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早就应该维新了!

感谢“无妄道长”百两捐输!

........

五军都督府在国初是帝国军队中枢,统辖着帝国所有军队,但是帝国正统年间发生的土木之变使得位列五军都督府的功臣勋戚大量丧生,使得五军都督府无法成为承担京师防御战的领导者,从而直接导致以于谦为代表的兵部彻底取代五军都督府成为帝国军队管理的最高机构。

由于高度集中的军事权力,于谦在军队中威望甚重,“平日军务悉凭节制,自总兵而下莫不箱口结舌以依从,俛首帖耳以听服”。

到本朝,势微的五军都督府甚至连都司卫所官员的任命权也没有了,各地军队操练他们也无权干预,因为操练军队、军情声息由各地的巡抚、总兵以及他们的下级将领负责。他们与五军都督府没有上下级关系,不需要向五军都督府报告,而直接向他们的上级总督或朝廷报告情况。

但是,五军都督府仍掌管着最后的权力,那就是对京营的统兵权。虽然由于合理的劝说使得相当一部分京营官兵对维新持积极支持态度,但庞大的、拥有十几万官兵的京营还是有很多部队对维新持怀疑态度,他们并且听命于五军都督府。

勋臣之首的英国公就是五军都督府的后军都督,这个职务有利于英国公对京营的提调。

所以,五军都督府是继内阁、兵部之后的又一重要攻击目标。

包围并封锁五军都督府的是骑兵第4大队,这是参与今晚行动唯一的一支不隶属第五师团的部队。他们隶属于亲军特别混成联队,指挥官是名将刘綎之子刘招孙。

正在永平执行对蓟镇兵马监视的刘招孙由于没有得到军部的命令,并且因为某些难以言说的原因,他没有参于对京师的特别行动,但是,他向第五师团派遣了所部一个骑兵大队。

指挥官是曾经被掳去女真的辽东汉民姜可义,最早在宽甸进击战中帮助皇军征服了小奠堡,此后正式参加皇军,在朝鲜凤凰山战斗中崭露头脚。

率部进驻南苑后,姜可义对第五师团的具体动态很不清楚,并且本人没有得到联队长官的具体指示,所以当第五师团的某些人私下找到他要求一同独走时,害怕此举会让自已背上违抗军令之罪的姜可义断然拒绝了。

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部下的三个中队长却背着自已和第五师团那些密谋分子形成了一致,就在两个时辰前,这些家伙们强行将大队长从被窝中拖起,然后又强行将他拉上战马,强行要求他率领部队进驻北京城,之后,就是现在这一幕了。

驻守五军都督府的只不过是兵马司派出的卫兵,面对突然包围而来气势汹汹的骑兵,这些卫兵只是出于本能的问了一句,便集体交出刀矛了。

“那么,就这样进去不是不有些不妥,不如和里面的负责官员谈一谈,争取让他们也能主动参与维新?”

即便是被迫参加维新,但姜可义对帝国惯性的忠诚使得他依旧不敢冒犯五军都督府里的任何一人。

“阁下,你从前不是这么软弱的!”

“这么犹豫怎么能成大事!”

“......”

下面的中队长包括大队的作战参谋对大队长的言行表示了愤慨。

“那随你们吧,不过不许杀人。”

姜可义还是有自已的底线的,他不希望他的部队在京师对任何人动刀。

这时传来了恭子厂一带已被占领并控制的消息。

“阁下,权贵们都已经被控制了,那个该死的国公已被天诛了,听说第五师团的人已经攻进了皇宫,我们动作再不快些,所有的功劳都要被第五师团抢光了!”

作战参谋鲍家先不由分说的带领一队士兵冲了进去,本以为里面或许还会有抵抗分子,毕竟五军都督府是个武备机构,可不想里面的人竟然全部聚集起来,并派出两人向维新官兵们表示,他们不仅愿意支持维新,更愿意协调指挥京营参与维新。

两个代表是前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梁清宏、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张同方,这两个人同时还都有锦衣卫千户的世袭官职。

“二位如果很好的配合,我们将如实上报二位的态度。”

鲍家先很清楚现在京师虽然大乱,但敌对力量还是很多的,如果眼前的这两位都督府官员真如他们所说愿意帮助皇军维新,那价值是非常大的。

“配合,配合,早就应该维新了,你们看这国家都成了那些大头巾的天下,哪有我们武人什么事!”

梁清宏竟然是个隐藏的反文官派,并且看上去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样子。

那张同方虽不大吭声,但却是默默的让人将五军都督府所掌握的京营名册和驻防情况拿了过来。

“我们怎知你们是不是真心?”

姜可义虽然不支持部下们的激进举动,但既然他的部队已经进京了,所以还是要成功,不然事情就大大的麻烦了。

“诸位,我们等这次机会很久了!”

梁清宏坦诚的告诉姜可义等人,他一直关注着亲军动向,并且对朝廷凭空对亲军猜忌打压感到不满。

“请一定要相信我们,五军都督府的所有人员都是支持这次行动的!”

梁清宏和张同方同时抱拳。

“你们怎么看?”

姜可义和鲍家先还有手下的三个中队长商议了一番,觉得可以大胆相信梁、张二人,他们要是能够策动部分在观望中的京营官兵参与维新,不但能减少第五师团的压力,还可以增加维新的力量,以获得更有利的局面。

“是啊,”

姜可义点了点头,第五师团虽然号称四万人马,但实际能够动用的维新力量肯定不足一半,并且这一半人在入城之后还要分出至少一部的部队监视那些不肯配合的京营,而要攻击和控制的目标则有上百个,第五师团可谓是兵力捉襟见肘。

“二位想清楚了吗?如果二位很清楚你们的选择,那鄙人代表皇军欢迎二位参与维新!”

得到了维新官兵认可后,梁清宏和张同方马上就派人持都督府的相关印信在皇军的护送下分头行动。

事实证明这两位五军都督府的闲职人员在万历维新之中果真发挥了巨大作用,不知道他们是用了什么说辞,又或以什么利诱,竟然在天亮到来的不足一个多时辰内,陆续说动了三个城门驻守京营将近两万余官兵响应维新。

并迅速和维新主力第五师团取得联络,相继包围解除了西、北、中三城兵马司的武装,甚至梁清宏和一个京营的参将还带领近2000官兵赶到皇城西华门,准备强行夺门。

...........

内阁首辅方从哲在维新官兵心目中,不仅是帝国重臣,更是腐朽权贵的代言人。

在一些官兵心目中,也正是这位首辅重臣一直在蒙蔽皇帝,从而导致朝廷对皇军的不断猜忌以及打压。

因此,首辅大人显然是第一号国贼。

负责解决首辅的部队正是被提督太监魏良臣公公赞为“亲军之花”的熊本大队,该大队出动了450人,携带290杆燧发火铳。

申时,熊本大队到达方从哲府邸。第一中队直接突至院内,第二中队则位于大门警戒。

他们遭到了首辅卫兵的坚强抵抗,交火半柱香后方才冲进去。

当见到帝国首辅的时候,这位首辅却显得异常安静,沉着的说道:“你们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一定是有诉求的,那么告诉我,你们想要什么?”

第二百四十三章 朝廷里有坏人呐第九百八十一章 陛下今天见过谁?第二百三十九章 良臣非善类第一百一十二章 此地无银三百两第二百一十四章 夺了熊蛮子的气运第五百八十六章 东林群英会第五百一十章 洗洗才能睡第八百七十二章 大珰亲征,绝不空手!第六十五章 这东宫,我说了算!第一百四十四章 改土为汉第四百六十三章 杀人偿命(下)第六百四十一章 老大死了,你就是老大第九十九章 错不了,就是他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跟小魏过不去,就是跟我过不去第六百四十九章 十三太保有没有?第二百八十五章 筹码互换第五百四十章 殿下,你肯怀了么?第三百零三章 给小的一个机会第八百八十六章 侯爷,魏太监去你家了!第五百一十二章 通州,好兆头第五章 追兵第七章 双杀第九百章 英明神武魏公公!第五百七十二章 驸马也不容易第一千零六章 除掉崇祯?第四百三十六章 公公救国,不是笑话第六百九十一章 大佬在等什么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埔歼击战(一)第八百章 九品进阶制第一百六十九章 股东大会第六百一十三章 你替咱家杀个人第七百零八章 此地是宝山第一百二十六章 贵妃 真龙第一百四十四章 我为什么不能来?第九百四十三章 虎子无犬父第二百四十六章 女真人的大救星第四十六章 破城第八百七十八章 皇国兴废,在此一举!第五百七十九章 跑的罚,趴的赏第四百五十六章 巴巴,我与你同去第一百九十二章 形势变了第二百一十五章 咱的目标是教皇第一百八十章 京都不祥事件第八十二章 联兵(中)第三百四十章 且看谁本事大!第二百九十四章 真心还是假心?第五百二十六章 编军成营第八百六十五章 快给皇军带句话第三百零三章 黑图阿拉易帜第二十七章 世人皆羡高位者第九百六十五章 是来赐我死的么?第三十二章 俺老婆有钱第一百一十六章 你敢说你喜欢我!第一千零九章 你们让咱很为难啊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正的国运之战,诸君!第一百五十六章 良船证第二十七章 三阿哥,敌袭第一百六十四章 皇明不以幕府为谈判对象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不是肃宁魏良臣吗?第二百八十四章 喂喂喂,喂?!第二百九十三章 国无事,则钱无事第九百四十一章 太监不畏死,岂能以死逼之第一百六十二章 东林强硬派第七百八十七章 天有龙虎像,意圣人出第五百九十一章 你这马屁,咱家受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含笑半步颠第五百七十九章 跑的罚,趴的赏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源鑫居第三百九十章 狗太监第六百四十三章 狗太监真的杀人了?第七十章 生子当如魏太监第三十三章 额娘第三百零一章 魏公公索要大福晋第二百三十七章 维新核心第三百三十三章 魏舍人,创八旗第二百五十二章 生了反骨的公公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义灭亲的二叔!第八十章 浩然正气由脸而生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小舅子第四百五十七章 公公很亲民第一百三十章 能不能斩个千余级?第五百四十章 殿下,你肯怀了么?第五百二十二章 关门接兵(上)第五百二十三章 关门接兵(下)第九百七十二章 诏狱可还空着?第二百五十二章 生了反骨的公公第四十五章 西李和东李第八十八章 小楼昨夜又东风第三百五十八章 福王殿下第二章 征地哪能不给钱第七章 咱家宫中也有人第四百三十九章 让姑娘们兼个职第七百五十四章 哎吆,我的姑奶奶哎!第一百七十三章 杨涟,你个奸贼!第一百二十五章 为了上帝,征日(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此寨一下,建奴末日不远矣第八百六十八章 锦衣卫办案第八百二十章 歪风邪气不可涨第二百三十九章 皇后娘娘晕了第十五章 不入流的皇亲国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