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辽朝汉臣

事实上也是如此,来宾城完全没有防备,原本的来宾城守将韩绍文还准备派人援助迁民城,可很快他就发现自己的来宾城前出现了大宋的禁军,而且数量惊人,约有五万之众!

整个来宾城的守军不过三万有余而已,且并不是全部都由契丹士兵组成,其中参杂着大量的五京兵丁。这样的战力如何守城?可笑他还准备援助迁民城,此时能守住自己的来宾城就算不错了!

自始自终韩绍文都不明白宋军是如何逼近来宾城的,这五万大军一路上完全没有消息传来,难道设立的堡寨都是死人不成?!

堡寨的作用其实很简单,即使登高远望,瞧见有敌军进犯便以最快的速度飞报附近的州城而已,别的也没什么作用,难道还指望这数百人拖延大军攻伐不成?

但韩绍文也不瞧瞧自己用的是什么人?南来投军!战力本就低下,而且没有一身过硬的本事,即便是率先逃走,也根本没有机会,再说大宋的斥候早已发现这些堡寨,岂能让他们轻易走脱?

这些宋军对于韩绍文和来宾城的军民来说几乎是一夜之间突然出现的,因为有迁民城在前,他们并不担心自己的来宾城的安危,甚至还打算援助迁民城。

可在一夜之间,大宋的军营便出现在来宾城外,大片大片以墨绿色苫布所组成的营帐犹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其实早在大宋的军队还在行进之中,宋军的斥侯兵就已经把前方可能扎营的地方详细奏报给主将王铁鞭。

战场上的安营扎寨也不像通常所想的那么简单,宋军的军营四周最少要围起一道临时的木墙,所以在扎营之地的四周必须要有树林,这对地点的选择尤为重要,非经验丰富的斥候无法做到。

先砍两排树干,一排长一排短,把树干底下烧焦以后埋二分之一入土,长树干排成紧密的一排在外,短树干排成一排在内,然后在两排树干之间架上木板,分为上下两层,这样长树干长出的部分就成为护墙,木板上层可以让士兵巡逻放哨,下层可以存放防御武器和让士兵休息。

宋军的一个小队是五十名士兵再加上队长队副各一,扎营的时候也是如此,大家的营帐两两相对,在营帐的周围和营区之间要挖排水沟,以防雨水倒灌,或是更为严重的火烧连营,排水沟有的时候也是防火沟。

军中严禁士兵在各个营区之间乱窜,本营区以内也不许各个帐篷乱跑。每个营区之中还要挖一个公共厕所,在大宋的兵法中对于军营卫生也非常重视,不厌其烦的强调厕所挖的位置非常重要。

首先要离水源和贮藏粮食的地方远远的,要离营房有一定的距离,但不能太远,以免上厕所的官兵不能及时归队,当然也不能太近。

宋军的军营还非常重视防疫,比如人和牲口所产生的垃圾要及时掩埋焚烧,重病患者和传染病患者要隔离等等。

这一切复杂的事情王铁鞭以及他所率领的捧日军只用了短短的一夜功夫便已经做好,木头是在白天便悄悄砍伐的,同样的大宋的战车也作为营地围墙的一部分,上面那些可以旋转的劲弩成为驻守的利器。

ωwш★ttκā n★¢O

可别小看这些劲弩,他们虽然不如八牛弩来的威力惊人,但却也比普通的棘轮弩要强得多,射程约在六百步左右,足足是棘轮弩的一倍,而且在马车车厢固定时,可以用铁皮把四周围起,如同一座小小的堡垒。

这一夜之间便安营扎寨完毕的军队着实让来宾城中的军民大吃一惊,这样的速度也实在太快了些,远远望去这些绿色的营帐连同草地上刚刚出现的春草一般,发出生机勃勃的感觉,可此时的来宾城却笼罩在一片灰暗之中。

韩绍文这个地地道道的辽朝汉官第一次亲眼见识到了大宋兵力的强大,韩绍文出自正统汉室,其祖韩延徽乃是辽国的开国功臣,也是契丹最早倡导“胡汉分治”的汉臣。

韩延徽初期在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手下任职,后奉命出使契丹时被耶律阿保机留用,成为他身边的主要谋士。后辅助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其子孙世代在辽为官,开创幽州韩氏一族,可以说在契丹人的眼中,韩家的地位相当高,已经和一般的汉人区分开。

韩家的子孙也几乎都在为辽朝出力,韩德枢被辽太宗耶律德光称为“国之宝”而他的儿子韩绍勋更是辽朝的忠义之臣,渤海人大延琳叛乱,囚禁辽留守、驸马都尉萧孝先及南阳公主,杀户部副使王嘉及军官萧颇德等。

打算劝降户部使韩绍勋,然而韩绍勋被执,终不屈,遭锯解,愤骂而死。

可见韩家对辽朝是十分忠心的,否则韩绍文也不会位于辽朝的中京道,更不会在这小小的来宾城中坚守。以他家的关系早已能把他调回上京城去了。

但大战在前,若是能在中京道久战,少许寸功便能让他韩绍文平步青云,如此良机他岂能错失?于是便在来宾城中积极备战,即便是不敌宋军,也可从容而退,可现在却是没有机会了。

五万宋军早已是把来宾城围的严严实实,别说是他韩绍文即便是一只鸟也别想飞出去,王铁鞭可是信心十足,一定要拿下来宾城的。

只不过当他得知韩家人在城中之后,便知道这一战怕是要难打的多了,韩家人是辽朝出了名的硬骨头,当初韩绍勋便是一个例子,想要劝降韩绍文,根本就不可能,军中的文臣司马一开口就被王圭拒绝了。

王圭向亲兵伸了伸手,一边的亲兵就小心的把一个木匣拿了出来,轻轻打开,便是一个包在红绸中的单筒望眼镜,再小心翼翼的递给王圭。

远处城墙上的一切便能看的清清楚楚,王圭顺手递给一旁的军中司马王鹤道:“本家的,瞧瞧那城墙上。”

王鹤笑了笑,早已习惯了王圭这样的称呼,什么本家的,自己家和他王圭家八竿子打不着,堂堂的东周灵王太子的世孙自己如何能高攀的起,这王铁鞭如此叫他也不过是想少一些管束而已。

看着城墙上的兵甲齐聚,滚石檑木俱全,烧铅水的大锅地下冒着浓浓的黑烟,王鹤苦笑道:“倒是我迂腐了,这韩家人是要死守来宾城啊!”

第七百四十七章年关(上)第两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七十九章马前卒,军前士!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经济战争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诡异的神都城第六百三十五章爆发边缘的皇后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钱从何出来?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弃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儿子不如老子第两千三百三十六章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坟墓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丽人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声东击西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聪明的两个人结盟了第五百八十一章无辜的老乙幸第两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二百二十章深宫中的疯狂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会第七百三十六章祸不单行第两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渊源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与修法第两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赐乐业人的“银行业”第七百七十章东京羊毛贵如油第二百四十章武举与军旗推演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项来使第两千二百九十八章赵祯眼中的“固有领土”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临朝称制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厂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础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准则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锁第两千五百八十六章来自东方的算计第二百一十六章当众打脸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华夏数千年之未有!第九百七十章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第两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丝绸之路第七百八十七章扬长而去的独夫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气吞苍宇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苏轼的难题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项人的阴谋第四百九十七章皇帝的阴谋第两千一百三十五章角斗第六百八十四章云中大同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难民浪潮第一百九十八章西京的蔡记第一百五十章十万贯的女奴第两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厮罗第两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七百三十九章大庆殿中不见君!第两千四百零七章人为什么而活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两千两百一十章赎罪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败!第七百三十九章大庆殿中不见君!第两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十四章高阳正店的赌局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门”的拆分第十二章无知之幕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杀人诛心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围魏救赵第两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烟再起第两千四百二十九章新兴之城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苏子瞻哪里走?!第两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迁第九百九十四章牵羊认罪第两千一百三十六章东城豪门的利用第二百一十章仁民爱物第一千五百章赵祯与王安石与“三不足”第四百一十一章黄雀的利益第三百二十八章蚕食倭国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九百一十章铁骑绕龙城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两千三百八十六章阴谋又起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风起兮云飞扬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无赖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游上京城第两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两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汇第两千两百一十八章“证据”第三百八十一章辽人的噩耗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赐乐业人的命运(一)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骤至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两千零一十四章统帅的天赋第一千零四章皇宫内外的努力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阳城的早晨第两千二百六十五章东城豪门的“活路”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疯子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