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一代儒宗荀彧抱憾而终

一代儒宗荀彧抱憾而终

荀府的育贤堂上,金猊炉里的香烟犹如一道笔直的蓝线,冉冉升到了半空,又似擎天一剑,凝而不散。

面色有些憔悴的荀彧静静地看着那道香烟,眼神却是清清亮亮的,胸中思绪仿佛飘扬在望不到顶的天穹之上,距离这烟火尘世已太远太远。

半个月前,谏议大夫董昭猝然直接闯进汉宫,向当今陛下面呈了中原四十五个州郡太守、刺史和二十八位名士大夫推戴曹丞相晋公加礼的奏表,一下就在一平如镜的许都城小朝廷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随着这事儿的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朝臣、名士和将领也跟风而进,递了一份又一份的推戴表。而从前门庭若市,来客如云的荀府,却日渐一日地冷清起来。荀彧心力交瘁之下,难以再战,便称病在家,静养不出。

为什么竟出现了这样的情形啊?荀彧深深一叹,曹操和他身后那股庞大的势力终于还是撕下了一切伪装向汉室神鼎伸出了攫取之手,自己和杨太尉、王司徒他们便如同置身于惊涛骇浪之中的数叶扁舟,终是难以驾驭这一场汹涌跌宕的局势了。难道自己真的要眼睁睁看着大汉朝一步一步走进坟墓吗?他双目一闭,眼角一缕泪水沿着面颊缓缓流下。

正在这时,“吱呀”一响,堂门被缓缓推开。一股寒风夺门而入,掠过堂中,立时便将那一道笔直的香烟吹成了一团乱麻。

荀彧在榻席上缓缓睁开眼来,向堂门口处望去。只见一名仆人垂手站在门边,恭声禀道:“度支中郎将兼丞相府军祭酒司马懿前来求见荀令君。”

“度支中郎将兼丞相府军祭酒司马懿?”荀彧微微一怔,自言自语道,“老夫还以为他现在已经当上了丞相府副主簿或是东曹掾了呢?……罢了,让他进来吧!”

仆人听罢,领命而去。

不多时,一阵熟悉的脚步声缓缓走近。堂门口处,司马懿垂首敛眉,恭恭敬敬跨了进来。

“司马君乃是丞相府里的大红人,今日竟能屈驾来我荀府,”荀彧待他于堂中左侧落席而坐之后,方才冷冷说道,“你这样难得的贵客,我荀府里厅堂太小,只怕有些容你不下哪!”

“令君老师!您这样说学生,学生无地自容了!”司马懿两眼噙着热泪,屈膝跪倒在地,哽咽着说道,“您永远是学生的老师。无论学生日后变成何等模样,都决不会忘记这一点的。”

荀彧冷冷地瞅了他一眼,慢声说道:“呵呵呵……看来你这位儒家出身的青年俊杰,还是没忘了‘天地君亲师’中的那个‘师’字——那么,老夫问你,你在我门下受教数年,也算是学有所成。为何到了大是大非的紧要关头,你竟擅自串联四十五州郡太守、刺史共同推戴曹操晋公加礼?那时那刻,你把自己对大汉朝的‘忠’字放到哪里去了?”

司马懿伏身在地,隔了半晌,才缓缓答道:“大汉朝自当年宦官乱政、党锢之患、黄巾之难、董卓之逆时起,已然土崩瓦解,不复存在。今日之‘大汉朝’,本就是曹丞相和老师您合力扶立起来的一具无魂之躯而已!天下百姓,只记得是曹丞相和您拯

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却也忘不了是桓帝、灵帝之时朝纲失常,天下大乱才让他们丢妻弃子,颠沛流离,哭告无门的!试问,这样的汉室,还值得他们去献忠吗?”

“你……你……”荀彧听到司马懿的回答如此刁钻,顿时气得满脸通红,冷然驳道,“桓帝、灵帝虽是失德于天下,但大汉朝本身却未曾失道!得道者昌,失道者亡。我等竭尽全力,已将大汉朝拨乱反正,归于大道。当今陛下,贤明仁惠,堪为仁君。老夫相信,只要假以时日,大汉必能中兴,天下重归盛世——则天下万民又何怨乎?”

“令君老师,当今陛下固然不失为贤明之君,但他文弱有余而武略不足,岂能扫除群秽,肃清天下,总齐八荒?”司马懿缓缓直言道,“而曹丞相英明神武,智勇无敌,他才是真正的命世之雄!这一次有这么多人推戴他晋公加礼,更是证明了他实乃天命所归,人心所向。而且,曹丞相不念旧怨,还向朝廷奏请破格赐封您为‘颍川郡侯’,爵位仅逊国公半级,领有九县之地,食邑十六万户,并享有开府建牙、自辟僚属之特权,特派学生前来相告。学生恳请老师就此与曹丞相和解了吧!”

“哈哈哈……司马仲达!你终究还是明目张胆地来当起了曹操的说客!”荀彧沉沉一笑,捂住胸口,轻轻咳嗽了几声,方才开口说道,“老夫若有贪权恋势之心,你们这区区一个‘颍川郡侯’、十六万户封邑,又岂在老夫眼中?天下英雄,亦并非他曹孟德一人耳!倘若老夫也有他那般的不逊之志,只怕有些地方还比他如今做得更高明精妙一些!

“然而老夫之所以不愿为此大逆之事,终是不忍破了这维系万世的儒教与礼法!老夫问你,曹操今日晋公加礼,他日必会代汉而立。那么,他代汉而立,是为不忠。而忠孝仁义,乃国之命脉。他身行谋逆之事而强人以忠奉己,能做得到吗?你们身为儒士,又该如何去解此难题?”

“这个……依学生之见,既是不能用‘忠’以治天下,那便用‘孝’字罢!”司马懿俯首沉思半晌,终于开口答道。

“呵呵呵……忠己不存,孝又焉附?你们所讲的‘孝’,不过是小孝小道而已!尔等世家大族,不念‘忠’字,唯守‘孝’字,必是不顾大道而只求保全门户,兴家旺族,全无风骨节操!他日为社稷之深患者,必是外托恪孝之名而内谋自私自利的世家大族也!”荀彧的目光亮如明烛,逼视得司马懿不敢抬起头来,“唉!汉室之崩,曹氏之亡,于今可睹其萌也!罢了!罢了!你且去写你的推戴表,我自守我的‘忠’字道……你且去吧!”

司马懿听见荀彧说得如此决绝,眼眶里一热,一颗颗泪珠立刻滚落而下。他哽咽了半晌,才抽泣着说道:“学生今日前来,也不单单是为您与曹丞相劝和一事。学生此刻别无他言,只想提醒令君老师一件事。七年之前,因衣带诏一事,董承的女儿董贵人被曹丞相诛杀。当今陛下苦苦哀求也未能救下。当时伏皇后见状,暗暗生惧,给国丈伏完偷偷写信称曹丞相是‘董卓重生,专横跋扈’。在那时,曹丞相就已刺探到了伏皇后这封密信中的不逊之语。然而,他却一直隐忍

不发,直到上个月,才将国丈伏完、伏皇后一家举族下狱准备予以诛除,连伏皇后所生的两个皇子也都未曾放过。由此可见,任何人,只要稍稍阻挡了曹丞相的去路,都会招来酷烈无比的杀身灭门之祸!令君老师对此务要三思而行啊!——如今,学生言尽于此,只求老师一生平安。就此别过了!”

他缓缓拭去面庞上的泪痕,头也不抬,躬着身子向后倒退而出。

这时,却见荀彧面色一凝,喝了一声:“且慢!”

司马懿双眼一抬,应声直起身来,惊喜异常地问道:“令君老师可是改了主意了?”

荀彧面色如铁,摆了摆手,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一字一句地开口说道:“你把老夫这番话带回去讲给曹操听,天道循环,周而复始,岂有弃德取势而得长久者?今日你夺我室,明日他夺你室,力强则得,力弱则失,代代相争,何时能止?终究是五行轮回,渔人得利罢了!这汉室江山,曹氏以力夺之,却能始终以力守之乎?届时,曹氏重拾‘忠’字,沐猴而冠,只恐难获天人之佑也!”

司马懿静静听罢,沉默一会儿,才轻轻答道:“您的这番话,学生记住了。”却在心底暗想,荀令君这番话,曹操如何不会懂得?只不过他此刻大权在手,俯视天下,自以为无人能敌,这番话纵是天天念在他耳畔,也如春风拂过,不痛不痒罢了。他暗暗一叹,还是让时间来检验荀令君这番话对不对吧!自己或许还可能看到这个结果……

他正暗思之际,忽见荀彧竟已缓和了面色,恬淡地含笑看着自己,又对自己温和道:“仲达……你周旋于汉、曹两家的苦心,你今日前来求见为师的苦心,为师也都体会得到……唉!为师一时失态,苛责于你,望你也不必介意。置身于这乱世之间,确有太多太多的牵绊让我们难以自行其志啊……但也总不能都像南阳隐士胡昭那样遗世独立,隐逸优游吧?这忍辱负重、济世安民的大任重责,岂不是无人来担了?”

听得荀彧这般款款道来,司马懿顿时感动得一下哽咽了,伏倒在地,泪流满面,只是喃喃念道:“令……令君老师……您……您这番话真是深入学生肺腑……学生多谢您了……”

“我儒家自古至今而为历朝历代所尊奉者,唯有两长。一则是以权略之功拯危济溺,二则是以品节之效激浊扬清。这二者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相辅相成。”荀彧抬眼望向那金猊炉中冉冉升起的缕缕青烟,一边激烈地喘息咳嗽着,一边断断续续地说道,“仲达,以你之天纵奇才,将来必能光大儒门,廓清王道,为后世所称颂。环顾今日之寰内,如同伊尹、姜尚一般,能兴我儒家权略之功者,日后定是非你莫属。而如同伯夷、叔齐一般,能立我儒家品节之效者,而今为师却是当仁不让了……”

言至此处,他蓦然将口一张,一口淤血竟是直喷而出,溅得满席一片赤斑。突然,他身形一僵,竟是直挺挺向后倒了下去!

“令君老师!”司马懿呆了片刻,转瞬间便清醒过来,一边连滚带爬地扑上堂去抢救荀彧,一边失声号啕大哭起来,“来人啊!救一救令君老师啊!”

(本章完)

第十一章 埋首庶务,笼络人心_三马同槽而食第七章 抢夺夏口_金蝉脱壳第五章 隐姓埋名,初入仕途_恶人先告状第二章 汉曹不两立_曹操借刀杀孔融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残兵_司马懿的城府第五章 隐姓埋名,初入仕途_剑一旦出鞘,就要一招制敌第五章 暗礁突现_司马家潜伏了二十五年的顶级特务第七章 蜀魏之争_诸葛亮偷袭上邽原第十章 魏代汉主_孙权大献殷勤第四章 火烧连营_连环计连战船第十章 司马懿最后一击,三国尽无敌手_司马家的春天第一章 司马懿初掌兵权_智斗郭氏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周宣解梦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夫妇论政第二章 回乡招兵屯粮,蓄养死士_护乡坞第一章 大破火攻计,攻诸葛之心_魏国老汉第十一章 埋首庶务,笼络人心_司马懿背后的女人第七章 装瘫拒入曹营,密谋大计_后花园里的秘密第五章 隐姓埋名,初入仕途_贪官与豪强第八章 司马懿密盟孙刘_杀兄之仇,孙权报是不报?第六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_挥师,南方第二章 汉曹不两立_一人一口酥第一章 东汉乱局_董卓遇刺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情为我所用第十一章 埋首庶务,笼络人心_化敌为友第十章 魏代汉主_曹操的临终遗言第五章 隐姓埋名,初入仕途_贪官与豪强第六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_以兵养兵第九章 暗通贾诩,助曹丕上位_尘埃落定第六章 一举成名天下知_裂变第七章 抢夺夏口_直奔夏口城!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贾诩的三大防疫步骤第二章 回乡招兵屯粮,蓄养死士_护乡坞第二章 汉曹不两立_将门虎子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满足曹操想要的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曹家的四大阻力第十章 魏代汉主_曹操的临终遗言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没错,曹丕就是这盘棋的关键一子!第十一章 埋首庶务,笼络人心_三马同槽而食第八章 司马懿密盟孙刘_既生懿,何生亮?第三章 从名师,学帝王之术_读《史记》,观天下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孙权称帝第十章 司马氏权倾朝野_离间计第七章 抢夺夏口_心照不宣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残兵_流寇匪兵第二章 司马徽蛊整水师_回龙湾偷袭司马懿吃三国3第五章 隐姓埋名,初入仕途_难做的官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夫妇论政第七章 抢夺夏口_声东逃西第一章 东汉乱局_十八路诸侯兴兵讨董卓第五章 隐姓埋名,初入仕途_一切斗争的目的都是为了取胜第八章 司马懿密盟孙刘_司马氏暗植势力第二章 回乡招兵屯粮,蓄养死士_护乡坞第二章 死诸葛“吓”走活司马_桓范设局第四章 火烧连营_英雄同心不同志第一章 司马懿初掌兵权_锦囊妙计第三章 从名师,学帝王之术_读《史记》,观天下第一章 司马懿对内的无间道_荀彧的告民血书第九章 暗通贾诩,助曹丕上位_投毒曹操第一章 司马懿对内的无间道_荀彧的告民血书第七章 抢夺夏口_声东逃西第一章 司马懿对内的无间道_嫁祸天子第一章 大破火攻计,攻诸葛之心_魏国老汉第二章 司马徽蛊整水师_憋屈的蔡瑁第五章 战后的扫雷工作_汉天子的等待第十一章 埋首庶务,笼络人心_化敌为友第五章 战后的扫雷工作_过招,拆招第十章 魏代汉主_曹操的临终遗言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一代儒宗荀彧抱憾而终第六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_太后一党的覆灭司马懿吃三国4第七章 欲擒故纵,司马懿告老还乡_司马懿还乡第七章 蜀魏之争_后方的蜀魏第二章 司马徽蛊整水师_血阴蛊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残兵_流寇匪兵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南阳卧龙——诸葛亮第一章 大破火攻计,攻诸葛之心_诸葛亮的礼物第八章 曹爽恶事做尽,司马懿待时而发_复仇大计第十一章 埋首庶务,笼络人心_三马同槽而食第五章 暗礁突现_“鬼才”贾诩的前世今生第十一章 埋首庶务,笼络人心_眼线遍布,盯紧曹魏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曹营军心已乱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残兵_周宣占卦第三章 从名师,学帝王之术_读《史记》,观天下第六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_彻底搞定曹丕这颗棋子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残兵_周宣占卦第九章 暗通贾诩,助曹丕上位_飞鸟未尽,良弓不可藏第八章 司马懿密盟孙刘_今日何日兮,得遇君子共一舟第五章 战后的扫雷工作_曹操仓皇北顾第七章 装瘫拒入曹营,密谋大计_后花园里的秘密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残兵_流寇匪兵第八章 魏太子之争_东宫四友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一代儒宗荀彧抱憾而终第六章 一举成名天下知_裂变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夺民心第三章 扫平叛将孟达_城池之下第七章 抢夺夏口_刘备跑了!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曹营军心已乱第三章 魏帝的反击_援军天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