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皇明特色帝国主义

铁面判官程正己的办事效率还是可以的,一个官要多少银子,从何人处能买来,又如何做得叫外人说不出话来,在程序上完全合规,程主事早就有了腹案。

算起来,这人也是老油条了。

不是老油条的话,当年也不会打着公务名头到处旅游,结果一游好几年连班也不上,最后在无锡落入法网。

经过半年学习班的思想改造和劳动教育后,程正己这才痛改前非,成为了一名坚定的魏良臣思想主义者。

同时,也是积极的魏公思想实践者和传播推动者。

魏公公之所以有给同志们买官的思想,便是源于程正己年初二月给魏公的一份个人思想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程正己提出了一个困惑,那就是魏公乃内廷中人,所以哪怕魏公的思想再利国利民,再具有时代性的超前意义,受限于出身,魏公的思想也很难得到大多数朝臣的支持。

“公之思想旷古烁今,然公之出身为士人所耻,公之思想能走多远?”

程正己甚至委婉的用“人走茶凉”来形容魏公的创业。

意指魏公如今所做事业皆是因为皇帝支持,但皇帝年事已高,一旦新帝登基或皇帝不再宠信魏公,魏公之事业、之思想便是黄粱一梦,瞬间坍塌了。

收到这份个人思想报告时,魏公公正在辽东前线忙于部署对金两白旗的围剿工作,但他还是在百忙之中抽空回复。

“正己同志,你的来信咱家收到了,也看了,你所提出的问题咱家咱家认真考虑,现给你复信。

…咱家认为,思想的伟大与否与个人出身并没有实际联系,我们不当以一个人的出身来否定一个人的思想。

…凡事决不可只看它的现象,要去看它的实质。我们的读书人和官员们很多相信内外有别,咱家的出身在他们眼里一钱不值,甚至还被他们传为笑谈,把同志们视为阉党…

这就使得我们的一些同志在传播咱的思想时十分被动,甚至会因此动摇,若长时间得不到坚定的支持和理解,同志们必然会产生消极思想,认为我们的事业注定不会成功。

咱必须要承认,这些情况是客观存在的,也必然会在很长时间内存在,我们无法自欺欺人,将这些不好的事情当作不存在。”

魏公公在回信中就程正己提出的困惑给予了正面回答,他没有回避自己出身给他造成的影响。

态度诚恳,这是魏公一惯的处事态度。

问题提出来,就必须要有解决的办法。

关于如何解决,魏公公是这样说的。

“以少积多,以小积大,不盲求成功,先凝聚一小部分人,将之打造成牢不可破的同盟,将之打造成无坚不摧的团体,是谓以质量取胜,而非以数量取胜。”

信中,魏公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结党论,并第一次在公开信件中就自己思想凝聚的团体当称为什么党给出了一个正式称呼。

“东林以书院命名,浙、齐、楚、宣以地名命名,我党不同于他们,当以一个新字命名,可称新党,以示与这些旧党之区别。”

“新党是同志们的新党,绝不是咱一人之新党…”魏公公并提出,新党是一个团体,而非个人。

“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当前思想传播和践行的力量源泉还是来源于官僚…让我们新党的同志都能在官场上得到进步,都能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和权力,同志们还会感到困惑和迷茫,还会认为我们的事业会被人耻笑,会止步不前?”

给现在的同志买官,让他们进步,便是魏公公给出的解决方案。

“只要参加咱们新党,便能从党内获得坚定的支持,我们的新党便会成为更多官员的选择。一年两年、五年十年,我们的党员越多,我们的力量就越大,到时还存在正己同志所提出的问题么?”

“新党能壮大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党员们能做多大的官。同志们官越大,拥护咱们思想的人便越多。”

在这封回信不久后,刑科给事中毛士龙便接到了公公密令,让他和程正己一起开展买官可行性的实际调研工作。

在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后,接下来的事情便是简单的报名工作了,在和毛士龙忙碌了一上午后,程正己最终将方案拿给了魏公公。

根据这份方案,参加西山联谊恳谈会的14人所需要的买官资金大致需要四万两左右。

这还是仅限于官升一级,即主事升员外郎,给事中升都给事中。并且是本单位内部晋升,不涉及外迁。

如冷衙门迁到热衙门,所需开销自是要更多了。

好比卢明德现在是詹事府七品的主薄,这个衙门虽说是太子东宫的辅助机构,但只要太子一天还是太子,这个衙门里的官员便是最冷板凳的那批官员。

三千两左右,程正己可以设法帮卢明德在詹事府所属机构谋求晋升,如司经局主事,但要想将其调到户、工、吏等热衙门,这笔钱就远远不足了。

魏公公就此次买官定下了三个原则。

一是只限本单位内部晋升;二是只限于一级递升;三是暂不涉及地方,即京官不外迁。

程正己问过魏公公为何要定下这三原则,公公回答二字,谓“低调”。

“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我们要通过这一次尝试确认有组织、大规模买官的可行性。”

魏公公提笔在方案上圈了三个圈,要程正己稍后将方案送到左安门海事衙门办事处。

负责办事处的陈默识得公公笔迹,收到之后便会拨银。资金从何来来,则是陈默的事了。

稍后的午餐上,众人品尝了由陈和尚精心烹饪的野猪肉。

“魏公殖产兴业中有关于发展养殖业,农业和牧业结合的倡导…”孙必显夹起一块五花肉放进口中,他心情很好,因为程正己跟他保证三个月之内他肯定能官升一级。

“养猪好啊,既能杀了吃肉,又能卖攒钱,提高生活质量…”

“……”

新党同志们对于养猪致富论兴致很高,探讨的很热闹。

杨嗣昌却给众人泼了冷水,他道:“近年我朝灾难连连,一些地方受天灾影响,粮食产出入不敷出,百姓连活命粮都没有,要靠朝廷拨粮赈济,哪来余粮喂猪呢?”

闻言,毛士龙立即道:“是的,魏公提出的皇明特色帝国主义的一大特征就是绝不能让人民挨饿!”

第八百八十七章 公公的讲话要牢记第十九章 明军公公已结束西南各省督税第二百五十二章 魏公公的校长梦第一百二十四章 牢狱之灾第三百一十一章 苟富贵,勿相忘第八百一十六章 顽抗者必杀第四百零四章 无限风光在险峰第七百六十一章 朕凭本事借的钱第八百五十九章 洋和尚开窍了?第八百四十八章 东厂救我!第一百七十七章 太监,也要战斗!第四百九十三章 鸡犬升天第六十九章 不愿分家产的魏公公第八百六十二章 大粪是好东西第五百五十三章 殿下又想开了?第四百三十五章 公公有话屋里说第七十六章 太子者,有如我这般么第一百七十六章 常石镇倭事件(上)第二百二十章 东方教主第一百零四章 近卫师团组建(下)第四百一十四章 定把太监拉下马第三百四十四章 舍人准备怎么做第五百七十二章 驸马也不容易第二百一十七章 圣斗士!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事太监五年计划第七百一十六章 闹大了,没人能保你第一百六十一章 日之战役(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借刀杀人第二百五十七章 七大恨的主人公第八百四十四章 二叔的人生轨道第七百七十一章 尊皇讨奸第五百一十八章 一文钱都记账第三百八十二章 出了事,咱家顶!第四百五十章 为夫守节第四十三章 俺可是战过贱岳七本枪的!第一百四十九章 安得巨鲸兮吞扶桑第七百一十四章 奉旨借钱第一百一十六章 少年 兵书 定边第三百二十四章 真是乱弹琴,咱家是那样的人吗?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草纸也可以入股第六十八章 相对两无言第二百五十八章 胜利属于帝国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埔歼击战(一)第一千零四章 良臣,我想要个孩子第七十八章 归藩第三百三十章 一拖二,不好玩第二百八十二章 龙虎将军,有话好说!第七百九十九章 宝藏解冻委员会第三百一十七章 含笑半步颠第一百八十三章 诏狱第七百一十二章 圣约翰*庞麦臣第一百六十一章 莫要欺负老实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关东合战第一百五十七章 明国军队为何自称皇军第三百九十二章 民族英雄第三百章 忠心为国孟国忠第四百一十八章 北镇诏狱 入者无出第二百零五章 咱家的小太保第二百零六章 我要修身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京守备太监第二百八十九章 听我一番话,胜读十年书(上)第四百三十章 特殊款待第四十二章 亲情的呼唤第三百七十章 娘娘救我!第三百零八章 十三阿哥的困惑第三百八十三章 寿宁公主第三百一十八章 额驸李永芳(下)第四百六十九章 狗富贵,勿相忘第一百二十一章 东风送我第一船第二百六十五章 是明军!第八百八十章 咱家,分文不取第五百六十一章 朕做担保人?第六百三十九章 去东林书院!第十五章 北上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殿下需要借钱么?第六百九十一章 大佬在等什么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真是个大项目啊第五百三十四章 贵妃病了第三百一十八章 大贝勒,玄武门,知道不?第三百一十七章 额驸李永芳(上)第六百七十章 魏公公请赌第六百八十一章 大阉不立危墙之下第二百五十七章 七大恨的主人公第一百零八章 大丈夫,当如是第一千零七章 娘娘,药买来了第九百三十九章 心中有正义,正义便永存第二百七十章 你有的,我也有第八十三章 做了大佬又如何?第二百三十四章 是谁?是谁!第六百九十二章 东宫是个短命相第五百四十章 殿下,你肯怀了么?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明必须给我交待第十五章 北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呜呼,二叔,真忠贤也!第四百七十七章 死活不问第五百九十章 我们老魏家就是了不得咧!第五百五十章 朱轩媁,人才啊第五百六十九章 买买买!第二百八十九章 白发人送黑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