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章 御马监的礼物

也请五位盟主大佬给德川将军带句话,皇军不日就到。

…….........

王体乾到扬州了,早两天就应该到的,路上,叫王纪耽搁了。

王纪便是新任漕运总督兼巡抚凤阳。

此公是万历十七年进士,曾任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后迁户部右侍郎。李三才入京为户部尚书时,廷推王纪为漕运总督,兼巡抚凤阳。

用后世话说,这就是荣升督抚重臣,从实权副部一跃而为加衔的副国级别了。不出意外,以此公曾在都察院任职的经历,日后入阁理事板上钉几个钉。

漕运总督也是除南京镇守太监及守备勋臣之外,可以撼动东南半壁江山的要职。

某种意义上,漕运总督其实就是大明朝的最大的军头,权势之重甚至比辽东李成梁还要显赫。

因为漕运总督衙门统领运河沿途数省120余处卫所,可调之兵达12万之多,隶属漕运总督衙门的漕船更多达十万余只。

反观大明九边,又有哪一镇兵员可达十二万之巨呢。更不提那九边吃穿用度,大半还是由这漕运总督衙门调配。

又有钱,又有粮,还有兵,更有一条金水河,难怪人说漕督才是地方督抚之首。

当初李三才为漕抚时,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派兵捕抓矿监税使手下的小太监和办事的,非杀即关,还明火执仗勒索山东矿监陈增十几万两银,而陈增却寒噤不敢言,李三才所凭仗一乃其威望够大,二便是这麾下兵马之多。

崇祯末年,凤阳总督马士英能够决策南都,靠的其实也是这原先隶属漕运总督的凤阳兵马。

而提督海事太监魏良臣能以区区几千兵就在大江南北横行,也和这漕运总督管兵有关。

明朝在南方官制混乱,南都有调兵之权,漕督亦有,各卫所有归巡抚提调,有归卫指挥提调,也有属总兵参将管,而上头还有南京兵部,南京兵部上面又有北京兵部,这便使得南直隶兵马虽多,但真要短时间凑一支精兵出来,并且不顾北京压力,果断行事却是难上加难。

甲申年,南方各省各行其是,一方面是无共主,另一方面也是这积弊所致。

所以,魏良臣这个突然南下的太监,就好像一只老鼠钻进了瓷器行,哪怕这瓷器行中站满了拿棍子的人,他偏可以大摇大摆行事。

当然,这也和他兵精有关。

只是,魏公公却不知,自己的嚣张跋扈固然让南都那边难有动作,顾这顾那,但淮安的漕运总督衙门却盯上了他。

准确的说,漕运总督王纪想学前任李三才一样,拿魏太监开刀扬声名。

这也是有个导火索的,好端端的,王纪又是个刚上任的总督,手底下一摊子事等着他挼顺,哪有功夫管江南的事。

要知道,这漕运可是大明朝最肥的口子,靠运河吃饭的有几百万人。王纪新官上任,如何安抚旧人,又如何照顾新人,一桩桩弄起来,没个一年半载,王纪休想理平。

更何况,魏太监封的是长江海运,又不是切断漕运,总督衙门吃饱了撑的要和他掐架。

叫人盯上,还不是魏公公自个找的。

被灭门的钱家乃高邮段运河漕口,等若漕运衙门委任在高邮的催征官。

要明白,总督衙门除所隶十二万大兵之外,尚有几十万依附力量。

官兵是用来维持明面秩序,而那几十万依附力量才是漕运真正的核心所在。

这力量便是如钱文业这般的漕口组织,皆是青壮,他们既承担漕运钱粮输送重任,又负责维持各漕段利益秩序。

所谓明规则之外又有暗规则,层层交织,方形成了如今漕运之现状。

在没有魏公公的原本历史,这些漕口日后的影响甚至到了民国,青帮便是漕口的延伸。

黄金荣、杜月笙之流,包括中正公,论辈份,都是漕帮的徒子徒孙。

漕运这一块,贯穿数省,但其实却是个独立于数省的存在。

十分封闭,地方根本不能干涉,因而即便是清理门户,也只能漕运总督衙门自己做,外人做不得。

魏公公杀钱文业,无疑犯了总督衙门的忌讳。

王纪如果不有所动作,下面人如何看他。

这也是一个好机会,如果操作得当,王纪无疑就能赢得人心。

因而,王纪很客气的留了王体乾两天。

身为总督,眼线方面自是不弱。

王体乾出京之后是沿运河一路南下,而这运河正是漕运总督的地盘。

一个内官,有锦衣卫护送,打京城而来,目的地是南方,不用脑袋想,王纪也猜出定和在江南闹出好大动静的魏太监有关。

他也肯定这个姓王的内官身上一定有皇帝的圣旨,因而,总督大人便想知道陛下的旨意究竟是什么。

这关系他是文斗魏太监,还是武斗魏太监。

王体乾也是个老狐狸,在宫里浸磨了三十年的人,没有人是傻子。一眼就看穿王纪的心思,和王纪虚与委蛇,在淮安两天,硬是没让王纪摸出什么底来。

王纪有些恼火,可也不敢将人扣下,更不敢强抢对方身上的圣旨,因而只能放人。

离开淮安后,王体乾越想这事越不对,因而不再走运河,直接租了马车赶来扬州。

他是知道魏良臣在扬州的。

得益于沿途商人的“传播”,海事魏太监在江北胡作非为的事迹,这会早就传到了京城。

王体乾一行是傍晚到的扬州,按规矩应先去知府衙门支会,但他没去,而是直接来了这醉元楼。

“小案首这红光满面的,想来是有喜事?”王体乾打趣着匆匆赶快来,脸上尚有红潮未褪的魏公公。

“王公莫和晚辈说笑了,公公这一来,没有坏事,晚辈就得乐坏了,哪有什么喜事。”

魏公公哈哈一笑,他与王体乾真不是外人,几百两银子可是孝敬了。心里则在品味楼上赵家儿媳的话语,不方便是啥意思呢。

“公公是先宣旨,还是先吃饭?”

魏公公知道王体乾这人办事爽快,所以就直接问了。尔后和一块来的李维、田刚打了招呼。

“不急,先把东西给你。”

王体乾吩咐李维几句,后者听后忙带人将几只箱子从车上搬进了醉元楼。

“王公真是客气,哪有前辈给晚辈送礼的。”

魏公公很是好奇,用眼神询问田刚箱中是什么,可后者也不知道。

“这些是御马监刘督公托咱带来的,可不是咱的东西。”王体乾微微一笑,示意随从将箱子打开。

第一个箱子里是一叠由御马监签发的官凭,和一盒盒官印。

另外两个箱子则是崭新的武官朝服和常服。

第二百一十五章 我看,穷寇就别追了吧第三百五十二章 掌印太监挂了第一百零一章 当今天下,什么最吃香第七百二十三章 大炮开兮轰他娘第五十二章 长胡子了,摊牌了第七百一十三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一百四十五章 你们这么看我干什么?第一百零七章 没人能动娘娘!第五十章 以前叫人家大人,现在叫人家混蛋第六百七十四章 有事情,找咱家第三百二十五章 国库抵押权第四百八十五章 咱家这账怎么算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四司八局(三)第二百七十八章 不向虎山行第三百章 忠心为国孟国忠第一百五十四章 挟天皇以令诸候第六百四十章 装神弄鬼第三百一十二章 你是谁!第七百四十九章 咱家不是那种人第九十八章 签了吧,大阿哥第五百三十二章 有种人,不诛不行第六百五十四章 八百里加急第三百九十四章 再去东宫第一百七十八章 公公,你叔完蛋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御马监的叛变第九百五十六章 贵妃的担忧第三百六十三章 陛下,你真的要发啊!第八百六十五章 快给皇军带句话第八百七十五章 太监的家国情怀第八百二十七章 风月机关图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面,实在太广咧第七百九十九章 宝藏解冻委员会第一百四十五章 总攻击第五百九十三章 阉党也是咧第三百八十一章 公公救我,我是驸马!第四十八章 四不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当妹夫的不能丢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天皇回忆录(下)第四十九章 二位,请体面一些吧!第二百八十四章 可有太监为天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升官发财自己来第一百七十一章 物以类聚东林党第二百八十五章 杀奴尔哈赤!第七十三章 再见,辽东第一百四十章 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三更)第二百八十一章 怒发冲冠凭栏处第一百四十六章 海陆官兵要紧密团结第二十八章 有事就跑第三百五十九章 亡其国,篡其史第八十章 其实不想走第四百八十四章 祸不及妻儿第二百七十九章 你要造反么?第三百零九章 海军姓朱还是姓魏第十五章 补刀第四百九十七章 男人昨能不喝酒第八百四十一章 警世通言第三百一十三章 怕什么,我们又不是财阀第二百零五章 东哥姑娘,我还小啊第七百四十六章 扬州三把刀第二百零九章 好一对男女第二百八十二章 不知我等是狂是愚第五十六章 这还真是血光之灾第二百二十八章 西巴,你怎么能告我状呢?第八十三章 江山在手,美人我有第五百九十章 我们老魏家就是了不得咧!第一百四十二章 富士山,咱来了第四百六十三章 杀人偿命(下)第二百九十一章 接下来就看谁撑得住了第七百五十五章 曲线救国第二百六十九章 下狠心的二叔第一百二十七章 见面就给钱第六百三十章 假的比真的要体面第二百七十八章 混蛋,你们这是叛国!第六百零五章 我是有根之人第一百四十章 皇明特色帝国主义第九百二十七章 日出东方,唯我不败第三章 二叔去哪了?第三百五十一章 又是一个拿白牌的第一百四十九章 人生就像一场戏第五百三十一章 要他生便生,要他死便死第二百七十九章 天选之子就当如此!第四百八十六章 她在等着你第三百一十四章 誓留清白在人间第二百五十九章 关东特别演习的铁幕第六百七十七章 老太爷发话第二百五十章 关东大演习第一百一十二章 劈死你个狗太监第二百七十六章 不要叫我公公第九百三十一章 皇爷过不好,咱就不好过第九百二十三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第二百一十八章 中央集权制第二百五十章 关东大演习第二百一十九章 同一个世界第一百八十章 京都不祥事件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第六百零七章 量身家物力,结魏公欢心第六百零四章 敌不动 我不动第一百七十三章 杨涟,你个奸贼!第一百一十八章 凭这个行不行?第二百一十二章 关外的天要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