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并非新气象

宋辽之间不知道为何突然变得如此白热化,双方之间的军事对抗也开始愈发的频繁了,赵祯虽然身在北京城中,但对于边境上的消息却是非常灵通,甚至领先与枢密院一步。

狄青和彭七两人站在勤政殿中,两人都知道官家宣召自己前来所为何事,可他们一时间也摸不着头脑,辽人最近异动频繁,甚至到了接二连三挑战大宋的程度,因为都亭驿早已形同虚设,所以没有任何辽朝官员前来解释这一现象。

不过坐在上首的赵祯却觉得仿佛有一双大手在背后推动此事。

有脑子的人都明白,辽朝自耶律贾出使那次便已经表明了态度,他们只想休养生息并与大宋保持友好关系,并不愿意宋辽之间爆发战争,显然这是辽朝皇帝耶律洪基和太后的意思,也代表了整个辽朝的利益。

而大宋,一方面要经营辽东,另一方面也要积蓄国力,这段时间对辽东,宁夏,甚至是倭国的投入已经使得大宋财政颇为捉襟见肘,只是还没到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倒的地步,而此时和辽人作战,显然也是不理智的。

蔡伯俙从武烈军发来的消息赵祯已经看到,一个小小的商贾居然能有这么大的所为赵祯绝不相信,但他背后到底是什么人?居然能迫使宋辽之间摩擦频频?

此次山海关之事是否和这只黑手有关,这些都是萦绕在赵祯心头的疑问,直到现在他也不知到底是什么人在背后操纵这一切!

作为帝王,尤其是赵祯这般已经习惯了把所有权柄紧握在手中的帝王,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威胁存在,枪杆子里出政权,谁在这时候动了大宋的皇权,谁就是他赵祯的敌人。

但眼下狄青却有另一番建议,安静的勤政殿中,狄青最先开口打破沉默:“陛下,臣以为此次乃是我大宋兵出辽东的机会!”

彭七和赵祯转头望向他,狄青并不担忧,而是继续开口道:“陛下明鉴,此次乃辽人袭杀我大宋归民在先,要么坐视不理,要么派兵对峙,前者让天下人心寒,否则引起辽朝的警惕,皆是下下之策,但若是乘此机会,北上辽东,即便是只夺取中京道部份之地,攻陷辽阳府,也可震慑辽朝,使我大宋民心大振!”

赵祯微微点头,话是这么说没错,可一旦出兵,是否会把宋辽之间的关系推入深谷?

赵祯猛然一惊,自己什么时候如此担心辽朝了?什么时候开始畏首畏尾了?微微苦笑,应该是大宋愈发的富强繁荣之后,自己便愈发的谨慎了。

兵出辽东……确实是一个好计策,眼下北京城可不太平,城中的商业基本受到了来自民间商贾的冲击,这份冲击不单单打击了将门和宗室的商业力量,也使得普通百姓和北京城的商业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这个时代还没有什么所谓的恶意竞争,只不过民间商贾把这一手段运用到了极致,整个北京城的经济都受到了影响,可朝廷却不能有什么动作,人家是正大光明的降价,正大光明的做生意,难道要把这些惠民的商贾说成是破坏经济的恶人?

所以朝中的士大夫没有借口,即便是三司使包拯,也只能在三司大发脾气,夏竦这老狐狸看穿了一切却不愿招惹是非上身,他还要留得清名。

也许战争才是调节这波经济危机的最好办法……赵祯微微点头:“此事当与众位相公廷议,大宋之国体,天下之舆论,皆是要害啊!”

彭七这回终于开口道:“臣以为此事当从速,一来辽人之异动并非是辽朝之意,可能很快的偃旗息鼓,二来机不可失,我大宋可大举仁义之道,讨伐奸佞,若是辽人先一步降罪于边军主将,为时晚矣!”

“彭枢密所言甚是!”

既然狄青和彭七这俩个枢密院的正副使都这么说,赵祯也就放心了,他们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也表示大多数朝臣也是这么想的,所谓的廷议也不过是走个过场,让各方做好配合。

赵祯起身,望着勤政殿外华丽的日晷叹了口气:“都说新年新气象,如今这元月便要挥兵北伐,今年怕是也要多主刀柄了。之前为了辽东,三司到现在还在上疏国库存银日渐减少,辽东反哺又迟迟没有归期,即便是有了也要先付与百姓,这次怕是包希仁又要诉苦……”

狄青和彭七两人告退,速度之快令刚刚进殿的三才咂舌…………

三才带来了一个坏消息,当赵祯听完之后甚至觉得这比对辽朝用兵还难受,颓然的坐在御座上望着藻井发呆,嘴中喃喃自语:“怎么就死了……她……也算是多过活了几年……”

三才在边上看了微微叹息,心中也是不忍但却无法相劝,这是天家的私事,更是陛下的心结。

“传令下去,此时秘不发丧,宫中素缟相待,若有外臣问之,便以朕之乳母病亡相告,若有宫人非议,一律仗毙!”

三才点了点头缓缓退下,此刻还是让官家一个人留在殿中好生静静,毕竟刘太后驾崩非同小可……

刘娥死了的消息在宫中只有皇后王语嫣和皇贵妃杨采薇知道,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她们二人也是十分震惊,小心的询问赵祯该怎么做,毕竟在明面上刘娥早已是死了多年,东京城南门大街上的贞节牌坊还移到了北京城……

赵祯望着神态各异的两人,长吸一口气道:“刘太后乃朕之嫡母,虽非朕之生母却也应当享受太后之仪,朕的生母故去,朕以太后之制下葬,如今嫡母故去,若是不能以太后之制下葬陵寝,父皇的在天之灵也不会安息……”

“陛下,先帝可不知太后这么多年与那位相好…………”

王语嫣的话让赵祯无言以对,刘娥与刘美,或者说是龚美之间的事情确实是一段隐秘,可赵祯相信先帝是知晓的,只不过自己让他们两人再度生活,虽然说是为了自己早日继承权利,但多少也有点纵容的意为,怎么说都是愧对父皇了。

赵祯想了想道:“刘太后就是朕的嫡母,就是先帝的皇后,就应当享受太后之制,虽然秘不发丧,但所有的一切必须遵太后之制,任何人不得妄议,此事不可再议了!”

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闲的欧阳修第两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战斗不止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两千一百四十章惊人的巧合第两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东州第两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战争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两千零五章角厮罗的解释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宫中的一场火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来面目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一千五百九十章阴谋家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与角厮罗第六百一十一章气的吐血的辽皇第两千两百零七章东城豪门的“真面目”第两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脱的噶日哒措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军的崛起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测第五百二十五章辽夏战事起第十四章高阳正店的赌局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两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二百零一章灾民如潮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宫的智慧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赵氏孤儿第两千三百四十章枪杆子里的“宝物”第两千一百七十八章庞大的宗室群体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击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宫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乐此不疲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苏轼的难题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热火朝天的皇城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军营第两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换新主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鱼肉第五百三十三章大宋的脚步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围尔击之第两千三百一十一章断裂的“圆环”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欲望”第七百五十六章宋与辽第两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驾中的狄青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皇帝培养出的怪物第两千一百七十五章一年四季,一年四祭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国系统第两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识第九百六十四章阴差阳错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赐乐业人的末日三百七十八章辽皇的苦心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虚虚实实,敌莫辨之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国的力量,马木留克骑兵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两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种形式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韩家归附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经济战争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变成活佛第五百四十章破阵杀敌第两千五百章赵武灵王旧事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三百五十章板甲问世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节而行,必有上国第两千三百五十五章积石关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宝藏第二十二章殿前铁板烧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战之前,思动的人心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场如战场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战告捷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颗仇恨的种子第两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迁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两千五百六十一章战争并不划算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孙的作用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无奈的平衡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状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并非新气象第一百二十章溜门撬锁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内有隐秘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苏轼治军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战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线第两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团归来第两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厮罗的到来第两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两千三百三十七章残酷的道理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惧流言日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状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皱第两千三百四十三章西边的异动第二百三十章千丝万缕第八百四十三章没藏讹庞的激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