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终于回来了

十月十六,大名厨。

大名府还是大名府,作为曾经大宋的北京,大名府路的治所,这座城市时隔多年,仍旧保持着它雄伟的气势。三丈多高的城墙,居高临下的城楼,一切都和当年一样。

但名府又不再是大名府,当年这里是河北地区最繁荣的城市,朝廷置北京留守司于此,人口数十万,可说是百业兴旺。但自从女真人夺取此地之后,它作过伪韩的都城,作过河北的首府,现在充当着中原金军后勤基地的角色。

城中的百姓,早已经不是徐卫他们年少时看到的那些乡亲父老,至少表面上不是。满城里,都是剃秃了头顶,结着辫子,衣服左枉的“狄夷”。左传说,〖中〗国有服章之美,故为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服章礼仪是华夏民族的标志。但在眼下的大名府,看不到。

此刻,大名府已经乱了。准确地说,从昨天晚上开始就已经乱了。城中的女真官员和将士在昨晚得到消息,有敌军袭取了李固渡,连夜渡过黄河,冲着大名府来了。金国大名知府,兼大名府路的兵马都总管,叫作撤乌,这个人资历还算是老的。早在当初金国二太子翰离不南下侵宋时,他就是金军的一个小头目。

翰离不那时候从滑州突围而逃,亡命河北,被徐家军追得人仰马翻时,他就是最后陪同在翰离不逃入真定府,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凭着这个资历,他受到了兀术的重用。如今已是大金国在河北的高级官员。

撤乌怎么也想不明白,前些天,中原战场的主帅乌延蒲卢浑还给他来了消息,要征调粮草器械,说是中原战场情况不太乐观他准备在东京周边与宋军主力决战。总不可能这么快,黄河以南就全线溃败了吧?

就算蒲卢浑和赤盏晖他们兵败如山倒,我总该先看到金军的溃兵,然后才是宋军吧?现在没看到中原战场上的溃兵,宋军反而来了?这怎么回事?很快他猜测到,这支宋军不是从河南过来的,而是从河东!越过了太行山,杀入了河北!

可如此一来,他更纠结了。为什么?因为大名府无兵可守!

作为河北重镇,大名府曾经驻有重兵,但中原战场吃紧,大金国的主力都云集在西部防备西军和辽军所以河北的部队都填到中原去了,现在的大名城里,只有一千多汉签军,和七百多名女真兵,剩下的,就是从各地征发来了民夫。

大名府的重要性,不用多说,跑是绝对不行的。如果不战而逃不死于宋军,也得死于国法。但不跑,就只能坚守,拿什么守?一千多汉签军,七百名女真兵能守得住如此大的城池么?

在曾经的北京留守司衙门里,撤乌正聚集文武官员商议对策。此人年近五十,身材极高大坐着也比常人高出一个头。秃顶,结辫,耳朵上挂着金环,满面的虬髯,几乎连嘴巴都掩盖住,刻悍的本性并不因为长久作了地方长官就有所蜕变。

只不过,此时这位金军中的老资格脸上却是愁云密布。在他面前的是十数位惶惶不安的文武部属,吵得不可开交。撤乌就在这争吵声中绞尽脑汁盘算着。

wωw¸ ttκa n¸ ℃O

“咱们必须坚守大名,不可退却一步!城中的物资是中原战场的命脉。万一有失,不止河南不保,河北恐怕也将受到威胁!说得严重一些,我们若是丢了大名,只怕得让人逼到燕云责!”主战的人慷慨激昂,大声疾呼。

“这些谁不知道?问题是拿什么守?你知道来的是谁么?听过徐九的名号没有?这十有八九就是他!你莫非不晓得徐卫正是大名本地人?他这是打回家乡来了懂吗?”

“我不管什么徐八徐九,就是他种师道再生,大名府也不能有丝毫闪失!咱们还有两千多兵力,能够撑住一时。

敌军再勇猛,这大名的高墙深壕,岂是那么容易击破的?”

“好好好,能撑住一时!那一时之后呢?我们殉国?老子倒是很情愿给殉大金国,问题是意义在哪?等我们拼光了,宋军进城,白白捡了个大便宜,这堆积如山的粮草物资,都是人家的!到时候还让人断了中原部队的退路,全完!”

“那你要是逃跑,结果不也一样么?你还想怎么地?一把火烧了这些东西?我这么跟你说吧,事至如今,横竖是死,不如拼一把,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我再提醒你一次,来的极有可能是徐九,这厮打从二十年前起,就一直是大金国的心腹巨患。这么些年了,他就从大名府起家,战河北,保河南,入陕西,征河东,给大金国添了多少堵。昔年羽翼未丰尚且如此,今如日中天,咱们拿悼么去抗衡?这里是他的老家,他能玩命跟你干?”

撤乌突然一掌拍在帅案上,惊得满堂部属纷纷侧目。

“休言徐九如何了得!大名府事关重大,绝不能退!就是战至我一人。也必保不可!兵不够,城里不是还有大批民夫么?把器*铠甲发给他们,武装起来!就是排人墙也给我堵上城去!哪怕伸出脖子让宋军砍,也得砍些时候吧?我已经下了命令,往各州各县调兵来保大名,咱们无论如何得扛住!真定府的援兵一来,问题就解决了!”

作为军政长官,他的话那是有一锤定音的效果。堂上部属不再聒噪,只是众人心里都嘀咕,你把那些民夫武装起来,能顶什么用?堆人墙那不过是戏说而已,真要守城,那得会使弓弩,会操袍车,懂得令行禁止。民夫那就是群乌合之众,到时候宋军一来,只怕顿作乌兽散!

不过话说回来,舍此之外,还有其他办法么?

天亮不久,大名府就成了一锅粥。金军士兵横冲直撞,都往城上奔。本来毫不知情的民夫们”突然被集中起来,扔杆枪甩把刀给你,运气好的话,或许你能得到一副身甲,还不知道到底要干什么”就给赶到了城墙根下。

金军告诉他们,有大股的流寇来犯大名府。如果这些贼人进了城,那肯定是杀人放火,奸淫掳掠!谁也没好果子吃。所以,大家要齐心协力,死守城池,要是打退了贼人,重重有赏。

没等这些民夫把事情闹明白”他们就给赶上了城。只见城头上,到处都在安放巨弩,堆积石块,如临大敌一般!只因大名府多年不打仗,而且又是后勤基地,战备不说废了,那早已松懈。因此只能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这些民夫根本没有经过军事训练”上了城简直是两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该干啥。不一阵,有金兵来分发弓箭。老实说,大名城里虽然部队不多,但器械却足”而且弓箭这玩意,但凡你有一把力气,至少能把弦拉开吧?能开弓”就能把箭射出去,到时候宋军密密麻麻一片压过来,你就是凭运气,总能放倒几个不是?

“哥,女真人把咱赶上城来,是啥意思?”人群里,一个如惊弓之鸟般的少年问道。

“还能啥意思?城里没几个兵”挡不住流寇,所以让他们来堵。”他的兄长回答道。

“没听说哪里有流寇敢攻城掠地的啊,是不是官军打过来了?”弟弟又问道。

“你找死?别说话!让女真人听了去!”他哥紧张道。

正当城上紧急备战之时,有人突然惊呼道“来了”众人齐齐朝外望去。只见西面,远远扬起一股烟尘,仿佛是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块幕布,其中隐隐夹杂着些声响,只是听不太真切。

这让城上的人骚动起来,众人都窃窃私语,讨论着是不是传说中的“流寇”来了?很快,〖答〗案揭晓。在那片巨大的烟尘下,一支部队正往大名城疾驰而来!轰鸣的马蹄声愈来愈响,到最后,竟如闷雷一般!

“娘的,这都马军啊!哪家流寇有这么阔?”有人质疑道。

“女真人的话也能信?依老子看,这八成是南边的官军收妻河北来了!”

“坏了!咱要是拿箭去射官军,到时候官军进子城,不给办个通敌造反啥的?”

“你要是射了,官军进城你得死,你要是不射,你现在就得死!”

很快,如潮而来的骑兵部队展现在大名守军的面前。只是看一眼,都叫人胆寒!眼前密密麻麻全是骑兵!统一的装束,统一的器械,哪怕是个再没见识的乡野村夫,他都看得出来这是一支正规军,根本就不是什么“流寇”。而且,民夫里有识得几个字的,马上认出来,那“,敌军”中一杆大旗,上头一个“宋”字明明白白地彰显了,这是大宋的官军!

王师北伐,这是百姓们盼了不知多少年的好事!但此刻,他们高兴不起来!因为他们被推上城来作替死鬼,金军就在他们后头,尖枪利刃不是吃素的!

城前,李成卫打马出阵,靠前窥视城防。当看到城上云集的守军时,这位党项骁将不禁皱起了眉头。看来,大名城的守军比他想像得要多。

背后响起马蹄声,杨再兴也跟了上来,他侧头道:“杨都统,你怎么看?”

“就这些撮鸟,挡得住我一击?”杨再兴不屑道。

李成卫摇了摇头,杨再兴见状,手中铁枪往前一棒:“你难道没看出来,这些都是充数数的?”

李成卫面露疑惑之色,再定睛一看,忽地暗叫一声惭愧。他始终担心大名守军死守,心里头一直放着这个事,以至于没有细致观察。只要仔细一看,不难发现,城上的守军虽然人数不少,但排列不得法,弓手、弩手、刀牌手,按作战用途区分,应该排在不同的位置。可城上的守军都是拥作一团,毫无章法可言。再看细心些,竟看到城上简直是鱼龙混杂。有些人身着戎装,有些几乎就是穿着常服上来的。

“成了,比照护城河的宽度,城墙的高度,咱们临时赶制一批器械,上午歇歇下午扣城。弟兄们也该蓄蓄力了。,“杨再兴轻描淡写的。

“嗯”趁这空档,咱们……”李成卫道。

他话没说完,杨再兴哼了一声:“知道,劝吧,李都统要是能把这大名城劝开”倒省了许多事。”

当即,二人归阵,下令后退数里,马不离鞍,人不解甲,就地歇息,吃干粮,喝冷水”把肚子填饱,下午好干活。同时,命令部分士卒,按照一定的规格,赶制攻城器械。骑兵出击,不可能把大型攻城器械都带上,所以只能临时赶制诸如简易云梯,以及必不可少的壕桥之类简单的器具。从前西军攻城”那都是有巨袍巨弩的支援,现在,只能“,从简”了。

李成卫歇下来之后,马上召集中军中刀笔吏,以徐卫的名义,写成劝降书,投往大名。将士们从昨天出发,一直到现在兵临大名城下,没好好吃上东西,也没得到休息。虽说西军训练严酷,这点辛苦不算啥,但再勇猛的士兵终究也是人,也是血肉之躯。

见宋军稍却,撤乌抓紧时间备战。他恨不能把屯积在城里的器械都弄上城去,但是刀枪弓箭这些玩意是人就会使”可像巨弩这种大杀器,那不是阿猫阿狗都能摆弄的。

像八牛弩”神臂弓这种利器,往往要十数人甚至数十人一齐操作”没经过训练,只能是摸瞎。城中袍车也不少人,可根本没有操袍手。

没奈何,只能趁宋军还没有攻城,突击也训练了。

一时间,城里城外,都在紧急备战。大名城里的百姓听到风声,上午各种谣言在城中飞传,有人说是“流寇”来犯城,也有人说是官军打过来了。还说得有鼻子有眼,说是城外领兵的,就是折郡王,破城只在旦夕之间,咱们等着光复就行了。总之,整个上午,大名百姓都在紧张和激动中渡过。

不过,撤乌等金国官员就不是这样了。

这会儿,他领着一帮文武部属匆匆行进在往衙门去的路上。他手里攥着一条白绢,神情凝重,脚下健步如飞,口中也连珠炮似地问道:“什么时候?刚刚投进城的?投了多少?都谁知道?”

“总管放心,就这一封,是由一名女真猛克取到的,没有流传。”有人回答道。

撤乌拉长着脸进入大堂,也不往帅位,随便在一张椅子上坐下,其他部属都围在旁边。只见他展开那条白绢,上面是工工整整的汉字,也没有排头称谓。

直接就是“宋东莞郡王,上柱国,知枢密院事,川陕宣抚处置副使徐卫,告大名守臣。”只看这起头,所有人都倒抽一口冷气,娘哎,还真是他啊?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上一回西军入河北,还是宋金结盟攻辽,这一回又来……

接着往下看,“徐卫”在劝降书中称,他此番率领西军将士,进入河北,是为光复旧地,名正言顺,鬼服神钦。大名府,于公”本是大宋领土,金人窃据已久,理当收复;于私,大名是他桑梓之地,先人经营生活之所,收复此地,责无旁贷。

但是,正因为他是大名本地人,不忍心看到父老乡亲,受战火波及。倘若战端一开,矢石横飞,玉石俱焚,本王于心不忍。所以网开一面,只要大名守军,能够开城归顺,他保证,无论金汉,不分种族,一概保全身家性命。

而且,“徐卫”还在劝降书中称,他知道大名府无兵可守,连〖镇〗压个民变,都从真定府调兵。同时,他也告诫大名守军,不要心存幻想,河东已经在我手里了,真定府的金军救援燕云尚且不及,哪里顾得上你们?

劝降书到这里为止,并没有放狠话,诸如说什么如果不投降,就要怎地怎地。但光是如此,已经看得一众金国文武心惊肉跳。“徐卫”不用放狠话,单是他的名字,就已经足以让人胆寒!

徐卫这两个字,在金境出现的频率,绝对比赵官家还高。打从宣和年间,他在紫金山一战成名开始,紫金虎的传说就不断地在北地流传。随着他仗越打越多,紫金虎的名号简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现在,这个煞星带着大军回到了他的家多,那肯定是志在必得!这没说的!他既知大名府防守薄弱,又亲笔劝降,看来是真希望保全他的“父老乡亲”。怎么办?是战是降,可都在一个人的一念之间……

撤乌也犹豫了,作为曾经追随翰离不南下的老资格,这大名城里还有谁比他更清楚紫金虎的手段?想当年他在紫金山挡住金国东路大军,使得二太子望河兴叹时,撤乌就是见证者。

徐卫的劝降书,就在他手上,如果开城投降,或许真如书上所言,能保全身家性命。如果坚守城池,他非常清楚,凭现在手里的力量,他根本就不是徐卫的对手!

第四百一十章第514章 朱记关首战第740章 三年后第393章 雷厉风行第237章 一招臭棋第八百六十三章第323章 血债第四百二十章第八百五十七章第403章 为何冒险第318章 大闹节堂第738章 两相相争第264章 军阀规划第444章 皇帝召见第471章 哀兵必胜第346章 打吧第459章 开城投降第八百三十一章第377章 全军狂怒第5章 有本事你咬我第106章 大动作第565章 斗智斗勇第763章 决战前夕第309章 结下深仇第697章 太原!太原!第317章 无事献殷勤第556章 三镇节度使第345章 东京来人第四百一十九章第246章 以退为进第七百八十八章第430章 混乱的延安第697章 太原!太原!第753章 太行奇兵第622章 莫望西军第七百五十章第481章 八牛弩第155章 设伏第137章 转机第336章 谣言?事实?第535章 百花齐放第81章 议战第713章 遍植党羽第658章 生死关头第八百七十五章第583章 同州投降第807章 就是今天第272章 逼近关中第139章 竞争第570章 如虎添翼第632章 插旗燕云第八百四十二章第559章 十三万步骑!反攻!第223章 这潭水很浑第84章 桥不能烧第771章 胜利的曙光第507章 曙光初现第585章 金国求和第586章 千里报捷第434章 回家第164章 惺惺相惜第309章 结下深仇第184章 壮志雄心第八百四十四章第17章 别高兴得太早第808章 弑君篡位第481章 八牛弩第120章 烂招第73章 小种经略第24章 梓州团练副使第89章 劝降第397章 地下党第17章 别高兴得太早第728章 将二代第68章 美女第828章 白铁无辜铸侫臣第817章 太原郡王第222章 捅月亮第290章 为了胜利,欢呼吧!第533章 有钱有钱要粮有粮第398章 剑指鄜州第175章 老将出马第280章 紫金虎来了第188章 神秘人物第146章 升官第八百七十八章第637章 翻手为云第657章 改天换日第352章 徐卫的身价第300章 铁管火器第121章 大捷第29章 执照到手 正式营业第108章 赏赐第508章 我来助剿第367章 坐堂问政第465章 狐皮大氅第339章 左右为难第806章 协商起事第218章 虎捷威武第236章 议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