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内外岂能有别

喜报!

赵世极同志凭多财多亿之本领成功晋为本书第17位盟主大佬,魏公公欣喜若狂,明令二十四监予以通报表扬,并由衷希望能够涌现更多的赵世极,好使公公能够告别勤俭朴素的生活,顺便把系了十多年的裤腰带也给换一下。

........

内阁值房,方从哲没有因为皇帝首肯东宫可以问政头疼,他为另一件事忧心着。

方意廷推阁臣,毕竟他年纪也大了,这么大的一个帝国光靠他一个阁臣维持着肯定不行。

尤其是近来辽东建奴造反,不但使辽事糜烂,更使朝堂一片混乱,再加上因长子之事被外界轻视,方从哲对于处置国政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

他需要帮手。

其门生、齐党首领、翰林院提督四夷馆兼太常寺少卿亓诗教向他的老师提了两个人选,一是吏部右侍郎史继偕,另外一个是南京礼部右侍郎沈搉。

这二位都是浙党,且沈搉还是方从哲的同乡。

若这二人入阁理政,无疑将大大增强浙党在朝中的影响力,并且二人理政能力在党内俱属上优,当能帮衬方从哲将朝局稳定住。

皇帝那边倒也答应了方的请求,只是皇帝却意让礼部侍郎刘一燝、以及代礼部事的何宗彦二人入阁。

这二人可是东林党。

虽说自己这个首辅近来对东林颇为示好,也一心想化解东林与浙党、齐党、楚党、昆党诸党之间的恩怨,但是将两个东林党人引入内阁,方从哲还是做不到的。

这不是示好不示好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了根本问题。

毕竟,眼下皇帝病重,东宫随时都会登基,虽说新旧天子交接之时多不会罢免重臣,那样会使朝政动荡,但引入两个东林党出身的阁臣还是让方从哲感到万分压力。

气人的是,东林党那边不知怎么听说他方首辅意廷推沈搉和史继偕,纷纷造谣,说这二人作风不正派,难为大臣。

归根结底,其实就是史、沈二人对东林党下手有些狠。

辛亥年两京同时发起了对李三才的弹劾,当时负责南察(留都的京察)的就是史继偕,凡拥护李三才入阁的留都官员,几乎被史降调罢斥一空,这无疑就把整个东林党都给得罪狠了。

“老师,陛下真打算增补刘一燝和何宗彦入阁?”

亓诗教是刚来的内阁值房,因为东宫问政的事,他这个齐党首领看起来有些憔悴。

这些年,亓诗教可以说是诸党联盟的智囊军师,无论是当年合力召回李成梁,还是弹劾李三才,以及这几年的大京察,亓诗教都是出力甚众的,比之楚党的官应震他们还要显眼,这就使得他成了东林党人的眼中钉,不拔之不后快。

如果东宫登基,东林得势,那么就意味着他这个齐党首领的仕途到此结束。

如此,亓诗教岂能甘心。

方从哲如何不知这个学生的心思,他摇了摇头,道:“自陛下同意增补阁员,老夫便报上了史、何二人,听说陛下倒没有什么异议,只是反问司礼太监孙暹,说朕曾提出刘一燝、何宗彦,这上面为何没有?”

“这么说来,陛下对我们浙党也是有不满的了?”亓诗教实在不明白为何皇帝对他们浙党也要猜忌。

“陛下用意,你我心知便可,道破便没意义了。”方从哲挼了挼胡须,“陛下病重,如此安排怕也是为了东宫那边。”

亓诗教微哼一声:“大东,小东,缺一不可。”顿了顿,“恩师准备怎么做?”

“如果陛下意属刘、何,老夫能如何...”

方从哲轻叹一声,“说来,老夫倒不担心刘、何二人,老夫担心的是福清相公。”

“福清相公已经归乡,恩师担心他做什么?”亓诗教不解。

方从哲淡淡道:“听说司礼监那边有人在陛下面前提起了叶向高。”

亓诗教明白了,冷笑道:“司礼监那帮人现在都不看好咱们,知道东宫要得势了便来个锦上添花。”

继而又有些不平,“东宫不是他东林党一家在保,我等这些年难道就不曾为东宫争国本么!”

这也是事实,在争国本上,无论是东林还是齐楚浙宣昆,基本都是统一立场,统一态度的。

但争到最后,却是东林党一家把果子吃进去,其余几家不仅吃不到果子,反而很有可能卷铺盖走人,这就不能怪亓诗教发牢骚了。

“恩师,要是叶向高起复入阁,这内阁可就热闹了。”

“是啊,我这个现首辅都是福清相公引为阁臣的,要是他再回来,到时内阁听他的还是听我的?”

方从哲苦笑一声,要是在叶向高和刘、何二人中选的话,他宁可选刘、何,也不愿叶向高再回来。

至少,刘、何他还能压一压,叶向高却是半点都压不住的。

“老师,未雨绸缪,不能让叶向高入阁,就是那刘一燝、何宗彦也不能入阁,否则这朝堂真就成了大小东的了。”亓诗教有些焦虑道。

“这事岂是老夫所能阻止的,再说又如何个阻止法?”方从哲摇了摇头。

亓诗教却是有了主意,他道:“唯今之计,恩师不妨拖着。”

“你的意思是?”

“陛下现在病重着,补阁臣的事未必就能记得,就算陛下还念着这事,此事也不是马上就能办的,只要恩师拖着不办,就算陛下真有那天...东宫上去了,这内阁中也还是恩师一人。”

亓诗教的办法很简单,就是一个拖,凡事都要走程序,而程序的启动需要方从哲这个现任首辅来办理,如此只要方从哲不办,事情就会无限期拖下去。

“没有恩师这个首辅维持,东宫即位也得另说,他东林党再是得东宫亲近,也不能越过恩师办事吧。”

方从哲寻思这倒也是个法子,正欲开口,当值的中书舍人急步而入,道:“阁老,兵部急递,辽东塘报!”

方从哲一惊:“可是刘綎出事了?”

“阁老,是捷报!”

中书兴奋的将手中的塘报递了上来。

“噢?快拿来!”

方从哲拿过塘报便打开来看,却是辽东经略杨镐自沈阳急递呈京的。

塘报中说皇帝亲军联同刘綎部在阿布达里岗重创建奴,现各部明军齐心协力已将建奴围死,建州叛乱指日可定。

塘报结尾,杨镐用了八字,是谓“辽东大捷,万历扫穴”。

“好,好啊!”

方从哲激动的手都有些发抖了,先前知道杜松和马林兵败时,他可是整整枯坐了半天。

身为首辅重臣,要是辽东在他方从哲手中糜烂,他真是愧对大明列祖列宗,也愧对天下人的。

亓诗教从恩师手中接过塘报细看,合上之后也是高兴,但高兴之余却忍不住问恩师杨镐说的这个“内臣魏某于此战出力甚巨”是什么意思。

有关皇帝亲军和内臣魏某,亓诗教是知道一些的,但仅知道那个魏某于御马监下领了一支兵马,号皇帝亲军,在江南主办海事,不仅得罪了江南的士绅大户,还和南都的勋贵们发生了好一场冲突,要不是皇帝偏信,又有郑贵妃力保,魏某早就出事了。

当年合力对付李三才时,亓诗教隐隐听说楚党那边和这个魏某有些关系,但具体是什么关系他又不知道了。

他只知那魏某是金忠名下,当时奔走各党呼吁“团结对外”的是时任东厂档头的李永贞,所以直到今日,亓诗教也不知道促成诸党大联盟的就是那个魏某。

而方从哲这边也没和自己这个门生细说有关皇帝亲军的事,只是粗略的说过四明相公在世时有意大办海事,浙党那边不少人都通过海事赚了大收益。

具体如海事衙门和浙江、福建两省“合伙”背着朝廷渡海占领东番,又征琉球、讨日本之事,他都没有和亓诗教提起。

现在亓诗教问了,方从哲便简单提了几句。

“征日?”

亓诗教听的简直是惊的合不拢嘴,因为此前他从来不曾听说过此事。

“此陛下内事,先前福清相公在时也不曾问。”方从哲道。

是没法问,更没法弄得天下皆知,因为,此等讨国之战由一个太监主持,对于朝廷脸面而言实在是挂不住的。

并且,从始自终,朝廷都没有给过征日半点支持,完全是内臣魏某及浙、闽官员私下募兵而为。

有关征日的具体情况,方从哲其实也糊涂,只是两三个月前听四明相公门生姚宗文提起一些,说是魏良臣率军渡海和日本幕府大战,解救了他们的什么天皇。但是因为兵力有限,明军只占领了日本一部分土地,其余地方由日本的强藩统治着。

朝廷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从这场“征日”中获取半点好处,加上当事几方不约而同的沉默,不欲大肆宣扬此事,京中知道的人就更加少了。

本质上,这场所谓的征日之战是非法的,是侵略,那就更加不能大肆宣扬了。

“小魏公公是如何率领所部前往辽东平奴,老夫也知之不详,内臣与亲军的事独陛下专断,阁臣亦无法。”

这话透着无奈,是啊,那么大的事情,他这个首辅却根本不能过问,也无法干涉,不是很憋屈么。

内外是有别,但在军国大事上,内外岂能有别!

要是早点知道有亲军这第五路兵马参战,方从哲也不致日夜担心受虑,为辽事连败愁的直掉头发了。

“亲军的事,日后自有说法。眼下不管如何,打赢了就好,打赢了就好啊!”

方从哲说着将塘报拿回合上。

亓诗教问道:“恩师去哪里?”

“辽东大捷,万历扫穴,老夫自是要去向陛下报喜!”方从哲“呵呵”一笑,辽东大捷让他一扫连日郁结,当真是心胸舒坦。

亓诗教却迟疑了下,然后说了句:“恩师于陛下面前可说杨镐,可说刘綎,断不可说那魏某。”

“为何?”方从哲一愣。

亓诗教提醒道:“恩师莫要忘了,魏某是郑家的人。”

方从哲听后面色也变得凝重,郑贵妃可是刚刚被皇后娘娘撵出乾清宫,若要叫她知道那魏某于关外手握重兵荡平了建奴,气焰恐怕立时就嚣张起来。

于国本,不利。

党争再激烈,国本却只一个,这可是诸党的共识。

第三百一十四章 又要夺门了?第二百八十三章 山海关的援军第二百九十九章 西线无战事第二百八十五章 杀奴尔哈赤!第二百三十三章 是明人!第六十二章 你瞎我不瞎第一百五十九章 祝公公武运昌隆第一百四十八章 良臣县第一百零七章 联合舰队第六百零八章 大家都是同僚,何必动刀动枪第六百八十三章 强大的海军第一百三十四章 你可认罪?(一更)第三百六十八章 跟着公公打天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不可以这样(求月票)第一百六十二章 这魏良臣,一股清流啊第六百八十二章 你们说咱家好不好?第七十一章 奴才给公公请安了!第四百零四章 无限风光在险峰第二十七章 世人皆羡高位者第一百三十四章 这才是得道之人第二百七十五章 一国之基第六章 有点拉风第二百七十五章 舍命搏富贵第六十二章 没想到是这二位第一章 能力便是男儿的刀枪第六百三十章 假的比真的要体面第九百三十二章 这是个不寻常的太监第二百一十一章 一大一小第六百八十一章 大阉不立危墙之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与我杀奴者,皆帝国之勇士第九百九十二章 兴奋的腿脚也利索了第二百四十三章 建州奴围了阿布达里岗第二百九十三章 军队必须入城第九百零四章 三流军队第一百零六章 闽兵还能战否?第九百零五章 悄悄的跑,打枪的不要!第二百八十四章 喂喂喂,喂?!第六百二十四章 没钱不要紧,可以去借嘛第三百四十四章 舍人准备怎么做第二十一章 锦衣缇骑第四百五十章 为夫守节第十三章 使坏第五十二章 我辈不死谁来死!第三百四十三章 干爹给我什么见面礼?第六百章 不如来个大的第九百二十五章 上坊桥事变(上)第三十章 仁者第九百九十八章 一切都依你第七百二十三章 后人至此,拜咱三拜第四百四十章 你有钱么?第三百七十三章 内官监魏公公第二十五章 俺要当都督第三百零三章 黑图阿拉易帜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不绝我刘大刀第四百六十三章 杀人偿命(下)第八百七十章 狗太监再阉一回!第四十章 或许,这就是大佬吧第四百一十章 四大档头第二百三十三章 你这个假女婿第二百三十五章 夜路走多终见鬼第一百三十章 能不能斩个千余级?第十章 大金也有勇士滴第三百六十三章 陛下,你真的要发啊!第一百九十章 老师挂帅,学生出力第四百五十四章 无助的巴巴第二百二十六章 欲与天公试比高第一百二十九章 陛下身体如何?第三百二十章 天命汗之死第二百九十三章 军队必须入城第四百二十七章 小魏公公真是屈材了第六百九十五章 老李头,你弄啥咧?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清,能做到么?第一百一十八章 平平无奇的义子第七百二十三章 大炮开兮轰他娘第五章 追兵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后的战斗(上)第四十九章 二位,请体面一些吧!第一百四十二章 嘉义讲话第七百六十二章 国人优先第七百零七章 东林十二将第五百七十九章 跑的罚,趴的赏第七百零三章 他办事,朕放心第一章 能力便是男儿的刀枪第三百零四章 魏公公将发表重要讲话第七百二十四章 咱话讲完了第三百零四章 良臣,叔走了第二十七章 三阿哥,敌袭第五百一十章 洗洗才能睡第三百六十三章 陛下,你真的要发啊!第一百零八章 辅臣不能持政,而台省持之第一百二十一章 东风送我第一船第一百零二章 押来押去都是苹果第一百五十三章 平埔歼击战(七)第三百一十一章 我可是你的叔母!第一百三十七章 魏公公海上浪荡战(下)第一百三十章 大哥,来新人了第一百八十二章 天皇回忆录(下)第四百二十五章 监军太监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事太监五年计划第三百一十八章 大贝勒,玄武门,知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