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章 崖山精神(清明特稿)

从吴淞北上,便是黄海了,海域呈偏黄色。

黄海一说乃是源于黄河夺淮改道而来,原黄河入海故道是经北直隶、天津海河河道入海的,如今却是从南直隶淮安府(江苏北部)入海,因黄河带来大量泥沙,故而沿海水面颜色便呈偏黄,久而久之,便称之为黄海。

南下一年多来,魏公公一直没有在海上游过泳,所以这次北上便想有空游一游,也好留下“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佳句。

然而,船队所经的南直隶长江以北的海域却让魏公公难以圆梦,船队也基本没有办法靠岸登陆,原因便是江苏北部海域全是淤泥滩涂,没有沙滩。

有些地方的滩涂绵延数百里,休说船队无法登陆,就是该区域内往内陆延伸两三百里路也没有任何官道。

唯一的一条官道始建于北宋年间范仲淹所修的海堤,后世以此海堤为基础,修成了纵贯中国南北的一条国道,最北方为京师,最南方则在广东。

魏公公认为,这恐怕也是为何倭寇一直在东南侵袭骚扰,而不曾出现在北方沿海的缘故。

从地理上来看,大明北方肯定距离倭国本土更近,然后嘉靖年间的倭患却始终在东南,究其根本原因便是四个。

一是大明北方沿海不及东南富庶。

二便是北方沿海地形不利于倭寇登陆。

三则是北方集结的明军战斗力要比南方高。

四则是所谓倭寇的主脑其实都是闽浙沿海的汉人,他们对于东南更加熟悉。

在此四因素影响下,倭寇才不在大明北方腹心之地侵扰,因为于他们而言,完全是得不偿失。

船队行了三日后,天气份外暖和,魏公公负手船头,朝远处海岸看去,随口问被他强行拉上的阮大铖到哪了。

阮大铖哪知道这地方是哪,忙去找了份海图来看,看来看去,方确定这一片区域应当是归属淮安府的盐城县。

“噢,盐城啊。”

魏公公点了点头,他对这个地方有特殊感情。

盐城以盐得名,十分有名,县境北部归淮安府,南部则归扬州府。两淮盐场也是位于此县范围之内,皆归位于扬州的两淮盐政管辖。滩涂上密布之芦苇从南到北可达数百里,远远可见丹顶之鹤及似鹿动物出没。

两淮盐场不晒盐,而煮盐。

煮盐必要芦苇,故而盐民聚居之地多叫“团”、“垛”、“场”。

“盐城出了两个人,一个陆公秀夫,一个张公士诚,这二人都是我汉家的大英雄,咱们做后人的要念着,要记着,子子孙孙,世世代代要铭记于心咧……”

魏公公想起今天正好是清明节,所以特地在船上焚香祭祀,顺便给部下们讲了讲英烈之事。

陆公秀夫便是民族英雄、南宋抗元名相陆秀夫,崖山之战抱帝宁死不降,投海而死,十万军民紧随其后跳海殉国!

此战,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华夏文明随之衰败与陨落,故有“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一说法。

幸有红巾终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使华夏文明为之复兴,不致沉沦万年!

“什么是崖山精神?就是宁死不降!”

魏公公在给陆秀夫神牌上香时第一次提出“崖山精神”,他指出“崖山精神”就是我汉家的民族精神,是我汉家的节烈之气,面对外族入侵,我们每一个汉人都应该铤身而出英勇反抗,宁死不降。

“崖山之战,我们汉人是败了,十万军民殉国,从此我们汉人做了鞑子的奴才。可为什么我们现在又能重新复国,赶走了那些鞑子呢?…因为我们汉人身上有一股精神气,今天异族可以打败我们,占了我们土地,叫我们去做他们的奴才,但只要我汉人一天没有灭种,我们终能复仇,终能将那异族赶走,乃至全部消灭掉!”

魏公公强调,汉家的民族精神便是大明皇军的精神,大明皇军和汉家民族不可分割,皇军不但是天子亲军,更是汉家民族最坚定的捍卫者!

“诸位,咱希望你们能够永远铭记陆公秀夫,永远铭记崖山之战和崖山之战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和气节,大明皇军的每一个将士都有责任为我汉家民族的生存、自尊、自卫英雄献身!”

魏公公说这番话是有感而发,随着大明皇军的扩编已经正式摆上议事日程,那么,军队的传承和精神便也要摆上台面。

大明皇军不能是一支为了银子和前程打拼的军队,而是要成为一支汉家民族的先锋队、守护者、开拓者。

所以,思想工作要开始做,要开始加强了。

旗帜鲜明在军中宣扬“崖山精神”,有助于官兵思想改变。

对于张士诚,因为其兵败本朝太祖之事,魏公公不便讲那么多,只讲了其抗元事迹。

张士诚则是蒙元末年率盐民起义,建立大周政权,所部起义军纵横江浙,控制了中国东南最富庶地区,切断了伪元漕粮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高邮一战更是名动天下,瓦解了伪元臣相脱脱率领的百万元军主力,毫无疑问张士诚是对伪元作战的盖世功臣。

现在市面上流传甚广,极受百姓喜欢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罗贯中便都效力张士诚。不过张士诚最终败于本朝太祖,但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张士诚依旧是鼎鼎有名的抗元大英雄。

魏公公没讲太多,部下们也心知肚明。

“有关咱家崖山精神的讲话,大铖要记下,要提取,要整理,不日要组织官兵学习。”

魏公公讲话完毕不忘叮嘱阮大铖将他的讲话升华。

这个阮大才子加富二代明显被他老人家当成笔杆子用了。

阮大铖甚为苦恼,他感觉自己完全是在被魏太监利用,可偏偏又不得不按他说的做。

他预感自己若不能早日脱离“苦海”,很有可能会成为世人眼里的魏阉爪牙,人人唾弃之。

见蓝天白云,微风无波,魏公公忽来了兴致,命叫放下小船,带了数十随从划船靠岸,在一片滩涂之地之上赤足捡起小螃蟹和泥螺来。

直捡了一个多时辰,方才心满意足上了小船返回,后叫人将泥螺用水泡了,使之吐沙,再叫用料呛了。

两天后,船队行至海州(连云港)区域时,公公终是尝到了久违的味道。

啊,那是世间最美好的味道。

第九百六十四章 旗帜鲜明顶贵妃第三百九十章 狗太监第六百五十三章 太老的不要第五十一章 知错就改就是好同志第三百零四章 落兔岭阻击战第二百八十四章 可有太监为天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公如俞、戚再生!第二百九十四章 谈判是懦夫的选择第三百五十章 兵仗局大拿公公第九百一十一章 鸭子熟了第七百一十二章 封江禁海第六百二十七章 大内英雄第一百九十七章 陛下的题字第十七章 我不想变成李建成第二百九十一章 接下来就看谁撑得住了第四百八十一章 魏公公,有话好说第六百七十四章 有事情,找咱家第五百五十八章 娘娘,你别这样看我啊!第九百五十九章 北上第三百四十一章 莫杀我,愿降!第一百二十八章 让兵权第三百二十四章 黑图阿拉办事处第八百三十五章 江南镇守太监第三百七十九章 官服第八百一十五章 平倭港第二百四十五章 中宫必须死第二十七章 世人皆羡高位者第二百七十三章 师团长阁下的遗憾第一百三十六章 魏公公海上浪荡战(中)第八百五十五章 造福天底下的有钱人第五百六十一章 朕做担保人?第二百三十四章 陛下生的好女儿第一百七十九章 明日议定书第三十七章 慈父第八百六十九章 咱是个讲理的人第四百零四章 无限风光在险峰第二百九十九章 西线无战事第四十八章 朝廷的体面还要不要了!第九百七十二章 诏狱可还空着?第七百五十章 阿弥陀佛,剌激第九百八十二章 这种人,咱家惹不起第三百二十一章 东宫抵抗的不会第二百七十一章 北京的勋戚第三百三十六章 晋秉笔太监第二百九十七章 天下军队是一家第九百二十八章 尔不给,咱自取!第一百五十八章 监军死绥,有进无却第八十四章 我与西李有仇,负恨难伸第一百七十五章 人人都要做一个合格的太监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贝勒领哪旗?第六十六章 彪悍的女人第三百一十三章 有委屈不要紧,跟我说第八百八十章 咱家,分文不取第一百七十章 杀猪的捣什么蛋第一千二十二章 想跑,没门!第七百三十七章 用心打、着实打第一百九十三章 以后,你就是驸马爷第二百一十五章 我看,穷寇就别追了吧第四百八十八文章 你欺负我第五百九十九章 以后苦了你娘儿俩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升官发财自己来第四十章 大恨第五百六十章 娘娘,借点钱吧?第六十七章 小儿辈们可破敌第八十六章 你我心连心第一百三十二章 月黑风高第一百七十一章 维持会 科举第五百三十一章 要他生便生,要他死便死第一百九十六章 八品的杂流官第一百五十章 想进去就进去啊第四百七十七章 死活不问第二百二十七章 愿为大人效死第一百三十三章 我不负天下人第三百二十二章 我是太子妃第一百七十八章 活宝也是宝第三百一十章 攘完外,就得安内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明武运长久第三百一十六章 尊皇讨奸 人人有责第八百三十六章 放权升官第六百零一章 偷鸡不成赊把米第八百六十九章 咱是个讲理的人第三百零四章 落兔岭阻击战第二百九十八章 吃他娘,穿他娘,魏公来了不纳粮第五百四十三章 你敢欺负本宫!第二百八十章 武装超渡第一百零六章 万事有我第一百六十二章 日之战役(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副使大人想去哪?第二百五十三章 咱家从不贪钱!第一百三十五章 牢记魏公公教诲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清,能做到么?第三百三十六章 晋秉笔太监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浣衣局(下)第六百三十二章 事情,出乎想象第二百二十一章 舍人胆魄,世所罕见第一百九十七章 司礼监题送 税兵首领第六百二十八章 道君皇帝的画第六百四十一章 老大死了,你就是老大第一千零一章 功劳全是咱家的第一百五十六章 与咱做对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