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八千女鬼代大明

热烈庆祝李炎昭同志成为本书第18位盟主,公心甚悦,不枉一路栽培,盼其再接再励,献完腰包献青春。

..........

欠了两百多万两高利贷的朱常洛其实应该能体会魏公公的处境,欠钱的人睡觉都不塌实的。

除非,这个人想做不诚信的人。

魏公公真的不是贪财,诚如方从哲所想,那些经山海关南下的运银车队其实运送的真不是他老人家的私产。

是浴血奔战的皇军将士应该得到的,以及那些阵亡将士的抚恤。

皇帝亲军的特别之处在于官兵的伤亡是不可能得到朝廷抚恤的,所以,一应的抚恤只能魏公公一人担之。

想要御马监拨银子抚恤官兵,那基本上是想都不用想的。

莫说皇爷病重,内甲子库现在处于只进不出状态,就是皇爷没生病,这笔抚恤金也多半还是落在魏公公自个头上。

当今那位皇爷如果有可能,是恨不得给每个在外的矿监税使、各太监们题一个“自力更生”的。

所以,接收委员会的存在本质上就是为官兵服务的。

人有恒产者,才能恒斗之。

因为种种现实原因,魏公公无法将在辽东阵亡的官兵将领运回家乡埋葬,只能在建州地区修建阵亡将士公墓集中安葬。

中国人讲究的是落叶归根,死也死在家乡,这一点魏公公做不到,抚恤这一块便须尽最大所能让阵亡将士的亲人们感受到公公及皇军对他们的关心。

也让活着的将士们由此看到公公对他们及对他们家人的深切关爱。

人死无法复生,唯有通过物质去补偿了。

此次皇帝亲军共阵亡官兵九千余人(不计夫役、特攻队、降兵),其中肃宁子弟阵亡过千,江南出身官兵阵亡两千余(扬州高邮卫、南都勋贵兵、三大营兵,水营兵、矿兵、募兵等),这些阵亡官兵的抚恤金,公公给定的是每人120两。

如按公公老家肃宁地价计算,便是三十亩左右良田。(因为这几年肃宁参加皇军的子弟经常往家寄送银钱,导致当地的地价较十年前涨了六成左右)。

但按江南地价计算,120两只能购买十五亩土地左右。

对此,公公给出的解决办法是,江南籍阵亡官兵额外可从海事衙门领取每年三两左右的津贴,家里还可以出一至两人在海事衙门和特区工作。

总之,在报名参军、子弟就业、家庭种植、经济生活方面,阵亡官兵的家人都能得到优待。

军中曾有人建议大队长以上将领阵亡的,可以子弟世袭其职。但公公思虑之后,担心这样做会导致皇军在将来演变为又一个卫所军,所以没有采纳。

公公希望不管是什么人,都应当通过自已的努力去奋斗,而不是靠父辈的福荫。

当然,在物质这一块,公公还是要给予满足的。

个人奋斗是一回事,物质的补偿是另一回事。

其余非江南出身及非肃宁子弟的抚恤金也是一样,只要是给公公卖命的,公公不会区别对待。

只是因为皇军在创立之后到现在,在军籍这一块有些乱,主要是因为南征北战的缘故,导致很多士兵的来源与军籍都没有形成一个定册,这就使得抚恤金发放存在很大困难。

公公已经着大本营专门设立一个阵亡将士事务司,负责官兵出身来源和家人的详细清查。

并行文各军及联合舰队,现在册官兵一律填写个人出身简表,仔细写明他的出身及家人联系方式,方便日后的统一管理。

这件事看起来是小事,但实际上也是一个大工程。

宋献策对公公的这些安排就很钦佩,认为这些措施会极大提高公公在皇军官兵中的形象,并有力的凝聚官兵向心力,为今后的动员工作和兵源补充提供臂助。

公公当然知道这么做的好处,但是代价很大啊。这大明朝九镇有哪一镇会如他老人家这般如此重视阵亡官兵抚恤呢。

那些个将领家丁还好些,普通的卫所兵死了就是死了,其家里的地不叫军官改为其他人家的,那就是最大的德政了。

钱是王八蛋,花了咱再赚!

公公就是这个德性。

为了尽可能的为财政解负,公公授意新成立的生产委员会内务委员会开始对建州城内的原八旗人员进行甄别。

甄别对象甚至包括他的好兄弟,担任联队长一职的禇英。但在内务委员会人员仔细向禇英讲解了相关政策后,禇英本人自愿向生产委员会进献白银三千两。

正在阿布达里岗视察建州妇女特别劳动营的公公闻讯后,着即命人给禇英带话,称这三千两算是他魏公公借的,等日后财政资金宽余了肯定如数奉还。

已经不再是什么大汗幕僚,也不是什么贝勒老师的龚正六被内务委员会的人带走了。

龚正六的家人吓的找到了禇英,希望这位从前的大贝勒能够解救龚先生。禇英却没敢去找,因为他听说内务委员会那边要搞一次什么建州风气大转变运动,运动对象主要指向了从前的女真反动集团帮凶。

他好不容易拿三千两买了个过关,哪里还敢沾惹这事呢。

龚正六的家人大失所望,建州城内其余的原八旗人员听说了这件事后,对禇英也都是寒心。

在送自已的七弟阿巴泰启程随刘綎入关去四川时,禇英曾将阿巴泰偷偷拉到一边,说自已有些后悔。

阿巴泰好生安慰了大哥一番,转头就将这事密奏给了魏公公。魏公公倒没说什么,只叫人给禇英带了几本自已平常爱看的书,说书本能让人愉悦,放下心头事。

望着那几本无字小画书,禇英怔了许久,长叹一声,第二天竟向所属师团长许显纯请辞联队长一职,说自已近来不知为何腿脚突然不便,实再难带兵打仗。

许显纯将这个情况汇报给了军部,司令长官李炎昭同参谋长官胡全商量之后,认为禇英如果真的腿脚不便是不好再在皇军中任职,便联名向在外视察的魏公公上奏,请将禇英从现役部队转到生产建设兵团任职。

刚刚抵达沈阳和恩师杨镐商议“关东——81”大演习的魏公公回信第二军,同意第二军的请求,禇英从现役联队长改任生产建设兵团三江平原开拓先锋团副团长,这个三江团的团长是原还乡团的福阿满。

此时正带领三千余团员疏通三江汇交地区的水利,并营建用于兵团主力开拨至之居住的房舍。

魏公公在外巡视这段时间,宋献策一直是跟着的。他是公公侍从室主任,不跟着公公又能干什么去。

只是这家伙看起来好像有点不怎么上心,时常关起门来鼓捣什么东西。这天晚上,公公刚跟杨镐商量了下有关沈阳驻军将领的工作安排问题,还没来得及和清夫人阿巴亥就寝,宋献策就鬼鬼崇崇的摸了过来,然后以吃惊的语气告诉公公他夜观天象,发现大明国运将终。

没等公公明白过来,这老表就递给了公公一张纸条,上面写了几个字——“八千女鬼代大明”。

第六百一十二章 曲阜孔家很有钱咧!第七百九十章 墙塌了,人呆了第六章 大丈夫当如是也第二十章 河东奴 河西虏第二百一十三章 大明只有死将军,无降总兵第二百三十三章 此寨一下,建奴末日不远矣第三百三十九章 又是一桩难为事第五百零五章 老爹的面子也不能给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贝勒,我们一起如何?第十三章 许显纯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皇回忆录(上)第三百一十二章 司礼逼宫第三百四十七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第三百零七章 做狗也很好第二百零五章 为祸辽东者,必奴尔哈赤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南山可移,此令不可动!第二百一十二章 公主的脑洞第六百零五章 我是有根之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这小家伙净瞎嚷第一百五十章 想进去就进去啊第六百七十三章 千总大人别嫌累第八百六十三章 矿监出山第一百八十七章 小案首真要孤身入关?第四百一十七章 厂卫火拼第一百七十七章 常石镇倭事件(中)第六百一十三章 你替咱家杀个人第一百六十七章 小魏人不错啊第一百五十五章 叫人,赶紧叫人第二百零六章 我要修身第九十八章 签了吧,大阿哥第十五章 北上第四十二章 寒心第四百九十七章 男人昨能不喝酒第二百七十三章 好想额娘啊第一百三十三章 武士道的精神在哪里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心有灵犀一点通第六百五十一章 集体打包跟咱家走第三百二十二章 赎罪第三百二十八章 红袍太监,宁有种乎第九百九十二章 兴奋的腿脚也利索了第七百六十六章 海上三大寇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妃是可以内定的第三百八十九章 公主第一百八十六章 咱家参他一本!第七百三十五章 魏公公不明觉厉第一百二十七章 见面就给钱第一百二十章 此物便如咱的胆第七百九十五章 是负金请罪,不是负荆请罪第二百五十八章 宪兵在行动第二十九章 背水一战第二十七章 炽热第五十七章 目的第一百零四章 我宫中有人第七百一十三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一百零七章 联合舰队第一百八十三章 诏狱第四百六十八章 二呆子,是你么?第四十八章 朝廷的体面还要不要了!第五百七十三章 这样是不是好些了?第六十七章 娘娘,宫里出了事第四百六十六章 老哥心里难受咧第九百零四章 三流军队第二百七十二章 哪里有人就往哪里打第六百零四章 敌不动 我不动第四百九十三章 鸡犬升天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公思想最闪亮第三百章 拜把子兄弟(四更)第一百一十七章 包吃包住第二百二十章 奴酋在哪!第二百一十五章 我看,穷寇就别追了吧第六百三十三章 狗贼,你来吊什么唁!第一百三十八章 少年有为魏良臣第四百一十五章 魏公公留步第六百四十二章 今夜,我们都是东林党第一百一十八章 平平无奇的义子第十八章 好好干,下一个会长,你滴!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东宫第三百三十四章 黑图阿拉,我还会回来的!第一百六十章 他们不办事,朕就绝食第八百八十七章 公公的讲话要牢记第二十三章 死乌龟,你出来啊!第五百五十一章 你这人,真没前途第三百零四章 落兔岭阻击战第六百九十七章 昨就不要子孙根了咧第二百八十九章 听我一番话,胜读十年书(上)第一千二十一章 娘娘,太毒第三百四十九章 魏舍人小像传第八百一十八章 战定中左所第二百八十九章 白发人送黑发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借刀杀人第二十二章 不要脑后一根毛第五十八章 有钱第九百八十九章 多少有些感情第三百五十一章 又是一个拿白牌的第三百零六章 告诉你大哥,我还活着第八百一十四章 合作的前提是先打第四百三十一章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第三百二十六章 薄情寡义可不成第九百八十五章 你死了,就是交待第三十二章 俺老婆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