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兵仗局大拿公公

做辽东巡抚的是杨镐,策划拿土蛮开刀的也是他。

这事,他为何自己不跟万历说,非要魏良臣这个杂流舍人替他说。

内中微妙所在,就是封疆和幸臣的区别了。

杨镐年前能够复起为钦差正使,得益的是他好友给事中杨应文在一封奏疏上,提到了他当年在朝鲜的功绩,杨镐自个也走了郑贵妃的路子。

当时万历正为关门军变的事发愁,觉得杨镐虽然当年犯了大错,但毕竟是做过实事,经过战争考验,资历够足,在关外能够镇得住场子,于是便下诏命他起复。

如今,随着李成梁归京,杨镐接替李炳为辽东巡抚,这位当年的罪人已然成了大明朝的封疆大吏。

身为封疆者,一举一动都为朝野内外注视,而明朝制度,地方督抚是不可以直接向皇帝上书言事的。他们的奏疏只能走通政司,尔后递内阁,票拟批红,再转六部地方。

在这一制度限制下,杨镐是不可能走“不正规”途径向皇帝上书言事,哪怕是密奏都不行。

因为,眼下的朝堂内外,根本不存在密奏一说。只要你写了东西,递了上去,哪怕是由太监亲自接手送到皇帝手里,这密奏里的内容也瞒不住外朝。

官员能结党,太监就不能结党了?太监也是人,也有亲近远疏,更不是孤家寡人,他们的身后,同样牵着一条条线呢。

日后所谓的“阉党”,可不是一帮太监在那结党,而是太监和外朝反东林的朝官同盟。

主力和打手,也是清一色的外朝官员。

文武都有,良臣他二叔魏忠贤只不过是联系这些人的钮带而矣。

紧密团结在以九千岁魏忠贤公公为核心的中央周围,大抵,也就这意思吧。

换言之,经过这么多年激烈的党争,朝堂内外根本就没有什么保密措施。这大明朝的公文体系,完全就是个透明玻璃,只要有东西打这玻璃里过了,甭管你掩饰的再好,藏得再深,终归会留下痕迹,让人发现。当年,王锡爵就是吃了密奏的亏,结果导致东林党上台。

前车之鉴,杨镐哪里敢上什么密奏。

并且,若封疆皆绕过内阁直接给皇帝上书,还要内阁做什么?

这是犯了大忌讳的!

杨镐真敢这么做,第一个不饶他的就是内阁首辅叶向高,等待他的必然是弹劾下台。奸逆小人的定语百分百跑不掉,这辈子他都别想再起复。

大明朝就这桩怪,得罪皇帝不要紧,朝廷始终记着你,一有机会就会让你东山再起。可向着皇帝得罪朝廷,那就吃一颗药丸吧。

杨镐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魏良臣就不一样了,他只是文华殿舍人,杂流出身的小官,吏部都挂不上名号的人。跟当年成化朝的供奉官一样,完全是皇帝凭个人喜恶直接赐的官。这官,吏部可以认,也可以不认。认与不认,就看你个人运气了。

不过别看舍人官小,可却有个好处,那就是能直接向皇帝上书,走厂卫及内廷的路子。外朝的手伸的再长,总管不着厂卫吧。

再者,外朝的科道言官们可没兴趣关心一个杂流舍人跟皇帝说了什么,这种人连小臣都算不上,他就是给皇帝说一万件事,难道还能把朝堂翻了不成。

别看杨镐性子大咧咧,看着很是豪迈,不拘小节,这人啊,其实心眼也多着。

能做经略,做巡抚的人,会是那么单纯的一个人么?

说白了,杨镐收魏良臣做学生,不单单是想跟贵妃那里把“友谊”巩固好,更是看中了这小家伙的“特权”。

让魏良臣替自己先打招呼,贵妃有数,就是皇帝有数,届时他杨镐再上书,就功效百倍了。

这件事对魏良臣而言,是小事,所以他毫不犹豫的爽快应下。

当然,做学生的也要有所回报。

于是,他将叶赫部有意相助大明征讨土蛮的事说了。

“叶赫部想请老师上书朝廷,为叶赫部的首领请个封号,日后老师也能给予照料一二。”

杨镐听后大喜,叶赫部虽然不如从前,但瘦死的骆驼也是有点肉的,凑个一两千批甲人是没有问题的。他本意年后攻打土蛮,也想征些女真和亲顺蒙古部落配合作战。

这样,一来能壮声势,二来也可以减少明军的伤亡。

若非土蛮位于辽东内陆,杨镐都有意行文朝鲜派兵助战。以他在朝鲜的威望,光海君那里肯定没有二话。

“只要叶赫真心助我大明,奏捷之时,我必应其所求。”杨镐当下拍板。

见这对师生说的高兴,蒋方印趁势将降倭的事情提了出来。却不是以魏良臣的名义,而是以巡抚衙门的角度看这事。

“据卑职访察故档,当年共有四千余降倭安置在辽东各地,大多在铁场和工矿,如今大致还有三分之二。以魏舍人草帽顶子山一战来看,这些降倭还是堪用的。大人不若将他们整合,归亲信之人指挥,如此也算得一支有力人马。”

“那些降倭嘛…”杨镐斟酌片刻,点头道,“且先在沈阳中卫安置,年后拨归王参将指挥,真要如你所说,本抚定会给他们个好去处。”

良臣心里有些犹豫,杨镐大嘴一张就把降倭拨给王维栋,这可对他不利。但是,他只是文华殿舍人,无有兵权,更不可能在辽东带兵,所以杨镐这个安排倒非是刻意针对他。

这事,倒是有些麻烦了。

良臣可不愿降倭成了别人的手下,琢磨着回京之后得想办法把人弄到自己名下。就算不是归自己直接指挥,也要对他们有足够的影响力。让他们知道小天使大人时刻关心着他们,时刻想着让他们回国呢。

可是,怎么弄呢?

贵妃娘娘肯定不会帮他这个忙,而良臣认识的人有份量可以办这事的也就是司礼大珰金忠一人,但金忠不是提调御马监的太监,若是的话,岂止是降倭,就是飞虎军那帮人都可以解决编制问题。

看来,得帮金公公更上一层楼,升了掌印才好。

成了内廷一把手,金忠或许真能帮自己把事办了。

除金忠外,和兵事稍微沾点边的,良臣倒是想起一人,那人就是那日在东四胡同小刀刘那很“赏识”自己的兵仗局王大拿公公。

第一千二十章 娘娘开个价吧第二百六十四章 从外海归来的联合舰队第八百零三章 公公,咱们要打谁啊?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真是甲等第一第三百二十章 天命汗之死第二百一十三章 正使杨镐第九百三十三章 事变继续?第四百三十三章 虎躯一震第九百九十五章 娘娘,我不要紧的第七百二十七章 魏良臣到此一游第二百一十一章 那小子是贵妃娘娘的人第三百二十一章 老文在这方面很有经验第四百二十六章 强将手下无弱兵第九百八十九章 多少有些感情第一百六十八章 打幕府 分田地第六百二十二章 你不死,圣人不瞑目啊第六章 暴起第二百一十八章 中央集权制第九百零八章 老汤,有埋伏!第二百四十七章 我的个人意见——一张揭贴第八百八十九章 板哉!第二百五十四章 八千女鬼代大明第三百二十四章 太子维新第二百六十三章 吾义不屈节以辱国第二百五十九章 你怎么知道的?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红包神教第二十八章 有事就跑第二百零八章 过河第二百八十五章 筹码互换第一百五十六章 与咱做对食吧?第一百零二章 舍命护主魏二叔第三百零七章 死马当活马医第六十三章 一动不动是王八第七百一十九章 咱都没了鸟,还怕个鸟第七百二十三章 大炮开兮轰他娘第三百零六章 你们的背后是公公第二百八十二章 龙虎将军,有话好说!第一百章 历史的转折(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同一个人选第六百七十二章 你怕咱家没钱赌?第一百九十五章 截胡第四百八十章 莫要怕,咱家给钱第九百零一章 投名状第六百二十章 二公子在这里!第二百一十一章 一大一小第二百三十三章 你这个假女婿第二百三十六章 八阿哥,是倭奴第二百三十四章 陛下生的好女儿第三百零四章 落兔岭阻击战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四司八局(三)第四百四十六章 公主请客第三十章 鏖战第一百七十三章 杨涟,你个奸贼!第七百五十六章 公公,有旨意第一百三十章 娘娘贤良 六宫之主第一百二十六章 浑河血战的强兵第九百四十二章 留都防乱公揭第九百二十二章 贵人,你觉得你值几个钱?第三十五章 魏公公手气真好(求推荐)第六十八章 照拂第六百三十五章 士可杀 屎不可辱第六百一十六章 照规矩做事第二百五十七章 七大恨的主人公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小别胜新婚(中)第四百三十八章 老乡最可靠第五百五十六章 西李和巴巴?第一百三十六章 魏良臣什么来头(三更)第一百七十三章 杨涟,你个奸贼!第七十八章 我禇英是不可能签字的!第一百一十五章 殖产兴业,维新强国第二十一章 火熏第一百七十四章 我是不是天下人第三百二十一章 东宫抵抗的不会第三十一章 小哥,请留步第二百八十三章 山海关的援军第九百八十九章 多少有些感情第四百章 喔?第三百二十八章 亏了,真亏了第九百九十四章 贵妃为人老道第六百三十四章 东林书院过分了啊!第四十五章 借宿第三百五十六章 巴巴变了没有?第四百六十章 死不瞑目的道兄第五百零九章 秀芝姐,跟我走吧第七百零八章 此地是宝山第七百四十一章 区区毛贼,有何可怕!第二百三十一章 钦差副使第三百九十三章 永宁公主第二百零二章 姑娘,我是阉党第七百五十七章 御马监的礼物第六十五章 弟兄们,接客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凭这个行不行?第十九章 批评朝廷不杀头第八章 强者第二百一十八章 中央集权制第四百二十八章 年轻人,多补补第六百零三章 今之局面,系在东林大君第三百三十六章 有了新人忘旧人第五百四十八章 殿下好人哪!第一百五十章 平埔歼击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