国情怀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第二百四十五章 中宫必须死第三十三章 飞到半空中的钮祜禄第三百零九章 洋和尚说话是算数的第七十一章 你敢诅咒小爷!第五百六十四章 风声雨声不如数钱声第八百四十七章 知识分子第八十五章 废品收购站第五百四十六章 不至于这么贵吧?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巨头第七百一十五章 魏公公,你手机不行啊第六百九十二章 东宫是个短命相第五百四十章 殿下,你肯怀了么?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在日本那些年第七百零六章 读书识道理,劳动最光荣第四百零八章 照规矩做事第八百六十七章 天大地大咱最大!第八百四十二章 六根清净的好第三百四十章 且看谁本事大!第二百四十二章 明使借刀杀人?第二百九十章 魏公千岁第二章 请许兄帮个忙第三百三十六章 有了新人忘旧人第七百八十四章 海军这帮马鹿!第二百二十章 东方教主第二百二十一章 两个一切第一百一十七章 前门开,后门张第七百一十九章 穿这么好干什么?第九百三十章 不友好分子第六百四十五章 先生,完了,书院完了!第三百一十六章 打人不打鸟第八百六十四章 我家公公说了,这地方归他了第三百三十七章 有话上来说第五十七章 咱家可是虎太监第五十二章 长胡子了,摊牌了第三百一十章 攘完外,就得安内第六十六章 彪悍的女人第四十六章 以后叫我巴巴第一百九十六章 不装了,摊牌了第九百一十七章 国朝雅政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甚鸟公公第三百一十九章 谁在朝廷支持谁第一百九十六章 八品的杂流官第二百零二章 姑娘,我是阉党第一百零八章 大丈夫,当如是第一百一十九章 东亚最强音第一百四十二章 嘉义讲话第一百零三章 近卫师团组建(上)第七百一十八章 你一块,我一块第九百七十六章 我东厂可不是唬人的第三百零二章 大福晋是和平的使者第四百三十一章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第二百四十三章 讨你个鬼的奸咧第七百一十四章 奉旨借钱第二百八十五章 帝国的春天来了!第二百七十三章 千里之外第二百三十三章 魏公公的历史是否清白?第三百零五章 傲人的贵妃娘娘(四更)第九十二章 如愿以偿第一百一十七章 前门开,后门张第一百八十二章 要重点突出二叔第六百八十五章 愿为公公效死!第六百八十九章 加官晋爵第三百五十章 如作俑者第一百三十四章 这才是得道之人第九百二十八章 尔不给,咱自取!第二百七十章 搅他个天翻地覆第二百四十六章 女真人的大救星第八十五章 废品收购站第三百六十八章 跟着公公打天下第三百零一章 魏公公索要大福晋第二十四章 公公皆是浮云第八百一十五章 平倭港第八百七十七章 最强大的兵员第四十五章 倒霉的甲喇额真第一百八十六章 明治时代的正式开启第一百一十二章 劈死你个狗太监第九百四十三章 虎子无犬父第二百四十七章 我的个人意见——一张揭贴第三百八十二章 出了事,咱家顶!第二百五十五章 职业造反第五百五十九章 陛下,好皇孙啊!第四百一十九章 地表最强男第六百四十九章 十三太保有没有?第一千一十五章 西山碧云寺第三百六十六章 令不出乾清宫第三百二十一章 老文在这方面很有经验第一百九十章 老师挂帅,学生出力第七十七章 王安,你来的太准时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专业第一百零六章 闽兵还能战否?第四章 夫子,我错了第八十章 浩然正气由脸而生第四百九十九章 好汉第五百五十二章 把债券卖进宫第八十四章 大贝勒的绝望第六百章 不如来个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