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筹码互换

地地道道的威胁,也是空口白牙的威胁。

因为杨镐没有说过这件事。

事实上朝廷对于六堡弃守一事,完全是听信李成梁所言,认为这六堡的确没有什么价值,弃了就弃了。皇帝对于此事,也没有任何批复。除了辽东巡按熊廷弼上书反对之外,满朝士大夫几乎再无一人对此提出疑议。

而辽东的地方官员对此有意见的,大多不是被降职就是调职,少部分甚至直接被除官。执行放弃六堡和屠杀不愿搬离居民的更是李成梁的亲信,为了消弥此事的不利影响,李成梁可以说是或威胁,或收买,达到了上下封口,人皆叫好的效果。

要不是湖北来的那个熊蛮子亲自走访了一圈,然后义愤上书,六堡居民的血泪史根本就不为人知。

魏良臣一开始也不知道这件事,所幸在京师湖广会馆那趟误打误撞,他才得以了解事情经过。

既然知道,法理上这件事不利建州,小千岁自然是希望把这事拿出来说一说。他这次来建州,可不是如李成梁希望的那样以赔罪换取建州都督息怒,换取边陲安定,而是来看一看,走一走,谈一谈的。

要谈,就得有筹码。

洪太主之死和高淮欠款这两件事眼下是奴尔哈赤的筹码,但宽甸六堡和汉人逃民,以及舒尔哈齐告状却可以成为良臣的筹码。

舍人官职虽小,协办钱粮欠款副使却是责大。所谓位卑而权重,便是此中道理了。

辽东上下都可以将他这个杂流舍人不当一回事,但却谁也不敢怠慢,因为这位魏舍人有直达天听的权力。这个权力在辽东,只有四人有。一是辽东都指挥使李成梁,二是辽东巡抚李炳,三则是钦差正使杨镐,四则是辽东巡按熊廷弼。

熊明遇没有这个权力,他的直接负责对象是兵部尚书李化龙,而李化龙则是向内阁负责。

有这个区别在,魏良臣就敢空口白牙,大喇喇的威胁建州。但这不重要,重要的建州方面也好,熊明遇也好,他们不可能求证这件事的真假。

杨镐曾为援朝军务经略,如今东山再起为钦差正使,最盼之事便是能够重新巡抚辽东,取得实权。在这个节骨眼,他不可能为了六堡弃守一事和李成梁、和朝廷大部分官员发生争歧,那样的话很容易得罪对他复出一直抱有看法的官员们。

毕竟当年蔚山之役,他杨镐犯的过错足以杀头。这桩黑历史也是他最不愿意被人翻出来的事情,以朝廷现在的党争形势,不说他杨镐本就是走了贵妃娘娘的路子才得以复出,就算不是,老老实实低调做人也就罢了,真跳起来搞事定会被无数弹章淹没。到时,就算皇帝保他,他自个都没法厚着脸皮再做官。

当下这个时代,风潮不但可以断绝一个人的前途径,更可以杀人。

翻出六堡,无疑是正确的策略。在这个问题被抛出后,酒席可以说是不欢而散。

良臣回到建州安排的住处后,反复考虑六堡的得失。

从现有情况来说,李成梁当初上书放弃宽甸六堡的原因是因为六堡孤悬,易攻不易守,所以与其年年耗费重金打造六堡,不如弃守,将居民迁到边内安置。这样一来可以省下大量资金,二来也可以避免汉人通虏。

然而当年提议在宽甸设六堡的也是李成梁,只是当初他提议设六堡的原因却是为了进取,指称设六堡可以有效牵制监视建州,通过移民加强当地驻守,数十年后,则大明又添数百里防线,一二重镇。

设与弃都是李成梁说了算,他是镇辽老臣,辽东的擎天柱,不管说什么,都是对的。至少,朝中的官员们是这样认为的。

良臣寻思,这件事说白了就是年纪的问题。年轻求上进,勇于进取,好封官荫子。年纪大了,什么都有了,自然是没了再向上的动力。老人嘛,求稳求太平求无事,自古皆是。

且不说李成梁弃守六堡是不是有资虏之嫌,单从这件事来看,良臣认为李成梁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那就是他这位辽东的擎天柱其实也怕了奴尔哈赤,这个昔日他家的马奴已经强大到李成梁自己也忌惮的地步。

对于奴尔哈赤而言,恩主李成梁也已从靠山变成了绊脚石,就拿高淮欺辱建州一事而言,若非顾虑李成梁,奴尔哈赤如何能够容忍高淮的税监税兵在他建州横行霸道,打了那么多白条呢。

仅仅因为害怕损失,就宁愿付出更大的牺牲来换取对方不发难,这个逻辑良臣是想不通的。

如果李成梁认定奴尔哈赤终有一日不会再受他节制,那么他要做的就应该是如同年轻时一般,先发制人。趁着辽东明军精锐尚在,还堪战的前提,拔掉这根剌,而非退让纵容,把这条彻底养成恶狼,养成猛虎。

让建州放弃到手的六堡和那上万汉人,根本不可能。魏良臣狐假虎威的再厉害,装神弄鬼的再凶,没有刀把子说话就让人家把吃进肚子里的肥肉吐出来,便是他自己也不信。

他只要这件筹码能够抵消奴尔哈赤的一件筹码就行。

临走之时,他向额亦都提出释放舒尔哈齐子阿尔通阿的事。这件事倒真是杨镐交待他的,因为舒尔哈齐本人现在落在了李成梁手中,那么杨镐就想退而求其次,把他的儿子弄到手中。

杨镐打的主意其实和当初李如梅劝他父亲是一样的,就是扶持舒尔哈齐,削弱奴尔哈赤。

这是杨镐为自己当辽东巡抚布的后棋,一旦他如愿以偿,那么建州的事必然会成为他这辽抚的重中之重。仅辽东眼下的局面看,海西诸部和蒙古人都不足为患,独建州才是要重点关注的目标。

有了阿尔通阿,舒尔哈齐死也罢,活也罢,将来杨镐都能将阿尔通阿养出来,如同李成梁养奴尔哈赤一般。

建州地形复杂,关系也错缩复杂,单纯大军进剿,不可能彻底拔除其势力。那么抚弱制强这套老把戏,就必然要再次拿出来。

良臣倒是不在乎那个阿尔通阿,在他看来,以夷制夷是不错的妙招,但夷来夷去还是夷。解决了眼下的问题,终还是会给子孙留下另一个大问题。所以,提高辽东汉人人口,加强夷人汉化,发展当地民生,才是最有效的手段。“改土归流”已在湖广取得实效,这个不错的制度应当向辽东,向西北,向明王朝势力所及范围大规模推广。

不过既然杨镐想要阿尔通阿,那良臣肯定不能白了这个便宜老师的面子,因而顺口也就提出来了。

额亦都和何和理在听到这个要求时,并无什么反应,禇英那里只是斜头看了眼魏良臣,只代善闷沉沉的抬脚就走。

熊明遇待建州人离开后,想开口问问魏良臣六堡的事到底是杨镐大人的意思,还是天子的意思。

良臣却是不答理他,起身就走。

熊明遇颇是尴尬。

第二百七十六章 看你高楼何时塌第一百四十一章 甲等第一(四更)第九十五章 武装干涉第四十九章 二位,请体面一些吧!第一百六十二章 这魏良臣,一股清流啊第九百零七章 丰城贵人第六十一章 巴巴救我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红包神教第六百八十章 咱家真的很为难第三百七十七章 倭寇在手,天下我有第一百九十八章 飞虎军第一百三十九章 公公出钱,我们升官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们找到老奴了!第九百四十一章 太监不畏死,岂能以死逼之第一百二十五章 魏公公来到我们身边第六百九十五章 老李头,你弄啥咧?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的战斗(下)第九百八十五章 你死了,就是交待第三百一十五章 告奴尔哈赤反动集团书第二百零七章 我要养性第五百九十一章 你这马屁,咱家受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魏公公断案第三百九十六章 末代厂公第二十六章 公公,是真心要杀鞑的第一百八十六章 明治时代的正式开启第五百六十五章 李大相公成了李相公第二百五十二章 魏公公的校长梦第九百五十七章 陛下,臣带银子去见您第二百九十六章 汗王嘴歪了第十三章 许显纯第一百二十六章 上头让多关两天第五十七章 目的第一百五十一章 有钱就能当大爷第三百五十五章 娘娘,是个千金第一百九十八章 尊皇攘夷第九十七章 做人,不能这样第二百四十四章 皇爷让你滚第三百四十五章 科道 正使第十一章 战斗吧,诸君!第二百五十四章 八千女鬼代大明第三百一十四章 禇英,你敢坑我!第十七章 义州第一百七十二章 魏良臣的七大罪第三百六十二章 终于,该我上场了!第二百九十九章 只要魏公公同意,东厂就照办第二百四十九章 你有血光之灾啊第八百八十章 咱家,分文不取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校哥儿第三百七十章 娘娘救我!第八十四章 我与西李有仇,负恨难伸第二百零七章 一切要看杜太师第二百九十章 听我一番话,胜读十年书(中)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问题是没钱第三百一十三章 清君侧,保贵妃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们找到老奴了!第六百八十三章 强大的海军第九百二十八章 尔不给,咱自取!第六百三十章 假的比真的要体面第四十七章 如何跟知识分子打交道第四百六十七章 魏公公衣锦还乡第一百零八章 大丈夫,当如是第一百二十一章 朕又上当了第三百八十二章 出了事,咱家顶!第八十四章 大贝勒的绝望第三十六章 天王盖地虎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皇回忆录(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见了娘娘,不要乱说话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红包神教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四司八局(二)第六十六章 彪悍的女人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国丈很在行第九十二章 如愿以偿第六百六十七章 标下水营关系重大第八百五十二章 终极杀器(中)(求订阅)第十九章 批评朝廷不杀头第一百六十七章 小魏人不错啊第一百六十九章 京都告急 日本告急第八百三十章 下回叫老相国开开眼第七百四十九章 咱家不是那种人第一百六十章 他们不办事,朕就绝食第二十八章 有事就跑第二百二十九章 夺人妻,杀人儿第七百零九章 臭名在外第五百一十二章 通州,好兆头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义灭亲的二叔!第九百章 英明神武魏公公!第二百一十章 阎王不叫自己去第一百二十一章 朕又上当了第三百五十九章 亡其国,篡其史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公如俞、戚再生!第一千一十四章 太子妃死第一百三十七章 这,就有点尴尬了(四更)第八百二十六章 兵强马壮者,说话才算数第五十章 仁义第三百零六章 你们的背后是公公第一百九十三章 以后,你就是驸马爷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心有灵犀一点通第一千零四章 良臣,我想要个孩子第六百五十一章 集体打包跟咱家走第一百七十七章 常石镇倭事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