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事了拂衣去,不留功与名

田尔耕是怎么知道他的揭贴递上去一定会落在张诚手里呢。

这是良臣给把的脉。

他也没到处瞎打听,直接叫陈默去宫外张诚的私宅送礼,然后从张诚的掌家口中得知张公公今日当值。

于是,田尔耕在合适的时机将合适的贴子递到了合适的人手中。

揭贴肯定不能落在孙暹手里,这位孙公公和东林党关系不一般,王安就是这位名下。要是叫孙公公给拿到,良臣相信不但万历看不到这份揭贴,连带着田尔耕也要吃大挂落。

当然,这贴子也不能落在金忠手里,因为都知道金公公和东林不和,所以要是由金忠上递,不免有诬陷打击之嫌。

“中立”的张诚是不二人选。

作为无党派人士,张公公上递,那是公心本职所在,谁也说不出不是来。

宫里消息很快传出来了,皇帝大怒,责司礼秉笔张诚至内阁质问首辅叶向高,责令叶向高马上派员督查此事。

听说,皇帝发了大脾气,称福清相公要是不管,皇帝就要动诏狱。

在此情形下,叶向高不敢不从,当即指令都察院彻查此事。

不过都察院派出的几员御史在调查过一番后,却以察无实据上奏。

万历一气之下,派员再察。

这次派出的是御史刘光复。

刘光复亲自到通州李家老宅实地察看,又去大裕山寿宫堪探,最后上报皇帝,查明李三才盗取皇陵木二十二万根用于营建私宅。

奏本泄露后,举朝哗议。

…….

“二十二万根巨木,这是要建紫禁城么?”良臣莞尔而笑,“那刘光复真能瞎说。”

“非瞎说,有据,刘御史可是有真凭实据的。”李永贞一本正经。

良臣问道:“有什么据?”

“公公真要知道,大可拆了李家宅子来看嘛。”李永贞笑了起来。

良臣也笑了。

刘光复是浙党,浙党又是东林的死对头,沈一贯在任时可是把东林整的不轻,如今得了机会,哪能不往死里整李三才呢。

二十二万根皇陵木肯定是夸张的不能再夸张了,据田尔耕手下探察,用于通州李家老宅的皇陵木最多不会超过十万根,并且这还是将那些小木头也算上的。

到了刘光复这倒好,小木都变大木,张口就是二十二万根,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不过到底多少根,其实不重要。

重要的是,李三才真的“买”了皇陵木。

哪怕是一根,他都是偕越。

京里达官贵人买皇陵木的多的是,那是无人追究,一旦较真,事情就大发了。

“开山元帅,托塔天王这一回日子不好过了。”良臣心情大愉,总算是给东林添了堵,扳倒李三才有他魏公公大功。

“开山元帅、托塔天王?”李永贞张了张嘴,这是从何说起的。

良臣嘿嘿道:“李公公肯定看过水浒吧。”

“当然。”李永贞点了点头,“是本好小说。”

“李公公不觉得这东林党和那梁山上的贼寇有些相似么,都是结党,自有座次。”良臣摇头晃脑,“若无李三才淮抚之权势,之钱财,又岂有东林之今日。所以,咱家说他是东林党的晁盖。”

“朝中的大事,到了魏公公这里,竟成了绿林故事,有趣。”李永贞失声而笑,“那既然李三才是晁盖,谁又是宋江呢?…难道是无锡那位?”

“顾宪成当不起这个宋江,其人有才无品,有学无问,倒是福清相公有这个资格。”不是良臣看不起顾宪成,这位确是东林元老,开山祖师,不过真做不得宋江。

谁是宋江,二叔早给钦点了。

“叶阁老么…倒是个及时雨。”李永贞赞同良臣的看法,东林党内除了叶向高,没有谁有这个资格当宋江了。

二人四目交对,会意一笑。

“不过魏公公这么一比,可把东林党比成好汉了。梁山一百零八将在民间名声可是不错,要照魏公公这么形容,我等岂非是高俅、童贯辈?”

“打家劫舍吃人的好汉,还是替天行道忠于朝廷的好汉?”良臣不以为然,“李公公熟读经史,这小说故事怕不会当真了吧。”

“那倒也是。”

李永贞如何不知那梁山好汉实是群盗,杀人越货,拦路山大王,甚至黑店宰人弄什包子,从上至下,细一数来,能有几个好人。

“这里是南镇田镇抚搜罗的有关李三才贪脏枉法的证据,且交给李公公了。”良臣打开抽屉,很是郑重的将一堆材料递给了李永贞。这也是他约李永贞前来的目的。

李永贞接过,随手拿起几张来看,尔后放下,微一点头:“田镇抚倒是用心了。”

WWW¤Tтká n¤C O

“且看李公公如何落井下石了。”良臣饶有深意。

李永贞轻声一笑:“魏公公放心,这一次,托塔天王不走也得走了。”言毕,低声道:“魏公公于此事出力甚大,是否使中外皆知?”

“这个嘛…”

良臣颇是动心,扳倒李三才大功论在他身上,反东林急先锋便顺理成章,于五党之中有大名望,于将来有大好处。这也是他一开始的动机。

然,再三思虑后,他摇头对李永贞说了句:“事了拂衣去,不留功与名。”

为何不留功与名,因为他魏公公抽不得身了。

……

次日,楚党中人、郎中邵辅忠弹劾李三才表面上是忠臣其实是个大奸贼,表面上正直,实质上狡猾,列举他贪污、虚伪、险恶、专横四大罪状。御史徐兆魁接着弹劾,一天之内,弹劾李三才贪脏枉法的奏本达到二十六件。

本就被皇陵木之事弄得灰头土脸的李三才大惊失色,连忙上本为自己辩护。

五党突然大动作,东林党人自是要救李三才,纷纷上疏力驳。给事中马从龙,御史董兆舒、彭端吾,南京给事中金士衡相继为李三才申辩。

远在无锡的顾宪成嗅到斗争不妙气味,急忙写信给叶向高,力称李三才廉直,要叶向高无论如何也要保住李三才。之后,顾宪成又写信给吏部尚书孙丕扬,请求为李三才正名。

哪知东林党人、御史吴亮见了顾宪成两封信,觉得对李三才有利,便把两信抄到邸报上。结果,齐、楚、浙三党一下打了鸡血,矛头转攻顾宪成以一介布衣之身干预朝政。

第三百五十五章 娘娘,是个千金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佬王体乾第二百七十八章 阁下,请正义的进军吧!第一百八十四章 帝国行的是皇道第一百三十五章 小千岁立枷(二更)第九百六十章 崖山精神(清明特稿)第二百二十六章 欲与天公试比高第四百一十八章 北镇诏狱 入者无出第七百九十三章 黄金万两可备好了?第二百一十五章 我看,穷寇就别追了吧第二百一十五章 我看,穷寇就别追了吧第二百四十二章 明使借刀杀人?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陛下万岁,殿下万岁第七百零九章 臭名在外第八十六章 咱是瓜尔佳家的女婿第一百八十六章 这李进忠,什么来头?(求订阅)第四百七十三章 误会了,我是魏老二第四十八章 朝廷的体面还要不要了!第七百四十七章 见血的刀第三十九章 让路!第十六章 抢人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珰的摇篮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明武运长久第二百五十七章 国际主义的力量第三百三十八章 赏,得赏!第七百九十一章 空手来?不见!第六百八十二章 你们说咱家好不好?第二十九章 背水一战第二百九十九章 只要魏公公同意,东厂就照办第二百零一章 公公何以使女真诸将?第一百八十三章 要不,让我去看看?第二百零六章 一路向西第一百三十一章 借刀杀人第七十四章 二叔的情敌第八百一十二章 早干什么去了?第一百一十章 公公有喜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皇回忆录(上)第四十三章 二叔可是弼马温第二百一十八章 天子亲军第五十二章 长胡子了,摊牌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魏公公来到我们身边第四百八十七章 你给我死过来第七十八章 归藩第二百零七章 家贼(可不订)第八百八十七章 公公的讲话要牢记第三百三十六章 有了新人忘旧人第二百二十七章 愿为大人效死第七百三十六章 不怕掉脑袋么?第五百章 另外一笔账怎么算第一百四十三章 奉天讨日诏第七百三十七章 用心打、着实打第一百三十章 娘娘贤良 六宫之主第二十四章 父子第三百四十章 且看谁本事大!第二百零八章 我要治国第二百四十四章 为皇帝玉碎的时候到了第八百三十章 下回叫老相国开开眼第九百三十七章 糟老头坏的很第四百二十九章 督公第一百八十二章 要重点突出二叔第七百零一章 关咱个屁事第二百九十五章 那少年在何处?第六百九十六章 你侄昨和人家好的?第八百七十四章 锦衣卫的专业人士第四百四十六章 公主请客第三十一章 小哥,请留步第二百一十五章 我看,穷寇就别追了吧第五百零四章 选兵第一百五十章 好好干,下一个县长就是你第三百二十八章 红袍太监,宁有种乎第六十六章 不归路第二百五十八章 胜利属于帝国第三十一章 小哥,请留步第一百一十三章 魏公公断案第一百四十六章 海陆官兵要紧密团结第八百八十六章 侯爷,魏太监去你家了!第五百三十三章 李大相公胆不小啊第六百七十四章 有事情,找咱家第二百章 无主之物第四十二章 突破第九百二十六章 上坊桥事变(中)第五百零七章 动身第七十一章 你敢诅咒小爷!第五十三章 老天有眼,魏阉要咯屁了第二百九十章 魏公千岁第九百二十七章 日出东方,唯我不败第四百三十九章 让姑娘们兼个职第二百七十九章 你要造反么?第五百三十二章 有种人,不诛不行第八十五章 废品收购站第二十章 边功第三十二章 俺老婆有钱第四十六章 以后叫我巴巴第一百四十章 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三更)第三百二十五章 大贝勒疯了第三百一十三章 有委屈不要紧,跟我说第一百八十二章 天皇回忆录(中)第六百九十六章 你侄昨和人家好的?第二百二十六章 奴才明白!第七百二十一章 就凭咱家这张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