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暗礁突现_尧舜禹三代之后第一盛世

烛光幽幽,点点如星,忽闪忽亮。颗颗烛泪凝结在密室当中的青铜树形烛架之上,犹若一丛丛树梢间垂满了晶亮的玛瑙、珍珠。

司马防如往常一样依然端坐在那座方几之后,面前依然摆着那张紫檀木棋枰和那一黑一白两钵玉雕棋子。司马懿和司马朗分别坐在左右两侧的榻席之上,神情甚为凝重。

“从你今天去探望荀令君所观察到的情形来看,他们颍川荀门应该真的是已经彻底放弃了继续为曹家效忠,荀令君连许都后方坐镇统领使的职位都推给了华歆,看来他是准备完全淡出曹家的核心势力圈子,和曹家拒不合作了。”司马防的目光笔直地射向了司马懿,慢慢言道,“这一切,对我司马家而言,绝对是一件至幸之事。颍川荀门是曹家势力最主要的支柱,如果它被自行拆掉,曹家的根基可谓崩去大半矣。我司马家对付曹氏,就更有把握了。”

司马朗、司马懿兄弟俩听得默默点头。

“对了,懿儿,你谈起荀令君似乎对我司马家亦是异常重视与关注?甚至还对你有‘乱世经纬之器’的殷切期许?”司马防微微皱了一下眉头,有些难以理解地自语道,“莫非我司马家‘异军突起、后发制人、扭转乾坤’的大略已被他暗暗察觉了?这……这不可能啊。”

“这个……孩儿也曾有过这样的猜疑。不过,后来孩儿细细一想,如今许都朝廷有四大世家根深叶茂,堪称名门之冠——一是以前太尉杨彪为首的关中杨氏,他们一族自孝安皇帝之时的名臣杨震以至今日的杨彪,乃是四世三公的高门豪族,声望非同小可;二是以荀令君为首的颍川荀氏,荀氏子弟与门生可谓人才荟萃、各居要津、遍布天下,这一望族的潜在势力堪称天下第一;三是以谏议大夫王朗为首的山东王氏,这

一望族之中俊才辈出,道德文章堪为儒林冠冕;四就是我们河内司马家了……”司马懿沉吟了一下,终于还是将自己心底苦苦思索出来的想法一吐而出。

“然而,荀令君决意退出与曹家的合作,那么就等于这四大世家中杨、荀、王三姓大族已然一同疏离了曹家,而我司马家由于与曹家众所周知的故旧渊源关系,所以不能也不必与曹家‘切割’。这样的话,我司马家倒成了无形之中杨、荀、王三姓世家与曹家之间可以左右逢源的一股势力。面对杨、荀、王三姓世家,我司马家和他们有着相同的文脉背景和紧密的人脉关系,他们至少是不会像讨厌华歆、董昭那样反感我们司马家的;面对曹家,我司马家和他们有着源远流长的故旧世交关系,而且曹家也需要倚重我司马家与杨、荀、王三姓世家相互制衡,所以他们对我司马家自然亦是一味笼络有加……

“如此一来,在荀令君的慧眼之中,他就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真正站到这时势的大舞台之上,驰骋纵横的,就只剩下曹家和我司马家两大势力了。曹家此刻尚还站在明处,站在高处,站在强势之处;我司马家此刻尚还潜在暗处,潜在低处,潜在弱势之处。但是,只要假以时日,我司马家亦可乘时运机,由弱变强、由低变高、由暗变明的。换而言之,荀令君既然不愿由曹家来完成‘平定天下、兼济苍生’的大任,那他就只有转过头来寄期望于我司马家来完成了,这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荀令君也许只能这样选择了。父亲大人,不知孩儿这番见解是也不是?”

司马防缓缓抚了一抚颔下的垂髯,思忖了良久,才开口而道:“你这话倒也有些道理……荀令君千古一圣、才略无双,到最后他所有的心血和贡献从近了说是给曹家做了嫁衣,从远了说是给我司马家做了嫁衣,细细想来真是可嗟可

叹啊!”

司马懿听了,却在心中暗道:其实这才是我最敬佩令君老师的地方——舍己为人、薪火相传,身虽殁而业不朽!只要谁真正能实现他平定天下、兼济苍生的大志,他是甘愿奉献一切、舍弃一切的。以前,他选中了沛郡曹家;现在,他暗暗选中了我河内司马家——这真是我司马家千载难逢的天赐之幸啊!真想不到区区一个孔融,用他的舍身殉汉之义举竟然促使了荀令君与曹操的彻底决裂,从而为我司马家的雄图伟业增添了巨大的助力……冥冥上苍待我司马家何其恩厚也。

他正暗想之际,司马防又向他徐徐道来:“不过,为父听了你刚才复述他的那些话,字字句句都可谓是金玉良言,你一定要铭记在心。我司马家子弟就是应当继承祖先代代相传的宏图大志,一方面在朝廷之上纵横捭阖、所向无敌,另一方面在市野之间‘为民而为所当为、为民而为所可为’,揽尽民心而为我所用……

“只是,荀令君的有些话也有些迂钝。平定天下、兼济苍生之大志,非但需要旷世奇才为根本,而且更需要绝大权柄为后盾。这一点,朗儿、懿儿,你们都要牢牢记住。古人有云:‘贤人而屈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竟能威天下。吾由此而知势位之足可恃以立身行志也。’手中无权无势,又如何去实现‘平定天下、兼济苍生’之大志?所以,我司马家目前还是应以夺取天下权柄为首要大事,不可稍有懈怠。待大权独揽之后,我司马家族以盖世之才,必能令天下重归一统、四海重返升平、万民重获康乐,开创尧、舜、禹三代之后第一盛世!”

听了父亲的话,司马懿心中的激情之焰又似被熊熊燃烧起来,全身上下气劲充溢,恨不得跃跃欲试、大干一场。

(本章完)

第八章 魏太子之争_杯酒获机密第六章 曹爽威信骤减,司马懿欲清内患_曹爽的溃败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双剑合璧第七章 装瘫拒入曹营,密谋大计_司马家的大秘密第九章 暗通贾诩,助曹丕上位_杀招第六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_眼线第二章 回乡招兵屯粮,蓄养死士_冰绡帐第七章 抢夺夏口_直奔夏口城!第八章 魏太子之争_杯酒获机密第六章 一举成名天下知_唱双簧笼络崔琰第五章 战后的扫雷工作_狼牙毒箭除周瑜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征吴新策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征吴新策第十章 魏代汉主_来自孟达的“嘉禾”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夫妇论政第十章 司马懿最后一击,三国尽无敌手_天下归心第五章 隐姓埋名,初入仕途_假话要真说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司马懿的官路第九章 暗通贾诩,助曹丕上位_司马孚杀青芙灭口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破格擢赏第六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_通达时务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无辜惨死的婢女第二章 死诸葛“吓”走活司马_诸葛亮的遗策第二章 汉曹不两立_曹操借刀杀孔融第六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_谣言四起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情为我所用第一章 大破火攻计,攻诸葛之心_攻心之计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操晋封魏国公第六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_永别了,昔日的盟友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满足曹操想要的第五章 隐姓埋名,初入仕途_青年小吏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满足曹操想要的第七章 欲擒故纵,司马懿告老还乡_曹爽引众怒第五章 隐姓埋名,初入仕途_恶人先告状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神秘的“观风巡检”第七章 装瘫拒入曹营,密谋大计_司马家族的惊天大计第五章 暗礁突现_“鬼才”贾诩的前世今生第一章 司马懿对内的无间道_荀彧的告民血书第一章 司马懿初掌兵权_锦囊妙计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南阳卧龙——诸葛亮第十章 司马懿最后一击,三国尽无敌手_再无敌手第八章 司马懿密盟孙刘_今日何日兮,得遇君子共一舟第一章 司马懿初掌兵权_宗室重将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夫妇论政第五章 隐姓埋名,初入仕途_青年小吏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操的担心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一代儒宗荀彧抱憾而终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残兵_周宣占卦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天衣无缝的反间计第七章 抢夺夏口_长坂桥头张飞一声吼第三章 从名师,学帝王之术_一代鸿儒第八章 司马懿密盟孙刘_和氏璧的传说第三章 扫平叛将孟达_四面下注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欲破曹军,须用火攻第九章 灭曹爽,司马懿独揽大权_逼死陆逊第七章 抢夺夏口_金蝉脱壳第一章 司马懿对内的无间道_钓的不是鱼,是曹操的“南征大败”第三章 魏帝的反击_朝中新局第八章 魏太子之争_东宫四友第三章 扫平叛将孟达_四面下注第五章 战后的扫雷工作_狼牙毒箭除周瑜第十一章 埋首庶务,笼络人心_伴君如伴虎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曹操废三公,独揽相权第七章 欲擒故纵,司马懿告老还乡_地牢中的美人第五章 隐姓埋名,初入仕途_青年小吏第二章 汉曹不两立_曹操借刀杀孔融第十一章 埋首庶务,笼络人心_替身:诤臣桓范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一字未改,壮士断腕第八章 司马懿密盟孙刘_和氏璧的传说第十一章 埋首庶务,笼络人心_替身:诤臣桓范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辣手除酷吏,安一方之民第十章 司马懿最后一击,三国尽无敌手_天下归心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蝎毒蛰手第一章 司马懿初掌兵权_锦囊妙计第二章 汉曹不两立_曹操借刀杀孔融第四章 智除异己,司马懿三做托孤辅政之臣_司马懿的高帽子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百忍血书第五章 诸葛亮挥师进犯_震慑张郃第二章 汉曹不两立_曹操借刀杀孔融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曹操废三公,独揽相权第九章 暗通贾诩,助曹丕上位_投毒曹操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残兵_屈伸之诀第三章 扫平叛将孟达_收复新城第一章 司马懿初掌兵权_锦囊妙计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残兵_流寇匪兵第十一章 埋首庶务,笼络人心_三马同槽而食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双剑合璧第十章 魏代汉主_孙权大献殷勤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操的担心第四章 曹操一出错,司马氏笑了_交易第五章 隐姓埋名,初入仕途_难做的官第二章 司马徽蛊整水师_回龙湾偷袭第十章 司马氏权倾朝野_魏帝的制衡之策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残兵_命悬一线第九章 暗通贾诩,助曹丕上位_酷刑逼供,招出“幕后黑手”第四章 曹操一出错,司马氏笑了_引刀成一快,不负忠汉情第九章 灭曹爽,司马懿独揽大权_举事在即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周宣解梦第六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_曹家最厉害的死敌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操晋封魏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