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司礼监题送 税兵首领

八品文华殿中书舍人,虚衔。

叶向高不厚道。

从王体乾的描述来看,良臣觉得万历已经很对得起他了,对不起他的是叶向高。

如果按万历的本意,授内阁中书一职,虽是杂流出身,但熬上几年,可以加衔。

并且按照李永贞的说法,这内阁中书一职,虽然位低,但能捞取的油水却多的很。原因在于内阁辅臣,辰入申出,办事阁中拟票旨,所得预闻者,独写票中书而已。

意为内阁草拟的任何文件,都是由中书直接起草,再由学士核议。而各部送呈的各类奏疏,内阁中书也都可以提前翻看,或者偷偷察看。若外人想知其事,不能从学士那里得知,便会想办法贿赂这些中书舍人,如此一来,自然进项可观。

除此之外,两房舍人还参与翻译外国文书,档案分类归档,其责任事关重大。绝非虚衔的两殿舍人可比。

除进项可观外,李永贞提到了另一桩好处让良臣对叶向高简直就是恨之入骨了。那就是两房中书舍人只要试职满七年,上官无差评,便许会试一次。

这是举人的待遇,要是机缘好,便能一举殿试了。阴差阳错,中个进士也不是不可能。从此,就不是杂流出身,而是正途了。

只可惜,这桩桩好处,愣是叫叶向高一言给弄没了。

这相公,也不知自己哪得罪他了,如此坏人好事。

事到如今,良臣也无他法,只能将就这八品文华殿舍人了。

他就是有意见有怨言,也不可能发泄出来。因为,叶向高这位首辅一做就是七年。此后,天启登基后,这位东林党魁还会再出来浪一回。那时,他的对手是二叔。

不过有桩事让良臣还是很满意的,那就是王体乾除了给他专程送来官身外,还带来了皇帝的口谕,那就是准他往抚顺代察高淮欠款事。官面上,这个任务叫“协办粮饷钱款事。”

主办的是谁,良臣不知道,王体乾也不知道,这个人选是朝廷派出的,而非内廷。

单凭口谕,良臣自是不可能就这么往抚顺去。

叶向高还算给皇帝一点面子,把魏良臣的两房中书舍人打个折扣变成两殿中书舍人后,给兵部下了一道公文。这道公文已经快马送到沈阳辽东都司处。

公文中除要辽东都司安抚善后军变事项,查明高淮这些年的种种罪证如实呈报朝廷外,同时交待了魏良臣这个两殿舍人将前往抚顺调查建州右卫边乱,据关讨款事。

李永贞现在迫切想知道高淮的下场,他问道:“王公公可知,皇爷对高公公是如何说的?”

王体乾道:“高公公已经被皇爷召回京了。”稍顿,“不日圣旨就会发来关门。”

“如此便好。”

李永贞点了点头,心里是彻底松了气,因为这两天关门乱军虽然对他们比较礼遇,不曾刁难,但他看来看去,军心犹未稳定,不少军官和士兵还是狐疑的。如果皇爷处置不好,这关变的余波便不可能消弥。甚至于,他和魏良臣这个小“天使”很有可能成为乱军发泄的目标,成为第二个高淮。

现在皇爷果断处置高淮,乱军没了作乱理由,自是不可能再生事。只是…

李永贞暗自叹气,这些年矿监税使驻地但凡出事,最终结果不是派去的公公们遇难,就是皇爷迫于外廷压力处置矿监税使。来回几次,这矿监税使怕是不长久了。

唇亡齿寒。

身为内廷中人,李永贞自是对高淮的下场感到可悲可怜。

不管怎么说,高淮在辽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却被辽东文武联合起来废掉,而内廷却无还手之力,更无打压之力,皇爷也是无能为力,想来都是叫人寒心的。

这是李永贞的想法,良臣的想法则简单的多,闹出军变,还有边乱,再加辽东文武都参与驱逐高淮,高淮不可能再在辽东干下去。

这次军变,要有个交待出来。

不说事情是高淮自己惹出来的,就算不是他,为了平息众怒,安抚军心,高淮倒台也是必然的事。

良臣现在关心的不是高淮倒了和他有什么关系,而是关心他给万历的报告最后一句话,是否得到了重视。

于是,他问王体乾:“那辽东矿监税使事?”

王体乾道:“皇爷已令通湾税监张晔兼领辽东事。”

“张晔?”李永贞听到这个人名很是震惊,“大同镇守那位?”

王体乾点头道:“不错,就是这位张公公。”

“张公公若来辽东,倒是能震住关门这帮人。”李永贞由衷说道。

良臣不知道这张晔是谁,但见李永贞和王体乾都是一脸佩服的样子,不由好奇起来,跟李永贞打听这位张公公是哪路神仙。

“张公公曾是御马监掌印,二十四年出任大同镇守太监,三十四年皇爷原本派他往南京任镇守,张公公却说眼下国计艰生,国库空虚,天下都说皇爷与民争利,对矿监税使人人喊打。他身为内廷奴婢,焉能不为皇爷出力,焉能叫皇爷每日为钱粮发愁,故自请为通湾税监。”

通湾税监,全称是督理通(州)湾(张家湾)税监。

通州乃漕运北方目的地,繁华天下第一。此地以前从未设税关,因为外朝言通州繁忙,且是漕运重地,若设关卡税,必使船只拥堵,货物难以抵达京师。更重要的是会使南方米粮堆积滞于通州,不利朝廷调拨中转,故为方便漕运,不使商民麻烦,不能在此设税关。

如此繁华商业运输中转重地,却无一文钱税收,怎么看都是不合理的。张晔自请在通湾设税关,这无疑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胆量不可谓不大。

并且,通湾税监和南都镇守太监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南京为留都,六部九卿之设如同北京,但名义上真正主持之人却只两人,一为南都镇守太监,二为南京兵部尚书。

张晔放弃南都镇守太监之高位,甘愿在通州顶着骂名和压力收税,单这份勇气和胸怀,便是常人不能及的。

因此,李永贞和王体乾相信,张公公兼任辽东矿监税使,绝对是能震得住场子的。

至少,不会比高淮差。

王体乾办完自己的使命后,也不在山海关停留,当天就归了京师。田刚和李维仍就留下陪同魏良臣去抚顺。

和李永贞从卫堡回山海关的路上,魏良臣和他说了件事。

“对了,李公公,你能不能代我写封信到沈阳,我想让抚顺守将李永芳陪我去建州右卫。”

李永贞打马停住,疑惑道:“魏舍人认识那李永芳?”

“认识。”

良臣笑了笑,没有和李永贞多说。他现在既是两殿中书舍人,当然有权力给辽东都司去信。不过那位都指挥使,加了太傅衔的李成梁大帅理不理他,答不答应他的要求,是另一回事了。

“我回去就办。”

李永贞也没有多说,这几天,这位已为中书舍人的小案首有太多叫他不解的地方了。就今日到山海卫所辖的这个卫所走访来说,魏良臣就好像对边事特别感兴趣,对驻军器械,人员组成和当地的生产也都有兴趣。

并且,他这两天还不断让李维替他搜罗有关建州左右卫的情报,好像对那个胆敢领兵据关讨款的奴尔哈赤十分有兴趣,这让李永贞十分的困惑。

不过,他既受命陪同魏良臣前来辽东,那上面怎么吩咐,他就怎么做。不应该他关心的事情,他也不会多管。只要这魏舍人不要太出格就好。

临到山海关时,李永贞想到一事,便对魏良臣道:“魏舍人可知,文华殿舍人,例以善书监生、儒生选补,食粮三年,虽是杂流不入流,想要晋升加衔难,比之两房中书舍人差了许多。但魏舍人也千万不要自暴自弃,因为若有司礼监题送,吏部那里也是可以授职的。”

“李公公可否说的明白些?”良臣陡的勒马,看向李永贞。跟在后面的田刚和李维也赶紧勒马,险些撞上去。

李永贞笑了笑,道:“魏舍人若是能结识宫中大珰,想要加衔晋升,其实不是难事。”

“李公公的意思是,宫中有人,我这两殿舍人还是大有前途的?”良臣揣摩着李永贞的意思。

“魏舍人有贵妃娘娘眷顾,想要司礼监题送吏部,就看魏舍人有没有那心了。”

“唔…”

良臣沉吟不语,如果李永贞说的确有其事,那他自然可以通过郑贵妃影响到司礼监,帮他题送吏部,从而能够晋身正途官。但这样一来,他可就和郑贵妃牢牢绑在一起了。

是祸,是福,不可知。

“此事日后再说,以后还要请李公公多多帮忙,有些事情,良臣不是很懂。”良臣笑着朝李永贞点了点头,有个知晓律令,熟悉内廷和外朝的太监帮自己参谋,受益多多。

“魏舍人准备几时去抚顺?”李永贞岔开刚才话题。

良臣道:“我想先去见见张虎。”

“张虎?”

李永贞眉头一皱,这张虎可是高淮私募税兵的首领,虽也是宫中出身,但现在说他是一军之将也不为过。

第二百六十二章 只知有军部,不知有朝廷第三百零二章 大福晋是和平的使者第二十五章 俺要当都督第七百一十五章 我们也要有公司第三百六十章 母舅提过你第二十八章 你是老李头什么人第二百五十九章 你怎么知道的?第六百零八章 大家都是同僚,何必动刀动枪第一千一十六章 呀,贵客!第四百零五章 南城兵马司第八百五十一章 终极杀器(上)第五百四十九章 狼狈从此为奸第一百四十章 皇明特色帝国主义第三百八十七章 国子监 小郎君第二百六十五章 山海关不是陈桥驿咧第二百四十三章 讨你个鬼的奸咧第一百章 历史的转折(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子就是能干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红包神教第八百一十二章 早干什么去了?第六百三十五章 士可杀 屎不可辱第一百六十六章 小千岁题词第五百一十章 洗洗才能睡第九百九十二章 兴奋的腿脚也利索了第一千一十二章 贵妃就交给你了第七百八十七章 天有龙虎像,意圣人出第二百二十五章 多国部队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们找到老奴了!第四百七十一章 兄弟,你不厚道啊!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埔歼击战(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魏良臣的七大罪第七百三十六章 不怕掉脑袋么?第二百五十一章 咱家才是天选之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陆军要知耻第七百三十一章 赵家儿媳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金第三百二十八章 清夫人第一百八十八章 世上,还是好人多啊第三百一十七章 额驸李永芳(上)第二百二十章 陛下圣威,神灵也惧第九百五十五章 当爹的德性第六十一章 巴巴救我第三百一十三章 清君侧,保贵妃第四百六十一章 二哥是深明大义的人第七十六章 太子者,有如我这般么第二百一十八章 叶赫最后的机会第二百四十三章 建州奴围了阿布达里岗第四百四十四章 老爷炮第七百二十三章 后人至此,拜咱三拜第九百六十七章 本宫把你给切了第三百三十四章 黑图阿拉,我还会回来的!第四章 是打还是和第八百零六章 魏家命中水第一百七十三章 统一的大决战第二百九十三章 这算不算认贼当爹?第七十八章 归藩第四百八十四章 祸不及妻儿第九百三十五章 今日南都,谁家天下第一千一十七章 恭迎贵妃娘娘第五百章 另外一笔账怎么算第四百四十七章 爱脸红的公主第九百七十三章 阉党的红花双棍第六十一章 巴巴救我第四百四十六章 公主请客第二百五十六章 裁撤驿站 内廷堪验第三百三十二章 妥协,绝不接受!第五章 同道中人第二百三十一章 钦差副使第八百三十二章 挂个老虎牌第一百一十六章 你敢说你喜欢我!第四百二十九章 督公第三百三十七章 有话上来说第三十六章 卧虎藏龙的肃宁县第九百六十四章 旗帜鲜明顶贵妃第七百五十一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四十七章 天生我材必有用第二百四十八章 死在朝阳初升前!第三百二十八章 清夫人第二百三十章 你还能收多少礼?第二百九十四章 齐楚浙宣第一百五十六章 与咱做对食吧?第三百一十七章 额驸李永芳(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事后一根烟第五百八十章 给小舅子丢人了第一百七十八章 常石镇倭事件(下)第七百九十四章 咱家给你写一道第一百四十七章 陆军要知耻第三百四十四章 舍人准备怎么做第九百四十九章 顺第三十一章 小哥,请留步第七百四十七章 见血的刀第三百四十三章 干爹给我什么见面礼?第二百九十八章 吃他娘,穿他娘,魏公来了不纳粮第九百六十三章 此小事,勿用宰相第九章 前路风景无限好第五十四章 不会就教呗第七百五十八章 御赐飞鱼服第二十九章 御马监的李大傻子第七十七章 大明建州忠勇护国还乡勇士团第三百零三章 把皇军都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