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结局

大结局

..om

“哦?徐官人予你有何恩惠啊?”段知县又问。徐卫一家人自从来了射洪,算得上是乐善好施,尤其是他的夫人,最好个扶危济困。因此,这附近的人都尊重。

不料,那渔夫却摇摇头:“徐夫人女菩萨一般,这乡里城里受她恩惠的倒极多。不过,小人只是与徐官人谈得来,朋友一般,送他两条鱼打什么紧?”

段知县一时无语,随即挥手道:“鱼留下,我让人给你捎过去就是。”

渔夫没回话,华知州已道:“既然是徐官人的朋友,为何不让人相见?没有这个道理。”

段知县一听,便让那渔夫先去。后者大概也明白情况,小跑着往徐卫那别墅跑去。等他们这一头到时,渔夫正快步往回赶,而徐卫的儿子徐虎追在后头,正道谢呢。

华知州和段知县都是常客,徐虎哪里不认得?上前见了礼,便请二位官人堂上坐定,又使人送上了茶水,他自己便去请父亲大人。

段知县屁股刚坐下,便听华知州道:“知县若是公务繁忙,就不必相陪了。”

这把人郁闷的,我陪你跑一趟连顿饭都捞不着?还说吃那两尾鲜鱼呢。可知州发了话,明显不希望他在场,没奈何,只得走人。

但转念一想,便道:“下官既来了,总得跟徐节使打个招呼再走,否则,岂不失了礼数?”

正说时,徐卫从里头出来,还是那副打扮,若是不看脸,只当他是个乡下人。知州知县赶紧起身行礼,虽说虎落平阳,龙游浅水,可人家好歹还是节度使呢。

“行了,都不是外人。坐吧。”徐卫笑道。

段知县却不坐,道:“下官县里还有公务,就不陪两位长官了,告辞。”

“嗯?这话说的,你段知县到我这里,我连顿饭也不让你吃?”

“谢节使美意,下官实是有公务在身,这不知州相公来么。理应陪同过来。”

见他再三不肯,徐卫也不勉强。让儿子送走他后,正要请茶,可华知州哪有心喝茶,急急道:“恩相,前线出事了!”

“嗯。”徐卫荡着茶末,全不吃惊。

华知州自然晓得,陕西出任何事情,恩相一定比自己先知道。可他还是着急:“张经略率秦凤军北上增援,与契丹人大战于天都山。迫得后撤上百里啊。”

“你倒不用捡好听的,败就是败了。什么迫得?萧朵鲁不这是真恨毒了我们,看家本事都拿出来了。”徐卫波澜不惊地说道。

要知道,秦凤军可是正经的虎儿军,他的嫡系。自从大名府起兵以来,几乎就很少吃败仗。

“更要命的是,女真人迟迟不发兵,到时契丹人若明白过来。调集重兵压境,这祸事可就大了!”

“这是必然的。”

“恩相是指?”

“纸里包不住火,萧朵鲁不很快就会明白女真人的用意。我估摸着。不出一月,他就会把东线的兵力调到南面,到时,数十万大军压境,规模空前啊。”

见他漫不经心的样子,华知州倒有些不解了。虽说如今恩相去了职,丢了兵权,可他向来是关心时局的,也不该这般冷漠啊。

估计是知道这个老部下的心思,徐卫叹道:“我一力促成宋辽结盟,如今闹到这步田地,还有何言?不过你也不必过于忧虑,就算萧朵鲁不打下陕西又有何用?”

华知州细想一阵,明白过来。

是这个道理,如今宋、金、辽三方共存。如果契丹人打下陕西,那大宋肯定要全力反扑。这个时候,如果女真人从中再插一杠子,不管是宋,还是辽,恐怕都吃不消。

换言之,契丹人不可能真全面进攻,彻底撕破脸,那肯定是要留着余地,以等待时变的。

至于这个时变是什么,他却清楚。

“最近下官收到消息,说是朝廷里有声音,要请恩相出山呢。”

这个徐卫却是不清楚,因此问道:“哦,具体情况?”

“朝廷遣往北方的使者没有了消息,料想是被扣押了。朝中已经炸开了锅,矛头直指秦桧!连麟王也公开抨击他误国!”

徐卫眉头一皱:“不会是折仲古要我出山吧?”

“那倒不是,是胡铨。”

“哦,原来是胡放砲。”徐卫会心一笑。这个人的名字,他早就听说过了。

“胡铨上奏说,恩相坐镇川陕多年,在西军中广有威望。又事君得体,忠心体国,现在事到临头,不请恩相出山更待何时?秦桧等人极力反对,麟王倒没有明确表态。”

徐卫轻笑一声:“麟王如今家大业大,倒束手束脚,不似从前洒脱了。”

“官家对此议很谨慎,不置可否。”

徐卫听了这话,心中暗笑,他自然是要谨慎的。现在陕西掌握兵权的,是他老婆的娘家人,他敢不谨慎?可很快,事态就会逼着他做出选择。不是自己自负,这件事情,谁来都不好使,谁也收拾不了这个烂摊子。

果然不出所料,到十月末时,大宋天子坐不住了。派遣往金国的使者杳无音讯,必是被扣无疑,女真人这等于是公开毁约败盟!

一想到这个,赵谨就惶惶不安。他知道这回事情搞砸了,女真人翻脸无情,又把契丹人得罪得不轻,这是树了两家敌啊。

事情的起源在哪里?说到底,屁大派小说事,不就是刘光世上任以后,关闭了边境上的互设,挑起了一些争端,最终发展至此么?现在这怎么收场?

秦桧也傻了眼,他当初力促联金攻辽,心思就如同当年的道君皇帝一样。希望搞出一派小说业绩来,可哪知道狗日的女真人放着嘴边的肥肉不吃!

他是这件事情的如作俑者,无论如何也逃不了干系。情急之下,也就顾不得许多,提出一个建议,一个不用打仗的建议。那就是跟契丹人和谈,你们不就是为了边境互市么?我重开就是!

赵谨此时也后悔事情做得太绝。立马批准,并派秦桧的心腹为使臣,前往陕西与契丹人和谈。

可这使臣刚走没几天,就又出事了。

宫室之中,徐婕妤正逗着朱妃留下的小公主。小丫头长得漂亮,完全继承了母亲的优派小说,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一刻也不离她脸庞,早已把她当作了母亲。每当徐婕妤逗她时。小公主总会笑歪了嘴。

赵官家在旁边看着,连日来愁云笼罩的脸上总算有了一丝笑容。伸出手去道:“给我抱抱。”

徐婕妤将小公主递给他,大宋天子紧紧搂着,动作有些僵硬。可到底是血脉相连,小公主看着他,竟也不哭不闹。

“你看她养得很好。”赵谨道。

“朱姐姐临终托付,臣妾敢不尽心?只是,到底比不得亲娘。”徐婕妤叹道。

赵谨闻言,却不接话茬,只顾逗女儿玩耍。徐婕妤瞥见沈择神情闪烁地进来。到跟前向她行个礼,又对皇帝道:“官家。陕西,急报。”

此时徐婕妤才注意到,他手里拿着一个奏本。

“何事?”赵谨一听,动作就停滞了。

沈择却不回答,徐秀娘会意,伸手想接过小公主,赵官家却不松手。催促道:“你说!”

沈择这才道:“秦凤军败退,失了西安、怀德两军之地!眼下,契丹人已经兵临镇戎。志在渭州!”

渭州一下,那可就直趋关中了!

这一惊非同小可!西军不是西北劲旅,大宋精锐吗?而且最最擅长攻坚防守,怎么会让契丹人连下两城?

一念至此,他疾声问道:“刘光世在奏本里怎么说的?”

“刘太尉称,秦凤军不尽力……”

“不尽力?”赵谨一时怒了。但他突然想到,陕西前些日子来的军报说,秦凤帅张宪是主动请缨北上抵抗,他怎么会不尽力?“他接下想怎么办?”

“刘太尉打算亲自率领神武右副军北上,与敌在镇戎展开决战。并已火速调熙河姚大帅来援。”沈择回答道。

赵谨听了,默默无语。摒退沈择之后,他将公主交还徐秀娘,半晌不说话。

徐婕妤也不作声,许久,才听官家道:“秀娘啊,说不得,要请你叔父出山了。”

哪料,徐秀娘听了这话,不但不同有半分欢喜,反而道:“臣妾得蒙官家恩宠,一门显贵,别无所求。今日,只求官家一件事情。”

“嗯?何事,只管说来!”

徐秀娘将公主交到宫娥手中,撑着大肚子想跪,赵谨慌忙扶住:“你作是这甚!”

眼看就要临盆了,你这一跪,要是跪出事来怎么整?

“叔父徐卫,已经为国征战半生,称得上劳苦功高。也正因如此,叔父担心盈满之患,所以自请去职,隐居于林泉之下,不问时政。”

“官家或许不知,臣妾的祖母在生下九叔之后便不幸去世。九叔实由臣妾之母一手抚养长大,所谓长嫂如母,在母亲眼中,九叔既是兄弟,又是儿子。如今,臣妾的母亲还在病中,她时常挂念着叔父。所以,请官家,再不要提出山一事。”

赵谨听了,大惑不解:“这是为何?你母亲既然这般重视你九叔,那……”

“自古以来,功高主疑,权大朝忌。若官家再任用九叔,只怕流言蜚语四起。再者,臣妾的父亲时常写信询问九叔情况,他的战创未愈,也难以担当重任。”

赵谨听罢,叹息一声,没有再说什么。

刘光世这回为何据实以报?只因事情已经瞒不住了,丢了西安怀德两军,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天都山”被契丹人控制了。昔日宋夏相争,西夏之所以敢与大宋抗衡,一是其兵强马壮,二就是横山天都山之险要。

现在倒好,西夏早完了,天都山倒让契丹人夺了去。若让他们在此站稳脚根,以后时时都可威胁泾原地区。

而泾原是关中的障碍!

朝里不论派系,都感到了事态的严重。大臣们不禁疑问,刘光世到底在陕西干什么吃的?之前搞得民怨沸腾,各界不安,如今又连吃败仗!

你若说西军将领大多是徐卫故旧亲信老部下。不听他指挥,阳奉阴违还罢了。可这回的作战计划是他亲自拟定,官家御准的。西军不是照此执行的么?

素来以直言敢谏而著称的胡铨再次上奏,强烈要求重新启用徐卫主持陕西军事。让人意外的人,朝中持此议的人居然还不少。

赵谨似乎也动了心,问秦桧意见,后者直言不可。难不成这天下就他徐卫一个人会带兵打仗?没有了徐屠户,就得吃带毛猪?

又问折彦质。得到的回答却是,先看看。

看什么?看和谈能不能谈得成,如果能谈成,自然就不需要劳动徐卫大驾了。

可和谈这种事,有个讲究,敢战方能言和。因此,刘光世亲提神武右副军五万马步北上,与秦凤帅张宪所部一道,兵抵镇戎,打算跟辽军来个决一死战。

本来这姿态是挺高的。作为川陕最高长官,亲临一线。坐镇指挥,多少能振奋士气。可刘光世把部队派出去了,他自己却留在了渭州城里遥控。而且还留了三千骑兵在他身边。

前头的将领们大为不满,你既然都说亲自北上了,怎么不在军中指挥,还留那么骑兵?万一战事不顺,你撒丫子就跑?

可气归气。仗还得打。

宋军扎在开远堡,辽军驻在三川寨,两军相隔只有几十里。大战一触即发。辽军上下对此役是志在必得,因萧总管下了严令,只要战胜此役,西军就被动了,大宋也被动了,到时主动权在我们契丹人手里,要怎样便怎样!

然两军对峙不到三日,辽军突然后撤,而且是往西安州方向撤退。这头不明就里,一探才知,原来是两位徐大帅引军赶来。

刘光世闻讯大喜,神武右副军、秦凤军、泾原军、鄜延军的精锐都在这里,加起来十余万步骑,何惧辽人?因此,火速离了渭州,北上至军中坐镇。

正当他要下令进攻时,朝廷的使者到了,要和谈。

刘光世思之再三,事情弄到如此局面,我如果不扳回一城,这宣抚使的位置如何坐得稳?可又不敢违背朝廷的意思,只能强压着各路大帅们,不许进攻。

这一来,惹毛了泾原帅徐成。脚下就是他的地盘,他可比谁都着急,和谈?这有什么好谈的?契丹人踩着我的地,我还跟他和谈?于是强硬主张进攻。

鄜延帅徐洪,秦凤帅张宪也都持此议。现在我们几路精锐集结,就算要谈,也得把契丹人赶出境去再说。

刘光世不许,严令各路兵马不得妄动,否则军法从事!

这一日,天寒地冻。四川虽然地处南方,可冬天却也难熬。徐卫极其难得地陪着张九月到金华山玉京观拜神。

自那“陪江保障”匾下的山门抬阶而上,只见道旁古柏参天,不惧严寒。山腰有一小殿,供奉的是一位王灵官。据射洪人说,王灵官是他们本地人,所以善男信女们格外信仰,香火鼎盛。

张九月上前虔诚地拜了,又添了香油钱,继续往上。既然是道观,那自然少不了主神。山顶一片平坦,首先看到的便是三清殿,广场上立一杆铁旗杆,在一人多高的地方有个洞,里面据说是银子铸的,本地人喜欢摸一摸,然后往眼睑上抹,说是可以明目。

再往后,又有玉皇殿,甚至还有送子观音殿,再后,就到陈子昂读书台了。正经的,儒释道不分家。

张九月是见神就拜,徐卫可不想跟她见像就跪,因此由他去,自己则在那陈子昂读书台中瞻仰先贤。

那壁上刻有陈子昂感遇诗二十九首,朱广胡乱看着,一直寻那“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好不容易找到,正细细品味时。听得山下吵闹喧哗。他也没当回事,又出了读书台,站在那金华山顶上,眺望着涪江景色。

正陶醉时,背后响起急促的脚步声,回头一看,原来是儿子徐虎抢进来。

“父亲!华知州,段知县,陪同着天使到了!”

徐卫听了,又把头转回去,漫不经心地问道:“来干什么?又要贬我的官?”

徐虎的声音丝毫不掩饰激动和欣喜:“官家降了明诏,要重新启用父亲主持陕西军事!”

“哦。”

徐虎见父亲“哦”一声之后没有下文,一时愣了。这不正是父亲所期盼的吗?

“那父亲是不是……”

“让他们候着吧,你母亲还在拜神呢。”

“可是……”

“我平日是怎么教你的?”

徐虎这才不说话,踱步至父亲身后,跟那看了一阵,可怎么看也看不出来有什么好看的。大冷天,江上非但不见一条渔船,更是连只鸟也没有,入目一片萧索,看什么呀?

他终究没有其父的定力,又忍不住道:“华知州告诉儿子,说官家重新任命父亲为川陕宣抚使,复武威郡王爵,并且再次授予临机专断,便宜行事之权。凡川陕两地,不论文武,皆听节制制裁!”

“意料之中,不要这么沉不住气。”

“可是,可是父亲说了,契丹人犯境,与大宋撕破脸皮,是坏事也是好事。如此一闹,这西北就再也离不开父亲了!如今天子重新启用,父亲难道就……”话至此处,见父亲转过脸来盯着自己,朱虎这才闭上了嘴。

可等啊等啊,母亲还不见回来。他实在呆不住,便转身要去寻找。突然想起一事,道:“哦,儿子忘了说,六姐上月临盆,产下一名皇子。”

一直淡定的徐卫猛然回过头来,大声道:“你说什么!”

徐虎骇了一跳:“四伯家的六姐,就是徐婕妤,生下了皇子。”

徐卫闻听此言,目光闪烁,脸上欣喜之色怎么也藏不住!稳了!这下稳了!当即不再拖延,把袍摆一掀,大步往山下而去!

本书完结,看看其他书:
第561章 东进壶口第528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八百二十二章第589章 再次议和第211章 重大发现第806章 协商起事第八百六十七章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86章 盾阵第487章 权臣第512章 生财之道第725章 弄走万俟卨第464章 突火枪第830章 调走张浚第327章 质问曲端第720章 宰相密谋第77章 韩世忠第八百六十八章第75章 阻击第501章 新政第118章 张宪第693章 天威难测第46章 死战第262章 坚决抗战第332章 撤得诡异第306章 瑜亮情结第489章 惊变第58章 报捷第571章 摧枯拉朽第448章 胡马南来第801章 认清形势 站对位置第210章 初战告捷第609章 纵横捭阖第312章 斗神不死第818章 三国演义第385章 真相大白第363章 屹立不倒第785章 徐州之战第332章 撤得诡异第506章 西军总帅第43章 蔡大忽悠第62章 熟人特别多第153章 虚虚实实第498章 政变(上)第763章 决战前夕第612章 局势诡异第710章 捷报入朝第378章 突进!突进!第770章 徐九仗义第373章 长安解围第723章 新君出炉第644章 徐九又当爹第452章 吉凶未卜第275章 兄弟密谋第713章 遍植党羽第798章 麟王回京第644章 徐九又当爹第138章 布防第226章 河东变故第736章 怎么回事第499章 政变(中)第552章 东京第529章 捷报频传第570章 如虎添翼第601章 军政一把抓第254章 收复昭德第24章 梓州团练副使第382章 乐极生悲第649章 徐郡王第327章 质问曲端第368章 谁是大爷第656章 杭州剧变第八百四十七章第218章 虎捷威武第300章 铁管火器第527章 铁血军魂第563章 神兵天降第543章 发兵潼关第380章 张浚追来第323章 血债第8章 土匪来了第34章 乱刀分尸第四百一十五章第503章 大兴土木第八百六十一章第333章 回马枪第377章 全军狂怒第339章 左右为难第四百一十八章第575章 金军内讧第760章 攻破大名第625章 以退为进第71章 整编第210章 初战告捷第190章 缚太急乞缓之第324章 两日破城第49章 欲擒故纵第519章 韩军反水第714章 对宋求和第565章 斗智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