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带着苏轼兄弟前来拜访欧阳修,欧阳修得知后亲自出门迎接。
“永叔公,明允携二位犬子前来拜访。”苏洵作揖行礼。
“啊,哈哈哈,明允公客气了。三苏到访,实乃我之荣幸啊。”欧阳修显得异常高兴。
苏轼兄弟行礼之后,四人进入府中。
苏轼见欧阳修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长相算不上美男子。两耳稍长,头发白皙,上唇稍短,大笑的时候会露出牙龈。
欧阳修对苏轼兄弟特别客气,一直期待着他们能为文风改革贡献力量。
“永叔公啊,今日到访实乃有事相求。”苏洵直开话题。
“明允公但说无妨,”
“犬子轼儿狂妄,在应试中杜撰经典,恐给永叔公的文风改革带来麻烦啊。”
“明允公莫急,子瞻这事我已想好对策。这段经典用得相当好,显示出贤君用不肖,使之有一展长技之日。这种论证手法颇能道出贤君的用人之道,可惜确是杜撰的。”
欧阳修可谓是北宋的文宗,那段经典他没有读过别人基本上也是没见过。翻阅资料之后还是没找到,他便猜测是苏轼杜撰。想到太学党定会以此为把柄攻击他的文风改革,思虑再三,便相出应对之策以防万一。
苏洵得到欧阳修的答复之后,心里踏实许多。
这时,杨氏呼唤欧阳修吃饭,才知三苏光临,便吩咐了下人让祖父多做一些菜。
几人推辞入座,见桌上摆着尽是些没见过的菜肴。三苏问着香味,大赞秀色可餐,夸起了府中的厨师技艺精湛。
欧阳修见这一桌的美食,也是一脸茫然。
“夫人,家中何时请了一位如此厉害的厨师。”
“呵呵呵,这是我从汴河楼请来帮忙的厨师呢。”杨氏笑着向欧阳修说明,“前些时日见你为科举事情操劳,便想着让你吃些好吃的缓解一下压力。”
“夫人真乃当今贤妻标榜啊。”苏洵夸赞。
“夫人,可否引荐一下这位大厨。”苏轼迫不及待想见见这人。
“呵呵呵,好,好,我已经吩咐下人菜做好了马上将人请过来。”
不会儿,祖父脱掉那身订制的厨师服,过来跟大家见面。
杨氏准备向大家介绍祖父的时候,苏轼突然站起来。
“恩公,没想到能在此见到你。”苏轼难隐心中喜悦,走过去拉着祖父的手,“恩公,快快入座。”
祖父对这声“恩公”的称呼实在是不敢接受,那日他确实想出手帮忙。但却遇到九阳子道士先出手了,自己只是在后面站出来说了几句。
“实不敢当,我当日也没有帮忙什么,倒是你把我们都逗笑了。”祖父认出了是当日的两位书生。
苏洵和欧阳夫妇一脸茫然,子由见状便向大家解释一番,众人相视而笑。
“恩公,那日我曾与弟弟子由去过汴河楼找你,掌柜的说你不在。”
“别叫恩公了,直接叫我宋厨子吧。那日有点小事不在,原来掌柜的跟我说有两位书生找我,是你们啊。”祖父想起这事。
“是啊,我俩慕名宋兄的厨艺而去拜访,想结交宋兄。”苏轼越说越激动忘了自我介绍,“对了,在下苏轼,字子瞻。这是家父,苏洵,这是弟弟苏辙,字子由。”
苏轼一一介绍,杨氏介绍祖父给欧阳修认识。
祖父突然激动起来,“你就是那个做出东坡肉的苏东坡啊,你好,你好。”祖父过去一直握着苏轼的手。
大家甚是不解,苏轼更加不解,不过他心里觉得东坡这个名字非常好听。
祖父不单单对美食有了解,还对了解的每道菜的历史来源也颇有所闻。
东皮肉乃苏轼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的时候亲自研制出来的,还写诗《猪肉颂》一首。只是这些都是发生苏轼晚年时期,露出茫然的表情也是正常的。
祖父后面意识苏轼刚刚参加科举考试,东皮肉还没诞生,便也没说什么。
倒是苏轼对这个所谓的“东坡肉”产生了兴趣,饭后还一直要求祖父一定要教他。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三苏也准备回去了。
在相互道别的时候,苏轼与祖父相约改日一定到汴河楼一叙,共同研究一下美食。
祖父喝了点酒之后回到汴河楼,没想到刚坐下就遇到了孙媚娘身边的丫鬟来找他。
昨日祖父把芸娘惹生气之后,心里莫名其妙的一直想着她,又是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
芸娘回去之后被那丫鬟见到不高兴的样子,丫鬟关心,芸娘倾诉之后惹得这丫鬟火冒三丈。
这丫鬟与芸娘感情好,如同闺蜜,见姐姐受欺负便不能容忍。想到那日芸娘主动帮忙,今日却受这般对待,便气冲冲寻了那宋厨子准备算账。
丫鬟冲到祖父面前。
“好你个宋厨子,当日要不是姐姐在夫人面前替你美言几句,你都不知道要在牢里待多久呢。竟然还敢惹我姐姐生气,你个忘恩负义的东西。”丫鬟训斥祖父,准备动手开打。
祖父才知道原来那日是的芸娘的帮忙自己才那么顺利出狱的,心中大为感动。瞬间醒酒,顾不得理会丫鬟,直奔芸娘那去。
祖父见着芸娘连番道谢致歉,不料芸娘并不理他。祖父那六十年的脾气让自己感觉自讨没趣,便准备离开。
“站住。”芸娘转身喊住祖父。
“榆木脑子,你就不会哄我一下啊。”
果然被我猜对了,这芸娘真的是需要哄的类型啊,哈哈哈。
祖父饶着后脑勺走到她身边,把嘴伸过去在她耳边“hou~~~”
“哎呀,你干嘛啊。”芸娘肩膀怂了一下,“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你不是让我哄你一下吗?”
芸娘转头见祖父一副很认真的样子,顿时就被逗笑了。
读到这里的时候真的是笑死我了,也不知道祖父真的是个榆木脑子呢,还是他其实是个撩妹高手啊。
芸娘见祖父过来找她,还逗她笑,心情一下子好起来。
二人偶尔四目相对,念念不舍。
仁宗还在继续翻阅着文献寻找那句经典,张茂则建议仁宗还是问问欧阳修吧,仁宗当头棒喝,怎么就没想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