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抢人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事是魏公公最不能容忍的,那肯定是别人不借钱给他。

这种事的性质太恶劣,比有人给魏公公戴绿帽都要严重,是公公绝对不能忍受的。

本来他这次渡海来辽南只想把人接走,一点也没想过去找奴尔哈赤麻烦,毕竟人哈赤现在是朝廷正儿八经的建州都督、从二品的龙虎将军,大明朝备边的军政大员。

他魏公公一个太监,这会去寻人家麻烦,往小了说那是破坏体制,破坏朝廷和地方关系,不利边民团结;往大了说就是阉寺祸国了。

影响实在不好。

当然,最主要的是他魏公公现在腰杆子不够硬,吃不消奴都督的几万精兵,要不然天大的影响他都不会怕。

而且,这眼面前刚和李七公子真刀真枪干了一番,把朝廷的金州卫打包成了自家私兵,还不知消息报到朝廷那,皇爷会不会大骂娘希匹,要是再和建州大都督兵戎相见,皇爷指不定蛋都疼散呢。

考虑到皇爷蛋疼的政治风险,魏公公肯定不会自找麻烦。

要说公公跟奴尔哈赤借钱这事,出发点还是好的,他是真心实意邀请黑脸老汉入股海事大业的,双方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携手发展,共同推进大明朝的经济进步。

钱嘛,三十万两多是多了些,但回报却是以数倍,乃至数十倍计的。

魏公公不是那种借钱不还的人,也绝不是集了资就跑的人,他可以拍胸脯保证,奴尔哈赤只要入了这个股,肯定吃不了亏。

要不是还抱有一丝和平解决的幻想,公公能把这天降的好事算他爱新觉罗家一份?

世上事嘛,没有什么不能用钱解决的。

通过海事大业带动建州经济发展,使建州人民脱贫致富,改善居住环境,不也是大大的仁政、德政么。

只要奴尔哈赤一天没打反旗,魏公公还是视建州人民是大明朝廷一分子的,天大的矛盾也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可他一番好心却被人家看成驴肝肺,诚心诚意借钱,对方不借倒还罢了,公公可以体谅你龙虎将军可能真穷,但给个一千两是什么意思?

当公公是要饭的么?

一千两能济得什么事?

就公公手上的玉扳指还买八两呢!

气不打一处来的公公不能忍了,他这辈子最恨的就是人家怀疑他的人品。

他这人看着是那种借钱不还的老哥么!

为了证明自己的人品,公公必然要采取措施,不能光嘴里嚷,要有实际行动。

闲着也是闲着,李如梧那笔账暂时没能收齐,一时半会公公也走不开,于其在旅顺虚耗青春,不如到北边逛逛。

正所谓你不予,我自取。

这个想法是成熟的,不是激于一时义愤。

奴尔哈赤再有两年就要称汗建国了,而他建国的实力来源于对女真诸部的统一及吞并宽甸六堡,这两件事使建州得到了大量人丁,从而可以使奴尔哈赤能够让他的兵马做到完全“脱产”。

脱了产的军队才能放手攻掠,才可以抢掠更多的地盘和物资,因为他们的“战利品”会被有效的消化,转换为下一次攻掠的能量。

因而,想要有效打击建州,就要减少其人口。

宽甸六堡无疑是个很好的目标。

万历初年的时候,兵部侍郎汪道昆在辽东巡视边境,李成梁建议将孤山堡移建到张其哈剌佃,险山堡迁移到宽佃,沿江新安四堡迁移到长佃、长岭诸处,仍以孤山、险山二参将驻守,可以开辟疆土七八百里,可以大大扩张耕牧之利。

汪道昆上报朝廷,朝廷认为可以实行。由此才宽甸六堡,经三十余年建设发展,六堡人口生计日益繁荣,有六万四千余户,近四十万人丁。

可在八年前,李成梁又以那里孤悬于外很难守住为由,向朝建建议舍弃六堡,将那里的数十万居民迁移到内地。

六堡居民依恋家室不肯离开,李成梁就以大军驱赶他们,造成很多流血事件,死者很多。有相当一部分六堡居民或主动投奔建州,或被建州兵掳去,使得女真人口一下暴涨。

魏公公保守估计这部分汉民当有七八万人,而这些人以及他们的子孙在后来就被编为了满八旗,成为满州一族。

用后世的眼光来看,满州实际是以女真为主,胡化汉人为次的一个民族。

明军从六堡撤走后,自是便宜了建州。当下奴尔哈赤在六堡设了不少寨子,据闻还和江对岸的朝鲜划定了界线。

现在,魏公公就准备把这部分汉民抢回来一些,并摧毁建州在六堡的城寨。

选择宽甸六堡下手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此地离建州腹心区很远,以小股兵马进袭,学毛文龙的搞法,等奴尔哈赤收到消息带主力赶来,公公已经回到旅顺喝茶了。

为了更好的将抢回来的人带走,公公下令海军马上征用金州沿海的船只,不管是渔船还是商船,只要能装人的都给征过来。

为了鼓励渔民和船老大们积极帮助皇家海军,公公下令给予征用船只高额补贴,并根据实际运回的人数再给予奖赏。

不是空口白话,李如梧支付的第一批款子三万两当天就拨了六千两,海军是拿着现银和渔民、船老大们谈的。

在巨额奖赏的刺激下,金州沿海船只纷纷往旅顺口集中,三天时间大小渔船就来了一百六十多条,商船也来了几艘。

按每条渔船装五十人计算,单次运力就达到了万人以上。

六月十三,由四条海军主力战舰和近两百条民船组成的舰队在魏公公的亲自带领下光荣北上,开往三百余里外的目的地。

北上官兵计有400名陆军勇士、500名海军将士、300名飞虎军、300名降倭,外加征用的500名金州官兵,联同魏公公的亲卫共2000名官兵。

船上还携带了230匹战马,幸亏旅顺口是个天然军港,金州卫在两百年时间内陆续修了两个小型码头,使得海军的大型战船可以靠岸,否则战马根本没办法往船上拉。

“不管是汉人还是女真人,亦或蒙古、朝人,但是人,便都给咱抢上船,男女老少不问。”

公公在座舰东亚号上对前来参加军议的部下们着重强调。

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内投机分子第一百三十五章 魏公公海上浪荡战(上)第一百零五章 呕心沥血好公公第五百六十八章 王恭厂火药局第二百一十五章 我看,穷寇就别追了吧第七十八章 我禇英是不可能签字的!第二百八十章 奴尔哈赤,你出来啊!第七十五章 你我是本家?第二百四十七章 我的个人意见——一张揭贴第八百二十四章 杀良冒功第五百六十七章 咱家心情好,包你的场第八百三十四章 东厂太监人选第二百零六章 一路向西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凭咱年轻呗第二章 请许兄帮个忙第八百零九章 数量压倒一切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太傅儿孙也不少第一百六十九章 股东大会第一百三十二章 事后一根烟第二百一十一章 一大一小第七百九十四章 咱家给你写一道第六百七十章 魏公公请赌第八十六章 照顾第一百九十二章 形势变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贵妃失心疯了?第九章 前路风景无限好第一百三十九章 虎太监!第五百三十五章 朕下不了嘴第六百零九章 皇爷高兴,咱家就高兴第四百九十一章 说好的昨变了呢第十九章 禇英,你昨精了咧?第四十四章 筑基丹第二百六十一章 皇帝亲军要造反第十章 欺负第六十七章 接收第五百一十二章 通州,好兆头第二百零五章 为祸辽东者,必奴尔哈赤第二百四十八章 死在朝阳初升前!第二百三十七章 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第三十四章 武穆第七十五章 四杰第三百零五章 公公您糊弄鬼咧?第四章 是打还是和第五百五十四章 公公堕落了第三百六十二章 终于,该我上场了!第一章 万历三十七年第三百一十二章 司礼逼宫第三百二十三章 我有理啊!第六百五十二章 魏公公的哲学第一百三十五章 小千岁立枷(二更)第三百五十五章 躲也躲不过第六百二十九章 孔家是胡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明国军队为何自称皇军第一百四十章 皇明特色帝国主义第九百零三章 魏太监的兵来了!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哪个是魏朝?第四百五十四章 无助的巴巴第八百六十二章 大粪是好东西第二百九十九章 再也不这样活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卿等速起,勿为关白所笑第一百一十八章 凭这个行不行?第一百五十二章 你明白不明白?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清,能做到么?第四百三十四章 相公要入阁第八百六十二章 大粪是好东西第二百七十二章 万岁,万岁,万岁!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埔歼击战(一)第二十一章 锦衣缇骑第九十七章 大家还是好朋友第八百七十七章 最强大的兵员第九百零四章 三流军队第三百二十九章 建州办事处第九百四十六章 一鸣惊人第八百三十六章 放权升官第三百三十五章 阁下,是时候取旨意了第三百二十七章 传说都是骗人的第二百七十七章 软弱是无法维新的!第七十一章 贵妃第三百二十六章 薄情寡义可不成第七百二十六章 做太监就得有逼格第五百五十八章 娘娘,你别这样看我啊!第一百七十一章 物以类聚东林党第九十五章 钱越多多随你搞第七百二十一章 就凭咱家这张脸第六十二章 你瞎我不瞎第七十一章 奴才给公公请安了!第一百四十章 皇明特色帝国主义第一百零五章 我不行了,快扶我上去第八百八十七章 公公的讲话要牢记第六百三十一章 江浙财团第四十二章 亲情的呼唤第七百二十六章 做太监就得有逼格第七百一十八章 扑你只街第九百零四章 三流军队第一百八十章 清君侧第一百二十五章第一百四十九章 安得巨鲸兮吞扶桑第九十章 金钱鼠尾第十五章 补刀第二百一十六章 公公,您在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