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威逼利诱

不徐良和折彦质引勤王之师兵临杭州城下时,朝中已经僵持了快二十天。赵桓动用了除武力以外的所有手段,企图让儿子承认事实,但赵谌态度坚决。不管你用什么手段,统统不理,就是不承认复辟。

шшш⊕TTKдN⊕¢ O 其实,如果说赵桓能稳住局势,他承不承认并不打紧。关键在于,那些“举朝求去,如出一口”的大臣都等着赵谌的出来发声。赵桓也深明这一点,见儿子不妥协,遂转向大臣,威逼利诱,花样百出,成果倒也有。少部分人回到衙门理事,但这并不等于他们认同了太上皇复辟的合法性。剩下的,都心急如焚地等在家里,因为你也出不去城。

前些日子,一个消息在官员之间流传。说是太上皇派兵围山时,将官家和重臣们都押回城来,唯独少了参知政事徐良。至于他到哪里去了,没有人知道,但朝臣们相信,徐参政一定是去搬救兵了。所以,他们期盼着徐六能尽快回来,结束这场闹剧。

终于,在冬月初六,让他们等到了。

在驻扎临平镇的殿前司兵马逃入杭州城时,消息就传开了。满城躁动!百姓们担心一旦打起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但现在逃也来不及了,只能祈求祖宗保佑。而那些“居家待罪”的官员则兴奋不已!他们知道,这定是徐良搬来了勤王之师!尽管,勤王军还没有进城,但官员们开始私下串联,谋划着迎官家复位。

新任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黄潜善在宫门前下了轿,行色匆匆,神情焦急,一张脸上就写着两个字,晦气。

消息最先报给他,言参知政事徐良,江西宣抚大使折彦质,引大军勤王。黄潜善一听,就知道祸事了,所以急忙赶入禁中。也合该出事,他心头一急,方寸就乱,进宫门时一不留神,脚下一滑,摔了个四脚朝天!一骨碌爬将起来,顾不得疼痛,也管不了仪态,一手捞着袍摆,一手扶着幞头,迈开步子往宫里跑。

赵桓因为有病的缘故,他一般不在垂拱殿理事,而是在他寝宫附近的博雅楼里。其实严格说起来,他也没有什么军国大事可以打理,自复辟以来的二十天里,中央机构近乎瘫痪。

黄潜善至博雅楼,问守门内侍,得知赵桓正在里头。遂整衣冠而入,到了里头,却见赵桓坐在椅上,腿上搭着条皮褥子,手里拿着不知道是奏本还是什么东西看得出神。

事态严重,黄潜善也顾不得许多,甚至连礼也没有行,就減道:“官家,祸事了!”

赵桓极为敏感,这句话骇得他手中奏本抖落,掉进了面前的火盆里。失声问道:“何事?”

“驻临平镇的殿前司部队已经败退回城,徐良折彦质引军至城下了!”黄潜善大声道。

赵桓嘴唇微张,再也合不上,他神情呆滞地看着黄潜善片刻,勃然道:“怎么可能?他们如何过得大江?”

黄潜善摇了摇头:“陛下,现在讨论这些于事无补,还是准备应变吧!”

赵桓无力地靠在椅背上,一双眼睛漫无目的四处打量,连呼吸也变得粗重起来,一阵之后,他问道:“折彦质进攻了么?”

“暂时没有,但据说部队已经扎在城外。”黄潜善答道。“陛下,城中守军只数千人,若开战,恐怕支撑不了多久!”

赵桓断然摇头:“真到了开打的份上,大势已去。这仗,不能让它打起来!”

刚说到这里,一名内侍入内禀报道:“官家,王宗濋、罗汝楫、王次翁等大臣求见。”

赵桓一语不发,急思对策,黄潜善见状,对内侍使个眼色,后者会意,即外出宣众臣入见。不一阵,大臣们蜂拥而来,一入屋内就七嘴八舌地闹将起来。

“徐良折彦质大军至!如之奈何?”

“折彦质的兵马都在淮西,他是怎么渡过长江的?”

“是不是赵点水?我早就说武臣靠不住!”

黄潜善见赵桓眉头紧皱,面含怒意,慌忙回首对同僚们连连摆手,示意众臣噤声!

赵桓拉长着脸,沉声问道:“事情卿等既然已经知道了,那如何应对?”

房中鸦雀无声,大臣们你看我,我看你,谁也拿不出一个办法来。赵桓见状,掀开褥子,在内侍搀扶下站起身来,两腿僵硬地走了几步,来到众臣面前,大声问道:“怎么?都没办法?那是不是去永安宫,请太子复位?”

这句话听在大臣们耳里,不啻于一声惊雷!“太子”一旦复位,我们如何自处?经此一激,众臣病急乱投医。罗汝楫不改言官本色,头一个发言道:“莫如发出勤王诏,召,召……”

“召谁?”赵桓铁青着脸问道。

折彦质的军队已兵临城下,赵点是指望不上了,江西是折彦质的防区,就更不用说。剩下的,便只有荆湖宣抚司、川陕宣抚司,这两个,有一个靠谱的么?

“徐良折彦质的亲属都在城中。”王次翁冒了这么一句。随即,他迎来了鄙夷的目光。、

赵桓一声冷笑:“当日举事时,你们一个个唯恐不够足智多谋,如今是怎地?”

黄潜善想了想,硬着头皮道:“陛下,唯今恐怕只有一条路可走。”

他是首相,大臣们都静听下文,但愿这唯一的一条路不是认输。

“说吧。”赵桓叹道。

“劝说折彦质。”黄潜善道。

赵桓听了,许久无言,其他大臣心里也嘀咕,这可能么?折彦质之前极受“太子”信任,还绕过朝廷,直接对他下达北伐命令,想让他反戈一击?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赵桓无奈道。“折仲古昔日与种师道等一同勤王,朕见他正经出身,文武双全,悉心栽培拔擢,他才有了今天。”

“陛下,臣听说,当日折仲古之所以同意北伐,是因为太子许他荆湖。”黄潜善提醒道。光是凭旧日恩情,恐怕也说不动折彦质,还得来点实际的,才有希望奏效。

“你的意思是……”赵桓问道。

“复他郡王之爵,封他江南荆湖宣抚处置大使。”黄潜善道。他所说的江南,包括江南西路和江南东路;荆湖,则包括荆湖北路和荆湖南路。如此一来,整个南方的军队,大部分都处于折彦质节制之下。

王宗濋此时质疑道:“莫非太过?”

赵桓沉声道:“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还能有什么办法?罢,朕亲降御笔,只是,派谁出城跟他会面?”

这个问题一出来,满堂大臣们都屏气凝神,生恐皇帝点到了自己的名。赵桓大怒:“祸到临头,你们的忠义何在?”

“陛下,可否派折可求……”王次翁问道。

当日晚间,折彦质将部队扎在杭州城北,为了壮声势,恫吓城中,他命令士卒在营里多置篝火。以至于杭州城头的守军一眼望去,只看到城外军营里灯火通明,不知来了几十万大军!

在他的牙帐内,徐良、折彦文、折彦适都在,正商议着下一步的打算。

“打是最简单的,不过我军并不知道城中虚实,是不是等援兵来?”折彦文道。他们出发之时,折彦质就给江西宣抚司本部下了命令,让折彦若引一万人马往杭州来。

折彦质坐在上头,听了这话,问道:“徐参政意下如何?”

“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打。依我看,还是投书城中,阐明我等立场,先礼,后兵。”徐六道。

“徐参政,能不流血当然最好。但卑职认为,不太可能。”折彦适道。

徐良摆摆手:“你们听我的便是,倘若此路不通,再作计较。”

他虽然不是折家的人,但手里握着皇帝的黄袍御诏,上面又写得分明“听良节制,如朕亲临”,所以折家兄弟也不好逆他的意思。

“报!宣抚相公,老经略来了!”一名军官入帐禀报道。

听到这话,折彦质都吃了一惊,父亲大人来此作甚?难道……

三兄弟都变了脸色,急切地迎出去,刚出帐,就见折可求大步而来。折家三兄弟都上前行礼,折彦文抢先问道:“父亲,家里没事吧?”

折可求摆摆手,道:“进去再说。”

三兄弟将父亲迎入帐来,徐良上前见了礼,只听折可求道:“城中虽然变了天,但对于我等致仕老臣还没怎么样。只是今日,你兄弟几个领兵前来,太上皇命内侍持诏至府中,让为父出城来劝。”这位一开头,就把底抖了个干净,不难看出他的立场。

“说了什么?”折彦质问道。

折可求并不答,自怀里取出赵桓的亲笔诏,递到儿子面前。折彦质接过一看,太上皇在诏书中满怀深情地回忆了他在位时,对自己的种种培养和提携。接着,仍称坚他顺应天意民心,重登大位。最后,才来了点实际的,复自己汾阳郡王之爵,并委任为江西、江东、湖北、湖南四路宣抚处置使。

折彦质看罢,将诏书攥在手里,若有所思。折可求见状,似乎要说什么,但可能顾及到徐良在场,欲言又止。徐六当然看得出来,但他却非常不识趣的不走。

气氛有些怪异,折彦文折彦适两兄弟虽然极想知道诏书里写的是什么,但又不方便去问。折彦质思索入神,一言不发。折可求则顾及到有“外人”在,也不好多说。

提心吊胆的反而是徐良,折仲古将诏书看完,就紧紧攥在手里,这个动作让他很是担心。他几乎可以猜到太上皇在诏书里说了什么,无非就是替自己辩护,再则就是给折家点甜头,舍此之外,还能有什么?

折彦质他不会动心了吧?

好大一阵之后,只听折彦质问道:“父亲,城中局势如何?”

提起这个,折可求直摇头:“乱!自当日事发之后,各处城门都被***,严禁出入。直到数日以前才开放,城中人心惶惶,谣言四起。”

“朝廷里呢?”折彦质又问。

“更乱!”折可求叹道。“大半朝臣不满太上皇复辟,举朝求去,如今仍旧在僵持。据说,各司各衙几乎都成了摆设。”

徐良忍不住问道:“折公,可有官家消息?”

“这就不得而知了。”折可求摇摇头。“不过,首相朱胜非被罢相位,由黄潜善继任。次相赵点虽然没动,但据说也闭门在家,并不曾入中书理政。其他大臣,或贬谪,或去职,牵连甚广。王宗濋充任殿帅,王次翁作了参知政事,罗汝楫也升了侍御史知杂事。”

“哼,鸡犬升天。”徐良冷笑。

折可求看了看他,审慎道:“徐参政,你也被免去‘参知政事’的差遣,贬岭南安置。”

徐六冷笑不止。

当下,因折可求不明内情,折家兄弟便将当日事发,以及徐良脱身,持天子亲笔诏,征召勤王之师一事转告。折可求是一个标准的武臣,不像儿子这样,所以他表现得比较谨慎。听完之后,说道:“帝王家事,本不该我等干预,既有天子诏,你琢磨着办吧。”

折彦质点点头:“父亲既出城,今晚就暂时别回去,且在营中住下。”语至此处,便让折彦适陪折可求去歇息。

随后,折彦文也告辞,按理,徐良应该自去,可他心里放心不下,因此迟迟不走。折彦质显然知道他的心意,遂将手中诏书递过去:“徐参政请看。”

徐良也不推辞,接过之后,展开细看。览毕,只一句:“满篇荒唐言。”

折彦质笑了一声,并不评论。徐良将诏书送还,问道:“宣抚相公尊意若何?”

“你说呢?”折彦质笑问道。

“良实不知。”徐六可笑不出来。

折彦质闻言大笑,边笑边摇头道:“徐参政何以如此轻视折某?你以为,区区一纸诏命,就能动摇折某勤王之心?太上皇虽然复我旧爵,又委我诸路宣抚大权,但是非曲直,自有公道在,折某岂能为小利所诱,而屈大节?”

“没错,太上皇对我有知遇之恩。当年我与小种经略相公入朝勤王,兵不过数千,官不过低品。正是太上皇栽培,方有今日。不止是我,你弟徐九,若非太上皇提携,如今能作得西军总帅?但旧恩归旧恩,太上皇既已退位,朝政就该他过问。天子锐意进取,有中兴之象,并无失德之处,如何就该被夺位?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折某绝不含糊!”

徐良听在耳里,心头放下大石,也觉得自己的揣测有些无礼,遂执礼道:“倒是徐良多心了。”

“哈哈,也怪不得你,徐参政身负天子重托,自该小心谨慎。”折彦质打着哈哈。

他表面上的话,虽然并不假,但未免太过冠冕堂皇。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本人的倾向,是主战,他甚至是主战派的旗手之一。太上皇赵桓在位后期,就已经明显倾向于主和,这不是私人恩怨,这是两条路线的矛盾!

赵谌登基,蛰伏数年之后,渐渐显露其志向。矢志恢复故土,对金强硬,这正符合如折彦质,徐卫等军队统帅的意愿。再加上,赵谌对折彦质也是拉拢、信任、重用。甚至封他为郡王,让他担任北伐的“总指挥”。

折彦质非常清楚,就算他现在倒向太上皇赵桓,复汾阳郡王爵,作了江西、江东、湖北、湖南四路宣抚大使,那又怎么样?自己主张对金强硬,用武力驱逐北夷,收复故土。太上皇能这么作么?如果他一意对金求和,自己就算拥着兵,有什么用?带着数十万马步军每天过家家?玩泥巴?如果反对太上皇这个路线,时过境迁以后,早晚就给撸下来。

综合这些原因,有什么理由反戈?

“那么接下来,宣抚相公打算怎么作?”徐良拱手问道,此时,他已经顾不得“听良号令,如朕亲临”了,因为他发现,他根本不可能指挥得动折彦质。

折彦质想了想:“就依徐参政之言,先投书城中,阐明我等立场,先声夺人吧。我父不能回城了,恐有风险……”说到这里,他才想起,徐良的家小可都在城中!

“嗯,这个我亲自捉刀起草。好,时候也不早了,宣抚相公早些歇息,徐某这就去拟定檄文,明天却投往城中!”徐良道。

“好,不送。”折彦质拱手道。等徐良走后,他再次拿起了那道太上皇赵桓亲笔所写的诏命,看了几眼,哼笑一声,随手扔在了桌上。

这一头,徐良回到自己帐中,挑亮灯火,磨好墨汁,仔细斟酌之后,奋笔疾书。先就将十月十三日发生在葛岭的事情公诸于众,而后表明自己奉天子诏命,征召勤王之师来援,名正言顺,于法于理皆有依据。而后,将矛头对准以黄潜善为首的“逆臣”,指责他们“胁迫”太上皇,复辟夺位。号召有志之士,无论官民,皆群起而击之!

写完之后,审阅一遍,署上名:江西宣抚大使折彦质,参知政事徐良。

第83章 惊变第451章 小徐的郁闷第133章 川陕第98章 面君第692章 祸从口出第721章 暗中部署第470章 牵一发动全身第52章 摸营第128章 又见九月第611章 拥兵自重第七百四十九章第370章 趁夜突进第563章 神兵天降第93章 大哥第664章 迫退千军第500章 政变(下)第4章 打砸黑店 并肩子上第470章 牵一发动全身第198章 情比金坚第569章 引军归国第四百一十四章第538章 第五位大帅第204章 奔赴陕西第381章 意外之喜第63章 来了第205章 先擒贼王第630章 天赐良机第八百四十四章第130章 虎捷乡军第34章 乱刀分尸第四百一十五章第25章 酒后好办事第八百一十九章第820章 边境大逃亡第八百四十三章第215章 宁死不退第594章 联络西辽第679章 划分地盘第231章 中秋故人来第43章 蔡大忽悠第629章 郡王跋扈第362章 掘城第426章 来之不易的胜利第100章 难怪第八百五十章第770章 徐九仗义第172章 岳飞再兴第60章 荣归第670章 徐六拜相第63章 来了第345章 东京来人第676章 辽军东来第520章 投奔西军第八百五十三章第338章 托付种家军第369章 谋划袭击第623章 擅自调兵第500章 政变(下)第324章 两日破城第531章 满朝欢腾第256章 八方支援第396章 出不出兵第196章 托媒说亲第82章 出逃第200章 严肃点 拜堂呢第7章 辽国完蛋第556章 三镇节度使第722章 皇帝殡天第731章 成都之行第237章 一招臭棋第八百八十三章第508章 我来助剿第654章 拒绝议和第128章 又见九月第27章 黄知县有请第八百七十八章第356章 军队执法第351章 全城动员第387章 故人来访第623章 擅自调兵第194章 媒婆上门第14章 勇气不是靠嘴说的第169章 西军二十万第126章 闯宫第809章 惊动川陕第120章 烂招第815章 朋友 利益第30章 当兵光荣 逃兵可耻第74章 禽兽第117章 好险第721章 暗中部署第232章 谋划陕西第20章 知府的垂青第367章 坐堂问政第186章 滑州事变第516章 强力反击第638章 宗弼求和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695章 夜袭宋营第618章 又见花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