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赵氏德媛

这些男女私事上,劳四娘当然不好多嘴,便也不再出声,只是说起了公事,

“那位顺昌县主……”

季青辰看她一眼,明白她的意思。

只看劳四娘的样子,她就清楚,就连明州城蕃坊里的蕃商们都知道,楼国使现在是一定要结这门亲的。

他现在和宗室作对,就算不会伤其性命,宗室们合谋把他赶出朝廷却是容易的。

他需要这门亲事。

而她,就算不把顺昌县主送回京城去,助着楼云成了这门亲,她至少给可以给明州城里的楼家送一个消息,说这顺昌县主就在明州城北门桃花渡附近的客船里。

楼大人自然有办法把县主“请”到京城去成亲。

——这不就是叫楼云欠了她一个不小的人情?

季青辰叹口气。经了刚才陈文昌的事情,她更是拿定了不和楼云格外打交道的心思。

“虽说你用了不少心。但这事儿也不成。我不能把她的事传到京城里。告诉楼大人。”

季青辰还没有说完其中的原因,外面的季蕊娘居然又跑了进来。

“大娘子,隔壁船上有个姐姐,说是要求见大娘子。”

“隔壁?”

季青辰和劳四娘对视一眼,互相看出了各自眼中的诧异。

顺昌县主要见她?

季青辰微一思索,虽然摸不清这位县主的来意,但也确实让她生了好奇之心。

她想对她季青辰说什么?

“请她过来吧。”

季青辰向劳四娘点了头,让这女管事去外面迎着这位县主。

虽然此女的来意不明,但这样突兀地过船请见,顺昌县主是不太可能隐瞒身份的。

……

“楼大人要退亲。我并不怪哥哥们。”

顺昌县主赵德媛,上船与主人家见互通身份后,她坐在湘妃榻上说出一番话,终是以

这句结了尾。

季青辰心里便有了些奇怪,这位县主先前不是还怨着父母偏心?

她自然也不会问,而是端坐在湘妃榻的另一边,状似凝神地听着。

但她心里却一直在观察着顺昌县主。

前年的泉州城。她与顺昌县主同时参加了蕃商大会。但因为她要隐藏身份,顺昌县主也要顾忌宗女的身份,所以都是戴着绿荔枝围纱帽。

那围纱帽本就是在姐祖庙大门前的集市里买的。现在想起来。她的围帽是新的,顺昌县主的围帽是七八成新,显然是用过几回的。

互相间,她们这算是第一次对面打量。

要不是顺昌县主自报家门。她也没料到会遇上她的。

“宗室坊里和我大哥、二哥一样的堂兄弟们多了。他们俩也是见我在家里上吊过一回后,心里生了悔。他们想赚些钱补贴家用。才和坊里的堂兄弟们合着做些海上生意。”

顺昌县主此时已经把她这门亲事的前因后果说了一遍。她知道刚才埋怨哥哥强索彩礼,逼得她羞愧上吊的话都让这季坊主听到。她的脸已经丢尽,索性也顾不得太多,

“哥哥们是认真要上进。我这妹妹只有盼着他们好的。他们哪里料到会涉上这样的命案?”

说到这里,她便抹了泪,恢复了刚刚上船时镇定面容。

她生着一张偏圆的脸庞。眸光温淡,姿色端庄。却谈不上有几分娇媚。

因为本就是奉了召,随父亲代表本支兄弟们进京城参加宗亲大祭,她梳着在室女的双环发髻,一身雪色绢裙,外罩着银条纱比甲,对襟里露出一抹淡黄色的胸兜。

任谁只要一见赵德媛的脸,就知道温美贤淑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她握着绢子,看向了季青辰,继续求道:

“哥哥们的性情我知道。他们绝不敢害人的——还请坊主转达楼大人,父亲这一次去京城退亲,实在是受了信郡王府的弹压,不得已……”

站在她身边的小弟赵德明只盼着一家和睦,大哥二哥无事,现在见得姐姐收泪,也连忙抹泪附合,对季青辰道:

“坊主,我三姐说得没错。父亲也是说,大哥和二哥也就敢在家里横一些,平常偷懒不读书,只爱贪玩赌钱。但他们出去在外头那里敢打杀了人?”

因为那陈家的小厮来传话,他刚才就已经知道这边船上的主人家是海商陈家的姻亲。

泉州陈家和楼云的关系,他们是泉州本地人当然很清楚。

至于他赵德明,他之所以同意了姐姐出的主意,主动到这陌生外蕃商人船上来求助。

这完全是因为,这些日子他们在明州蕃坊里打听到的京城消息。

因为明州城没有宗室,又因为楼大小姐在临安城已经帮过两个哥哥身边的老家人安顿,父亲哪里还愿意打扰明州楼府?

他带着一家人在城外的蕃坊租了便宜屋子住,写了信去临安城向宗室们打探消息。如此才好决定进临安时,到底应该如何行止才妥当。

而京城里的老家人,除了住在大理寺衙附近照顾牢里的两个哥哥,不时也能传回来一些消息。

父亲还在明州里的时候,就知道京城里出了大事。

第一件,是宋金边境在楚州地界有了交战。

第二件,就是这位季坊主了。

他们自家住在城外蕃坊里,当然知道这些日子以来,时常有京城里的大商人差了管事过来,拜访季氏货栈。

毕竟,他们租住的就是季氏货栈的屋子。

还是这位马脸长相的劳四娘子,便宜了租给他们家的。

所以他们都知道,季家两姐弟的官位都是楼云保举的。

而且,更要紧的是,刚才外面那泉州口音的陈家小厮一说话,三姐赵德媛就突然揭了窗帘看了外面的情形。还让船娘去打听了隔壁船上的主人家是谁。

得到了确实消息后,三姐脸色惨白地告诉他:

季坊主已经知道她躲在这船上装病退亲了。

只怕从一开始,季氏货栈租屋子给他们家,都是早有安排,说不定就是楼云的指使安排。

而现在季坊主的船出现在这里,就是为了为楼云抓到他们两姐弟,带到京城去。

否则。岂能有如此凑巧的事情?

所以。为了全家好,他赵德明也壮着胆心,支持了三姐的决定。

事情已经败露。现在除了他们姐弟主动向季坊主求情,向楼大人求情,他们还有别的出路吗?

难道等楼大人把三姐推到了父亲面前,再让父亲羞愧欲死吗?

身为儿女。岂能如此?

三姐就算是埋怨父亲不应该去退亲,她也绝不愿意就如此羞耻地嫁给楼大人。

劳四娘沉默站在榻后。一言不发。

季青辰当然也早有意料。

她一到明州城就遇上了顺昌县主,劳四娘又一力劝说她用顺昌县主来结好楼云,所以她就能猜到,这些都是劳四娘的安排。

只是她也没料到顺昌县主会主动找上她。

“常言道子不言父过。我本不应该说父亲做得不对。但这些话我已经当着父亲的面劝谏了。我也能向季坊主再说一遍。家里出了这样的事。楼大人不论是为什么要退亲。我也是无话可说的。但父亲要去出头退亲,却是不应该的。”

季青辰自然只是听着,并不会当真。

楼云势大。顺昌县主家落泊,楼云要退亲她们家就算是不愤又能说什么?

她自问。要是她和王世强的婚约是正儿八经地订下了来,他要是敢悔婚,可绝不会像是口头婚约这样轻易过去了。

更何况是大宋女子?

顺昌县主不过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然而她季青辰却未必有这必要,为顺昌县主出头去和楼云递消息。

赵德媛和楼云之间,并不是一门婚姻的两姓家事,而是政争的漩涡。

她刚回大宋,还不知道水深水浅,她才不要冒风险被淹死。

“……县主何必担心,以我看,楼大人不至于见怪令尊大人的。”

她正色说着,自问是义正辞严,绝不会让赵德媛察觉她是在敷衍推托,

“论理,既然订了亲,本就是要患难相扶,才是两姓结亲的正理。就算是令兄如今出了差错犯了案子,但他并没有谋害楼大人,更没有和楼家过不去。而楼大人当初也是知道令兄的为人,仍是向县主家求了亲。如今再要来退亲,无论说什么都是楼大人理亏——”

赵德媛上了船之后,就一直意外不断。

一则是这季坊主。她的说话、打扮和举止虽然比平常宋女大方一些,但看起来就完全是一名宋女的模样,她和泉州城蕃坊里的外商并点不像。

二则,她上船后,季坊主客气有礼,却也并不热情,似乎并不是故意盯着她们姐弟。

现在听她说起楼云这桩婚事,立场公允倒还是小事,她赵德媛并不会马上相信。

但这们季坊主说起这宋人的家事家理,却居然也叫她这个土生土长的宗女听不出什么差错。

难怪明州城里都传说,这季坊主对大宋十分倾慕,又熟读史册,所以才有眼光押在了那段内河工程上。

就算是四明王家悔了婚,她也没有废罢此事。

她此时不由就想起了,京城里老家人写信过来,说过楼府的楼大小姐楼鸾佩。

因为楼大小姐在京城的照顾。安排老家人们住在了临安城西大理寺衙附近的屋子里,一切妥当。老家人还能给两个哥哥送饭送衣,让他们少受些罪。

王纲首夫人楼大小姐是如此*,所以她听说了季坊主和王纲首的往事后,她本是万万没料到这位季坊主也是叫人不能生厌的。(未完待续)

283 夫妻重逢正文之外,楼鸾佩还用色笔写了她的心得与批注。086 在水一方(下)342 金宫之变102 鼓楼私语357 奉旨入宫070 男女追逐246 海路军功117 两姓之婚133 拆台补台271 同姓旧恋094 出嫁招婿142 鹤立鸡群074 重到旧地362 两家议亲(下)359 皇后失宠095 宋法蕃法309 当年旧事299 安心之家315 打击报复(上)235 残月私语212 洛神宠姬233 联姻琐事074 重到旧地075 适可而止167 情之所至341 寂寞难耐368 脱困回家186 欲拒还迎318 逐妾出府(下)269 两宫相争331 夫妻之义(下)207 步步为谋292 休妻另娶(中)276 无心失礼274 鸳梦重温280 暖床使女(下)229 回转楚州054 落地生根196 边城相会364 贤妻第一266 偶然私会278 暖床使女(上)083 溯流而上(上)102 鼓楼私语094 出嫁招婿356 薄情寡义(下)202 佛前挂灯354 内阁女官113 粉墙花树272 旧爱相逢(上)071 火中化灰068 睁眼世界292 休妻另娶(中)364 贤妻第一299 安心之家338 妻妾不分167 情之所至371 心归平静(上)191 眼障心障173 亲事琐碎219 契丹婚事264 肖氏当妻121 皇后太后344 指妹为婚172 精诚所至277 夫妻相争095 宋法蕃法205 姐夫责任(上)311 皇城宫变152 亲事翻盘281 逃亡路上102 鼓楼私语075 适可而止320 请君勿娶252 妻凭夫贵076 烟药弥漫282 夷寨逃生231 同船一夜(下)350 只求安心238 绝无此事335 人去不回356 薄情寡义(下)219 契丹婚事308 端茶认错178 两情长久161 聘礼之争310 临别嘱托349 碉寨同行283 夫妻重逢267 不再娶妻234 渐渐成人286 抢功占妻368 脱困回家337 请旨寻妻265 七夕情爱061 国使来信216 喜事临门072 潜行入山107 坊学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