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八百里加急

“陛下用臣,便当纳臣谏言,今章奏不批,大僚不补,废弃官员不能起用,臣于内阁诸事无益,诸事无补,留之何益?”

京城,内阁值房,首辅叶向高悲愤之下提笔给皇帝上了一份辞呈。墨干之后,他轻叹一声,将这份辞呈装入内阁急递,命值房舍人递进宫中去。

因连日无雨,京中气温又高,虽说值房内早备了冰块,但暑气依旧炙人。叶向高坐不住,负手来到值房边的小花园。这小花园是嘉靖年间首辅夏言请上御准修的,地方不大,却足够阴凉,是夏季阁臣们纳凉最好之所在。

坐在树荫下,叶向高心情颇差,最近这些天,他时常陷入无奈和苦闷之中。但这些并非他今日请辞的原因,导致他灰心泄气也想一走了之的是党内同僚、吏部尚书孙丕扬的请辞。

叶向高清楚,孙丕扬请辞无疑跟京察外计不能有所作为有关,但此事关系甚大,他福清相公虽也有心涤荡朝政,但党争之弊已成顽疾,非一京察就能彻底根除的。更况,宫里那位有意平衡,弹章多留中,圣意如此,又岂是东林一厢情愿就能办成的。

东林固与奸党水火不容,但斗争总要讲手段,明知硬来不行,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如何能成。

赵南星和邹元标二公那里,叶向高都与他们说的清楚,二公也知难办,倒也不再胡乱指挥,这使得叶向高难得清净下来。

孙老尚书已年过八旬,这等年纪倒也真是应该怡养天年,叶向高虽遗憾孙丕扬请辞,但于心里其实也想孙老尚书归乡去,免得累死在任上。更重要的是,孙丕扬是党内这次京察的“强硬派”,他老人家若去,事态便能彻底平和下来,有助于朝政稳定。

叶向高纵是东林党人,但身为内阁首辅,深知稳定压倒一切。对付奸党总有机会,不能急于求成。

不过想到孙丕扬辞呈所言,叶向高不禁更是头疼。

老尚书给皇帝上的辞呈中请辞的理由是他身为吏部天官,然朝廷缺官却不补,因而请辞。

缺官不补已是近二十年困扰朝堂的最大弊政,南北两京缺尚书、侍郎十五人;最高监察弹劾机构都察院,缺都御史、副都御史正副职四人;外省总督、巡抚缺六人。这都是高品大员,朝堂中流砥柱,及至地方缺额,则是不计可数了。

可以说,大明朝如今缺官恐怕超过一半。一边是官位空缺,一边是在吏部排的长长的侯任队伍,多少寒窗苦读士子金榜题名,却不得任用,亦或区区小职一任多年,不晋也不调,直蹉跎人之岁月,实叫人扼腕痛惜。

然而,让人难以容忍的是,当今陛下居然私下里与内监说道什么海宇升平,天下无事,朝廷要那么多官做什么?还说什么一官要多少百姓来养,今少任许多官,便少要百姓许多钱,如此,朝廷省了开支,百姓得了实惠,岂不皆大欢喜。

“要那么多官做什么?少这么多,朝廷不还在么,未曾见的倒了。”皇帝陛下的原话大致如此。

这可真是个糊涂君,小气君,抠门君了!

叶向高每每想到陛下说的这等糊涂话,就气不打一处来。

须知,科举取士乃国家立足根本,当今皇帝却轻科举,不任官,实是断国家根基啊!

福清相公真是恨陛下不争。

不久前,为补充科道官,吏部曾进行过几次考选,共选中七十人,然而却得不到皇帝的批复。

叶向高为此曾上疏几十次,进行催促,却无下文。

李三才是不能入阁了,但阁臣却还是要补的啊!

所以,叶向高又接着上疏请求增补阁臣,结果是宫里毫无音讯。

这让叶向高十分的失落,知道孙老尚书上书请辞后,他忙上疏请求皇帝陛下下旨挽留孙尚书,可皇帝却跟聋子般不答理。

孙丕扬是不走不行了,他的建言屡被皇帝拒绝,再加上京察之事不得进展,身为天官毫无动作,再留在这吏部又有什么意义。

最让老尚书气愤得是,年前走马上任,曾向皇上举荐顾宪成、赵南星、邹元标、高攀龙等人品正大的被削职官员一百三十八人,可皇帝一个都没准。

就在昨天,孙丕扬挂印离去。

宫里,半点动静也没有,甚至于连个中官都不派一个追还。

却不知老夫这辞呈到了陛下手中,陛下是不是也无动于衷。

叶向高苦笑一声,摇摇头起身。

此后,内阁便向宫中传了消息,说福清相公患病,不能理事了。

正陪着贵妃娘娘钓鱼玩的万历听了这消息,愣住了,慌忙叫人将先前福清相公的辞呈拿来,反复看了几遍,召来张诚,让他马上去叶向高府邸传谕,说无论如何也要福清相公入阁理事。又派御医赶紧去给首辅大人看病去。

万历这是真坐不住了,他什么官都不可以不任,都可以空着,唯独内阁不能空着。江山社稷和祖宗的基业,总要有个管事的替他全盘掌舵才行。

要不然,真个就乱了套。

宫中前后往福清相公府派了三拨人,张诚领了两拨,第三拨是司礼掌印太监孙暹去的。这一次后,叶向高总算是答应了回阁理事,但在回阁前,他让孙暹给皇帝带了份奏疏。

奏疏的内容是提醒皇帝应当为福王准备舟车仪卫一事了。

奏疏到了万历手中后,万历当场气的就把这奏疏给扔了。

为什么?

因为万历知道这是叶向高在提醒他该让福王回藩了。

确实,叶向高是在提醒皇帝应该让福王回藩,他现在只想把这件事做成。如果能在他任首辅期间让福王回藩,其成就不亚于当年为太子争国本。

叶向高不着急,他在等皇帝的批复。

皇帝的批复一天不到,他就不一天不回阁办事。

直到,常州府送来的一份八百里加急让他老人家坐不住了。

“快,快备车进宫!”

福清相公急的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更换。

与此同时,宫里也接到了江南的奏报。

“什么?他把东林书院给烧了?”

万历目瞪口呆的看着张诚,张诚的边上则是锦衣卫北镇签事田尔耕,这消息是由田尔耕亲自送进宫中的。

第四十四章 孝子第三百零一章 舆论战第四百零三章 骗你是小狗第八百七十四章 锦衣卫的专业人士第二百零三章 你是魏忠贤第二百零三章 替哥哥烧些纸钱便是第五十章 仁义第八百七十三章 人不能随便耍威风(为白银盟主加更)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忠不孝的家伙第一百六十六章 小千岁题词第五百六十章 娘娘,借点钱吧?第一百四十一章 公公出新书(重发,已订勿订)第一千一十二章 贵妃就交给你了第七百五十二章 有辱斯文第七百六十六章 海上三大寇第一百一十章 殿下赔个不是就行第十五章 北上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负心郎第三百零四章 魏公公将发表重要讲话第二百七十五章 一国之基第二百五十二章 生了反骨的公公第四百二十九章 督公第九百四十七章 不给钱,吾宁死!第三百九十四章 再去东宫第一百一十七章 包吃包住第八百五十九章 洋和尚开窍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道具,又到手了第八百八十五章 任它几路来,咱先跑为敬第二百一十六章 公公,您在哪啊!第三百零九章 海军姓朱还是姓魏第六百五十五章 烧...烧得好啊第十四章 八旗第二百九十七章 天下军队是一家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小别胜新婚(下)第二百一十章 魏太监就是潘仁美第九十一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第二百五十八章 胜利属于帝国第十九章 明军第一千一十六章 呀,贵客!第十四章 八旗第六百一十五章 到人民群众中去第四百五十七章 公公很亲民第四百六十三章 杀人偿命(下)第四百五十章 为夫守节第八百二十一章 牌品好,就是人品好第一百三十二章 事后一根烟第二百一十一章 一大一小第二百九十二章 老奴回不去滴第四百五十章 为夫守节第十章 大金也有勇士滴第九百四十四章 中立第四百九十三章 鸡犬升天第九十七章 做人,不能这样第四十六章 东奴免送第六百八十三章 强大的海军第四百三十四章 相公要入阁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我要自己练第四百八十一章 魏公公,有话好说第五百五十一章 你这人,真没前途第六百二十二章 你不死,圣人不瞑目啊第一百五十六章 良船证第二百三十四章 杀人者,洪太主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公如俞、戚再生!第五百八十三章 恭请皇爷校阅大明海军疏第一百九十三章 矿监可换不可废第一百四十章 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三更)第二百四十九章 你有血光之灾啊第八百一十七章 必为大明一员虎将第四百八十二章 谢魏公公赏第一百九十三章 矿监可换不可废第五百五十三章 殿下又想开了?第三十八章 进退两难的三阿哥第六百九十八章 公公,您发发慈悲吧第三百八十二章 出了事,咱家顶!第五十七章 不怨你才怪第二百九十五章 那少年在何处?第七百一十二章 圣约翰*庞麦臣第二十四章 雁过要拔毛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们找到老奴了!第二百二十三章 舒尔哈齐送大礼第三百一十一章 奉旨诛奸第三章 二叔去哪了?第七百三十四章 火拼高邮卫第五百三十章 用刑之道在于诛心第八百七十章 狗太监再阉一回!第二百九十五章 凡事要提前准备第三百四十二章 趁你无知要你命第二百零六章 我要修身第二百八十五章 筹码互换第三百三十一章 乱命不受第三十一章 钮祜禄家的汉子第一百九十五章 是,陛下!第八百二十九章 拜山头第三百一十二章 司礼逼宫第二百六十三章 催命鬼第一百一十四章 不中用的货(求订阅)第二百五十二章 生了反骨的公公第四百二十二章 魏公公胆不小啊第八百六十六章 日久,终见人心第二百零五章 为祸辽东者,必奴尔哈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