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五章 此人什么来头?

不知什么时候起,杀良冒功成了明军的传统美德。

很可能,这个传统就始于万历年间。

至少,是末期。

也许,一开始也正如王大力等人所言,不过是些外夷,杀了斩级用来获军功,既不伤百姓,又不损良心,还有得实惠捞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但千里长堤,溃于蚁穴。

事情只要开了头,就没人能阻止往下限发展。

崇祯年间诸多军头的无底线表现,足以令魏公公下定决心,坚决打击杀良冒功行为,不使尚未成形的皇军向军镇演变,到处上演借乡亲人头一用的戏码。

兵不如寇,国家焉能存。

魏公公再是强调以物质强军,也知道物质须与军纪并存,赏罚分明,否则,无以强军。

不杀良冒功,是强军的最基本道德观,没有这个道德观为基础,一切便是空中楼阁,说塌就塌的。

安南人和草帽顶子山被杀的建州都督子洪太等人不同,性质完全两样,善待后者,不过农夫与蛇,养虎为患。

善待前者,却是能对大明存亡起关键作用,事关大明存亡大计,魏公公岂能让区区军功把此大计给误了。

在公公的强力威慑下,海军诸将可不敢再头脑发热提这茬了。

次日,公公即命海军派两艘兵船护送裴光袍一行往吴淞,他则继续率领船队在舟山海域“扫荡”。

这可把定海诸所卫可急坏了,海贸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不管是出海还是来港,只要有船来,他们就有银子拿。

可现在,不但一艘船出不去,一艘船也进不来,各港口都是空荡荡的,就连渔民出海打鱼都要被吴淞卫的人再三盘查,长此下去,都不用吴淞卫来攻打,他们自个都能散了。

没钱,当个屁的兵。

各千户齐聚定海城的指挥使司,嚷嚷着要指挥大人替他们做主。

不少指挥使司的熟客海商也纷纷遣人来问,说这说那,言语间不乏对定海卫应对不当,致使海贸停止不满。

在海商们的鼓动下,各千户喊打喊杀,决一死战的声浪一潮高过一潮。

然而,指挥大人却始终不予回应,最后,逼的急了方闷声说了句:“中丞不允。”

…….

中丞便是浙江巡抚高举。

高举是山东人,今年四月方以督察院右佥都御史之职巡抚浙江,因而属于新官上任。

此人和应天巡抚曹时聘一样,都是治水有功方升的督抚大员。纵观本朝督抚任职,但治水有功者,多能出任巡抚,由此可见本朝对治水之重视。

中左所被攻陷时,定海卫指挥骆大均不在定海,巡抚大人高举也不在杭州,而在镇海城。

和其它省不同的是,浙江巡抚驻地并非省会杭州一处,而是杭州和镇海二城两驻。

镇海乃浙江重镇,据说浙江方面和朝廷不少官员都认为,应当将浙江巡抚的驻地单设在镇海,并且浙江总兵也应常驻镇海,若朝廷纳此建议,则镇海地位必高出杭州、宁波若干。论重要性,恐怕也仅次于南京应天府了。

只是,镇海之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军事上,浙江沿海若有警,则镇海必突出。沿海无警,镇海肯定不及杭州重要。故而万历以来,浙江巡抚大多驻于杭州城,很少有驻在镇海的。

高举这次来镇海是专门为一件盛事,也是为完成前任愿望的。

万历三十四年,宁波籍学子有17人同时考中举人,这在浙江全省引起不小的轰动。

时任浙江巡抚甘士价为预祝这17位举人今后能像唐代杜如晦、房玄龄等“十八学士”那样得到朝廷的重用,打算为他们建造一座三间四柱的“瀛洲接武”坊。

不过,甘士价任内并没有建成这座牌坊,所以高举出任浙江巡抚的时候,甘士价特意写信给他说了此事,高举便以他和甘士价两人的名义建造“瀛洲接武”坊。

骆大均快马往杭州报讯,杭州方面自是不敢怠慢,迅速又派人将急报递到镇海。刚刚主持完“瀛洲接武”坊落成仪式的高举闻讯之后,自是大怒,第一时间就派人去召浙江总兵施德政紧急商议。

施德政是三年前调来浙江任总兵的,此前一直在福建,曾任南路右参政,福建水师提督,在任期间率师横渡台湾海峡,击败入侵荷兰人三条战船。

当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曾就此战败发出指示,明确必须用一切可能增加对华贸易。但这一切可能尽可能排除武力。

不过施德政在杭州,匆匆赶到镇海要几天时间,高举这边又有不少士绅登门,就定海卫发生的官兵死难事件向巡抚大人进言,要惩元凶。

群情激愤之下,浙党中人也有不少人或上门,或书信给高举施压,这让高举不得不准备先前往定海卫弄清事实真相。

可半路,却有苏杭织造衙门的人持太监孙隆的书信求见。

看完孙隆的书信后,高举许久没有说话,尔后命行辕往宁波。再于宁波府衙修书一封令快马送至定海卫,交指挥使骆大均亲启。

信中,高举要骆大均约束定海卫上下,不令滋事,更不得再和提督海事内臣魏某所属冲突。若生事,则唯骆大均是问。

这让骆大均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明白中丞何以对那魏太监如此示弱。然巡抚命令已下,他也不敢不从。

与此同时,浙江参将沈有容也拜访了总兵施德政。

沈、施二人都曾在福建共事,当年施德政曾派官任都司的沈有容率兵船往澎湖质问荷兰人,二人算是老交情,在福建也好,在浙江也好,共事都算愉快。

沈有容登门之后,便直接将来意道明。

“联合讨伐东番,驱逐琉球倭人,再谋东征日本,以收海贸巨利?”施德政听完沈有容所说,当真是惊讶无比。

沈有容微一点头:“魏太监信中是这么说。”

施德政眉头微皱,道:“士弘兄,这个提督海事内臣什么来头?”

“据闻年轻的很,钻了贵妃门路,成了陛下身边幸进,得委提督海事之职,专遣南下督办海事并兼江南江北工矿税监,到了江南之后却是和东林党人起了冲突,听说双方闹的不可交。之后不知怎的就夺了吴淞水营的兵权,改号海军。”

沈有容了解的就这么多,就这些消息,也是真假掺半。

第二百七十五章 一国之基第九百九十二章 兴奋的腿脚也利索了第二百六十二章 只知有军部,不知有朝廷第二百七十一章 北京的勋戚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皇比江户更重要第五百四十九章 狼狈从此为奸第四百七十二章 魏太监岂不要疯?第二百二十八章 难道是皇太极第二百四十五章 七生报国第六十一章 遭遇第二百三十章 你还能收多少礼?第八十九章 要广泛发动建州人民第二百三十七章 日语的不要,汉语的吆西第十一章 肥肉第四十八章 四不第二十四章 雁过要拔毛第九百八十一章 陛下今天见过谁?第二百七十七章 软弱是无法维新的!第六百四十七章 尊皇攘夷第一百二十章 此间少年来第七百二十六章 做太监就得有逼格第九百七十六章 我东厂可不是唬人的第三百二十五章 大贝勒疯了第九百七十一章 东厂也有山头第三百二十四章 真是乱弹琴,咱家是那样的人吗?第六百三十七章 为官之人,绝不犯险第八百零八章 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技术了!第二百九十三章 这算不算认贼当爹?第七百一十七章 生死以之第二百一十三章 正使杨镐第二十一章 没有剪刀有大刀第三百四十八章 人各有命第八百六十七章 天大地大咱最大!第八百八十六章 侯爷,魏太监去你家了!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贝勒领哪旗?第九十五章 去辫易帜纳降第五百六十一章 朕做担保人?第三百一十三章 怕什么,我们又不是财阀第五百二十六章 编军成营第一百三十六章 变法走不能,那就维新嘛第二百七十一章 背信弃义者,人人得而诛之第九百七十五章 出驾贴、提人犯第一百七十章 让我儿看我一眼第七十五章 你我是本家?第二百六十八章 贵妃失心疯了?第三百三十三章 魏舍人,创八旗第八百五十八章 此,真贤寺也!第六百七十一章 你们把我当明灯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八品的杂流官第一百七十二章 魏良臣的七大罪第三百八十五章 公公战泼妇第四十八章 朝廷的体面还要不要了!第二百九十一章 接下来就看谁撑得住了第四百六十章 死不瞑目的道兄第三十章 仁者第二百三十五章 夜路走多终见鬼第一百三十章 大哥,来新人了第二百二十二章 阿玛,大事不好!第四百二十章 客户是上帝第一百八十六章 这李进忠,什么来头?(求订阅)第三百四十三章 你能这样想,我很欣慰第九十六章 公公一令,地动山摇第八百八十九章 板哉!第二百八十二章 咱们得换个活法第二百四十章 朕算明君吗?第六百二十二章 你不死,圣人不瞑目啊第一百四十九章 安得巨鲸兮吞扶桑第二百五十五章 职业造反第四百八十九章 我回去读书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你也配当奴才第三百九十四章 再去东宫第二百七十二章 怕是没安好心第三百零九章 洋和尚说话是算数的第一百零五章 我不行了,快扶我上去第七百零八章 魏公良臣文集第一百三十二章 皇爷哎,日本多银山第五百二十三章 关门接兵(下)第五百六十一章 朕做担保人?第二百四十一章 将军可比苏定方第四百八十三章 处决第六百八十七章 魏公公的家当第九十七章 做人,不能这样第四百七十六章 连环套第三百二十六章 薄情寡义可不成第二百二十二章 五彪第三百三十五章 阁下,是时候取旨意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其实是阉党第一百四十二章 嘉义讲话第一百九十章 殿下,我来了!第九百二十九章 犯太监者,虽远必诛!第九百一十一章 鸭子熟了第四百二十三章 老人不老第三百五十六章 巴巴变了没有?第二百八十二章 龙虎将军,有话好说!第七百三十一章 赵家儿媳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人有个厉害的侄子第三百七十四章 自谋出路 招商引资第六十九章 施压第四百三十六章 公公救国,不是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