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债券的发行

自从石批德撒骨去过皇宫之后,辽朝的密探便猛然发现大宋不一样了,在北京城中所有关于辽东的事情便成为了最为热议的话题,而且朝廷也开始了售卖债券的行为。

所有的钱庄都能买到债券,债券的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这就导致了许多人争抢购买债券,对于他们来说,若是能买上一百贯,那来年朝廷便能给出一百一十贯钱!一年时间,十贯钱的利息,这可不低嘞!

若是你有一千贯,那你可就发财了,明年坐等一百贯的收益,若是有一万贯…………乖乖嘞!一千贯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百姓们的激情被调动了起来,十分之一的利率对于他们来说已经非常的高了,可他们不知道,赵祯之所以能开出这样的利率来便是因为辽东的产出相当巨大。

否则也不会给予百姓如此高的福利,赵祯相信,以后的国债怕是再也不会开出这么高的利率了,这次只是一个噱头而已,大宋需要建设的地方还有很多。

以国债的形势从百姓的口袋借钱建设,之后再以福利的方式发放给百姓,这是一种全新的形势,之前的大宋也只不过是发放战争债券而已,战争这东西发财总是很快的。

有了钱自然可以大力发展和建设辽东了,大宋的农人非常“娇贵”他们需要大量的工具和良种耕牛才会有如今的高产,赵祯为了农业是想尽了一切办法。

无论大宋的商业有多么的繁荣,现在的大宋依旧是一个农耕社会,或者说是一个前资本主义社会。现在的大宋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已经诞生,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社会中并不占主导地位。

在大宋依旧是农人占据了大量的人口,这一点是毋庸置疑。

所以赵祯要以这些农人为考量,大力发展农业,与是格物这一伟大力量的出现正好成为服务于农业的助力,格物的范围很大,在大宋兵器军械可以格物,火车马车之类的也属于格物,而农人的工具自然也属于格物了。

为此赵祯曾经下旨晓谕天下,谁能造出方便农人,提高耕种效率的农具,便能得到朝廷的奖励,最高奖励以一年为限,每年年关之前,他会在天安门的城楼上亲自为匠人颁奖,最优异着可得朝廷授官,以及十万贯的赏钱!

这是一件让朝中官员都红眼的事情,天下间居然还有这种事情?那些匠人被官家抬得也太高了,但几乎是两府相公全数赞同赵祯的旨意,因为他们看得出,一件有用的农具对农人的作用,对大宋的农业都非常重要。

如今大宋的农具可谓是多种多样,号称大样三十七,小样四十二,也就是说大件的锹,镐,锄,之类的有三十七样之多,而那些小的,零碎的足足有四十二样之多。

辽东需要多少?谁也不知道,只能以最大程度的去满足那里的需求,最先便是数万,数十万的往辽东运送,不单单是要运送这些农具,还有必要的良种,和百姓的口粮,这些早已是装船运送了。

大宋的粮食不光要往北运送,还要往辽东运送,这无疑是给漕运增加了压力,同样的也让大宋的运输业得到了发展,民间商贾便在接了朝廷的钱后,开始承运一部分物资。

不单单是运输业,这些生产农具的工厂,提供粮食的粮商可谓是赚的盆满钵满,甚至都接不下这些生意,于是便出现了工厂与工厂之间的合并…………

因为这场大建设,大宋的资本主义居然得到了茁壮成长的机会,包括赵祯在内都对眼前蓬勃发展的大宋惊诧不已。

资本在它自己需要的时候便会自己的扩展起来,许多大型,甚至超大型的工厂出现在大宋的土地上,一时间让赵祯大为接受不了,而更加让他吃惊的是这些工厂的管理。

既然有了工厂,就要管理好它,如何让他高效的运行,如何安顿工厂中劳力的吃饭,甚至是睡觉问题?

大宋是没有经验的,但却不妨碍它自己获取经验!

大宋的商贾完全是按照经验主义的方法来的,从这些经验之中总结好的留下,不好的去掉,于是大宋的这些大型工厂开始出现饭堂,开始出现房舍,甚至有些还有自己的农田!

大宋的货物行销天下,无往不利,这也要依赖于工厂的出现,而辽东要想发展,需要的是钱,同样也需要这些工厂的帮助。

赵祯大笔一挥便下旨在文德殿召见大宋的有名商贾,无论是民间的,还是宗室的,甚至是那些将门的,只要是大宋的商贾,只要是在大宋有能力的工厂东家都要到文德殿面圣!

朝臣们是反对的,因为在他们看来文德殿乃是商讨国家大事的地方,浑身铜臭的商贾怎么能去?

显然他们忘了,原先他们自己手中也是有店铺,甚至是工厂的,只不过早在赵祯下旨,不得官员经商后,这才无奈的盘出去。

否则,站在文德殿中最多的便是大宋的文臣!

将门之所以会经商,那是因为这些将门都是荫恩!不值钱的东西,也算是赵祯对太祖承诺的延续,也就不会有人去计较,这些人毕竟在政治上已经完蛋,还不让人家赚点钱,这是逼着人家和你拼命啊!

于是连御史都不愿说这些事情,而赵祯相信,这些人对朝廷,对大宋的忠诚却是可以相信的,毕竟他们顶着祖先的荣耀在大宋活的还不错,现在需要他们的时候,也能挺身而出。

赵祯看着密密麻麻的人群,眼神不善的望着三才道:“朕不是让你向北京城中资产十万贯以上的商贾传旨吗?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三才苦笑着说道:“官家,您当现在还是三年前?如今这十万贯都算不得什么豪商巨贾嘞!奴婢找的这些最少也是五十万贯起步…………”

赵祯尴尬的摸了摸下巴,望着人群的目光越发的和煦了,只不过三才在一旁听到:“真的是肥的流油啊!”

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鱼肉”的讨论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寻僧第五百五十二章“赵二爷爷”留下的难题第七百六十三章女后心机第两千零六十章看不见的敌人第两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试探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约(上)第六百九十章巷战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开封府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张俭使宋第两千二百四十四章蔡伯俙进京第两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会团体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来的决战第两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七百八十四章瓮中之鳖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与塔利班第八百三十章祸根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五百二十八章疯狂的李元昊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杀不得的理由第两千三百二十章仁青东的恐惧第两千一百六十六章谖草的“秘密”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没有赢家的赢家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语决人生死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废帝第七十五章开山凿石,其威初现第六十七章上朝三两事第五百八十六章热闹的析津府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开放性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项人的阴谋第一千三百零六章杨怀玉的桎梏第两千四百九十七章夜叩宫门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杀人夜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断手足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与女真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这就是资本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围猎请假!第两千二百五十二章冰山一角第两千四百五十九章历史的车轮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与学者的不同第两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万贯第五百八十九章不同的态度第两千一百四十七章对抗无处不在第三百三十二章中华智慧宫第两千两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换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逻辑第两千零七章君臣对奏第两千零三章西进的种世衡第两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两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爷”从不公平第两千四百四十八章赵旭的改革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么看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无法回头的苏轼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门的衰落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开放性第二百一十五章设宴群臣第两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围魏救赵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时归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杀令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旧事第两千四百一十六章无耻小人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战之前,思动的人心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临朝称制第一千四百章伏阁请对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机者第一千章科举之危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赵祯的昭勋阁第六百四十二章对奏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萝卜带出泥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杀鸡儆猴第九百八十二章宋辽之间的心思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没有白来的土地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丽人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决第两千零六十一章一场影子的追逐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论道?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识时务者”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脑子的苏子瞻第两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纷乱第两千六百二十四章抽丝剥茧第两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铁鞋无觅处第两千四百六十五章未来谁可知?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该来的还是来了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乌古部的萨满第八百四十二章来自北方的狼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价第两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